首页期刊导航|化工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化工进展
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业出版社
化工进展

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业出版社

黄丽娟

月刊

1000-6613

hgjz@263.net

010-64519500/9501/9502

100011

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化工进展/Journal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化工进展》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业出版社主办,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技术信息型刊物,为中国化工学会会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化工进展》以反映国内外化工行业最新成果、动态,介绍高新技术,传播化工知识,促进化工科技进步为办刊宗旨。所刊内容涵盖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生物与医药、新材料、化工环保、化工设备、现代化管理等学科和行业。2006年《化工进展》杂志将继续倡导工业媒体为产业服务的理念,注重实用性和先进性,关注新技术、新产品及新设备。《化工进展》面向过程工业中的技术和管理部门,读者群包括化工、石油化工行业及过程工业中的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和学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分子模拟的废大豆油再生沥青扩散行为

    史柯马峰宋瑞萌傅珍...
    6794-68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从分子尺度表征废大豆油再生沥青中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扩散行为,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手段构建了基质沥青、老化沥青和再生沥青分子模型,并构建了双层沥青(沥青-沥青)模型,采用相互作用能与均方位移(MSD)表征了再生沥青模型中沥青组分的扩散行为以及废大豆油与沥青组分的结合强度,并评价了双层沥青模型的界面结合能及分子扩散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废大豆油与沥青组分之间存在吸引作用,5%废大豆油再生沥青的相互作用能相较于2%废大豆油再生沥青提高约95.8%,表明随着废大豆油掺量的增加,相互作用能逐渐升高.通过计算MSD发现随着废大豆油掺量的增加,再生沥青模型中四组分的扩散能力逐渐增加,废大豆油能够有效改善老化沥青中四组分的分子迁移能力,但是组分迁移能力无法完全恢复至基质沥青水平.基质沥青-老化沥青模型的界面相互作用能相较于基质沥青-基质沥青下降约8.6%,表明分子尺度上新-旧沥青结合后其界面结合能力发生衰减,随着废大豆油掺量的增加,范德华相互作用逐步增强,基质沥青-8%废大豆油再生沥青的界面相互作用能与基质沥青-老化沥青基本一致.废大豆油掺量为2%~5%时,基质沥青-再生沥青模型中各组分有着较好的扩散速率.研究结果从分子尺度为废大豆油再生沥青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再生沥青废大豆油分子动力学均方位移相互作用能

    单向冰晶模板法制备有序高稳定性介孔PVA气凝胶

    梁博王锦涛薛敏
    6804-68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乙烯醇(PVA)气凝胶由于质轻、多孔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孔隙结构对其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可控地制备具有可调结构的PVA气凝胶仍然是一个挑战.本文报道了一种通过冰诱导自组装制备具有可设计孔隙结构的PVA气凝胶的简便方法.通过简单地调整温度梯度、预冻方向和溶质浓度等因素,研究了其性质与结构之间的关系.所制备的气凝胶具有典型的介孔材料(2~25nm)特征和较好的柔韧性.疏水改性后的气凝胶从完全亲水变为表面疏水,水接触角达到117°,其对三氯甲烷的吸收能力达到20g/g.该研究为PVA基气凝胶的可控制备和油水分离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聚乙烯醇气凝胶介孔可控结构冰晶模板油水分离

    温度与pH双重刺激响应变色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能

    郑佳刘一鸣许利刚姚琳...
    6811-68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为原料,通过自由基聚合法成功制备了具有温度和pH双刺激响应的复合变色水凝胶(SPS).SPS水凝胶具有更高的温度敏感性,当变温区间为10~40℃时,复合水凝胶的可见光透光率随着环境温度呈现线性变化,变色前后太阳光调制率ΔTsol高于85.78%.由于SDBS在酸性环境中(pH≤2)的溶解度大大降低,复合水凝胶兼具pH变色响应的功能.此外,SPS水凝胶比添加其他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SPN水凝胶具有更高的太阳光调制能力和可见光透过率.因此,相对于传统的PNIPAm水凝胶,SPS复合水凝胶具有高太阳光调制率、线性温度响应和多刺激变色等优势,为智能变色水凝胶提供了更广泛的应用场景.

    水凝胶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热致变色表面活性剂相变温度pH响应

    三水醋酸钠/石墨烯复合相变材料界面热阻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黄文荻周国兵曹保鑫
    6820-68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高导热材料复合水合盐是提高水合盐相变材料导热性能的有效途径之一.但不同材料复合时会在界面处产生较大热阻.本研究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分别计算了三水醋酸钠(SAT)/石墨烯复合相变材料在固态、液态时的温度分布、热导率、径向分布函数(RDF)、声子态密度(PDOS),以研究两种材料界面处的原子分布、热输运和声子输运,从微观角度探究界面热阻产生的机理.温度计算结果表明,在固态与液态时,SAT/石墨烯界面处都存在较大的温度梯度,交界处的热阻均为其他区域的4.5倍左右.RDF计算结果表明,材料在固态时,石墨烯表面原子之间距离增大,形成真空层;液态时,石墨烯表面反而会出现原子聚集的现象.PDOS计算结果表明,石墨烯的加入会导致界面附近区域的低频声子分布紊乱,从而增加声子散射,降低导热效率;这种紊乱会随着与石墨烯的距离增大而减弱,从3nm处基本消失.

    三水醋酸钠石墨烯分子动力学界面热阻声子态密度

    Ag/AgCl/MIL-100(Fe)/PAN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去除水中Cr(Ⅵ)的性能

    范婷婷张洋洋王春梅
    6828-68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原位生长法在室温下将铁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IL-100(Fe)]负载在腈纶(PAN)上,然后通过光还原沉积法将Ag/AgCl纳米颗粒沉积于MIL-100(Fe)/PAN表面,制得Ag/AgCl/MIL-100(Fe)/PAN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结构、形貌及吸光性能等进行了表征.探讨了Cr(Ⅵ)初始浓度、初始pH、光照及H2O2等催化条件对复合材料光催化去除Cr(Ⅵ)性能的影响,并对光催化反应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Ag/AgCl的引入可显著提高复合材料对可见光的吸收能力.在15mg/L Cr(Ⅵ)溶液中加入0.32mL/L 30%H2O2,在溶液初始pH=3的条件下,用1000W氙灯光照下处理60min,6g/L复合材料对Cr(Ⅵ)去除率达到93%,重复使用5次后对Cr(Ⅵ)的去除率仍可达74%.光催化过程中e-和·O2-起到还原作用.

    Ag/AgClMIL-100(Fe)复合材料催化废水

    CoFe2O4/BiFeO3 Z型异质结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盐酸黄连素

    周添红翟天骄王金怡苏旭...
    6838-68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生素在水环境中的污染问题已经受到广泛关注,而光催化技术在该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半导体复合构建Z型异质结能够提高载流子分离效率,进而提高光催化降解效率.本文采用水热法制备了CoFe2O4/BiFeO3 Z型异质结,并对其结构及光磁性能进行表征,将其应用于光催化降解盐酸黄连素,综合评价其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复合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光和磁响应性能;在使用CoFe2O4和BiFeO3比例为1∶2的复合异质结,催化剂用量为20mg,污染物浓度为5mg/L,pH为3时,反应120min的降解率达到86.76%,且该异质结展现出较好的稳定性.控制反应的活性物质为空穴和超氧自由基.Z型异质结的构建使得其光催化性能提高.CoFe2O4/BiFeO3 Z型异质结有良好的环境友好性,可应用于水环境中抗生素的降解.该研究为光催化降解抗生素等有机污染物提供了一个可行性思路.

    铁酸钴铁酸铋光催化氧化盐酸黄连素污染物降解降解机理

    织物基电致变色电极

    王晶晶姚金波谢东
    6849-68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用于电致变色织物的电极不能满足织物舒适性和透气性的要求,本文选用导电银纱线为电极,实验结果表明导电银纱线性能可以更好地满足织物的舒适性和透气性,选用5根纱线并排穿入织物的连接方式电致变色性能好.实验以白色纯棉平纹机织布为基底,碳酸丙烯酯高氯酸锂溶液为电解液,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盐为电致变色层,用电化学工作站进行测试,并从电极材料、导电纱线连接方式、导电纱线排布密度方面对影响电致变色性能的因素进一步分析.

    智能纺织品电化学电致变色导电银纱线电极

    钇掺杂二氧化铱用于高效酸性电化学析氧反应

    刘振宇沈紫晨曹东郭晓燕...
    6855-6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酸性质子交换膜电解水(PEMWE)是一种电流密度高、动态响应快、产氢纯度高的电解水工艺,为实现其高效工业级应用,开发廉价、高效、稳定的析氧催化剂尤为关键.本文通过两步合成法将稀土元素钇(Y)掺杂到无定形的碳载体中修饰其表面的二氧化铱(IrO2)颗粒.制备得到的IrO2/YxC具有优异的酸性析氧反应催化活性,在10mA/cm2 的电流密度下所需过电位仅为270mV,低于未掺杂Y的IrO2/C(300mV)以及商用IrO2(310mV).Y的掺杂强化了碳载体与其表面二氧化铱颗粒之间的金属-载体相互作用,导致了Ir活性位点周围电子密度的变化,有利于调节反应中间体的吸附,优化反应速率.这一研究成果为PEMWE中析氧过程提供了新的催化剂设计思路,有望推动PEMWE技术在清洁能源领域更广泛的应用.

    质子交换膜电解水析氧反应二氧化铱催化剂稀土元素钇金属-载体相互作用

    硅烷偶联剂改性氧化石墨烯/氢氧化镁复合材料在高温高载工况下的摩擦特征

    李双喜党杰王子起高彤...
    6862-68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润滑脂在高温高载工况下润滑性能易发生恶化,从而导致严重的摩擦磨损,二维纳米材料因具备优异的减摩性能,能够显著改善润滑脂的摩擦学性能而广泛用作为润滑添加剂,但其往往会因团聚效应而降低其对润滑剂的增强效果.通过氧化还原法制备出氧化石墨烯/氢氧化镁[GO-Mg(OH)2,GM]复合材料,以硅烷偶联剂为改性剂,利用高能球磨法对GM颗粒进行改性制备出改性氧化石墨烯/氢氧化镁[KH-GO-Mg(OH)2,KGM],使用SRV-4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GM、KGM对基础脂高温高载荷下润滑性能的影响,采用多种表征手段对两种材料和磨痕进行表征分析.研究分析表明:KGM较GM具有更小尺寸和厚度;GM和KGM两种润滑添加剂均能提升基础脂的摩擦学性能,最佳质量分数均为0.5%,且KGM的润滑效果和减摩抗磨性能更加突出,在高温(150℃)和高载荷(3.5GPa)下摩擦系数和磨损宽度分别降低36.5%和33.7%.KGM在摩擦表面通过吸附作用形成含有铁、镁、硅和氧元素的润滑保护膜,具有减摩抗磨效果和修复作用.这为研究开发苛刻工况下的高效润滑脂提供了简易、经济的制备方法参考,在可持续润滑方面具有重要潜力与研究价值.

    氧化石墨烯氢氧化镁复合材料润滑添加剂摩擦磨损

    一体化生物加工CBP产纤维乙醇研究进展

    徐凯崔金娜刘占英
    6873-6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能源危机的升级使得开发可再生替代燃料变得更加迫切.一体化生物加工(consolidated bioprocessing,CBP)是一项整合了预处理、纤维素酶生产、纤维素水解糖化、己糖和戊糖发酵产醇四个单元操作为一体的生物加工技术,是降解木质纤维素生物质产纤维素乙醇最具前景的高效低成本策略.本文以细菌和真菌在CBP产纤维素乙醇中的研究为出发点,回顾了纤维素乙醇工业化的发展历程.综述了一体化生物加工技术中四种不同的策略,包括单菌CBP系统、自然微生物菌群、组合微生物群落、菌种代谢工程改造,系统总结了目前国内外报道的CBP底盘细菌与真菌的种类、发酵代谢特征及工程化和共培养策略,并论述了研究案例和发展现状.为新型功能菌株的选育和非粮生物燃料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一体化生物加工纤维素乙醇微生物菌群生物燃料生物质合成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