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化工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化工进展
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业出版社
化工进展

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业出版社

黄丽娟

月刊

1000-6613

hgjz@263.net

010-64519500/9501/9502

100011

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化工进展/Journal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化工进展》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业出版社主办,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技术信息型刊物,为中国化工学会会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化工进展》以反映国内外化工行业最新成果、动态,介绍高新技术,传播化工知识,促进化工科技进步为办刊宗旨。所刊内容涵盖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生物与医药、新材料、化工环保、化工设备、现代化管理等学科和行业。2006年《化工进展》杂志将继续倡导工业媒体为产业服务的理念,注重实用性和先进性,关注新技术、新产品及新设备。《化工进展》面向过程工业中的技术和管理部门,读者群包括化工、石油化工行业及过程工业中的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和学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木糖生物炼制与高值化应用研究进展

    舒岗韦林钰程张为宏赵世强...
    3798-3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木糖作为木质纤维素生物质中半纤维素部分最丰富的戊糖,其衍生物具有巨大的应用市场.在国家"双碳"目标下,绿色高效的木糖炼制工艺不仅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绿色循环发展的要求,也能有效降低木糖制备成本并促进木糖的高值化利用.本文对木糖的生物炼制工艺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不同工艺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同时综述了近年来木糖水解分离技术的进展以及木糖在生物基化学品和生物基材料的高值化应用,最后提出了促进木糖生物炼制发展的建议并对木糖高值化应用进行了展望.

    生物炼制半纤维素木糖高值化应用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的失活机制及应对策略

    郭鹏李红伟李贵贤季东...
    3812-38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甲醇氧化电催化剂是决定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s,DMFC)性能与成本的关键.目前,铂基催化剂是最有前途的高效甲醇氧化电催化剂,但在反应过程中存在活性位的迁移、团聚与浸出、中毒以及载体的腐蚀与坍塌等原因引起的失活问题,阻碍了其进一步商业化发展.如何提高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的稳定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首先总结了甲醇的电氧化原理和催化反应机理,详细综述了阳极催化剂的失活机制以及抑制改善其失活方面所取得的研究进展.最后对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并指出利用限域作用限制活性金属的迁移和聚集,构建多元合金,设计增强复合型载体,将理论研究和原位表征技术相结合,是今后开发更高效、稳定阳极催化剂的重点研究方向.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失活机制金属粒子的迁移、团聚与浸出载体腐蚀与坍塌

    溶胶-凝胶法制备高分散Ni-Cu/SiO2促进间甲酚直接脱氧制甲苯

    王颖杰祝新利
    3824-3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木质素生物质衍生的酚类化合物加氢脱氧生产芳烃中,Ni基催化剂兼具经济性与活性,然而,在温和条件下会受到C—C氢解的影响.在此,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高分散的Ni/SiO2、Cu/SiO2和不同Cu含量的双金属Ni-Cu催化剂,并在350℃和常压条件下对其进行间甲酚加氢脱氧性能测试.尽管Ni粒径约为2nm的单金属Ni/SiO2表现出高的活性和甲苯选择性,但C—C氢解生成甲烷和苯的反应仍然显著.对于双金属Ni-Cu催化剂,Ni和Cu相互作用并在还原后形成Ni-Cu合金.在最佳的双金属催化剂(Cu/Ni摩尔比约为3)上,甲苯在所有转化水平上都是主要产物.当间甲酚转化率为97.2%时,甲苯和芳烃的收率分别达到85.0%和91.6%.本征反应速率和活化能分析表明,Cu的引入通过抑制竞争性的C—C氢解反应,促进了直接脱氧生成甲苯.

    催化生物质再生能源间甲酚加氢脱氧Ni-Cu合金

    共价有机框架材料的合成与应用研究进展

    王丽娜武金升
    3834-38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价有机框架(COFs)是一种由C、B、N、O等轻元素通过强共价键有序连接形成的周期性网状结构的有机多孔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密度低、孔道规则、易修饰、结构多样、稳定性好等优点,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综述介绍了 COFs的结构,总结了合成COFs的硼酸缩聚反应、C-C偶联反应、席夫碱反应、氰基自聚和芳醚聚合等反应类型的进展,并介绍了 COFs的溶剂热合成法、微波加热合成法、离子热合成法、机械研磨合成法、界面合成法、微流控合成法及后合成修饰等制备方法,进而讨论了 COFs结构的表征方法.此外,对COFs在气体吸附与分离、光催化、电催化、不对称催化合成及手性分离、电化学储能等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最后对目前COFs合成和应用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展望,希望能为COFs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有益的启发和参考.

    共价有机框架纳米材料多孔材料合成制备性能

    五氧化二钒/碳纳米复合材料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杨光姜瑞婷张玥符子剑...
    3857-3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五氧化二钒(V2O5)作为一种有广阔前景的电极材料,具有储量丰富、无毒、高电容电位等优点,通过V2O5纳米化、复合化等策略可实现材料性能的最优化.本文综述了 V2O5/C纳米复合材料在超级电容器储能器件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 V2O5/C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对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规律,讨论了组分优化、增加有效比表面积、杂原子掺杂、构建三元纳米复合材料等电化学性能提升策略.V2O5/C纳米复合材料以其独特的结构及优异的效能克服了单一电极材料的局限性,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潜力.最后,提出了 V2O5/C电极材料在性能提升、机理探索和规模化生产等方面面临的问题,对电化学储能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即开发高性能、智能化的新型复合材料及储能器件,为构建高效、安全的电化学储能体系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超级电容器五氧化二钒碳材料复合材料电化学

    有机电极材料在水系电池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邵威马壮郑宏玮刘光举...
    3872-38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与商业化电池相比,水系有机电池(AOBs)具有低成本、高安全性、环保等特点,使其更适用于便携电子设备和电网储能应用.电极材料作为水系有机电池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电池的高容量和长循环寿命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绿色发展的需求,有机电极材料应具备理论比容量高、资源丰富、设计灵活性强等优点.本文综述了不同储能机理的有机电极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羰基化合物、亚胺化合物、导电聚合物、COFs材料、MOFs材料以及复合材料等.同时总结了有机电极材料在水系电池中的导电性和溶解性问题,并提出了不同的解决策略.最后,讨论了水系有机电池的关键挑战以及未来努力方向,未来仍需要更多具有更好电子导电性和快速动力学的电极材料应用于水系有机电池.

    水系有机电池电极材料水系电解液有机化合物高安全性

    水滑石光催化剂结构调控用于二氧化碳还原的研究进展

    罗丛佳豆义波卫敏
    3891-39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光催化转化二氧化碳(CO2)为太阳能燃料或化学品被认为是缓解能源危机和温室效应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提高CO2光还原产物的活性、选择性,光催化剂的结构设计和性能调控至关重要.在众多光催化剂中,二维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LDHs)又称水滑石,因其层板阳离子组成及比例可调变、层间客体阴离子可交换等特性在光催化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 LDHs结构调控策略用于强化光催化CO2还原的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光催化CO2还原的机理和LDHs光催化材料的结构特征;然后重点总结了基于缺陷工程、形貌尺寸调控和异质结构筑等策略调控LDHs光催化剂的电子结构及几何结构,优化后的LDHs通过增强光吸收、电子空穴分离迁移能力及表面还原反应能力,尤其是通过调控活性位结构降低反应势垒,实现了性能强化;最后,基于LDHs光催化剂在CO2还原领域存在的挑战,包括LDHs的设计构筑、机理探索以及多碳产物的调控提出了相关解决思路和策略.

    二氧化碳还原催化剂光化学

    真空绝热板芯材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赵伟刚张倩倩蓝钰玲闫雯...
    3910-3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节能减排对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显得越来越重要.真空绝热板(vacuum insolation panels,VIP)是一种新型的高效保温隔热材料,其中,芯材作为VIP的核心和骨架结构,不仅承担着支撑作用,而且是板内热量传递的主要通道,对保证VIP的保温性能具有关键作用.基于此,本文首先重点介绍了真空绝热板在绿色建筑和冷链物流领域应用的意义,明确了目前制约真空绝热板领域发展的关键问题;随后综述了真空绝热板芯材的研究现状和进展,比对了不同种类芯材(颗粒类芯材、泡沫类芯材、纤维类芯材、生物质材料类芯材和复合类芯材)在原料来源、保温性能、生产工艺及环境保护方面的优劣,将绿色、可再生的生物质基材料用作真空绝热板芯材进行了对比探讨;最后对真空绝热板芯材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本文指出,传统以玻璃纤维、有机泡沫或者气相二氧化硅为芯材的真空绝热板,存在生产成本高、不可再生、难降解、污染环境等问题,所以通过功能化手段获得新型、绿色、低成本、具有良好微观孔隙结构和高热阻的芯材是制约真空绝热板发展的关键.生物质材料具有来源广泛、成本低廉、绿色环保、孔隙结构丰富等优点,是一种极具潜力的VIP芯材原料,也将是真空绝热板芯材的重要研究方向.因此,生物质基芯材真空绝热板未来的发展还需进一步拓宽其原料来源、改善制备方法和工艺、明确老化和使役性能、关注复合芯材的开发,不断提高VIP的性能,扩展其应用领域.

    真空绝热板芯材保温性能传热生物质热传导复合材料

    聚酰亚胺气体分离膜的物理老化现象浅析

    唐安琪魏昕丁黎明王玉杰...
    3923-3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气体分离膜技术是一项广受关注的新兴技术,芳香族聚酰亚胺是最具应用前景的气体分离膜材料之一.目前,学术界已对多种结构的聚酰亚胺进行了实验室规模的开发和研究,但在实际工业应用情境下,膜材料长期服役过程中的物理老化现象极大影响着气体分离性能的准确评估和工艺参数的合理设计.本文综述了当前针对聚酰亚胺类薄膜和非对称膜物理老化行为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前人提出的老化机理模型,分析了影响老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物理老化的预防和改善方法.提出不易老化的气体分离膜用聚酰亚胺应具备的特质包括较强的分子链刚性、受限的链空间构型和合适的链间相互作用.未来相关研究的重点方向可能为聚酰亚胺新结构探索、交联剂开发、制备工艺优化等方面.

    聚酰亚胺气体分离物理老化自由体积模型

    废弃生物质复合相变材料的构建与应用

    江慧珍罗凯王艳费华...
    3934-3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相变材料(PCM)可以通过自身的相变来储存或向外释放热量,从而减少能源供需失衡,提高能源的有效利用,但其固液相变过程中的泄漏和导热性差等缺点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废弃生物质材料是一类可再生能源,价格低廉,来源广泛,大多属于多孔介质,是相变材料的良好载体.废弃生物质复合PCM利用生物质丰富的孔结构高效封装PCM,不仅改善了这些缺点,而且实现了固碳.本文综述了几种常与废弃生物质复合的相变材料(聚乙二醇、石蜡和脂肪酸)的基本性质、相变特性和结合方法,总结了废弃生物质复合PCM的构建方法以及在太阳能利用、建筑节能、热致变色纺织品、冷链温度控制、农业技术等领域的应用,讨论了生物质复合PCM的发展局限性和未来展望.本综述将为推进生物质复合PCM的研究提供参考,这对于资源循环利用以及绿色低碳发展至关重要.

    生物质相变复合材料多孔介质再生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