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化工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化工学报
中国化工学会 化学工业出版社
化工学报

中国化工学会 化学工业出版社

李静海

月刊

0438-1157

hgxb@cip.com.cn

010-64519485/86/89/90

100011

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化工学报/Journal CIESC Jorunal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化工学报》以促进国内外化工科技发展和学术交流为宗旨,主要刊载化工及相关领域的原创性研究论文,报道有价值的基础数据,扼要报道阶段性研究成果和重要研究工作的最新进展,选载对学科发展起指导作用的综述与专论。栏目包括:热力学;流体力学与传递现象;催化、动力学与反应器;分离工程;过程系统工程;表面与界面工程;生物化学工程与技术;能源和环境工程;材料化学工程与纳米技术;现代化工技术。《化工学报》是我国创刊较早的科技期刊之一,多年来本刊一直保持严谨求实的优良传统,严把稿件质量关。由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的学术实力强大的编委会,严格的审稿制度和编校程序,保证了刊物的内容质量和出版质量,保持了国内化工界权威性学术期刊地位。发表文章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项目的文章达83%,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以及各种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项目所属的文章占有较大比例。《化工学报》是很多国际重要检索系统的源期刊,如美国的《CA》、《EI》,俄罗斯的《文摘杂志》,日本的《科学技术文献速报》等,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综合评价指标在同类期刊中位于前列。在期刊评比中多次获奖,2006年以来主要获如下奖项:2006 年获第六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期刊一等奖2006-2010 年连续入选“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06-2010 年连续入选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示范项目B类2007 年论文“用石蜡-CO2超临界流体快速膨胀在流化床中进行细颗粒包覆”获第五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 2008 年被评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08 年论文“高固气比状态下的粉煤气力输送”被评为“2007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优秀国内学术论文”2008 年论文“固体碱法制备生物柴油及其性能”获第六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2010 年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纳滤用于一价/二价无机盐溶液分离研究进展

    杨丰瑞王志燕方正韩向磊...
    799-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价和二价无机盐混合物溶液的分离在众多工业领域需求巨大,纳滤(NF)是新兴的一价/二价无机盐溶液分离方法,在经济性和可操作性上具有潜在优势.本文首先介绍了NF膜中离子跨膜传递机理的主流观点,分析了水合离子尺寸、膜结构、水合离子-水-膜相互作用以及进料液组成对离子跨膜传递过程的影响.接着介绍了高通量NF膜和高选择性NF膜的制备方法.并且概述了NF过程分离一价/二价无机盐溶液在资源开采、氯碱盐水脱硝、含盐废水处理、水软化和重金属离子去除领域的应用.分析了已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该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纳滤无机盐分离水溶液

    表面诱导药物多晶型成核的研究进展

    林家伟石鹏龚俊波吴送姑...
    814-827页
    查看更多>>摘要:表面诱导成核是指在异相成核过程中,利用异质表面与溶质分子的相互作用来调控成核过程.表面诱导成核不仅可以降低成核能垒促进成核,而且可以在不改变溶剂、温度等条件下对晶型进行调控.近年来,表面诱导成核在药物新晶型的筛选和亚稳晶型的调控两方面得到了广泛研究.本文综述了异质表面影响多晶型成核的机理,介绍了用于诱导多晶型成核的四种异质表面——聚合物、有机小分子晶体、自组装单层膜(SAMs)和凝胶,总结了四种表面选择与设计的策略.最后,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药物多晶型表面诱导异相成核异质表面

    药物-药物共晶的研究进展

    孙晶晶贾丽娜林波王艳...
    828-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联合用药在临床治疗中显示出降低药物剂量、毒性、耐药性以及提高治疗效果的潜在优势.药物-药物共晶作为联合用药的一种新方法,在分子水平上实现了药物的联合,有望解决联合用药中存在的原料药之间的溶解度差异大、不相容和稳定性差等问题,近几年来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药物-药物共晶的概念和优势,药物-药物共晶的形成、溶解和代谢机理,以及药物-药物共晶的设计和预测方法,最后总结了药物-药物共晶领域尚需解决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药物-药物共晶形成机理溶解代谢设计预测

    串级催化聚合制备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

    李秋霖罗理琼刘平伟李伯耿...
    841-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齐聚催化剂和共聚催化剂的有机结合和相互协同,可实现以乙烯为唯一单体的串级催化聚合,合成乙烯与α-烯烃共聚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但开发高选择性、高共聚能力、适合高温聚合的串级聚合催化体系仍极具挑战.本文围绕不同类型的乙烯齐聚/聚合反应,评述了乙烯二聚、三聚、四聚及聚烯烃大单体合成技术及其相应的串级催化聚合的研究进展.迄今,大部分串级催化聚合是在较低的聚合反应温度下进行的,有限的串级催化体系适合高温聚合;乙烯二聚和三聚串级催化聚合可合成短支链较均一的乙烯与α-烯烃共聚物,但在乙烯四聚串级催化聚合中1-辛烯的选择性亟待提高;此外,通过聚烯烃大单体的串级催化聚合,可为具有特殊链拓扑结构的高性能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的开发开拓新途径.

    串级催化聚合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乙烯齐聚催化剂共聚催化剂

    聚酯链结构定制及其构效关系

    王松林吴海强姜冰雪赵志超...
    852-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酯材料的物理性能与可生物降解性为其聚集态结构所决定,而聚合物链的化学组成、序列和拓扑结构又是决定聚合物聚集态结构的最关键因素.为此,本文从基于聚合过程调控的聚酯链结构定制出发,总结了嵌段、长支链、梳状、星型、超支化与树枝状结构聚酯的定制方法;评述了链结构与聚酯热与力学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探讨了链结构对聚酯降解性能的影响规律,前人的研究表明共聚物嵌段长短影响着结晶聚集态结构,长支链的存在有助于聚酯结晶温度与结晶度的提高;链的结晶能力、链长及亲疏水性决定了聚酯的降解性能.文中还对高性能可生物降解聚酯材料的开发进行了展望.

    聚酯链结构结晶力学性能降解

    低生热橡胶复合体系的研究进展

    王丽明杜淼单国荣卢青...
    863-8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动态生热是橡胶黏弹性的直接体现,是外加机械能向热能的转化.动态生热产生的热量积累直接影响材料的使用性能,生热导致的温度上升会降低橡胶复合材料的力学强度、静态和动态模量以及耐磨性等.为此,开展了橡胶复合材料动态生热机理及低生热调控方面的研究.本文从橡胶基体网络结构、强化粒子分散、加工工艺和理论模拟等角度出发,对橡胶低生热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及展望.

    橡胶动态生热机理表面改性模型

    橡胶促进剂NS的绿色合成工艺与应用研究进展

    张天永杨坤龙崔现宝李彬...
    876-8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橡胶硫化促进剂按照化学结构可以分为醛胺类、秋兰姆类、硫脲类、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噻唑类、胍类、黄原酸盐类和次磺酰胺类等,其中次磺酰胺类促进剂具有抗烧焦时间长、硫化活性大、硫化平坦性高、力学性能优良等优点,应用最为广泛.促进剂NS(N-叔丁基-2-苯并噻唑次磺酰胺,TBBS)与其他次磺酰胺类促进剂相比,因在硫化过程中不产生致癌毒性物质亚硝胺,被誉为"标准促进剂".本文回顾了以次氯酸钠为氧化剂合成促进剂NS的传统方法;综述了催化氧化法、氯气氧化法、电解氧化法和双氧水氧化法等绿色合成工艺;简要概述了微通道反应器在合成促进剂NS方面的工业应用.同时简介了促进剂NS在天然橡胶、丁苯橡胶、二氧化硅填充橡胶的改性剂以及合成氨基磷酸酯等领域的应用.

    橡胶促进剂NS催化氧化双氧水微反应器

    生活垃圾智慧焚烧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应雨轩林晓青吴昂键李晓东...
    886-9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生活垃圾收运、存储、焚烧处置和污染物排放控制等过程的智能化监测、控制和管理等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分析了物联网、焚烧状态诊断、污染物在线监测和人工智能算法等技术在生活垃圾焚烧处置过程中应用的优缺点,并对未来生活垃圾智慧焚烧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展望,建议对现有技术进行系统化耦合,并通过大数据分析及云计算平台,构建智能化反馈和优化模型,进一步开发智慧焚烧技术与装备.

    再生能源生活垃圾废物处理智能化管理自动化控制智慧焚烧污染

    炼油废催化剂生物淋滤脱金属研究进展

    王曰杰李玲玲何春宏
    901-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绿色低能耗的炼油废催化剂生物淋滤技术已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从炼油废催化剂金属含量及赋存特征、生物淋滤微生物种类、金属浸取效率、生物淋滤过程影响因素和淋滤动力学等角度综述了相关研究成果,并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了简要分析.硫酸杆菌、黑曲霉菌、简青霉菌是最常见的废催化剂生物淋滤菌种;生物淋滤作用下加氢废催化剂金属浸取效率较高,流化催化裂化(FCC)废催化剂的金属较难浸取;温度、固液比、废催化剂粒径是影响炼油废催化剂生物淋滤过程的主要因素;化学反应动力学和膜扩散动力学是研究中广泛应用的动力学模型.目前关于生物淋滤处理炼油废催化剂金属的研究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尚未开展小试、中试或工业化应用的相关研究.

    催化剂炼油废催化剂微生物生物淋滤金属浸取动力学模型

    利用二维流体分子热力学模型计算气体混合物在固体界面的吸附等温线

    陈博亚李明宴朱雨航彭昌军...
    913-9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流体混合规则,将之前建立的二维变阱宽方阱链流体分子热力学模型(SWCF-VR-2D)扩展至混合流体,并利用模型计算了甲烷/二氧化碳、甲烷/氮气和甲烷/乙烷等气体混合物在不同吸附剂上的吸附等温线.由于混合气体间的相互作用会使得混合气体的吸附不同于单一气体的吸附,通过调节气体与固体壁面间的相互作用参数εw以描述这种变化.调节能量参数后模型能满意计算混合气体的吸附等温线,总的平均偏差为5.06%.

    二维流体状态方程热力学模型气固吸附吸附等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