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化工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化工进展
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业出版社
化工进展

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业出版社

黄丽娟

月刊

1000-6613

hgjz@263.net

010-64519500/9501/9502

100011

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化工进展/Journal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化工进展》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业出版社主办,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技术信息型刊物,为中国化工学会会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化工进展》以反映国内外化工行业最新成果、动态,介绍高新技术,传播化工知识,促进化工科技进步为办刊宗旨。所刊内容涵盖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生物与医药、新材料、化工环保、化工设备、现代化管理等学科和行业。2006年《化工进展》杂志将继续倡导工业媒体为产业服务的理念,注重实用性和先进性,关注新技术、新产品及新设备。《化工进展》面向过程工业中的技术和管理部门,读者群包括化工、石油化工行业及过程工业中的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和学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锆改性Cu/SiO2催化剂催化3-羟基丙酸甲酯选择性加氢

    李伟杰康金灿张传明林丽娜...
    1328-1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蒸氨法制备了锆(Zr)改性的Cu/SiO2催化剂,用于3-羟基丙酸甲酯(3-HMP)气相加氢制1,3-丙二醇(1,3-PDO).采用比表面积及孔分布测试、XRD、ICP-OES、H2-TPR、NH3-TPD、CO2-TPD、FTIR、TG-DTG、HRTEM、XPS和AES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详细表征,发现Zr物种的加入使得Cu和Zr物种之间发生了强相互作用,产生了较多的层状硅酸铜,在结构方面提高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降低了铜物种的粒径,促进铜物种的分散,且在电子调控方面提高了Cu+的含量,增强了催化剂吸附酰基和甲氧基的能力.与未改性的Cu/SiO2催化剂相比,在相同反应条件下,Zr掺杂量为0.5%的Cu/SiO2催化剂表现出更高的催化性能,获得3-羟基丙酸甲酯转化率为96.0%和1,3-丙二醇选择性为84.3%,1,3-PDO的总收率达80.9%.这是目前在高液时空速0.10h-1的条件下取得的最佳结果.

    3-羟基丙酸甲酯加氢1,3-丙二醇铜/二氧化硅Zr改性

    还原温度调变Rh/FePO4催化剂喹啉选择加氢性能

    李开瑞高照华刘甜甜李静...
    1342-1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喹啉选择加氢制1,2,3,4-四氢喹啉在医药、生物碱、农药等精细化学品领域具有重要应用,调变喹啉分子与催化活性中心的相互作用强度是提高加氢性能的关键.本文以Rh/FePO4催化剂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氢气还原温度对喹啉催化加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还原温度升高,Rh/FePO4催化剂加氢性能降低,其中,75℃还原催化剂表现出最优性能,喹啉转化率为98.5%,1,2,3,4-四氢喹啉选择性>99%,反应速率为353mol/(mol·h).XPS、HAADF-STEM、NH3-TPD、XRD等表征表明随着还原温度的提高,催化剂发生磷酸铁-无定型-焦磷酸亚铁的结构转变,同时,催化剂的酸性消失且金属Rh呈现更多金属态.结合实验结果,分析认为高温还原催化剂活性下降归因于过多金属态Rh物种的形成,与喹啉分子之间形成强的相互作用,毒化了催化剂的活性中心,而过低温度50℃还原不能形成金属态Rh物种.相比之下,75℃还原Rh/FePO4催化剂具有合适的电子性质和酸性位点,二者之间的协同作用促进喹啉在温和条件下的选择加氢.

    催化剂纳米粒子加氢多相反应活性选择性

    自愈水凝胶的设计原理及应用

    刘萌萌秋列维万智卫李世婧...
    1350-1362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愈水凝胶是一种在遭到外界破坏损伤后可自行修复其结构和功能的智能水凝胶.在保留传统水凝胶吸水保水性质的基础上,自愈水凝胶仍具有可自修复、安全性高、耐疲劳、使用寿命长等优势.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基于物理、化学交联和多重作用机理结合型自愈水凝胶及其在可穿戴电子产品、3D打印、生物医药、石油化工领域的部分应用.物理交联包含氢键、疏水相互作用、主客体相互作用等非共价键交联,化学交联包含酰腙键、亚胺键、二硫键等共价键交联,多重作用机理交联是将两种以及两种以上的物理、化学交联同时引入.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指出了目前自愈水凝胶存在制备方法烦琐、功能单一、无法响应多重刺激以及缺乏多方位解析自愈合机制等问题.因此,未来自愈水凝胶的研发重点应侧重在多机制、多功能型自愈水凝胶的研发,从多角度、多学科交融探索水凝胶自愈合机制,促进其在多个新兴领域的应用.

    水凝胶自愈合物理交联化学交联多重交联

    膜法分离一/二价阳离子的研究进展

    赵国珂张杨刘轶群
    1363-13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各类工业过程如水质软化、食用盐纯化、盐湖卤水提锂、酸和重金属资源回收等对一/二价阳离子高效分离的需求日益增长,近年来,针对上述分离体系的膜材料的研究取得了诸多进展.本文详细总结了针对一/二价阳离子分离的选择性阳离子交换膜、纳滤膜、支撑液膜和离子印迹膜的研究进展,重点梳理了相关膜材料的离子选择性优化思路和机理,对比分析了上述膜过程的特点和适用场景.基于此,作者认为,离子筛分精细化是膜分离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在分子尺度明晰分离层的形成和演化机理,对于提高界面聚合反应可控度,实现在亚纳米尺度膜结构的精细调控至关重要.通过在膜基体内可控构建目标离子的特异性识别位点和传质通道,有望实现高选择性离子筛分.此外,具有本征规则孔道结构的新型分离膜材料,如MOFs、COFs、二维层状结构膜等,在精细筛分方面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

    阳离子交换膜纳滤膜液膜离子印迹膜一/二价阳离子分离

    胺基材料在二氧化碳分离膜领域研究进展

    徐泽文王明王强侯影飞...
    1374-1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膜法碳捕集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但受限于材料本身,膜材料的分离性能存在上限.胺基材料可以和CO2发生可逆反应,能够显著提高膜材料的分离性能,常被作为促进传质的载体引入到膜体系.本文介绍了胺基材料促进CO2传质的机理,重点归纳了胺基材料引入到膜体系的4类方法(涂覆法、反应法、接枝法、掺杂法)及制备膜材料的性能,并分析其优势与不足.本文指出胺基材料促进CO2传质机理需要进一步探索,强调开发高胺基密度的膜材料和以更加"牢固"的方式将胺基材料引入膜体系是领域未来需重点发展的方向,利用机器学习提高膜材料设计效率对该领域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分析表明真实工况下胺基膜材料的性能稳定性、设备稳定性以及工艺稳定性是值得关注的研究领域,建立完整的胺基膜法CO2捕集技术链仍面临巨大挑战.

    传质二氧化碳捕集分离烟道气胺基材料

    锂离子电池高镍正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优化

    吴剑扬申兰耀于永利王汝娜...
    1387-1394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具有很高的理论容量,可被用于提高锂离子电池体系的能量.目前研究较多的高镍材料是镍摩尔分数在三元素中占比为80%的LiNi0.8Co0.1Mn0.1O2,但是为了追求更高的能量密度,具有更高镍摩尔分数(镍摩尔分数>88%)的超高镍材料也需要被研究.然而,镍含量的提升对材料结构稳定性造成的负面影响阻碍了高镍材料的实际应用.因此,优化高镍材料的制备工艺十分重要.本工作首先制备了镍摩尔分数为88%、90%、92%、94%以及98%的超高镍材料,探究了它们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与电化学性能,验证了镍摩尔分数提升对于材料容量和结构稳定性带来的影响.进一步地,本工作选取了镍摩尔分数为90%的高镍材料(Ni90),着重探究了烧结温度对其性质的影响,发现Ni90材料颗粒会随着烧结温度的上升而增大,而在750℃的适宜烧结温度下,材料能在结构和颗粒尺寸上达到平衡,得到倍率和循环综合性能最好的Ni90材料.同时,对于不同镍含量的材料,也需要选择适中的温度进行烧结,才能兼顾材料的性能与稳定性.

    电化学制备高镍材料正极锂离子电池

    高稳定性钛系聚酯催化剂TiOC@SiO2的制备及应用

    刘斌王勇军吕汪洋陈文兴...
    1395-140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钛系聚酯催化剂因催化活性高、环境友好等优点,是传统锑系聚酯催化剂的理想替代品.为了制备出耐水解性好、分散性好、催化性能稳定的钛系聚酯催化剂,采用反相微乳液法,制备得到核壳结构催化剂TiOC@SiO2.在钛有机化合物的表面包覆一层硅氧烷,以此稳定钛有机化合物的催化活性.利用多种现代表征方法对TiOC@SiO2的形貌、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并探究其在合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中的催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TiOC@SiO2催化剂为粒径约200nm的核壳球形结构,无Ti—O—Si键,钛含量为6.95%.TiOC@SiO2催化剂在90℃下水浴2h后,其结构和催化活性保持不变,复合结构显著提高了钛有机化合物的耐水解性和分散性.在聚酯合成实验中,仅添加5μg/g TiOC@SiO2,在270℃下缩聚反应92min,即可制备出特性黏度为0.677dL/g、端羧基含量为14.4mol/t、b值为2.16的PET.

    催化剂聚合纳米粒子聚酯催化性能

    复合酶@ZIF-8的制备及其黑米花青素提取性能

    王璧琮潘大伟谢锐巨晓洁...
    1403-14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体相原位生长法制备了具有优良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的α-淀粉酶&纤维素酶@ZIF-8(A&C@ZIF-8)纳米颗粒,结合溶剂萃取过程,可实现黑米中花青素的有效提取.该纳米颗粒中的α-淀粉酶和纤维素酶能分别通过水解多糖链上的α-1,4糖苷键和β-1,4糖苷键来解离植物细胞壁.同时,由于ZIF-8框架良好的空间限域保护作用,这两种酶展现出良好的高温环境耐受性和有机溶剂耐受性.该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为405nm,呈现多角球形颗粒状,其对两种酶的总负载量为18%(质量分数).A&C@ZIF-8纳米颗粒中的酶可耐受72℃的高温环境,此时α-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活性分别比其游离酶高出33.2%和247.3%.此外,当利用A&C@ZIF-8纳米颗粒结合溶剂萃取过程进行花青素协同提取时,其每100g提取量达到了200.39mg/g,比仅利用溶剂萃取时的提取效果提升了26.3%.该工作为创新设计和构建用于植物细胞中活性物质提取的固定化酶复合功能材料提供了新策略.

    酶固定化金属有机框架花青素生物催化

    多孔有机聚合物中试制备及其在聚烯烃催化剂中的应用

    王雄康文倩任悦乔彤森...
    1412-1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孔有机聚合物广泛应用在吸附、分离、催化等领域.本文采用分散聚合工艺,中试制备得到形貌及流动性良好的POP3120T和POP3100载体,POP3120T载体堆密度为0.29g/cm3,比表面积为282m2/g,与无机硅胶载体相当,颗粒粒径23.4μm,粒径分布1.00;POP3100载体堆密度为0.34g/cm3,比表面积约503m2/g,均高于无机硅胶载体,颗粒粒径36.0μm,粒径分布0.93.负载的POP型Z-N聚丙烯催化剂具有良好的丙烯聚合活性,其活性可达到1.0×107g/(mol·h)以上.得到的聚合物堆密度可以达到0.36g/cm3,聚合物细粉含量小于1%,达到商业催化剂的水平,此外负载的POP型Z-N聚丙烯催化剂具有高的立构规整选择性及宽的分子量分布,采用DIBP作为内给电子体制备的催化剂,丙烯聚合制备的聚合物等规度可达97.5%以上,分子量分布可达11以上.

    多孔有机聚合物聚烯烃催化剂丙烯聚合聚丙烯

    聚酰胺/醋酸纤维素复合正渗透膜的制备及相转化工艺参数的优化

    林明杰李士洋马俊梅高从堦...
    1418-1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正渗透(forward osmosis,FO)分离技术具有低操作压力、低能耗、膜污染程度轻等优点,可能成为解决世界上水资源匮乏和能源短缺等极具挑战性问题的潜在方案.然而,正渗透技术缺乏性能优异且稳定的FO膜被认为是限制其发展及应用的主要障碍之一.本文从调控相转化工艺参数出发,通过改变铸膜液中的致孔剂种类以及操作参数(涂布厚度、溶剂蒸发时间和凝固浴温度)来实现对醋酸纤维素(cellulose acetate,CA)基底结构和性能的有效调控,并采用界面聚合(interfacial polymerization,IP)的方法在这种亲水的多孔基底上制备聚酰胺(polyamide,PA)分离层,得到薄膜复合正渗透(TFC-FO)膜.实验结果表明,用10%(质量分数)CA、致孔剂A等组成的铸膜液在150μm浇铸刀下涂布,立即浸入25℃凝固浴相转化制得CA基底,再经界面聚合所得的TFC-FO膜的渗透选择性最佳,以1mol/L NaCl溶液作为汲取液,去离子水作为原料液,膜的FO水通量达10.94L/(m2·h),反向盐通量为0.0500mol/(m2·h),对NaCl的截留率为95.0%,结构参数为1404μm.

    正渗透相转化聚酰胺醋酸纤维素渗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