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化工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化工进展
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业出版社
化工进展

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业出版社

黄丽娟

月刊

1000-6613

hgjz@263.net

010-64519500/9501/9502

100011

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化工进展/Journal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化工进展》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业出版社主办,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技术信息型刊物,为中国化工学会会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化工进展》以反映国内外化工行业最新成果、动态,介绍高新技术,传播化工知识,促进化工科技进步为办刊宗旨。所刊内容涵盖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生物与医药、新材料、化工环保、化工设备、现代化管理等学科和行业。2006年《化工进展》杂志将继续倡导工业媒体为产业服务的理念,注重实用性和先进性,关注新技术、新产品及新设备。《化工进展》面向过程工业中的技术和管理部门,读者群包括化工、石油化工行业及过程工业中的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和学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芳香烃/环烷烃吸附分离材料研究进展

    金彬浩朱小倩柯天张治国...
    1863-1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吸附法由于其节能环保的特性有潜力替代萃取精馏成为分离同碳数芳香烃/环烷烃的新方法,目前采用的吸附分离材料已从传统的沸石分子筛发展到包括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共价有机框架(COFs)和多孔分子晶体(PMCs)在内的新型多孔材料,体现出优异的选择性、优先吸附芳香烃或环烷烃的能力.本文综述了近年来MOFs、COFs和PMCs在苯/环己烷和甲苯/甲基环己烷分离中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三类材料结构的设计思路、吸附分离性能及其机理,包括热力学平衡、分子排阻等两类不同的机理.在取得较大研究进展的同时,该领域也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如对吸附质扩散传质规律和混合物固定床分离性能研究不足、对材料稳定性和杂质敏感性关注较少、多孔材料结构复杂、经济性有待提升等,在未来的研究中需予以重视.

    多孔材料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吸附分离芳香烃环烷烃

    多级孔MOF的制备及其吸附分离应用研究进展

    杨东晓熊启钊王毅陈杨...
    1882-18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因其具有高比表面积、丰富孔隙率、孔径可调的优点,受诸多学者关注,被认为是用于吸附分离的理想吸附剂.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大部分微孔MOF材料在吸附过程中的内在传质速率严重受限,而且构建多级孔的方法一般不具有普遍性.本文介绍了调节剂策略、模板策略、后处理策略等构建多级孔MOF的方法,制备了兼具介孔、大孔的多级孔材料,并结合应用场景评价各方法的优缺点,以获得在相对温和条件下构建孔径可调的多级孔MOF的普适性策略.针对多级孔MOF材料在气体吸附分离领域的应用问题,着重剖析了构建多级孔MOF对CO2气体吸附提升的案例,发现多级孔的构建增加了孔径,提高了 MOF的比表面积,提供了额外的孔通道,使气体分子的吸附容量和传质速率得到提升,表明多级孔MOF在气体吸附分离方面有优异的性能.最后讨论了多级孔MOF合成和应用存在的问题,并对多级孔MOF面临的合成过程绿色可重复等挑战进行了展望.

    MOF材料多级孔气体吸附分离传质速率

    芴基、酰亚胺基和萘基聚合物气体分离膜的研究进展

    范文轩徐双平贾宏葛张明宇...
    1897-19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合物链间距和链刚度是影响聚合物膜对气体渗透性能的决定因素,刚性基团(如芴基、酰亚胺基及萘基)引入聚合物链中,基于其大体积和扭曲结构能够有效阻碍分子链堆积,从而降低分子链堆积密度,使聚合物具有较高的自由体积,能有效改善膜对气体的渗透选择性.本文综述了近5年含芴基、酰亚胺基和萘基聚合物在气体分离中的研究,按结构分类,详细介绍了三类聚合物的合成以及膜对气体的选择性,分析了影响气体选择性的主要因素.最后,综合现有刚性聚合物的特点,从改性高气体渗透性低选择性材料、改性生物基材料及制备复合混合基质膜等角度出发,展望了此类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为制备高性能气体分离膜提供参考.

    酰亚胺气体分离膜

    二氧化硅基气凝胶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的专利分析

    熊文婷罗启基鄢春根
    1912-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气凝胶为多功能新型材料,其中二氧化硅基气凝胶是研究最广泛的气凝胶材料,2004年首次在中国产业化,至今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建筑、隔热、航空航天、能源等领域中.但与国外相比,中国高端产品较少,原始创新略显不足.因此,本文梳理了近20年全球二氧化硅基气凝胶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的相关专利,从专利的视角挖掘近20年的研究热点.从市场流向和重点申请人的维度分析当前的市场竞争格局,指出以美、德、日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通过全球专利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市场较大力度的控制,处于领先地位.重点从技术热点及技术路线的角度分析二氧化硅基气凝胶及其制备技术的研究热点:目前,气凝胶颗粒、前体的改进和纤维增强是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各国对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和透明储能材料的关注度较高.并且通过梳理中国的转移转化专利的技术特点,帮助企业在寻求技术合作时精准找到合作对象.最后总结了技术创新中中国企业需重点关注的研究方向,为未来的技术研发提供指引.

    二氧化硅基气凝胶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专利分析

    抑烟沥青复掺配比优化及抑烟效果评价

    李萍陈修乐张强念腾飞...
    1923-1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抑制沥青在高温下烟气的产生,降低环境污染及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影响程度,本文进行了抑烟沥青复掺配比优化研究.基于单掺抑烟沥青的针入度、延度及软化点及自制沥青烟生成富集装置的沥青产烟结果,结合熵权法与遗传算法进行抑烟沥青复掺配比优化,并分析优化复掺抑烟剂在沥青中的分散均匀性、储存稳定性及其对沥青特征官能团的影响;基于优化复掺配比的抑烟沥青高、中、低温性能测试,并对其抑烟效果进行评价,验证优化复掺配比方法的有效性.研究表明:抑烟剂均匀分散于沥青中,且未对沥青特征官能团产生改变,优化复掺抑烟沥青满足储存稳定性要求.优化复掺抑烟剂对沥青高、低温性能具有改善作用,并提升了沥青中温抗疲劳性能.沥青烟收集前后滤管颜色变化表明该沥青烟富集方式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且优化复掺抑烟沥青具有显著抑烟效果,最大抑烟率为99.7%.优化复掺配比下的指标预测值与实测值差异较小,证明了该优化复掺配比方法的可靠性.

    抑烟沥青熵权法遗传算法抑烟效果

    一维多孔二氧化钛@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储钠应用

    胡飞燕彭嘉欢李珩徐朝华...
    1934-1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静电纺丝法和浓碱水热刻蚀法原位制备出具有片状分枝结构的一维多孔二氧化钛@碳纳米纤维(P-TiO2@CNFs)复合材料,并将其作为钠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P-TiO2@CNFs的片状分枝结构能够有效缩短离子扩散路径并增加电解液与活性物质的接触面积;多孔结构提供了更多的反应活性位点,从而加快了电荷转移动力学;二氧化钛与碳纳米纤维之间的化学键能够增加复合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实验对P-TiO2@CNFs的表面形貌、微观结构、晶体结构、比表面积、孔径、元素价态等进行了分析,并在新威尔电池测试系统上进行恒电流充放电测量和倍率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P-TiO2@CNFs表现出优异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在2.0A/g的电流密度下循环2000次仍能保持197mAh/g的比容量,在超大电流密度30.0A/g下电极仍然能够保持61.7mAh/g的比容量.

    静电纺丝二氧化钛多孔结构化学键钠离子电池

    水基炭黑-胶原蛋白纳米流体制备及稳定性实验

    李凯魏鹤琳左夏华杨卫民...
    1944-1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纳米流体由于其优异的光热转换性能,已成为新型太阳能集热介质的研究重点;但因其稳定性差、制备工艺复杂,未能在实际应用中得到推广.本文以去离子水为基液,通过两步法制备炭黑-胶原蛋白纳米流体.探究了材料添加顺序、胶原蛋白种类、超声时间、材料配比以及溶液pH等对纳米流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水基炭黑-胶原蛋白纳米流体时,先分散炭黑再加入胶原蛋白可以提高其稳定性;猪皮胶原蛋白更适用于炭黑-胶原蛋白纳米流体的制备;超声45min,炭黑胶原蛋白质量配比为1/20,悬浮液pH在6.5~7.5之间制备得到的纳米流体稳定性较好.本研究有助于今后水基炭黑-胶原蛋白纳米流体产业化应用于太阳能光热转换领域.

    纳米流体炭黑胶原蛋白稳定性分光光度计法zeta电位

    锌掺杂型钛系铯离子筛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

    王德斌林梦雨杨雪董殿权...
    1953-1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钛系离子筛型吸附剂在盐湖卤水提铯、处理放射性核废水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基于改进型溶胶-凝胶技术,将微量Zn2+掺入Cs2Ti6O13的Ti—O晶格中以改善晶胞结构,制备出锌掺杂型钛酸盐前体材料(CZnTO).前体经过酸处理形成锌掺杂型质子化钛酸盐(HZnTO),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与能谱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表征手段对制备的HZnTO进行表征,证明微量Zn2+的掺入未破坏原有层状结构.通过吸附实验,考察了水相pH、初始Cs+浓度、吸附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对HZnTO吸附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在288K、pH=ll且初始Cs+浓度为3000mg/L的最优条件下,吸附2h左右,HZnT O即可达到饱和吸附容量323mg/g.在初始Cs+浓度为30mg/L的低浓度溶液下,HZnTO依然能保持80%以上的吸附率.HZnTO对Cs+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吸附等温式,说明Cs+在HZnTO上的吸附为化学吸附,以单分子层吸附为主.选择性吸附实验和循环吸附-脱附实验表明,HZnTO对于Cs+的选择性远高于其他离子,循环吸附7次后,HZnTO的吸附容量依然能达到初次循环的87.6%,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

    铯离子筛掺杂吸附动力学热力学

    具有烷基磺酸侧链的凝胶型聚苯并咪唑质子交换膜的制备与表征

    朱泰忠张良黄泽权罗伶萍...
    1962-1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磷酸(PA)掺杂聚苯并咪唑(PBI)以其优异的热化学稳定性和高玻璃化转变温度成为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HT-PEMFCs)的首选材料.然而,由于低温下磷酸较弱的解离度和传递速率,导致膜的质子传导性能不佳,电池冷启动困难.因此,研发可在宽温湿度范围内高效运行的高温质子交换膜成为当前挑战.特别是拓宽其低温运行窗口、实现冷启动对这类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多聚磷酸溶胶凝胶工艺与内酯开环反应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磷酸掺杂的具有柔性烷基磺酸侧链的凝胶型聚苯并咪唑质子交换膜.重点探究了烷基磺酸的引入以及侧链长度对磷酸掺杂水平、不同温湿度下的质子传导率及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质子交换膜具有凝胶型自组装片层堆叠的多孔结构,有利于吸收大量磷酸并提供质子快速传输通道.其中,PA/PS-PBI展现出了在宽温域范围内均优于目前所报道的其他工作的质子传导性能.特别是常温下,其质子传导率从原膜的0.0286S/cm提升至0.0694S/cm.80℃下,其质子传导率从原膜的0.1117S/cm提升至0.1619S/cm.200℃下,其质子传导率从原膜的0.2609S/cm提升至0.3578S/cm.此外,该膜在80℃和0%相对湿度(RH)条件下仍可具有与Nafion膜在100%RH时相当的质子传导率,为打破质子交换膜经典定义、实现宽温域(25~240℃)运行提供新的方案.

    燃料电池凝胶聚苯并咪唑质子传导率

    DES改变胺单体扩散速率制备高性能复合反渗透膜

    何金赖裕文李艳春周士林...
    1972-19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常用的提高复合膜性能的方法中,调控复合膜形成的关键步骤界面聚合(IP)是一种简单且有效的方法.然而,对低共熔溶剂在界面聚合过程中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在此,本文提出了将低共熔溶剂(DES)引入界面聚合过程中,制备了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场发射扫描电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等对复合膜的结构和物化性质进行了表征.考察了 DES的加入量对反渗透膜性能的影响,并系统地分析了黏度对胺单体扩散速率的影响.得出了 DES添加量为5%时,复合膜综合性能最佳,通量为63L/(m2·h),截留率为99%.研究结果表明:DES的掺入使膜表面粗糙度降低、亲水性和电负性增强,此外,相比于未改性的复合膜,DES改性后的复合反渗透膜通量都有所提升.这项工作对制备出高性能的复合膜具有重要意义.

    聚合扩散低共熔溶剂反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