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化工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化工进展
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业出版社
化工进展

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业出版社

黄丽娟

月刊

1000-6613

hgjz@263.net

010-64519500/9501/9502

100011

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化工进展/Journal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化工进展》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业出版社主办,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技术信息型刊物,为中国化工学会会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化工进展》以反映国内外化工行业最新成果、动态,介绍高新技术,传播化工知识,促进化工科技进步为办刊宗旨。所刊内容涵盖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生物与医药、新材料、化工环保、化工设备、现代化管理等学科和行业。2006年《化工进展》杂志将继续倡导工业媒体为产业服务的理念,注重实用性和先进性,关注新技术、新产品及新设备。《化工进展》面向过程工业中的技术和管理部门,读者群包括化工、石油化工行业及过程工业中的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和学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生物基衍生有机溶剂的木质纤维素预处理研究进展

    谢国平谭雪松刘鹏苗长林...
    3347-3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但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三组分之间复杂的键合结构限制了其有效的转化利用.有机溶剂预处理是消除这种顽抗性的有效方法,其能有效拆解三组分、提高纤维素酶水解性能,并回收高纯木质素组分.随着对溶剂绿色和可持续性的要求,预处理有机溶剂正逐渐向生物基衍生溶剂方向发展,近期已有多种新型的生物基衍生溶剂预处理的报道.本文系统综述了基于Hansen溶度参数理论和CHEM21绿色溶剂指南的有机溶剂预处理体系设计,分别归类为均相体系、两相体系和多元相转化体系,归纳了生物基衍生预处理有机溶剂应用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探论了生物基衍生溶剂预处理面临的挑战和应用前景,以期为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的有机溶剂预处理体系的设计和选择提供参考.

    有机溶剂预处理生物基衍生溶剂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溶解度参数相对能差

    基于三维生物膜电极的难生化有机化工废水处理研究进展

    王宝山陈晓杰赵培宇张许...
    3359-337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难降解有机化工污染物在自然水体中被广泛检出,对水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生物膜电极技术因具备环境友好、去除效率高、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在难降解污染物处理领域应用前景日渐广阔.对此,介绍了三维生物膜电极(3D-BERs)反应器构建方法,阐述了三维生物膜电极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机理,分析了电化学催化氧化与电活性微生物(EAMs)的协同降解作用,从电子迁移强化角度解析了污染物强化降解机制,并概述了3D-BERs的构建方法与运行参数对反应器效率的影响.本文系统综述了3D-BERs在难生化有机化工废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与优势,提出了三维生物膜电极技术的发展前景和今后研究工作的重点方向,为难生化有机化工废水的高效处理提供新思路与技术选择.

    三维生物膜电极电活性微生物难生化有机化工废水电化学

    废弃有机物用于混合菌群合成PHA的利用现状与挑战

    吕青檐高汉文谢昆谕范冬青...
    3374-3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羟基脂肪酸酯(polyhydroxyalkanoates,PHA)是一种可完全生物降解材料,具有与传统塑料相似的机械性能,有望替代石油基塑料从源头上解决塑料危机.混合菌群利用廉价的废弃有机物合成PHA,对降低PHA的生产成本,实现废弃有机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具有重要意义.底物多样化是混合菌群PHA合成工艺的鲜明特点.本文首先剖析了混合菌群PHA合成系统中底物类型的重要性,进而综述了混合菌群利用不同类型废弃有机物合成PHA的现状,指出废弃有机物基质复杂易造成代谢偏移、产品产量及性能难以精准调控等关键问题.并对混合菌群利用废弃有机物合成PHA的研究进行了展望,需在明晰废弃有机物基质组分基础上,针对性优化底物水解酸化工艺、开发PHA产物性能调控技术和绿色低损耗的产物提纯工艺,最终构建高效能的PHA混合菌群工艺系统.

    聚羟基脂肪酸酯生物合成废弃有机物混合菌群底物类型

    葡甲胺功能化rGO/MWCNTs-OH复合气凝胶的制备及对硼的吸附

    潘彤彤崔香梅
    3386-3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气凝胶在吸附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水热合成法和冷冻干燥法制备出葡甲胺功能化还原氧化石墨烯/羟基化碳纳米管气凝胶应用于盐湖卤水除硼,研究了吸附剂对水溶液中硼的吸附行为,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当初始硼浓度为1000mg/L、pH为10、吸附时间为9h、温度298K时,最大吸附量为33.64mg/g.响应面法可以预测实验结果并优化反应条件,在最佳条件下硼吸附量为32.91mg/g.吸附机理分析表明,吸附过程主要是吸附剂上的—OH官能团与B的络合作用.吸附剂经过三次吸附-脱附实验,仍对B有较高吸附容量.吸附剂具有良好的抗共存盐干扰性,在真实卤水中吸附性能良好,吸附量为23.87mg/g.该气凝胶对于从盐湖卤水和废水中提硼具有潜在的价值.

    葡甲胺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响应面法

    含油污泥基生物炭处理含油废水

    姚雪武淑慧杨阳王晓...
    3398-34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使含油污泥达到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的目的,本实验通过热解炭化的方法,以含油污泥为实验原料,氧化钙、粉煤灰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混合物为调质剂,玉米秸秆为增碳剂,制备含油污泥基生物炭,并研究其对含油废水中石油类污染物的吸附性能.以石油类污染物去除率为指标,对比了ZnCl2、KOH和H2SO4三种活化剂对生物炭吸附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BET测试法等手段分析了生物炭的比表面积、孔隙结构和表面官能团等性能;采用批量吸附实验和再生实验,研究生物炭对石油类污染物吸附性能及其再生性.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活化剂为H2SO4,H2SO4活化制备的生物炭含有大量孔隙结构且多为介孔,生物炭表面存在—CH、C==O、—OH和C==C等官能团,比表面积为71.8069m2/g.在生物炭投加量为1.8g/L、吸附时间为180min时,对200mg/L含油废水中石油类污染物去除率可达98.21%,对石油类污染物最大吸附量为99.32mg/g.生物炭吸附石油类污染物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Freundlich模型,主要受化学吸附控制的多分子层吸附.此外,三次再生后的生物炭孔隙结构、表面官能团、比表面积与新炭相比差别不大,吸附不同浓度的含油废水中石油类污染物,生物炭的三次再生效率均达到了90%以上,仍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能满足循环使用的要求.

    含油污泥生物炭吸附石油再生

    湿法炼铜浸出液萃取分离硫酸机理

    马海飞廖亚龙武敏贾小宝...
    3410-3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湿法炼铜浸出液中游离硫酸含量高的问题,提取铜前需进行中和处理,不仅碱性试剂消耗量大、作业成本高,还会造成金属离子损失的问题.本文提出采用溶剂萃取回收硫酸的工艺,研究了三辛胺(TOA)-正辛醇体系选择性萃取分离硫酸过程的传质机理.结果表明,TOA萃取硫酸的过程中会发生水化作用而产生第三相,加入正辛醇后,因形成疏水性络合体((R3NH)2(A)0.3(H2O)1.7SO4),避免了第三相的形成;在有机相构成为45%TOA+10%正辛醇+45%260#溶剂油、相比O∶A(有机相与水相之比)为1∶1、温度25℃、震荡速度200r/min、反应时间10min的条件下,硫酸单级萃取率达90.21%,三级逆流萃取率达99%以上,杂质离子Cu2+、Fe2+、Zn2+的萃取率分别小于2.7%、2.2%、2.3%;萃取过程为放热反应,通过计算得萃取反应的∆H为-14.9kJ/mol.

    萃取分离综合回收湿法炼铜三辛胺

    溶剂低压过热蒸汽热裂解塑料制油过程特性

    赵培涛傅彬彬赵泉左武...
    3420-3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低碳清洁处理塑料垃圾对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在低压过热溶剂蒸汽体系中高效热裂解液化塑料的方法,以聚丙烯(PP)和高密度聚乙烯(HDPE)为原料,研究了塑料在溶剂低压过热蒸汽环境中(≤5MPa)热裂解液化过程特性,并提出了两种塑料热液化过程中的降解机制.结果表明:低压有机溶剂蒸汽体系能在相对温和的条件下实现塑料的高效液化,330℃是本研究中实现塑料快速热裂解液化的起始温度.在此温度下,PP在甲醇、乙醇、丙酮中的热裂解液化率均为100%,HDPE在三种溶剂中的热裂解液化率分别为100%、72.9%和71.03%.在本研究条件下,塑料液化中小分子更容易发生缩聚反应,放出大量热并使反应体系温度出现不同幅度的飞升,从而为塑料进一步解聚为小分子提供能量,提高塑料的热裂解液化率.PP热裂解液化油中含氧化合物的质量分数大于40%,而HDPE的热裂解液化油中氧化物含量低,且烃类的质量分数大于80%,作为燃料使用的潜力大.

    塑料溶剂低压过热蒸汽热裂解液化回收碳氢化合物

    硫掺杂石墨烯作为MFC阴极性能和生物毒性检测

    蓝瑞嵩刘丽华张倩陈博彦...
    3430-3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硫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S-rGO),表征发现S原子的掺杂会导致结构缺陷的形成,这些结构缺陷会增加活性位点.通过电化学测试,S-rGO的氧还原反应(ORR)性能优于rGO,其极限电流密度为4.08mA/cm2,高出rGO(3.48mA/cm2)17.3%,这表明S原子的掺杂能够有效提高rGO的ORR活性.将S-rGO与活性炭(AC)、炭黑(CB)以0.1∶0.25∶1的质量比混合作为微生物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结果表明,S-rGO催化的微生物燃料电池反应器每个周期可持续27h,输出电压为0.33V,而rGO催化的反应器每个周期可持续24h,输出电压为0.30V;CB催化的反应器每个周期可持续23h,输出电压为0.26V.以苯扎氯铵(BAC)为生物毒性物质,探讨了S-rGO修饰的微生物燃料电池作为毒性传感器的相关性能,根据电压与BAC浓度的线性拟合结果,发现S-rGO具有更高的毒性检测灵敏度和稳定性(相关系数为0.996),而传统的Pt/C阴极催化剂的相关系数为0.932,表明S-rGO在毒性检测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微生物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硫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毒性检测苯扎氯铵

    工业含钙固废矿化CO2的实验

    马佳慧王毅斌冯敬武谭厚章...
    3440-3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碳背景下,CO2矿化作为一种有效固碳技术受到更多关注.本文针对6种工业含钙固废,分别采用氯化铵溶液浸出并制备矿化母液,然后在常温常压下开展直接和间接矿化模拟燃煤烟气中CO2的实验,并对6种固废的矿化效率和矿化产物进行详细分析,同时测试了浸出剂浸出含钙固废的循环能力.结果表明,由于含钙矿物相种类与含量的不同,6种固废的Ca2+浸出率介于18.88%~95.15%之间,浸出液Ca2+浓度大小为:净化灰>烧结法赤泥>燃煤飞灰2>燃煤飞灰1>烘干灰>拜耳法赤泥.氯化铵溶液循环浸出净化灰、燃煤飞灰2和烧结法赤泥后,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燃煤飞灰2和净化灰中的间接矿化效率仅降低了1.44%和1.34%,烧结法赤泥的间接矿化效率降低了6.21%.6种固废中电石净化灰拥有最高间接矿化效率达57.60%,烧结法赤泥拥有最高直接湿法矿化效率为67.25%.CO2间接矿化的产物为粒径介于2~5μm的菱面体方解石.

    浸出矿化二氧化碳工业固废燃煤烟气

    次氯酸盐氧化耦合FeCl3絮凝调节改善污泥脱水

    潘伟亮张汛李姣妮古励...
    3450-3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次氯酸盐耦合FeCl3絮凝对污泥脱水性能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最佳预处理条件,采用zeta电位、蛋白质多糖、DNA含量、磁场核共振、三维荧光以及细胞可视化等表征手段,分析阐明了该预处理促进污泥脱水性能提高的作用机理,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进一步分析促进污泥脱水性能改善的原因.结果表明:在NaClO投加量为50mg/g TS(含固率),FeCl3投加量为100mg/g TS条件下污泥脱水效率达到最高,污泥比阻与毛细吸水时间(CST)分别由原污泥的2.45×1012m/kg和119.7s降低至9.3×1011m/kg和27.9s,污泥的水分损失量最多,脱水速率最快.在氧化与絮凝的共同作用下,污泥的胞外聚合物(EPS)结构被破坏,污泥颗粒松散,内部结合水被释放.污泥中DNA含量的增加和污泥的可视化分析表明,絮体中微生物细胞膜被破坏,导致胞内水释放,从而提高活性污泥的脱水效率.

    污泥脱水性氧化絮凝次氯酸盐氯化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