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化工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化工进展
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业出版社
化工进展

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业出版社

黄丽娟

月刊

1000-6613

hgjz@263.net

010-64519500/9501/9502

100011

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化工进展/Journal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化工进展》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业出版社主办,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技术信息型刊物,为中国化工学会会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化工进展》以反映国内外化工行业最新成果、动态,介绍高新技术,传播化工知识,促进化工科技进步为办刊宗旨。所刊内容涵盖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生物与医药、新材料、化工环保、化工设备、现代化管理等学科和行业。2006年《化工进展》杂志将继续倡导工业媒体为产业服务的理念,注重实用性和先进性,关注新技术、新产品及新设备。《化工进展》面向过程工业中的技术和管理部门,读者群包括化工、石油化工行业及过程工业中的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和学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低浓度二氧化碳还原光催化剂结构设计的研究进展

    于梦洁吴语童罗发祥豆义波...
    335-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光催化二氧化碳(CO2)转化为增值化学品和燃料是缓解全球变暖、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有前途的策略之一。为了推进该领域的发展,高效光催化剂的设计合成至关重要。相比于前期研究,近五年研究学者集中在低浓度CO2光还原的研究上。基于此,本文综述了低浓度二氧化碳还原光催化剂结构设计的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光催化CO2还原的机理、路径及其影响因素;其次总结了基于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共价有机框架材料、金属氧化物、单原子这四类光催化剂的结构特征和调控策略;深入探讨了催化剂的CO2吸附和富集能力、电子-空穴分离迁移能力及表面位点活性等重要因素对低浓度CO2光催化还原效率和选择性的影响;最后,针对低浓度CO2还原光催化剂在产物选择性、转化效率、高值C2产品合成方面存在的挑战,本文从催化剂结构设计方向提供了相关的解决思路和策略。

    二氧化碳捕集光化学催化剂碳氢化合物

    油脂加氢脱氧生产绿色柴油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李新月李振京韩沂杭郭永强...
    351-3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与石化柴油相比,通过油脂加氢脱氧产生的绿色柴油在生物可降解性、环保性和低毒性方面具有多重优势。在绿色柴油的研究中,催化剂的研发至关重要。本文介绍了油脂加氢脱氧生产绿色柴油的反应机理、各类加氢脱氧催化剂以及催化剂失活与再生三个方面。贵金属催化剂储量稀少、价格昂贵,其工业化应用规模受到限制;而金属硫化物催化剂加氢后可能导致硫浸出,从而使催化剂失活并导致产品被污染;还原态非贵金属、金属碳化物、氮化物、磷化物催化剂由于成本效益高且无污染而受到广泛青睐,但制备工艺复杂,催化剂寿命低。因此,对非贵金属催化剂添加助剂进行改性以及使用不同载体,开发价廉、高效、环保的绿色催化剂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再生能源生物燃料催化剂失活加氢脱氧绿色柴油

    Ca-ZSM-5催化尿素脱水制备单氰胺

    张浩刘世钰沈卫华方云进...
    365-3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负载量的Ca-ZSM-5催化剂,通过固定床反应器考察了催化剂催化尿素脱水制备单氰胺的反应性能。利用X射线衍射(XRD)、N2物理吸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3-TPD)和吡啶红外(Py-IR)等表征手段分析了催化剂改性前后物理结构、微观形貌以及酸性质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前后催化剂的物理结构基本保持一致,但比表面积随着钙负载量的增加而降低;改性后催化剂的弱酸与中强酸位点的强度无明显变化,但强酸位点的强度减弱,并且弱酸与中强酸的酸量大幅增加;此外,催化剂中L酸的比例明显提升,B酸量略微减少,B/L的值有所降低。当反应温度为550℃、尿素进料速度为0。2g/min、氨气空速为3000h-1、冷凝水温度为0℃、使用"0。1Ca-ZSM-5"为催化剂反应30min时,尿素转化率为91。1%,单氰胺的选择性为40。5%,单氰胺的收率为36。9%。

    尿素分子筛改性ZSM-5催化脱水多相反应单氰胺

    脱铝分子筛固体酸催化葡萄糖制备5-羟甲基糠醛

    何世坤张荣花李昊阳潘晖...
    374-3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不同浓度的硝酸对HY分子筛进行脱铝处理,脱铝后的HY分子筛具有不同的比表面积和孔径。以脱铝后的分子筛作为载体,利用浸渍法制备了 Sn掺杂的双功能催化剂,并将其用于葡萄糖转化为5-HMF的反应。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N2吸附/解吸、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酸碱滴定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0。5mol/L-10%Sn-HY具有介孔结构、八面体形貌和适宜的B/L酸位比等。以甲基异丁基酮(MIBK)和NaCl-H2O作为反应体系,在0。2g催化剂、165℃、60min的优化条件下,5-羟甲基糠醛的得率为67。3%。经过5次循环后,5-HMF得率仍旧可以达到49%,说明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同时,初步探究葡萄糖转化为5-HMF的反应机理。总的来说,这项工作建立了一个高效的多相催化系统,展示了将生物质转化为平台化合物的巨大潜力。

    催化剂分子筛生物质双相体系5-羟甲基糠醛

    Ru-K-NaY催化草酸二甲酯脱羰基制备碳酸二甲酯

    张日东吕建华刘继东郭豹...
    382-3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NaY分子筛为载体,通过KNO3溶液对NaY分子筛进行预处理,记为K-NaY。之后采用过量浸渍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Ru含量的Ru-K-NaY催化剂。并首次将其用于草酸二甲酯(DMO)脱羰基制备碳酸二甲酯(DMC)的反应中。研究了 Ru负载量和催化剂碱量对反应的影响。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BET和CO2程序升温脱附(CO2-TPD)等测试对Ru-K-NaY催化剂的表面、结构性能以及碱性性能进行了表征,确定了增加催化剂弱碱活性位点数量以及Ru0物种数量可以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促进碳酸二甲酯的生成。以Ru-K-NaY作为催化剂,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在最佳反应条件下,DMO转化率和DMC选择性分别为83%和69%。最后研究了催化剂的稳定性,Ru-K-NaY催化剂循环使用5次后催化活性基本不变。

    沸石催化剂催化剂载体碳酸二甲酯

    用于高性能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区域规整的聚小分子受体研究进展

    王于华周雪谷传涛
    391-402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小分子受体(PSMAs)由于其既保留了稠环小分子受体(SMAs)的优点,又具有聚合物良好的成膜性能和光辐照稳定性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目前大多数PSMAs是区域无规的,这不仅对PSMAs的批间重复性产生负面影响,还会扰乱了分子构型和电子结构,从而影响了分子间的π堆积,进一步导致其迁移率显著降低。近年来,研究者们通过核心工程、端基工程、连接单元调整和侧链工程等策略设计合成了许多区域规整的PSMAs,光电转换效率(PCEs)得到明显提升。本文综述了用于高性能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all-PSCs)的区域规整的PSMAs的最新研究进展。未来通过核心工程、端基工程、连接单元调整和侧链工程等策略进行合理的分子结构设计,合成新的区域规整的PSMAs,搭配合适的给体材料并通过器件工艺优化可以实现更高的PCEs。

    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聚合物聚小分子受体区域规整光电转换效率再生能源

    连续ZIF-8膜制备及在氢气分离中的研究进展

    谢钰麟饶瑞晔黄建蒿佳怡...
    403-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ZIF-8膜是一种新型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纳米多孔材料。由于其独特的蜂窝状多孔结构以及优良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近年来在气体分离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ZIF-8膜的孔径介于氢气和其他气体(如氮气、甲烷等)的动力学直径之间,使其特别适合用于氢气的分离。本文综述了连续ZIF-8膜的制备方法,重点介绍了近十年来有代表性的原位生长法、二次晶种法、表面修饰法和一些特殊的制备方法。整理并比较了这些方法所制备的连续ZIF-8膜的氢气分离性能以及各方法的优缺点。同时,对原位生长法、二次晶种法和表面修饰法的合成机理进行了详细总结。此外,还简要讨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挑战。

    连续ZIF-8膜氢气分离原位生长法二次晶种法载体表面修饰法

    路用复合相变材料及相变改性沥青性能评价

    杜小聪辛春福赵钰
    419-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沥青路面在极端温度下会产生高温车辙、低温开裂等问题,发展复合相变材料对提高沥青的调温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推进沥青路面调温技术的发展,延长相变材料在沥青中的生命周期。首先,本文对路用复合相变材料的组成成分进行介绍。其次,对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工艺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主要从沥青路面的调温性能以及复合相变材料掺入对沥青路面造成的影响展开讨论。梳理发现,载体是决定复合相变材料导热能力和耐久性的关键因素。因此,确定复合相变材料载体后针对不同的载体材料选择相应的制备方法至关重要。在载体中使用具有高导热性的碳基材料,不仅可以提高复合相变材料的抗渗漏性能,还能提高复合相变材料的导热能力。目前,复合相变材料在沥青中虽具有一定的调温性能,但仍然存在储热能力低和抗渗漏性能不足的缺点,未来研究可以在明确复合相变材料与沥青相容的基础上,研发更具有针对性的路用复合相变材料,进而制定统一的相变评价标准和方法。

    复合材料绿色道路相变材料制备工艺沥青路面

    包含原位生长ZIF-L粒子的PEI基高效染料脱盐混合基质纳滤膜

    薛立新涂龙斗李士洋郑晨晨...
    431-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沸石咪唑酯骨架(ZIF)因其结构可调、制备简单以及稳定性优异,被认为是突破膜材料上限的最佳材料之一。本文通过在聚乙烯亚胺(PEI)基涂层原位生长ZIF-L粒子,然后与均苯三甲酰氯(TMC)界面聚合,得到了性能良好的染料脱盐混合基质疏松纳滤膜。利用PEI与Zn2+的配位作用,保证Zn(Ⅱ)离子的均匀分布,还建立了原位生成ZIF-L纳米粒子与聚酰胺之间的界面连接,避免了界面缺陷的形成。ZIF-L粒子的原位生成增加了膜表面粗糙度,改善了膜表面亲水性能,提供了分离层的水通道,缩短了水运输路径。对于刚果红(CR)/盐混合溶液,与未负载ZIF粒子的PEI/TMC膜相比,PEI(ZIF)/TMC膜在截留率维持不变的情况下,渗透系数提高近17倍,达到68。1~71。7L/(m2·h·bar),其刚果红染料截留率达到98%,Na2SO4和NaCl截留率分别为12。4%和2。7%,截留分离选择系数分别为7。8和36。1。

    原位生长染料/盐分离ZIF-L混合基质纳滤膜界面聚合

    氧硫双掺杂CNTs水系导电剂辅助构筑高性能石墨/SiO负极

    马桂璇徐子桐肖志华宁国庆...
    443-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石墨具有资源丰富、比容量高和嵌锂电位低等优势,被视为重要的商业化锂离子电池(LIBs)负极材料。然而,石墨较低的理论比容量限制了 LIBs能量密度的进一步提升。因此,本文将少量的氧化亚硅(SiO)添加到石墨中,再分散到少量的氧硫掺杂双壁碳纳米管(O,S-DCNTs)水系导电剂中,得到石墨/SiO复合负极。其中,O,S-DCNTs是通过将双壁碳纳米管(DCNTs)在空气中预氧化处理,再通过浸渍法与MgSO4混合后煅烧所得的,具有纳米孔结构丰富、硫含量高和亲水性强等特性。通过电池性能测试发现,引入O,S-DCNTs后石墨/SiO复合负极的比容量、倍率和循环性能得到显著提升。此外,其循环性能是纯硫掺杂碳纳米管(S-DCNTs)石墨/SiO负极的4倍,这主要归因于高分散的O,S-DCNTs能够构筑大量的导电网络,提供丰富的锂离子存储空间和活性位点,解决SiO导电性差和体积膨胀系数大问题,从而显著提高石墨负极的电化学性能。本文为高性能负极材料的制备与储能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双壁碳纳米管氧化亚硅石墨负极水系导电剂储能纳米材料复合材料电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