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化工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化工进展
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业出版社
化工进展

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业出版社

黄丽娟

月刊

1000-6613

hgjz@263.net

010-64519500/9501/9502

100011

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化工进展/Journal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化工进展》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业出版社主办,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技术信息型刊物,为中国化工学会会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化工进展》以反映国内外化工行业最新成果、动态,介绍高新技术,传播化工知识,促进化工科技进步为办刊宗旨。所刊内容涵盖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生物与医药、新材料、化工环保、化工设备、现代化管理等学科和行业。2006年《化工进展》杂志将继续倡导工业媒体为产业服务的理念,注重实用性和先进性,关注新技术、新产品及新设备。《化工进展》面向过程工业中的技术和管理部门,读者群包括化工、石油化工行业及过程工业中的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和学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欢迎订阅2025年《净水技术》杂志

    4979页

    纳米氢氧化镁制备及其阻燃应用进展

    申纯宇李翠利汤建伟刘咏...
    4980-49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纳米氢氧化镁因其绿色、高效等优势在塑料、橡胶等高分子材料的阻燃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研究的深入,沉淀法、水热/溶剂热法和微波辅助法等制备方法已在纳米氢氧化镁的制备中占据主导。本文首先从纳米氢氧化镁形貌与粒径的控制方面介绍了这3种主流制备方法,对部分制备过程中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究,对每种制备方法的优劣进行了阐述,进而对制备方法进行对比总结。其次讨论了纳米氢氧化镁在应用领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概述了其在多种高分子材料阻燃领域的应用,并以理论结合实例从多个角度探究了纳米氢氧化镁的阻燃机理。最后对目前纳米氢氧化镁制备方法和应用方面遇到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展望,希望能为纳米氢氧化镁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有益的启发和参考。

    氢氧化镁纳米材料制备复合材料阻燃剂

    用于CO2分离的Pebax基混合基质膜稳定性研究进展

    耿秀梅张逢张翔单美霞...
    4996-5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膜技术在二氧化碳捕集和分离过程中以高效、节能、经济等优势成为当前研究的热潮。聚合物膜由于可加工性强、成本低廉等优点已被广泛商业化,但聚合物膜存在渗透性和选择性的"trade-off"效应问题,即高渗透性膜选择性反而低,反之亦然。将多孔材料加入聚合物基质中制备的混合基质膜能够实现气体渗透性和选择性的同时提升,成为气体分离膜领域的研究趋势。本文综述了聚醚嵌段聚酰胺(Pebax)为聚合物基质、多孔材料为填料所制备的混合基质膜在二氧化碳分离稳定性方面的研究进展。概述了沸石、金属有机骨架和共价有机骨架三类多孔材料在水、酸、碱和有机溶剂等存在下的化学稳定性并对其机理进行解释。重点介绍了以Pebax为基质的混合基质膜在CO2分离过程中抗湿性和长期稳定性的研究现状。最后,针对膜稳定性在气体分离领域的发展,提出了多孔材料和膜在基础研究中的研究重点,指出了理论交叉实验以及多样化手段评估膜稳定性的研究方向。此外,从填料和聚合物的设计制备角度提出了改善膜稳定性的策略,旨在进一步提升Pebax混合基质膜对CO2混合气体的分离稳定性。

    CO2分离多孔材料聚醚嵌段聚酰胺(Pebax)混合基质膜稳定性

    荧光水凝胶基信息储存材料的构筑及其加密性能研究进展

    郝康安周颖刘川俞润昊...
    5013-5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传统储存介质的信息常常以静态形式显现,无法面对当下伪造、仿制技术带来的挑战。因此,荧光水凝胶——一类具有优异的刺激响应发光特性,结构和功能易于设计和调控的智能响应类"软材料",由于其能够在特定的外界刺激下呈现颜色的变化或者形状的改变,因而在信息安全和防伪领域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本文概述了荧光水凝胶基信息储存材料的构筑历程,详细归纳了信息加密与保护模式从单级加密到多级加密(三维加密平台和迷惑信息加密)模式,再到具有时变效应的动态加密模式的阶段性演变。最后,就荧光水凝胶的构筑方法和信息加密应用方面,深入讨论了其面临的挑战、机遇和未来发展前景。本综述旨在促进荧光水凝胶基信息储存材料及其加密性能的进一步发展,为未来更智能、安全型信息加密体系的研发提供思路。

    荧光水凝胶刺激响应性信息储存材料多级加密动态加密

    载银抗菌材料在载人航天水处理任务中的应用前景

    褚厚娟丁平胡清华曹适意...
    5026-5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银具有广谱抗菌、低毒无耐药性的特点,是一种可应用于长期载人航天任务水处理系统的优选抗菌剂。本文首先介绍了银的抗菌机理,分别从抗菌剂和载体材料两个角度对载银抗菌材料进行了分类,重点关注载银抗菌材料的缓释性能,并从银离子负载优化、载体材料预处理和负载制备工艺优化三个角度总结了现阶段增强载银抗菌材料缓释性能的途径。结合地面水处理工程中载银抗菌材料的应用实际,现有载银抗菌材料的缓释效果有限,且银离子释放浓度低。基于长期载人航天任务中水处理系统杀菌抑菌的应用工况,要求载银抗菌材料能够实现长效稳定缓慢释放,基材性能稳定且无次生污染物溶出,并可耐受航天发射上行力学要求。如能实现,不仅是对现有空间站洁净水电解加银技术的补充,更对我国长期载人航天任务的多场景抑菌杀菌具有重要应用意义。

    载银抗菌材料载人航天任务水处理系统长期抑菌

    驱油用纳米材料在提高采收率方面研究进展

    李镇武蒲迪熊亚春吴定莹...
    5035-50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对石油资源需求不断上升和开采难度不断增加,提高采收率的技术需要不断创新,纳米材料作为一种新型材料,由于具有纳米尺寸和独特晶界结构,导致其具有独特的性质,在提高采收率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本文系统综述了纳米材料在提高采收率方面的作用机理,包括降低表/界面张力,增加毛细管数;结构分离压力作用,微观展示石油从岩石上剥离;改变润湿性,加强水渗吸作用;增强乳液和泡沫稳定性从而增强体系稳定性;改善流度比增加体积波及效率;抑制沥青沉积,催化沥青分解,防止孔隙堵塞和减少地层伤害;抑制颗粒运移、减少地层伤害等。列举了纳米材料在低渗透油藏、稠油油藏和高含水油藏等条件下提高采收率的矿场案例,指出了纳米材料的油田规模化应用所面临的挑战。

    纳米材料石油界面张力驱油机理提高采收率

    SEI膜形貌与结构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

    梁宏成赵冬妮权银李敬妮...
    5049-5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固态电解质界面膜(SEI)是电解液与电极在固/液相界面上发生电化学反应后,覆盖在电极表面的钝化层,其通常形成于电池的化成阶段,具有传导离子、隔绝电子的特征。优良的SEI膜对于提高锂离子电池(LIBs)的循环寿命、安全性等具有重要意义。不同电解液体系形成的SEI膜形貌和结构各不相同,对LIBs性能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深入分析SEI膜形貌和结构与电池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很重要。本文首先综述了影响SEI膜结构和性质的因素;然后阐述了原位/非原位表征SEI膜形貌和结构的主要方法,并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电化学阻抗表征技术;最后总结了SEI膜结构对LIBs离子传输、锂沉积和界面脱溶剂化等方面的影响。通过总结SEI膜的结构与LIBs性能之间的关系,以期靶向调控SEI膜结构提升锂离子电池性能。

    固态电解质界面(SEI)电解质锂离子电池电化学

    硅基介孔材料的合成、功能化及对金属的吸附研究进展

    刘丽冯博文洋古启雄...
    5063-50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硅基介孔材料是一类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新兴材料,其具有可调孔径、高比表面积、有序孔体系、易于功能化的稳定骨架等独特的结构和性能。发展至今,这些材料应用领域仍在不断扩展,尤其在吸附废水中的污染物和金属分离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硅基介孔材料的研究工作,其中M41S和SBA系列介孔材料的研究最为广泛;综述了硅基介孔材料的制备要素,包括模板剂、硅源、合成条件,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材料合成的影响;材料改性是研究的热点,对无机、有机和其他改性三个部分的研究工作做了总结,阐述了功能化修饰在材料的结构和性能方面的作用;最后探讨了这些材料在金属吸附方面的应用及其对金属的吸附特性和机理,并展望了硅基介孔材料在合成和应用方面的发展方向,为其在实际中的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氧化硅介孔合成复合材料吸附

    锂离子电池高镍正极材料前体的制备工艺

    吴剑扬王汝娜陈耀申兰耀...
    5079-50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因其高的充放电比容量(270mA·h/g),被认为是进一步提升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一种关键材料。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前体通常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其性质对最终烧结得到的三元正极材料的性能有显著影响。在共沉淀反应制备前体的过程中,氨含量、pH、反应温度、固含量、搅拌速率、杂质等诸多因素共同影响着产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增加了合成特定指标三元正极材料的难度。本文探究了具有不同粒径分布,镍含量(镍在镍钴锰三元素中的摩尔分数)分别为88%、90%、92%、94%的高镍三元前体的制备工艺与基本性质。进一步地,选择镍摩尔分数为94%的前体材料,从氨含量、pH及搅拌速率三个方面探究了合成参数对前体产物的影响,发现在相对较低的氨含量、pH以及搅拌速率条件下,更容易制备得到粒径分布均匀、形貌完好的前体,并且得到的三元材料具有更高的放电容量以及首圈库仑效率。

    电化学制备高镍材料正极锂离子电池工艺

    高电压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合成与电化学机理

    李美萱成建凤黄国勇徐盛明...
    5086-50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尖晶石型镍锰酸锂(LiNi0。5Mn1。5O4)正极材料的工作电压平台为4。7V(vs。Li/Li+),是目前输出电压最高、成本较低且环保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本文采用水热法制备了铝掺杂的镍锰酸锂(LiNi0。45Al0。05Mn1。5O4,简称Al@LNMO)样品,并通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研究了掺铝对镍锰酸锂电化学特性的影响。DFT计算结果表明,铝掺杂可以降低镍锰酸锂的带隙,提高其电导率。XRD和FTIR表征证明,合成的Al@LNMO的晶体结构为F(3ˉ)dm。此外,电化学循环测试表明,Al@LNMO在25℃和50℃温度下、1C倍率下的初始比放电容量分别为137。1mAh/g、138。0mAh/g;经过100次循环后,其容量保持率分别为82。9%和79。1%;并且,Al@LNMO在50℃下的容量保持率与在25℃下的容量保持率相近。这表明Al@LNMO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

    铝掺杂镍锰酸锂电化学复合材料分子模拟高电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