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化工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化工进展
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业出版社
化工进展

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业出版社

黄丽娟

月刊

1000-6613

hgjz@263.net

010-64519500/9501/9502

100011

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化工进展/Journal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化工进展》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业出版社主办,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技术信息型刊物,为中国化工学会会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化工进展》以反映国内外化工行业最新成果、动态,介绍高新技术,传播化工知识,促进化工科技进步为办刊宗旨。所刊内容涵盖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生物与医药、新材料、化工环保、化工设备、现代化管理等学科和行业。2006年《化工进展》杂志将继续倡导工业媒体为产业服务的理念,注重实用性和先进性,关注新技术、新产品及新设备。《化工进展》面向过程工业中的技术和管理部门,读者群包括化工、石油化工行业及过程工业中的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和学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无机金属锂离子筛材料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卞维柏张睿轩潘建明
    4173-4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机金属锂离子筛材料制备方法较多,也是最有潜力进行工业化制备生产并实际应用的吸附提锂材料。由于不同制备方法具有各自的技术特点与局限性,所制备出的离子筛材料在形态、选择性、吸附容量及结构稳定性等方面也各有不同,总结归纳出这些制备方法的技术优势与不足及离子筛材料的特点,对设计制备综合性能优异的离子筛材料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固相反应法、溶胶-凝胶法、共沉淀法、水热法等几种常见方法制备无机金属锂离子筛的研究工作进展,主要探讨了这些制备方法所制备的无机金属锂离子筛的微结构、性状、结晶度、吸附容量等综合性能,并重点论述了对应制备方法的技术优势与不足,还分析了不同制备方法制备吸附性能优异无机金属锂离子筛材料的技术瓶颈,并结合技术方法特点提出了针对不同方法制备吸附性能优异离子筛材料可采取的一些方法措施,以期推动无机金属锂离子筛材料规模化生产制备并实际应用。

    锂离子无机金属锂离子筛制备方法选择性吸附材料

    叶片式分离元件结构及性能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焦文磊刘震陈俊先张天钰...
    4187-4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叶片式分离元件是一种主要依靠惯性进行气液分离的元件,因其高处理量、高分离效率和低压降的特点而广泛应用于气液分离领域。本文从叶片式分离元件分离机理、结构及性能影响因素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调研。论述了叶片流道内的液滴惯性分离、液滴撞击以及液膜破裂导致的二次夹带问题等分离机理研究进展,从机理层面分析了二次夹带现象的成因并提出了抑制思路。归纳了叶片式气液分离元件的主要结构特征,分析了曲级数、弯折角度、间距以及疏水钩等结构参数对分离性能的具体影响。通过对比现有不同叶片结构的优缺点与适用场合,提出了增加拦截面积及开辟排液通道的叶片结构设计优化方向。分析了波形板叶片式分离元件及静态起旋转元件的应用现状,为叶片式气液分离技术应用选择及优化提供了参考。归纳了气流速度、压力以及入口湿度等操作工况对波形板叶片式分离元件性能的内在影响规律。最后,结合分离机理、结构研究与性能影响规律对波形板叶片式分离元件的结构设计与性能优化方向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叶片式分离元件分离机理性能优化结构研究

    火星上的气固流态化模拟实验

    马永丽李沐阳马子皓王浩然...
    4203-4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了解火星上的气固流态化行为,本文应用计算颗粒流体力学方法对不同重力条件下的气固流化床反应器中的流态化现象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火星环境条件下气固流化床内的流体速度分布特性,探索了床层压力波动特性与环境重力和表观气速等因素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火星环境条件下,提高表观气速可以促进气固流态化的形成和充分发展;但是较高的表观气速会使流化床内的气固流场紊乱程度增加,不利于维持稳定的气固流态化状态。研究结果对于未来在火星上开展物质和能源等就地生产用气固流态化单元操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流化床流态化数值模拟气固火星

    三套管式加肋相变蓄热单元的强化传热特性

    蒋静智邵国伟崔海亭李洪涛...
    4210-4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相变蓄热技术在利用工业余热、太阳能等解决热能与用户之间的供需不平衡问题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受相变材料自身物性的限制,蓄热熔化时仍存在蓄热速度低、熔化不均匀等问题。本文以三套管式相变蓄热单元为基本结构,利用FLUENT软件模拟研究了在考虑自然对流情况下添加纵向肋片的不同参数(肋片数量、长度、厚度、偏心距及肋片排布方式)对三套管式相变蓄热单元蓄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套管式蓄热单元内外双壁面共同加热,与普通套管式蓄热单元相比,换热面积增大,相变材料全部熔化需要的时间缩短;加装纵向直肋片的三套管蓄热单元的熔化速度进一步加快,相同数量肋片下,肋片的长度和厚度是影响蓄热单元蓄热量与平均蓄热速率的主要因素,肋片长度占相变材料区域径向长度的50%时,蓄热单元的熔化速度加快幅度明显且蓄热量与平均蓄热速率较高。通过优化设计,发现内管向下偏移距离e对相变材料的熔化过程作用显著,偏心距离较短时相变材料完全熔化所需时间最少,相比光滑管蓄热单元,相变材料的熔化速率提升了48。5%,偏移距离过长则会延长蓄热时间;通过加密蓄热单元底部外层肋片的排布,蓄热单元的熔化进程有不同程度的加快,总体蓄热速率较原肋片结构有所提高。

    相变蓄热数值模拟强化换热传热肋片潜热存储单元

    基于ECT模型修正及算法优化的超音速分离流场图像重建

    王世伟王超郭琪丁红兵...
    4222-4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音速分离器内流场参数的准确测量对其结构与性能优化至关重要,电容层析成像(electrical capacitance tomography,ECT)能够实现非侵入式参数测量,其逆问题求解的数学模型主要通过线性化近似得到,忽略了非线性、"软场"效应等对结果的影响,使得当场域内介质分布的介电常数差异较大时,图像重建质量不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通过引入模型推导误差对ECT逆问题数学模型修正,在此基础上,根据目标函数的可分离特性,设计结合正则化与Split Bregman(RASB)的求解算法,分别对模型误差和待重构介质进行交叉迭代求解。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手段对比分析了RASB算法、Tikhonov正则化算法、L1正则化算法和Landweber算法重建图像效果,结果表明所提算法RASB可以减小线性化近似产生的误差,削弱噪声对图像重建结果的影响,重构的介质分布更加准确,图像中伪影更少。RASB算法对几种模型重建图像的平均相关系数为0。8964,高于Tikhonov正则化算法的0。8353、L1正则化算法的0。8496和Landweber算法的0。8681。

    超音速分离器电容层析成像模型推导误差正则化与SplitBregman交叉迭代

    盐酸萘甲唑啉在甲醇-乙酸乙酯体系中的动力学及结晶工艺

    何海霞万亚萌李帆帆牛心雨...
    4230-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盐酸萘甲唑啉(NPZ)是一种作用于循环系统的血管收缩类药物。针对原料药平均粒径偏小及粒度分布不均的问题,本文提出运用间歇动态法对NPZ在甲醇-乙酸乙酯体系中的结晶动力学进行研究,并系统考察了不同结晶工艺条件对晶体析出率、粒径以及变异系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溶液过饱和度的增大,NPZ晶体成核机制由非均相成核转为均相成核,晶体表面生长符合连续生长模式;NPZ生长动力学模型、成核速率与生长速率方程分别为B0=9。591×104G2。10、B=2。031×1020 exp(-4。796×105/RT)M0。309T ΔC1。40ω1。37r 和G=4。094×107 exp(-8。358×105/RT)ΔC1。36。优化的结晶工艺参数为:晶种加入量1。5%(质量分数)、结晶温度313。15K、搅拌速率200r/min、溶液过饱和度1。04、乙酸乙酯滴加速率7。037×10-4L/min、乙酸乙酯与甲醇质量比4∶1、陈化时间2h。该条件下制得的NPZ晶体较原料药平均粒径增大30。49%、变异系数降低32。30%、堆密度提高14。65%、休止角改善7。62%、卡尔指数提升30。76%、豪斯那比优化26。99%,晶体粒径、粒度分布及流动性均得到明显改善。

    盐酸萘甲唑啉结晶动力学粒度分布优化

    锂电添加剂FEC-VC二元体系固液平衡数据的测定及回归

    向瑞艾波吴高胜李瑜哲...
    4246-4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熔融结晶技术分离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存在缺少基础理论数据的问题,本文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了氟代碳酸乙烯酯(FEC)-碳酸亚乙烯酯(VC)二元固液平衡数据,实验数据表明该二元物系为低共熔型物系。在此基础上采用活度系数法进行分析计算,得到了二元体系活度系数数据。借助Aspen Plus流程模拟软件的数据回归功能,使用van laar、NRTL、Redlich-Kister模型对固液平衡数据进行回归,得到了各模型的回归参数。根据模型计算二元固液平衡数据,并绘制出相应的低共熔型二元固液相图。对各模型回归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van laar模型回归结果偏差较大,Redlich-Kister模型回归所得结果与实验数据较为相符,其平衡温度标准差小于0。005、平均偏差小于1。0K。为FEC-VC的结晶分离技术提供了固液平衡数据和热力学参数。

    氟代碳酸乙烯酯结晶热力学相平衡活度系数回归

    化学链燃烧中煤灰原位改性对钙基载氧体炭沉积的影响

    梁国威金晶董波侯封校...
    4253-4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流化床中利用准东煤灰负载在钙基载氧体上,对钙基载氧体进行原位改性,从而制备改性的CaSO4-Ash复合载氧体。借助TG-MS实验中的CO2离子流量强度曲线,考察准东煤灰负载量对载氧体还原反应过程中炭沉积特性的影响规律,并通过固固反应与气固反应定量耦合实验,探究炭沉积的来源。结果表明:炭沉积量随原位改性制备过程中煤灰比例升高先减少后增加,添加质量分数为10%的准东煤灰制备的CaSO4-10Ash复合载氧体能够最大程度降低炭沉积问题,减少了79。5%的炭沉积。固固反应中随煤灰负载比例升高,煤焦炭残留量减少,气固反应中煤灰负载比例大于5%时,复合载氧体性能开始呈下降趋势,积炭量开始增多;当煤灰负载比例大于10%时,随负载比例继续升高而增多的炭沉积的量主要来自于CO分解产生的积炭。

    化学链燃烧准东煤煤灰改性CaSO4载氧体

    一种混沌C型几何流动混合耦合电磁热特性数值分析

    郑庆雨金光远冯文凯朱正山...
    4262-4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克服传统管式反应器混合效率差和传统加热方式传热速率低而导致的反应器性能限制,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混沌对流强化的管式微波反应器,即采用混沌C型几何管道,通过COMSOL软件对流体混合过程和微波加热过程分别进行多物理仿真模拟,探究低雷诺数(Re)下流体混合特性和电磁热特性。分析得出:当Re≥15时,混沌C型管道内出现明显混沌流动,通过增加雷诺数可以提高涡流强度,以促进均匀混合;混沌C型几何周期数的增加会产生更多的扰动数,不断改变流体运动方向,从而提高传热性能;混沌管道内电场分布较平面管道更复杂,微波能量利用率更高;依据雷诺数和功率分析混合和电磁热特性二者耦合的相关性,初步揭示了二者耦合机理。

    微波反应器混沌传质传热多物理场仿真

    基于量子化学计算的正己烷热解反应动力学模拟

    殷晨阳刘永峰陈睿哲张璐...
    4273-42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正己烷(n-C6H14)的常压热解特性,提出了正己烷热解(NHP)模型,该模型使用基于误差传播的直接关系图(DRGEP)简化方法和色散校正密度泛函理论的B2PLYP/def2-tzvp方法,得到了一个包含33种物种和134个基元反应的简化机理。利用该模型计算了n-C6H14在不同温度下主要热解产物乙烯(C2H4)、丙烯(C3H6)和丁炔(C4H6)的相对摩尔分数,并对n-C6H14的热解过程进行了反应路径分析。利用同步辐射真空紫外光电离质谱法(SVUV-PIMS)结合射流搅拌反应器(JSR)在温度为673~1103K、压力为1atm条件下对n-C6H14进行了热解实验,并与NHP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n-C6H14热解过程中最主要的产物是C2H4,促使C2H4生成较为重要的两个反应的指前因子分别为6。01×1013s-1和2。18×1013s-1。在673~1023K温度范围内,结合量子化学计算得到的NHP模型对n-C6H14主要热解产物的相对摩尔分数进行了预测,与JetSurF 2。0模型相比,C2H4和C4H6的最大误差分别减小了27。9%和47。9%。反应路径分析表明,C2H4主要来源于己基的一系列β位断裂。

    正己烷热解计算化学反应动力学同步辐射真空紫外光电离质谱法射流搅拌反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