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化工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化工进展
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业出版社
化工进展

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业出版社

黄丽娟

月刊

1000-6613

hgjz@263.net

010-64519500/9501/9502

100011

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化工进展/Journal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化工进展》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业出版社主办,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技术信息型刊物,为中国化工学会会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化工进展》以反映国内外化工行业最新成果、动态,介绍高新技术,传播化工知识,促进化工科技进步为办刊宗旨。所刊内容涵盖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生物与医药、新材料、化工环保、化工设备、现代化管理等学科和行业。2006年《化工进展》杂志将继续倡导工业媒体为产业服务的理念,注重实用性和先进性,关注新技术、新产品及新设备。《化工进展》面向过程工业中的技术和管理部门,读者群包括化工、石油化工行业及过程工业中的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和学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具有高浓度氨腔室的立式热再生氨电池性能特性

    卢志强石雨陈鹏宇张亮...
    1224-1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热再生电池(thermally regenerative ammonia-based battery,TRAB)可有效地将低温热能转化为电能,但其较为严重的氨渗透现象严重影响电池的产电稳定性.本文通过可视化证明了TRAB阳极氨与电解液的自分层现象,基于此构建了一种具有高浓度氨腔室的立式热再生氨电池,通过构建高浓度氨腔室和阳极氨传输阻挡层来调控氨分布,从而缓解电池中氨渗透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结构的热再生氨电池相比,具有氨腔室的热再生电池通过调控阳极氨分布解决了氨渗透的问题,在较高氨浓度(6mol/L)条件下获得了更高的输出功率、产电量以及更稳定的产电性能.此外,多孔泡沫铜阳极可以阻挡氨向下传输,进一步缓解氨渗透.具有合适孔隙密度(80PPI)的多孔电极在获得较大反应面积的同时保证了其内部良好的物质传输,使电池获得最佳的输出功率(10.8mW).

    热再生氨电池高浓度氨腔室产电稳定性最大输出功率氨渗透

    超亲气泡沫铜纳米线电极电化学还原CO2性能

    王凯叶丁丁朱恂杨扬...
    1232-1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可再生电能进行电化学还原CO2被认为是一种有前景的储能和减排技术,但在阴极发生析氢副反应,将降低电化学还原CO2的性能.采用泡沫铜为基底制备铜纳米线电极扩展电极的电化学活性面积,然后通过十七氟癸基三甲基硅烷对电极进行亲气处理,使电极表面从疏气状态变为超亲气状态,从而强化气相反应物CO2传质,增加反应三相接触线,提高电极的电化学还原 CO2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与未亲气处理的泡沫铜纳米线电极相比,所制备的超亲气泡沫铜纳米线电极虽然具有较小的电化学活性面积,但其超亲气的特性更有利于CO2的传质,抑制了电解液中氢离子的传输,有效削弱了析氢副反应的发生.在电解电位为-1.5V(vs.Ag/AgCl)时,H2法拉第效率降低了17.7%,电化学还原CO2性能提升.

    电化学还原二氧化碳铜纳米线超亲气传质

    中深层地热地埋管管群换热性能模拟和布置优化

    陈宏飞杨富鑫谭厚章曹静宇...
    1241-1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深层地热地埋管(DBHE)供热技术应用中,主要使用多个地埋管构成管群为建筑供暖.为了研究中深层同轴地埋管管群换热性能,本文基于西安市西咸新区典型地质分布,构建了中深层同轴地埋管管群数值模型,研究了不同间距、不同分布下各地埋管换热器间热交互作用以及长期取热期水温衰减规律.结果表明,多井集群供暖过程中周围岩土所形成的"冷堆积"现象是导致地埋管集群供暖能力逐年下降的主要原因;当地埋管间距从5m增至25m,平均出口水温和取热功率分别提升3.86%和11.5%;在西咸新区典型地质条件分布下,地埋管间间距应保持在15m以上;本文提出的四种管群分布中,地埋管呈直线分布时各地埋管出口水温和取热功率衰减最小,其中心地埋管出口水温仅衰减5.74%.在工程设计中,中深层地埋管管群应尽可能直线排布,避免重叠排布.

    中深层地热同轴地埋管管群换热冷堆积

    CO2与环氧化物耦合制备环状碳酸酯的多相催化体系研究进展

    刘方旺韩艺张佳佳步红红...
    1252-1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2)的过度排放已导致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同时,CO2也属于储量丰富、廉价、安全和可再生利用的C1资源,被认为是有机合成的理想碳材料.高效且绿色的化学固定CO2耦合制备具有高沸点、高极性、低挥发性和可生物降解性等优点的环状碳酸酯是CO2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方式,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简述了目前合成环状碳酸酯的现有反应路径.然后,以CO2和环氧化物的耦合反应为出发点,着重分析了该反应发生所涉及的反应机理以及催化该反应时多相催化体系的设计思路和当前研究进展.同时,综合比较了不同多相催化体系的催化条件、催化活性及循环使用性等催化参数的优缺点.最后,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总结了不同多相催化体系的应用前景并建议其后续发展应与均相催化体系相结合,利用两者的优势高效活化CO2与环氧化物,以实现温和条件下催化耦合反应.

    二氧化碳催化剂环氧化物催化作用耦合反应环状碳酸酯

    C9+重芳烃催化加氢脱烷基技术研究进展

    张鹏飞严张艳任亮张奎...
    1266-1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芳烃联合装置、乙烯裂解装置的扩能或新建,国内C9+重芳烃产量也大幅增加;利用催化加氢脱烷基技术将C9+重芳烃转化为BTX等轻质芳烃,对炼化企业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本文以C9+重芳烃生产BTX为出发点,阐述了催化加氢脱烷基反应体系中的碳正离子机理和自由基机理,概述了国内外催化加氢脱烷基反应工艺和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各工艺、催化剂的优缺点,最后对反应机理、工艺及催化剂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增产BTX的同时联产三甲苯、四甲苯等高附加值单体芳烃是未来催化加氢脱烷基工艺的发展方向.新型催化剂的研发方向则应结合具体的生产目标和反应机理,定向制备出高活性、高选择性、高稳定性的催化加氢脱烷基催化剂.

    C9+重芳烃催化加氢脱烷基反应机理工艺催化剂

    晶种在分子筛合成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梁燕燕张军亮郭云鸦张燕挺...
    1275-12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子筛材料作为催化剂或吸附剂已经在石油炼制和精细化工领域中实现广泛应用.近年来,分子筛合成化学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晶种在分子筛合成中的作用成为本领域研究热点.本文将晶种在分子筛合成中的作用概括为5个方面:加快晶化速率、拓宽产物硅铝比范围、调变产物形貌、替代有机模板剂和其他作用,重点聚焦晶种导向特殊形貌分子筛的形成及晶种对有机模板剂的替代作用.从分子筛成核与生长机理出发,剖析了晶种在分子筛合成过程中不同作用的原理,揭示了晶种降低分子筛成核活化能是其发挥多种不同作用的基础.从清洁生产的角度出发,提出晶种在分子筛合成过程中具体的结构变化和晶种替代有机模板剂合成高性能分子筛材料将成为未来研究重点.

    分子筛沸石合成成核晶种

    雷尼镍的磷量子点改性及其催化加氢脱硫性能

    谷星朋马红钦刘嘉豪
    1293-1301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硫燃油燃烧产生的排放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开发高效的加氢脱硫催化剂至关重要.本文以雷尼镍为前体,首次使用磷量子点和商业红磷对非负载型(雷尼镍)催化剂进行改性,并系统探究了改性条件(改性温度、用量、反应温度)对催化剂加氢脱硫(DBT)性能的影响,采用BET比表面积测试、X射线衍射仪、扫面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技术手段进行表征.结果发现,磷量子点改性催化剂的性能明显提升,改性催化剂孔径增大和磷量子点与镍的强相互作用是催化剂性能提升的主要原因.较大的孔径有利于DBT分子扩散,与磷量子点作用生成的带正电Niδ+物种将有利于DBT的吸附,进而提高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性能,并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得到了99.1%的DBT转化率.

    催化剂化学反应磷量子点改性加氢脱硫

    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优化Fe1-xO基氨合成催化剂

    张书铭刘化章
    1302-130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BP神经网络建立了助催化剂含量与催化剂活性之间的预测模型,对Fe1-xO基氨合成催化剂的助催化剂进行优化.首先将前期实验数据整理归纳为含有3、4、5、6和7个助催化剂等5类催化剂,以助催化剂含量(体积分数)为输入变量,以425℃反应器出口氨浓度(活性)为输出变量,对助催化剂进行优化.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拟合值均方误差最高为0.2784,预测值均方误差最高为0.1592,构建的BP神经网络模型准确度较高.在该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多种群遗传算法进行极值寻优,求解最优的催化剂配方,并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根据优化结果制备5个样品的实验测定值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最高为2.88%,优化结果较为准确;含有7个助催化剂的催化剂活性最高为18.83%,比原样本的统计平均活性值(17.52%)高1.31%,相对提高7.48%,助催化剂含量优化取得满意的结果.

    Fe1-xO催化剂助催化剂神经网络遗传算法优化

    HZSM-22的粒径调控及Pt/HZSM-22的正十二烷加氢异构催化性能

    陈风王宣德黄伟王晓东...
    1309-1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调控合成液中的水含量,采用过饱和溶液法,在静态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三种不同c轴长度的ZSM-22分子筛,对其进行了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N2物理吸附、NH3-程序升温脱附和吡啶吸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Py-FTIR)表征.并以所制备的ZSM-22分子筛为酸性载体,在其上负载0.5%(质量分数)的金属Pt作为加(脱)氢活性位点,制备成Pt/ZSM-22双功能催化剂.以正十二烷为探针分子,进行正构烷烃加氢异构化反应,考察了分子筛合成液中水含量对Pt/ZSM-22催化剂加氢异构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合成液中水含量减少,ZSM-22分子筛粒径减小.但是当水含量低到一定值时,会有方英石和ZSM-5杂晶生成.当分子筛合成液摩尔组成为SiO2∶Al2O3∶K2O∶DEA∶H2O=1∶0.01∶0.08∶0.29∶28时,获得的HZSM-22在所合成的三种分子筛中拥有最多的中、强Brønsted酸量以及较短的c轴长度,对应的双功能催化剂Pt/HZSM-22表现出最佳催化性能.在320℃时,正十二烷转化率为73.24%,异构烷烃收率为57.92%,异构烷烃选择性为79.09%,尤其是中心位置甲基异构体5-甲基十一烷的选择性达到了17.66%.

    过饱和溶液法ZSM-22分子筛c轴长度正十二烷加氢异构化

    Pt/CaO材料催化糠醇加氢制备戊二醇

    萧垚鑫张军单锐袁浩然...
    1318-1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浸渍法制备出一系列氧化钙负载铂金属催化材料,用于生物质基糠醇选择性加氢制备戊二醇研究.研究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CO2-程序升温脱附、N2等温吸附-脱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热重-差热分析法等一系列表征手段,对合成的催化剂样品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系统表征.实验结果表明,Pt/CaO-600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在4MPa氢压、210℃反应温度条件下,糠醇转化率为99.8%,1,2-戊二醇和1,5-戊二醇收率分别可达48.6%和21.5%.催化剂的优异性能可归因于作为载体的CaO提供了适宜的碱性位点,有利于糠醇开环反应的发生,进而提高了糠醇转化率与戊二醇选择性.同时,催化剂还表现出了优异的循环使用性能,经重复使用4次后,其催化糠醇转化率可达96.5%,1,2-戊二醇和1,5-戊二醇的收率分别为40.3%和17.0%.

    糠醇催化加氢戊二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