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化工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化工学报
中国化工学会 化学工业出版社
化工学报

中国化工学会 化学工业出版社

李静海

月刊

0438-1157

hgxb@cip.com.cn

010-64519485/86/89/90

100011

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化工学报/Journal CIESC Jorunal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化工学报》以促进国内外化工科技发展和学术交流为宗旨,主要刊载化工及相关领域的原创性研究论文,报道有价值的基础数据,扼要报道阶段性研究成果和重要研究工作的最新进展,选载对学科发展起指导作用的综述与专论。栏目包括:热力学;流体力学与传递现象;催化、动力学与反应器;分离工程;过程系统工程;表面与界面工程;生物化学工程与技术;能源和环境工程;材料化学工程与纳米技术;现代化工技术。《化工学报》是我国创刊较早的科技期刊之一,多年来本刊一直保持严谨求实的优良传统,严把稿件质量关。由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的学术实力强大的编委会,严格的审稿制度和编校程序,保证了刊物的内容质量和出版质量,保持了国内化工界权威性学术期刊地位。发表文章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项目的文章达83%,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以及各种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项目所属的文章占有较大比例。《化工学报》是很多国际重要检索系统的源期刊,如美国的《CA》、《EI》,俄罗斯的《文摘杂志》,日本的《科学技术文献速报》等,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综合评价指标在同类期刊中位于前列。在期刊评比中多次获奖,2006年以来主要获如下奖项:2006 年获第六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期刊一等奖2006-2010 年连续入选“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06-2010 年连续入选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示范项目B类2007 年论文“用石蜡-CO2超临界流体快速膨胀在流化床中进行细颗粒包覆”获第五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 2008 年被评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08 年论文“高固气比状态下的粉煤气力输送”被评为“2007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优秀国内学术论文”2008 年论文“固体碱法制备生物柴油及其性能”获第六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2010 年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干法电石渣性质分析及乙炔气逸出行为研究

    牟秀娟朱干宇颜坤赵立文...
    1107-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干法电石渣是电石法制乙炔过程中产生的大宗钙基固废,其中残留电石及乙炔气对资源化利用影响较大.针对利用过程乙炔气富集的安全隐患问题,对电石渣的粒径分布、矿相组成、微观形貌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表征,考察了残留电石含量变化及不同温度、湿度、振荡、晾置时间、气体置换等因素对乙炔气逸出行为影响.结果表明:干法电石渣主要物相是Ca(OH)2,以多面体片状疏松结构存在,粒度集中分布在75μm以下,电石残余量0~0.71%;温度升高及水分含量增加促进电石渣内乙炔气的逸出,振荡无明显促进或抑制作用;采用预先晾置与气体置换相结合的方式能够使得电石渣内乙炔气得以大量逸散,有效降低乙炔气富集燃爆风险,本工作可为干法电石渣的安全运输和利用提供依据.

    干法电石渣乙炔气废物处理扩散平衡

    醇提中药渣与废弃活性焦共燃特性及动力学分析

    朱新宇张光义张建伟温宏炎...
    1116-1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热重分析法研究了不同升温速率下醇提中药渣、废弃活性焦及其不同比例混合物的燃烧特性,并利用Coats-Redfern方法计算其燃烧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醇提中药渣燃烧是挥发分和少量固定碳连续燃烧过程,而废弃活性焦燃烧主要是固定碳燃烧的过程;醇提中药渣比废弃活性焦具有更好的燃烧特性和更低的活化能.采用TG-MS联用分析仪对比研究醇提中药渣及其混合物的燃烧过程产生的烟气.结果表明,废弃活性焦的加入对醇提中药渣燃烧过程中产生的NOx有明显的吸附还原作用.动力学分析表明,与废焦相比,混合物反应活化能随着中药渣比例的增加而变小,表明添加中药渣能提高废焦的反应活性,促进其燃烧.利用热重分析预测混合燃料的燃烧性质可靠,对醇提中药渣与废弃活性焦共燃处理的技术开发具有指导作用.

    醇提中药渣废弃活性焦热重分析燃烧特性动力学分析

    X射线衍射分析聚乙烯吡咯烷酮对水合物分解过程的影响

    唐翠萍周雪冰梁德青
    1125-1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水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以及开采过程中的环保要求,使得天然气水合物动力学抑制剂使用不可避免,含动力学抑制剂的分解研究对水合物生成后的解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在高压反应釜内采用甲烷和丙烷混合气,合成天然气水合物,并用X射线粉晶衍射仪分析了含动力学抑制剂聚乙烯吡咯烷酮的水合物分解过程.结果显示甲烷和丙烷气体会形成SⅡ型水合物,但伴随有SⅠ型甲烷水合物的生成;添加动力学抑制剂后,水合物的分解速率变慢,在-60℃,添加0.5%的聚乙烯吡咯烷酮后,分解起始的20 min内,无抑制剂体系水合物分解可达69%,而在含抑制剂体系分解约18%;SⅡ型甲烷丙烷混合气水合物分解过程中晶胞各晶面分解速率相同,没有偏好性,水合物笼作为一个整体分解,添加抑制剂不改变这种分解方式,仍以整体分解.

    天然气水合物动力学抑制剂分解X射线衍射晶体结构

    燃煤烟气脱硝副产物硫酸氢铵/硫酸铵沉积与分解特性研究

    卿梦霞张鑫刘亮张巍...
    1132-1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搭建模拟空预器多段控温实验台,研究不同SO3浓度、SO3/NH3比、不同温度下硫酸氢铵(ABS)与硫酸铵(AS)的生成、沉积与分解特性.在高温条件下发生的初始沉积部位,沉积物均为液态ABS,其失重特性与纯ABS基本一致.而在低温条件下,则根据SO3/NH3比的不同沉积物特性有所变化.SO3/NH3比为2:1时,沉积物为H2O、H2SO4与少量ABS的混合物,以密集液滴形态存在,呈多段分解特性;SO3/NH3比为1:1与1:2时,沉积物为分散性较强的干AS粉末,分解特性与纯AS基本一致.研究结果可为ABS防控提供指导.

    烟气脱硝SO3硫酸氢铵硫酸铵空气预热器

    CdSe@ZnS量子点荧光传感器在水体铜离子污染检测中的应用

    赵心语耿宇昊田震昊徐建鸿...
    1142-1148,封4页
    查看更多>>摘要:使用微流控技术连续合成CdSe@ZnS核壳型量子点,并使用巯基丙酸对其进行表面改性,制备出可以被铜离子淬灭的水溶性CdSe@ZnS核壳型量子点.随后以聚乙烯醇(PVA)水凝胶为骨架,将改性后的量子点通过氢键作用力负载于骨架上,得到制备工艺简单、热稳定性高的复合荧光传感器件.该传感器的荧光强度随水溶液中铜离子浓度呈线性负相关关系,检测灵敏度可达20μmol/L.其简便的操作和敏感的响应使之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形成优势互补,适用于水体铜离子污染的原位检测.该负载方法具有一定普适性,提供了将任意量子点制成器件应用于某种金属离子检测的新方式,实现了可回收的、环境友好的重金属离子快速检测目的.

    微通道核壳型量子点聚合物铜离子污染荧光传感器

    水溶性偶氮引发剂AIBA引发AN-MA-IA水相沉淀共聚合的研究

    秦统奚桢浩赵玲袁渭康...
    1149-1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含有亲水基团的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AIBA)为引发剂,以丙烯腈(AN)、丙烯酸甲酯(MA)和衣康酸(IA)为单体,β-巯基乙醇(β-ME)为分子量调节剂,采用水相沉淀聚合法制备了不同分子量的AN-MA-IA共聚物,研究了AIBA浓度、单体浓度和β-ME浓度对聚合过程的影响.根据AIBA分解半衰期和单体竞聚规律确定了聚合温度70℃和pH=4.7为较优反应条件.结果表明,AIBA浓度是影响聚合转化率的决定因素,通过调整AIBA浓度可以得到分子量60000~500000的PAN共聚物,较高的AIBA浓度会由于聚合场所的改变而造成分子量分散度小幅上升;浓度在0.2%(质量)以内时,分子量调节剂β-ME可以调控PAN共聚物的分子量,并使其分布变窄.

    聚丙烯腈共聚物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水相沉淀自由基聚合分子量调控制备

    铝源孔容和焙烧升温过程对碳热还原法制备氮化铝粉体的影响

    魏娟王玉军骆广生
    1156-1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热还原氮化法是大规模制备高纯度氮化铝(AlN)粉体的主要方法,通过微反应器制备不同孔容的铝源,系统探究了前体孔容和微观形貌对AlN粉体产物的影响,并通过动力学模拟验证了筛选出的前体的活性.同时对氮化反应升温过程的影响也做了探究,最终通过对前体和焙烧升温过程的优化,得到纯度99%以上的AlN粉体,其平均粒径约为150 nm,O元素含量为0.55%.

    氮化铝碳热还原铝源孔容粉体技术微反应器制备

    一种用于磷酸铁锂电极的水性黏结剂制备与性能研究

    曹佳宁高翔罗英武苏荣欣...
    1169-1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磷酸铁锂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应用广泛.目前在其电极制备中仍采用PVDF油系黏结剂体系,可用于该电极的水性黏结剂仍需进一步研究.通过反应型乳化剂共聚苯乙烯(St)与丙烯酸异辛酯(2-EHA)制备了不同结构的磷酸铁锂正极水系黏结剂PSEHA,探讨了黏结剂对电池性能的影响.PSEHA黏结剂不含不饱和双键,抗氧化性好,较低的溶胀率可以有效防止过度溶胀导致的结构破坏,而反应型乳化剂可以解决乳化剂残留问题.采用所得最优结构黏结剂制备的磷酸铁锂电极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稳定性,扣式电池1 C循环100圈后容量保留率仍有96%,而SBR仅有93.9%;软包全电池在1 C倍率下循环170圈后容量保留率仍有98.9%.该新型水性黏结剂对促进磷酸铁锂水性体系制备有重要意义.

    电化学电极黏结剂乳液聚合物丙烯酸酯黏结剂反应型乳化剂磷酸铁锂正极锂离子电池

    聚乳酸/聚乙二醇共混物的结晶与降解行为

    张矿生唐梅荣薛小佳李楷...
    1181-1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聚乳酸(PLLA)亲水性差、降解周期长的问题,利用与亲水性高分子聚乙二醇(PEG)共混的方法对其进行改性.采用转矩流变仪制备了不同组成的PLLA/PEG共混物颗粒,系统研究了PLLA/PEG共混物的结晶和熔融、亲水性和在酸碱介质中的降解行为.结果表明,PEG的加入增强了共混物中PLLA的结晶能力,提高了PLLA在降温过程中的熔融结晶温度.PLLA/PEG共混物在等温结晶中表现出比纯PLLA更快的结晶速度.通过改变PLLA/PEG共混物的组成,可调控材料的表面亲水性和降解速率.随着PEG含量的增多,PLLA/PEG共混物的表面接触角降低.PLLA与PLLA/PEG共混物均可在水溶液中降解,共混物的降解速率高于纯PLLA,随着PEG含量的升高和降解液中酸碱浓度的提高,PLLA/PEG共混物的降解速率加快.

    聚乳酸聚乙二醇结晶共混降解

    超疏水、自清洁氟化石墨改性不锈钢网的油水分离研究

    雷然王嘉柔赵颂王志...
    1191-1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环氧树脂和氟化石墨(FG)纳米片对200目(75μm)、300目(50μm)和400目(37.5μm)不锈钢网进行表面修饰改性,制备出具有超疏水、自清洁性能的氟化石墨改性钢网.正己烷-水、二氯甲烷-水、正癸烷-水、间二甲苯-水及柴油-水混合物可在自身重力下迅速通过氟化石墨改性钢网实现分离,且分离效率均在99.89%以上.同时,氟化石墨改性不锈钢网还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能和机械耐久性能,在循环使用100次以及外力作用下磨损100次后,仍保持良好的超疏水性能.

    表面氟化石墨超疏水油水分离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