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化工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化工学报
中国化工学会 化学工业出版社
化工学报

中国化工学会 化学工业出版社

李静海

月刊

0438-1157

hgxb@cip.com.cn

010-64519485/86/89/90

100011

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化工学报/Journal CIESC Jorunal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化工学报》以促进国内外化工科技发展和学术交流为宗旨,主要刊载化工及相关领域的原创性研究论文,报道有价值的基础数据,扼要报道阶段性研究成果和重要研究工作的最新进展,选载对学科发展起指导作用的综述与专论。栏目包括:热力学;流体力学与传递现象;催化、动力学与反应器;分离工程;过程系统工程;表面与界面工程;生物化学工程与技术;能源和环境工程;材料化学工程与纳米技术;现代化工技术。《化工学报》是我国创刊较早的科技期刊之一,多年来本刊一直保持严谨求实的优良传统,严把稿件质量关。由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的学术实力强大的编委会,严格的审稿制度和编校程序,保证了刊物的内容质量和出版质量,保持了国内化工界权威性学术期刊地位。发表文章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项目的文章达83%,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以及各种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项目所属的文章占有较大比例。《化工学报》是很多国际重要检索系统的源期刊,如美国的《CA》、《EI》,俄罗斯的《文摘杂志》,日本的《科学技术文献速报》等,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综合评价指标在同类期刊中位于前列。在期刊评比中多次获奖,2006年以来主要获如下奖项:2006 年获第六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期刊一等奖2006-2010 年连续入选“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06-2010 年连续入选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示范项目B类2007 年论文“用石蜡-CO2超临界流体快速膨胀在流化床中进行细颗粒包覆”获第五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 2008 年被评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08 年论文“高固气比状态下的粉煤气力输送”被评为“2007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优秀国内学术论文”2008 年论文“固体碱法制备生物柴油及其性能”获第六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2010 年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光动力治疗中提高光敏剂靶向性的研究进展

    杨宇鑫赵学泽樊江莉彭孝军...
    1-13,封4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具有微创、时空选择性高、重复应用不产生耐药性等优点,光动力治疗被认为是一种极具前景的新型癌症治疗方法.但是,传统的光敏剂靶向性有限,会对正常组织产生毒副作用,极大地限制了光动力治疗的临床应用.构建靶标型光敏剂和可激活光敏剂是提高光敏剂肿瘤靶向性的有效途径.本文按靶标型光敏剂和可激活型光敏剂进行分类,对目前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概述,并对未来光动力治疗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展望.

    光动力治疗肿瘤靶向性靶标型光敏剂可激活光敏剂

    稀有气体Xe/Kr吸附分离研究进展

    陈润道郑芳郭立东杨启炜...
    1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稀有气体Xe/Kr的高效捕集分离是气体工业、核环境监测和乏燃料处理等领域的重要分离过程之一.氙与氪结构与极化率相似,传统低温精馏方法借助氙与氪的沸点差异实现二者分离,能耗巨大,吸附分离是较为理想的替代分离技术.以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为代表的新型多孔材料具有结构多样性与高度可设计性,通过调节材料微孔表面的极化环境与孔道窗口结构,借助氙与氪极化率的微小差异,可实现对二者的精准辨识,有良好的吸附分离性能与应用前景.重点综述了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在氙氪分离中的研究进展,归纳了材料的极化环境、孔道结构、框架柔性等因素对氙氪吸附分离性能的影响规律,探讨了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在氙氪吸附分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局限,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吸附分离稀有气体

    遗传算法在催化体系的全局结构优化中的应用

    石向成赵志坚巩金龙
    2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催化体系进行全局结构优化,搜寻基态结构对预测催化剂结构、分析反应物的吸附特性、研究多相催化反应机理、构建实际反应路径等方面至关重要.遗传算法通过交叉、变异和选择等操作,模拟了自然淘汰进化过程,来搜索势能面上的基态结构.作为一种无偏优化算法,遗传算法的优化过程不依赖于输入结构,具有很强的全局搜索能力.对遗传算法在催化体系的全局结构优化问题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介绍了遗传算法在实空间上进行全局结构优化的基本程序框架以及近年来结合并行计算、机器学习等技术发展的改进框架,并讨论了它们在团簇优化、负载型催化剂的结构优化问题上的相关应用,为遗传算法的进一步改进以及更广泛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遗传算法全局优化催化势能面纳米结构分子模拟机器学习

    微流控液滴模板法可控构建功能微颗粒材料

    苏瑶瑶李平凡汪伟巨晓洁...
    4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功能微颗粒材料因其微型化和多功能化等优点而在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微流控技术作为一种崭新的材料制备技术平台,在可控构建功能微颗粒方面展现出了传统制备技术所不具备的独特创造性和优越性.综述了近年来基于微流控液滴模板来可控构建面向化工、医药、储能、环境等领域的多样化功能微颗粒材料的研究新进展.重点介绍了如何基于微流控乳液液滴模板的结构组分设计来理性设计和可控构建多孔结构球形微颗粒、腔室结构球形微颗粒、多样化结构非球形微颗粒等功能微颗粒材料,探讨了基于微颗粒的微观结构和化学组成的耦合来构筑其独特功能特性的设计策略,展望了微流控技术在可控构建新型功能微颗粒材料方面的未来发展趋势.

    微流体学乳液功能微颗粒模板合成可控制备

    固态金属锂电池研究进展:外部压力和内部应力的影响

    南皓雄赵辰孜袁洪卢洋...
    6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固态锂金属电池具有理论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高等优势,是极有前景的下一代储能系统.然而,固体电极与固体电解质之间有限的固–固接触严重阻碍了界面离子的传输.因此,增加外部压力是增加固–固接触及延长电池循环寿命的重要途径.同时,在充放电过程中,电极体积变化产生的内应力也将影响电池界面特性.通过介绍两种基本物理接触模型,结合硫化物、氧化物、聚合物电解质以及金属锂的物理性质,综述了外压和内部应力对电解质、电极及电池的影响.最后,对外压力与内应力在全固态金属锂电池中的作用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全固态电池锂金属负极固态电解质界面膜力学电化学

    用于空气净化的双疏膜制备及应用进展

    朱肖冯厦厦仲兆祥邢卫红...
    7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业烟气中经常含有大量油性气溶胶,而传统过滤材料基本都是亲油性的,导致吸附污染严重.双疏型膜材料在面向高湿、含油性气溶胶的复杂烟气体系时,具有分离效率高、抗污染性强和易清洁等优点.本文系统总结了用于空气净化过程的双疏膜材料制备方法,通过对应用过程油性气溶胶与膜表面之间的微观作用分析,阐释了影响膜污染形成与控制的表界面作用机理.最后,对双疏膜材料在空气净化领域的发展前景做了分析和研讨.

    空气净化双疏性过滤纳米纤维气溶胶

    碳纳米管水平阵列的结构控制生长:进展与展望

    石晓飞姜沁源李润崔一鸣...
    86-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纳米管水平阵列是指生长于平整基底上且与沿基底平行排列的一种碳纳米管类型.与其他类型的碳纳米管相比,水平阵列类型的碳纳米管具有很低的结构缺陷和优异的力学、电学、热学性能,在微电子、超强纤维、航空航天等尖端领域有广阔和重要的应用前景.这些应用对碳纳米管的缺陷浓度、手性分布、半导体型纯度及阵列密度等指标的要求十分严苛,因而碳纳米管水平阵列的结构控制与批量制备是其实现性能应用的关键.在过去的近三十年中,研究者们已在碳纳米管水平阵列的结构控制生长上取得了大量进展,但同时也面临不少挑战.本文对碳纳米管水平阵列的结构控制、批量制备及前沿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并对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碳纳米管水平阵列结构控制批量制备性质进展

    丙烯氢氧环氧化动力学与反应器概念设计研究进展

    杜威张志华段学志周兴贵...
    116-131,封2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氧丙烷(PO)在全球产能最高的35种化学品中,是仅次于聚丙烯的第二大丙烯衍生物,主要用于生产聚醚多元醇、聚氨酯等.相比传统的氯醇法、共氧化法和双氧水直接氧化法(HPPO)等PO生产工艺,丙烯在氢氧混合气中一步环氧化制PO(HOPO)具有工艺简单、选择性高、产物易分离、能耗低等突出优势,是生产PO的理想工艺.重点介绍了丙烯氢氧环氧化反应动力学研究进展,包括主、副反应动力学模型以及催化剂失活模型.总结了基于该过程安全操作的反应器概念设计进展.分析了丙烯氢氧环氧化反应存在的挑战,从副产物生成途径、失活动力学及颗粒催化剂上的动力学等方面展望了可能的研究方向.

    催化环氧丙烷动力学丙烯环氧化反应器

    高温质子交换膜研究进展

    李慧杨正金徐铜文
    132-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HT-PEMFCs)因其具有催化剂CO耐受性良好,能量转化率高,水热管理简单等优点,成为了能源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高温质子交换膜(HTPEM)是它的主要部件之一,分别以水、磷酸分子和咪唑分子为质子传导载体分析了目前HTPEM的研究现状,比较后得出了以磷酸为质子载体的HTPEM性能最佳的结论,指出了研究中尚存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HTPEM可能的研究方向.

    燃料电池高温质子交换膜电导率

    微尺度过程强化的结晶颗粒制备研究进展

    盛磊李培钰牛宇超贺高红...
    143-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晶颗粒制备技术在化工、医药、电子、生物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化工过程强化和微化工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微尺度的过程强化方法在晶体颗粒制备过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高端颗粒制备的前沿技术.本文系统综述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围绕微流控组件,简述微结构混合器、微流体技术对提高微观混合效率的原理及其在纳米材料、药物结晶等领域的应用;围绕微尺度力场,综述超重力旋转填充床的结构设计、可视化研究,超声场为代表的声空化效应及外加力场对超细纳米颗粒制备和药物连续结晶过程的应用;进一步,针对新型膜微尺度传质强化过程,分析微孔膜材料强化传质过程以及膜表面的晶体颗粒"黏附-生长-脱落"运动行为,阐明影响微孔膜分散传质强化过程的关键结构和过程参数,系统论述致密膜液层强化传质的表面更新机制和控制结晶颗粒制备的多级膜操作系统.最后,展望微尺度过程传质强化的结晶颗粒制备技术发展趋势.

    过程强化微尺度颗粒制备膜结晶成核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