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化工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化工学报
中国化工学会 化学工业出版社
化工学报

中国化工学会 化学工业出版社

李静海

月刊

0438-1157

hgxb@cip.com.cn

010-64519485/86/89/90

100011

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化工学报/Journal CIESC Jorunal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化工学报》以促进国内外化工科技发展和学术交流为宗旨,主要刊载化工及相关领域的原创性研究论文,报道有价值的基础数据,扼要报道阶段性研究成果和重要研究工作的最新进展,选载对学科发展起指导作用的综述与专论。栏目包括:热力学;流体力学与传递现象;催化、动力学与反应器;分离工程;过程系统工程;表面与界面工程;生物化学工程与技术;能源和环境工程;材料化学工程与纳米技术;现代化工技术。《化工学报》是我国创刊较早的科技期刊之一,多年来本刊一直保持严谨求实的优良传统,严把稿件质量关。由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的学术实力强大的编委会,严格的审稿制度和编校程序,保证了刊物的内容质量和出版质量,保持了国内化工界权威性学术期刊地位。发表文章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项目的文章达83%,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以及各种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项目所属的文章占有较大比例。《化工学报》是很多国际重要检索系统的源期刊,如美国的《CA》、《EI》,俄罗斯的《文摘杂志》,日本的《科学技术文献速报》等,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综合评价指标在同类期刊中位于前列。在期刊评比中多次获奖,2006年以来主要获如下奖项:2006 年获第六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期刊一等奖2006-2010 年连续入选“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06-2010 年连续入选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示范项目B类2007 年论文“用石蜡-CO2超临界流体快速膨胀在流化床中进行细颗粒包覆”获第五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 2008 年被评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08 年论文“高固气比状态下的粉煤气力输送”被评为“2007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优秀国内学术论文”2008 年论文“固体碱法制备生物柴油及其性能”获第六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2010 年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物油金属水热原位加氢提质技术研究进展

    颜蓓蓓王建刘彬陈冠益...
    1783-1795,封2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热液化技术可以将秸秆等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转化为生物油,生物油提质可制备液体燃料和高附加值化学品.但生物油成分复杂,研发适宜的提质方法与工艺是当前的热点.金属水热原位加氢提质是一种新兴生物油提质技术,具有原料适应性广、成本低和效率高等优势,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本文从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水热加氢提质原理、金属水热原位加氢最新研究进展及相关数值模拟方法三方面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指出目前该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指明未来研究方向.目前金属水热原位加氢提质过程活性氢和氢气作用机制尚不明晰;明确加氢催化剂与金属/金属氧化物的相互作用是制备高效加氢催化剂的关键;集总动力学和分子模拟等方法是金属水热原位加氢提质技术在理论计算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有待进行深入研究.

    木质纤维素生物油水热液化金属水解原位加氢脱氧

    微通道临界热通量的基础理论与提升技术研究进展

    袁旭东贾磊周到赵盼盼...
    1796-1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临界热通量(CHF)是微通道流动沸腾换热的限制参数之一,当热通量大于CHF时,换热性能急剧恶化,换热设备易发生烧毁与故障,因此CHF对于微通道换热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影响.微通道换热是目前电子冷却的主流技术,然而近年来电子设备热通量不断提高,CHF已成为限制微通道应用的关键参数之一.针对微通道CHF的研究进展,详细阐述微通道CHF的形成机理,分析工况参数和通道尺寸对微通道CHF的影响机制,总结微通道CHF的预测模型,详述微通道CHF提升的各类技术方法与原理,探讨学术界观点差异和今后研究方向.该综述为微通道在高热通量条件下安全可靠运行提供了研究借鉴.

    微通道多相流传热临界热通量形成机理影响因素预测模型提升技术

    Cu基纳米材料电催化还原CO2的结构-性能关系

    于丰收张鲁华
    1815-1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电催化方法,在常温、常压下将CO2还原为高附加值化学品,是解决目前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理想选择之一.铜基材料是目前被证实的还原CO2生成烃类、醇类等高附加值产物的最有效非均相电催化剂,因此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综述了纳米Cu材料在电催化还原CO2领域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催化剂结构(晶界、表面结构与晶面、孔结构等)与性能关系,并讨论了测试条件如传质、局部pH对催化性能的影响,最后论述了该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

    铜基催化剂构-效关系电化学催化二氧化碳还原

    预处理促进木质纤维素快速热解生成左旋葡聚糖

    蒋丽群岳元茂徐禄江钱乐...
    1825-1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木质纤维素快速热解转化为高价值的左旋葡聚糖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而左旋葡聚糖产率低是限制其工艺发展的主要因素.论述了纤维素的结构以及木质纤维素的组分对左旋葡聚糖产率的影响,并归纳总结各种预处理及催化热解促进左旋葡聚糖生成的研究现状,最后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木质纤维素快速热解左旋葡聚糖预处理

    HVOF喷涂用于提高锅炉换热面耐磨损耐腐蚀性能综述

    李海燕刘欢张秀菊王阁义...
    1833-18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火力发电是我国的主要发电方式,在燃用煤、生物质等固体燃料时会面临锅炉换热面的冲蚀磨损或腐蚀问题,导致管道失效停炉,严重影响了电厂的安全稳定运行.超声速火焰(HVOF)喷涂作为热喷涂工艺的一种,可以通过在换热管道表面添加防护涂层来缓解磨损或腐蚀问题.因其制备的涂层具有与基体结合强度高、孔隙率低等优异的特点,在锅炉换热面的耐磨损耐腐蚀方面研究及应用前景广阔.综述了 HVOF喷涂的发展、工艺流程以及涂层的特性,并重点总结了用于提升锅炉换热面耐磨损耐腐蚀性能的HVOF涂层材料,以及不同材料应用时需要考虑的环境因素.最后从工艺优化、材料进步以及实验方法创新三个方面对HVOF工艺在锅炉换热面上的应用做出展望.

    超声速火焰制备涂层锅炉换热面磨损腐蚀

    低品位含铌矿物中铌的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孙林泉王丽娜于宏东苏慧...
    1847-1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电子、材料等尖端行业的迅速发展,铌因其独特的物化性质已被视为关键战略性金属资源,其需求量逐年递增,铌的冶金提取技术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白云鄂博地区铌资源丰富,但因铌品位低、矿相复杂、选矿分离难度大,目前尚未有效地开发利用.研究开发适用于我国低品位铌资源的提铌技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战略意义.综述了主要的低品位铌资源提铌技术的研究现状,包括火法还原法、酸分解法、碱分解法、氯化法和火法-湿法联合法等,探讨了各种技术工艺的优势和特点,以及铌低品位条件对提铌效果的影响.近年来开发的亚熔盐法和焙烧-酸浸联合法也用于低品位铌资源提铌,这两类方法展现了良好的提取效果和应用价值,具有较为广阔的前景.前者由于分解率高、环境负担小而具有较大的潜力.现有研究表明后者可以较为高效地分解低品位铌矿,铌浸出率可达到98%.最后,对目前低品位铌资源提铌方法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铌资源低品位回收还原分解污染联合法

    美罗培南加氢反应体系的热力学计算和分析

    刘祖虎胡兴邦陈善勇李国祥...
    1863-18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罗培南是一种广谱、高效、安全的抗生素,也是治疗新冠肺炎的临床药物之一.研究美罗培南加氢反应的一锅法和两步法工艺过程,利用基团贡献法估算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物性,包括临界参数、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熵、比热容等.利用热力学基本原理,计算美罗培南加氢反应的标准摩尔反应焓、标准摩尔反应熵、标准摩尔反应Gibbs自由能和平衡常数.结果表明,美罗培南加氢反应是放热反应,且放热量较大,降低操作温度有利于反应向热力学有利的方向进行;加氢反应是较容易进行的,缩合反应的平衡常数远小于加氢反应;可着重考虑采用降低操作温度,及时移出反应产物等方式推动缩合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热力学理论计算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一锅法在热力学上优于两步法,但需要解决催化剂易中毒问题.将抗中毒的包围型催化剂与微界面反应强化技术结合优化一锅法加氢过程是对美罗培南加氢反应技术升级一个值得探索的方向.

    美罗培南加氢热力学性质物性估算基团贡献化学反应器

    溴化锂及离子液体水溶液密度、黏度和表面张力测定与计算

    曹燕丁延郭义仓汪城...
    1874-18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常压条件下,实验测定了不同温度(283.15~343.15K)下吸收制冷/热泵工质对——溴化锂(LiBr)、1-乙基-3-甲基咪唑醋酸盐([EMIM][OAC])和1-丁基-3-甲基咪唑硫氰酸盐([BMIM][SCN])水溶液的密度、黏度和表面张力,借助线性方程和Vogel-Tammann-Fulcher(VTF)模型,分别成功关联了密度和黏度实验值.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溴化锂水溶液的密度大于离子液体水溶液的密度,而前者的黏度小于后者;对表面张力,随着溴化锂含量增加,其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值增加,而少量离子液体可使水的表面张力快速下降.根据实验黏度和表面张力分别获得了能量势垒和表面熵/焓,表明各水溶液中分子或离子迁移难易程度遵循[EMIM][OAC]>[BMIM][SCN]>LiBr,表面有序性遵循[BMIM][SCN]>[EMIM][OAC]>LiBr.研究结果可为吸收制冷/热泵工质对及低温余热回收系统的设计和计算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溴化锂离子液体水溶液密度黏度表面张力

    青霉胺结晶热力学及拆分工艺研究

    王东博张蕾蕾翟晶焕张丽娟...
    1885-18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验测定了 DL-及D-青霉胺在273.15~333.15 K、不同质量比乙醇-水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以此确定了合适的结晶溶剂比例.绘制了 273.15、283.15、293.15、303.15、313.15和323.15 K下青霉胺溶解度曲线.测定了 D-和DL-青霉胺以及ee值为87%溶液的介稳区宽度.研究了不同ee值饱和溶液(饱和温度为313.15 K)在不同初始过冷度下起始成核情况及ee值为87%的饱和溶液在不同初始过冷度和晶种量下的等温结晶过程.最后考察了不同降温速率、晶种量对ee值为87%原料的结晶拆分情况.结果表明,对于等温结晶过程,随着结晶进行,产品ee值下降,且初始过冷度越大、晶种加入量越多,ee>99%的产品收率越高;对于降温结晶过程,产品ee值随收率增大而减小,且降温速率越慢、晶种加入量越多,ee>99%的产品收率越高.

    青霉胺结晶热力学成核纯化

    308.2 K三元体系KC1+PEG10000/20000+H2O相平衡及热力学计算

    黄琴于旭东李茂兰郑洪...
    1895-190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和浊点法分别测定了 308.2 K时三元体系KCl+PEG10000/20000+H2O的固液平衡组成和液液平衡组成,同时测定了固液平衡时体系的密度和折射率.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两个三元体系308.2 K时的完整相图、双液线对比图和结线-组成图.研究发现:三元体系KCl+PEG10000/20000+H2O 308.2 K时的完整相图均包含6个区域:不饱和液相区(L),2个一固一液区(L+S),双液相区(2L),两液一固区(2L+S),两固一液区(L+2S);其中,一液两固区(L+2S)中的两种固相分别为KCl和PEG10000/20000.在完整相图中,一固一液区面积最大,双液相区面积最小.对比308.2 K时聚乙二醇分子量为1000、4000、6000、10000和20000的KCl+PEG+H2O体系可知:分子量为1000、4000和6000时,体系中仅存在固液相平衡关系;分子量为10000和20000时,体系中同时存在固液和液液相平衡关系,且随着聚乙二醇分子量的增加,双液线向原点移动,双液相区(2L)和两液一固区(2L+S)增大,不饱和液相区(L)和一固一液区(L+S)均减小.采用Chen-NRTL-PDH热力学模型进行了液液相平衡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

    相平衡热力学性质溶解性聚合物Chen-NRTL-PDH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