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化工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化工学报
中国化工学会 化学工业出版社
化工学报

中国化工学会 化学工业出版社

李静海

月刊

0438-1157

hgxb@cip.com.cn

010-64519485/86/89/90

100011

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化工学报/Journal CIESC Jorunal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化工学报》以促进国内外化工科技发展和学术交流为宗旨,主要刊载化工及相关领域的原创性研究论文,报道有价值的基础数据,扼要报道阶段性研究成果和重要研究工作的最新进展,选载对学科发展起指导作用的综述与专论。栏目包括:热力学;流体力学与传递现象;催化、动力学与反应器;分离工程;过程系统工程;表面与界面工程;生物化学工程与技术;能源和环境工程;材料化学工程与纳米技术;现代化工技术。《化工学报》是我国创刊较早的科技期刊之一,多年来本刊一直保持严谨求实的优良传统,严把稿件质量关。由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的学术实力强大的编委会,严格的审稿制度和编校程序,保证了刊物的内容质量和出版质量,保持了国内化工界权威性学术期刊地位。发表文章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项目的文章达83%,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以及各种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项目所属的文章占有较大比例。《化工学报》是很多国际重要检索系统的源期刊,如美国的《CA》、《EI》,俄罗斯的《文摘杂志》,日本的《科学技术文献速报》等,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综合评价指标在同类期刊中位于前列。在期刊评比中多次获奖,2006年以来主要获如下奖项:2006 年获第六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期刊一等奖2006-2010 年连续入选“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06-2010 年连续入选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示范项目B类2007 年论文“用石蜡-CO2超临界流体快速膨胀在流化床中进行细颗粒包覆”获第五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 2008 年被评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08 年论文“高固气比状态下的粉煤气力输送”被评为“2007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优秀国内学术论文”2008 年论文“固体碱法制备生物柴油及其性能”获第六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2010 年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ZnO/PbS异质结量子点太阳能电池的界面修饰及稳定性研究

    邢美波魏玉瑶王瑞祥
    1684-1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ZnO/PbS异质结量子点太阳能电池的界面修饰及稳定性进行研究,采用ZnO电子传输层掺杂金属Mg及引入电子阻挡层两种界面修饰方法,制备了不同的量子点太阳能电池器件,并对其进行伏安特性测试.结果表明,界面修饰可调整界面能级结构、减少缺陷复合、增强电荷传输.经过界面修饰的器件获得了9.46%的光电转换效率(PCE),分别比未掺杂的器件(PCE为5.41%)和无电子阻挡层结构的器件(PCE为1.60%)提升了约75%和491%.此外,经过30 d的空气暴露后,界面修饰后的器件仍能保持原有PCE的95%以上.

    量子点太阳能电池硫化铅界面优化稳定性

    耐低温对硝基苯酚降解菌的降解动力学研究

    李超凡温玉娟曹楠孙东...
    1692-17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对硝基苯酚在10℃条件下的微生物降解过程为研究对象,融合单因素实验、细胞疏水性实验、细胞膜通透性实验与降解动力学实验探究菌株Pseudomonas sp.ZL对对硝基苯酚的低温降解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10℃条件下菌株Pseudomonas sp.ZL能够耐受并降解303.71 mg·L-1的对硝基苯酚,最佳降解条件为pH=8.0,0.5%NaCl,1 g·L-1 NH4NO3,该条件能够显著促进对硝基苯酚的降解速率并大大缩短降解的延迟时间.在10℃、单因素最佳条件下,对硝基苯酚降解菌的抑制降解动力学拟合符合Aiba模型,其中μmax(最大比生长速率)为0.205 h-1,Ks(半饱和系数)为3.40 mg·L-1,Ki(底物抑制系数)为166.86 mg·L-1,因此166.86 mg·L-1即为该条件下菌株的低温降解抑制浓度.与其他降解菌株相比,菌株Pseudomonas sp.ZL的Ki和μmax/Ks较大、Ks/Ki值较小,说明对硝基苯酚对该菌株的抑制作用较小,菌株的有效利用率更高,在原位修复低温地下水及土壤污染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潜力.

    对硝基苯酚低温降解菌生物降解菌株疏水性细胞膜通透性动力学模型

    Na及矿物类型对高碱煤快速热解焦油及BTEXN产物分配的影响

    魏砾宏樊雨房凡郭良振...
    1702-1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轻质芳烃(BTEXN)如苯、甲苯、乙苯、二甲苯和萘作为高价值化学原料,在工业中具有广泛应用.煤干馏焦油的精制是BTEXN重要生产方法之一.本文分别选用红沙泉和将军庙两种典型新疆高碱煤,通过逐级萃取及外源添加Na两种预处理方式,利用Py-GC/MS半定量研究了高碱煤中钠形态和含量,以及矿物组分类型对煤快速热解焦油及BTEXN产物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高碱煤中固有矿物质均可提高焦油及BTEXN析出量,水溶性矿物质(Na)对此起关键作用.内源性水溶性矿物及醋酸铵溶性矿物使红沙泉煤焦油析出量提高22%和55%;而外源添加的水溶性NaCl和醋酸铵溶性CH3COONa降低了将军庙煤焦油析出量.水溶性矿物及1.0%(质量)的NaCl和CH3COONa分别使煤焦油中的BTEXN析出量提高45%、42%和62%,醋酸铵溶性物质及低含量[0.4%(质量)]Na则会抑制BTEXN的析出.

    BTEXN高碱煤钠形态快速热解Py-GC/MS

    原位合成法制备高通量聚砜超滤膜及其性能研究

    王开珍王书浩李韵浩周勇...
    1712-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聚砜(PSF)为原料,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4,4′-二氨基二苯砜(DDS)和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为添加物,在聚砜铸膜液中"原位合成"聚酰胺酸(PAA),采用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高水通量PSF超滤膜.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ATR-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对膜表面化学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成功在膜表面引入PAA.膜的荷电性、水接触角、保湿性和水通量等性能测试表明,改性膜具有良好的保湿性和水渗透性.在0.1 MPa的运行压力下,改性膜的纯水通量和牛血清白蛋白(BSA)截留率均高于纯PSF超滤膜,纯水通量从221.39 L/(m2·h)增加至406.57 L/(m2·h),截留率从75.75%增加到96.14%;在0.01~0.1 MPa的运行压力范围内,改性膜水通量均高于纯PSF超滤膜..

    超滤合成聚酰胺酸保湿

    磷钨酸负载锆基金属有机骨架PTA@MOF-808的制备及其吸附脱硫性能

    杨诗蔡阳李长平李雪辉...
    1722-1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原位合成法将磷钨酸(PTA)负载于锆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上,通过X射线衍射(XRD)、红外(FT-IR)、氮气吸附-脱附、扫描电镜(SEM)以及热重(TG)等表征证实了PTA@MOF-808复合材料的成功制备.通过制备的PTA@MOF-808吸附剂在模型油中对苯并噻吩(BT)的静态吸附脱硫实验,考察了PTA负载量、温度、油剂比、模型油硫含量以及不同有机硫对复合材料吸附脱硫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TA的引入致使MOF-808对正辛烷中BT的吸附量提高了约2倍.PTA@MOF-808吸附速率快、在300 s时基本吸附完全,并且其第6次循环使用吸附BT的吸附量为首次吸附量的86%.最后,通过PTA@MOF-808对BT吸附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表明该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包含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

    吸附脱硫磷钨酸MOF-808复合材料动力学模型

    不同侧链BPPO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及其抗污染性能

    刘元伟董晨初廖俊斌王超...
    1732-1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含有不同碳链长度的4-乙基吡啶、3-丁基吡啶与3-己基吡啶,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分别对溴化聚苯醚(BPPO)进行季铵化,制得三种阴离子交换膜(QBPPO-1、QBPPO-2、QBPPO-3)并对其电化学性能、脱盐性能以及抗污染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吡啶环上烷基碳链的增长,制得的离子交换膜的离子交换容量呈现下降趋势,由1.92 mmol/g降至1.34 mmol/g,而膜面电阻逐渐增加,由2.99Ω·cm2增加到10.59Ω·cm2;在电渗析实验中,与商业日本Fuji阴离子交换膜相比,本实验制备的三种离子交换膜均呈现出较高的脱盐率;在污染实验中,随着高分子骨架侧链碳链的增长,离子交换膜在污染实验中的的转折时间逐渐变短,抗污染能力下降;计算模拟结果表明疏水作用在有机污染物(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与离子交换膜内高分子骨架侧链的亲和相互作用中占有重要地位.

    溴化聚苯醚阴离子交换膜电渗析抗污染

    富氧功能化超交联树脂的合成及其对苯胺的吸附

    肖覃曾旭黄健涵刘又年...
    1742-1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机化工废水中典型的有机污染物,如苯胺、苯酚等,具有高毒性、易生物富集、难生物降解等特质,不仅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还会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从水中高效地去除有机污染物迫在眉睫.超交联树脂对有机污染物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及优异的吸附选择性,开发具有高表面积和丰富官能团的功能化超交联树脂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以氯甲基化聚苯乙烯为前体,3,5-二甲基苯酚为功能单体,甲缩醛为外加交联剂,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和Friedel-Crafts烷基化反应,合成了富氧功能化超交联树脂.结果表明,富氧功能化超交联树脂拥有较高的氧含量[8.67%(质量)]、较大的比表面积(198 m2/g)和丰富的微孔(微孔面积占总比表面积的36.3%),300 K下对苯胺的平衡吸附量达156.4 mg/g.树脂对低浓度的苯胺有优秀的吸附效率,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1.0 mg/L),且具有优良的循环使用性能.

    富氧超交联树脂苯胺吸附脱附回收

    棉籽蛋白/剑麻纤维复合材料加工、界面与性能

    岳航勃郑萍璇郑煜如邝柳尹...
    1751-1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植物蛋白基绿色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能,以棉籽蛋白(CP)为原料,在尿素变性、甘油增塑、双醛淀粉(DAS)交联的基础上,将其与取向排列的天然剑麻长纤维(SF)复合,经热压硫化加工制备得到具有优异性能的棉籽蛋白/剑麻纤维全绿色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形貌和性能分析测试表明,复合材料获得改善性能主要归功于:CP基体与SF增强相间形成的紧密界面结合、对剑麻长纤维的预浸渍处理、CP与SF生物大分子间的强氢键作用.考察了不同DAS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能的影响.拉伸、热重和差示量热分析表明,经20%(质量)DAS交联的复合材料具有最优的拉伸强度(断裂应力7.5 MPa)、模量(杨氏模量93 MPa)、热稳定性(最大分解温度328℃)和玻璃化转变温度(102℃).

    复合材料界面力学性能棉籽蛋白天然纤维交联

    蛭石粉末及离子溶液改性后膨胀率和灭火有效性分析

    田逢时董欣欣疏学明赵金龙...
    1761-17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发高效干粉灭火剂粉体,提升干粉灭火剂的灭火效果,本文以蛭石粉为研究对象,采用NaCl、NaHCO3、MgCl2和KCl四类离子溶液对不同粒径的蛭石粉进行改性处理,并分析了原始蛭石粉末以及改性后的蛭石粉的膨胀率和表面微观结构.随后开展了ABC干粉灭火剂、未改性蛭石粉、MgCl2改性蛭石粉、NaCl改性蛭石粉、KCl改性蛭石粉、NaHCO3改性蛭石粉扑灭油池火实验,分析了灭火时间、灭火剂用量以及复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粒径150μm的蛭石粉末膨胀率最大,且经过改性的蛭石粉末的膨胀率要明显大于原始蛭石粉末,其中MgCl2改性后的蛭石粉膨胀率最大,接近2.4左右;从灭火时间来看,灭火效果从低到高依次为ABC干粉灭火剂、未改性蛭石粉、MgCl2改性蛭石粉、NaCl改性蛭石粉、KCl改性蛭石粉、NaHCO3改性蛭石粉;从灭火剂用量角度可得出:改性蛭石粉灭火用量要明显小于未改性蛭石粉.其中,NaHCO3改性蛭石粉用量与ABC干粉灭火剂用量相对接近.从复燃角度来看,膨胀蛭石粉末的密度较小,可长时间悬浮在油品表面,有效阻止复燃,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ABC类干粉灭火剂.

    蛭石粉体改性膨胀率灭火时间复燃实验安全

    基于多源异构数据融合的化工安全风险动态量化评估方法

    刘庆龙曲秋影赵东风刘尚志...
    1769-17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石化企业过程安全风险分析缺乏多源异构数据融合、难以解析风险动态时变机理的现状.首先基于改进的模糊Petri网建立风险动态传播模型,考虑初始事件失效、保护层失效和修正因子等参数,得到风险的实时变化概率;然后分析不同保护层失效对事故发生概率的影响,得到不同保护层的重要程度;最后,以正己烷缓冲罐溢流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为例进行动态风险计算,分析对比其在不同保护层失效下的事故发生概率变化,结果表明安全联锁系统对事故发生起关键作用,日常应加大对其检测力度,防止事故发生.

    多源异构数据知识图谱过程系统集成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