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化工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化工学报
中国化工学会 化学工业出版社
化工学报

中国化工学会 化学工业出版社

李静海

月刊

0438-1157

hgxb@cip.com.cn

010-64519485/86/89/90

100011

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化工学报/Journal CIESC Jorunal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化工学报》以促进国内外化工科技发展和学术交流为宗旨,主要刊载化工及相关领域的原创性研究论文,报道有价值的基础数据,扼要报道阶段性研究成果和重要研究工作的最新进展,选载对学科发展起指导作用的综述与专论。栏目包括:热力学;流体力学与传递现象;催化、动力学与反应器;分离工程;过程系统工程;表面与界面工程;生物化学工程与技术;能源和环境工程;材料化学工程与纳米技术;现代化工技术。《化工学报》是我国创刊较早的科技期刊之一,多年来本刊一直保持严谨求实的优良传统,严把稿件质量关。由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的学术实力强大的编委会,严格的审稿制度和编校程序,保证了刊物的内容质量和出版质量,保持了国内化工界权威性学术期刊地位。发表文章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项目的文章达83%,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以及各种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项目所属的文章占有较大比例。《化工学报》是很多国际重要检索系统的源期刊,如美国的《CA》、《EI》,俄罗斯的《文摘杂志》,日本的《科学技术文献速报》等,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综合评价指标在同类期刊中位于前列。在期刊评比中多次获奖,2006年以来主要获如下奖项:2006 年获第六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期刊一等奖2006-2010 年连续入选“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06-2010 年连续入选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示范项目B类2007 年论文“用石蜡-CO2超临界流体快速膨胀在流化床中进行细颗粒包覆”获第五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 2008 年被评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08 年论文“高固气比状态下的粉煤气力输送”被评为“2007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优秀国内学术论文”2008 年论文“固体碱法制备生物柴油及其性能”获第六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2010 年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一种典型钒钛系SCR催化剂SO3生成特性研究

    尹子骏苏胜卿梦霞赵志刚...
    2596-260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由于脱硝效率高、选择性好而被广泛应用于烟气氮氧化物排放控制;然而,目前广泛采用的钒钛系SCR脱硝催化剂会使烟气中SO2氧化成SO3,烟气中过高的SO3对电厂安全运行会造成严重影响,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以典型V2O5-WO3/TiO2催化剂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SCR脱硝过程中烟气流量、温度、O2浓度、SO2浓度等对催化剂表面SO3生成特性的影响,并进一步对SO3生成的反应动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催化剂表面SO3生成反应中SO2的反应级数为0.59,当O2浓度大于3%时,O2的反应级数为0,该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70.39 kJ/mol;实验条件下,烟气中SO2浓度增加会使SO3生成的反应速率提高;O2浓度对催化剂表面SO3生成影响并不显著;烟气温度对催化剂表面SO3生成具有显著影响,高温会促进SO3的生成.

    SCR催化剂燃煤烟气SO2SO3反应动力学

    微型流化床中萘裂解生成小分子气体的反应动力学研究

    张玉明纪德馨朱翰文万利锋...
    2604-26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气化是煤、生物质以及其他含碳燃料高值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为了考察气化过程中焦油的反应转化特性,选取萘作为焦油模型化合物,以流化催化裂化(fluid catalytic cracking,FCC)催化剂及褐煤热解焦作为接触裂解载体,利用微型流化床考察流化条件下萘催化裂解反应规律,并采用Friedman法和积分法计算萘裂解生成CH4和H2等典型气体组分的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FCC催化剂与褐煤焦均对萘裂解有明显的催化效果,褐煤焦用于萘裂解的反应活化能整体数值低于FCC催化剂.FCC催化剂裂解萘生成H2符合三维扩散(球形对称)模型,生成CH4符合成核与生长(n=2/3)模型.相应地,褐煤焦裂解萘反应生成H2和CH4分别采用收缩几何形状(圆柱形对称)和三维扩散(圆柱形对称)具有较好的拟合度.

    微型流化床催化裂解反应动力学

    中空Pt/ZSM-5催化剂用于愈创木酚加氢脱氧合成环烷烃

    牛晓坡徐爽李晓雪冯富祥...
    2616-26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溶解-重结晶方法合成了不同硅铝比具有级孔壳的中空ZSM-5分子筛,并对其负载Pt催化剂(Pt/HZ-x)催化愈创木酚加氢脱氧制备环烷烃性能进行了探究.通过X射线晶体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氮气吸附脱附(N2-BET)、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3-TP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合成的系列催化剂进行了物化性质表征.得益于特殊的中空级孔结构,中空ZSM-5分子筛具有高外比表面积和介孔孔容,有利于促进活性金属Pt的分散和增强反应物的传质.Pt/HZ-x催化剂表现出了优异的催化性能和愈创木酚加氢脱氧活性,在220℃的低温即可以达到100%的环烷烃选择性.另外,随着分子筛载体酸性的减弱,愈创木酚加氢脱氧产物的二次反应程度降低,增大了环己烷的选择性.

    中空分子筛生物燃料催化愈创木酚加氢脱氧合成环烷烃

    级孔Pt-Ni/ZSM-5对木质素衍生物加氢脱氧性能研究

    李晓雪牛晓坡王庆法
    2626-26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等体积共浸渍法制备了级孔ZSM-5分子筛负载Pt-Ni双金属催化剂,并系统研究了不同Pt/Ni比对愈创木酚和二苯并呋喃二元混合物加氢脱氧反应性能的影响.采用XRD、N2-BET、SEM、TEM和H2-TPR对Pt-Ni催化剂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Ni掺入量较少时(1%和3%,质量分数),有利于促进活性金属的分散,增强Pt-Ni双金属之间的协同作用;当Ni掺入量增加到5%时,活性金属出现较严重的团聚.二元混合物加氢脱氧实验结果表明与单金属Pt/HZ-75相比,双金属Pt-Ni/ZSM-5催化剂均表现出优异的加氢脱氧催化活性,Ni的引入显著提高了反应转化速率,并提高了产物中联环己烷的选择性.随着Pt/Ni比的降低,Pt-Ni催化剂的活性逐渐增加,而联环己烷选择性先升高后降低.Pt-3Ni/HZ-75催化剂在3 MPa、260℃下表现出最佳的催化活性和联环己烷选择性,反应4 h后转化率达到100%,联环己烷选择性达到43%.

    催化二元混合物分子筛木质素加氢脱氧级孔ZSM-5双金属

    H2O2/乙腈体系下MgO催化环己酮Baeyer-Villiger绿色氧化合成ε-己内酯的研究

    朱倩倩靳海波郭晓燕何广湘...
    2638-26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H2O2/乙腈体系下以沉淀法制备的MgO为催化剂催化Baeyer-Villiger(B-V)氧化环己酮合成ε-己内酯,考察了制备条件和反应条件对环己酮转化率和己内酯收率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Mg(NO3)2·6H2O为前体,在煅烧温度为600℃、煅烧时间为2 h时制备MgO氧化性能最佳,由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进行了分析,可知随温度升高MgO粒径逐渐增大,500~800℃范围内,MgO晶粒尺寸由9.53 nm增大到29.49 nm.在n(催化剂):n(环己酮)=0.45:1、n(乙腈):n(环己酮)=12:1、n(双氧水):n(环己酮)=10:1、70℃、6 h时获得环己酮转化率95.2%及ε-己内酯收率83.1%.对双氧水B-V氧化环己酮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采用在线原位红外光谱对反应进行实时监测与分析,验证了其过氧缩酰胺反应路径.

    环己酮ε-己内酯有机化合物氧化反应机理

    新型FeCo双金属催化剂催化CO2加氢制低碳烯烃

    董子超吴玉张博风刘斯宝...
    2647-2656页
    查看更多>>摘要:CO2加氢制备低碳烯烃是实现C1资源高值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为提高低碳烯烃选择性,以Fe-MOF为主体,对苯二甲酸为骨架配体,构建了金属比例可控的铁钴双金属催化剂(FeCo/MC),阐明了双金属的协同作用及金属比例对加氢性能的影响.发现Co的添加可以增加催化剂表面碱性位而显著地改善CO2吸附,促进铁的碳化并通过费托反应的CO消耗促进逆水煤气反应.同时,适宜的铁钴比有助于改善金属间亲密度,从而通过合理串联活性位以获取最佳的低碳烯烃选择性和尽可能低的甲烷选择性,铁钴比为6时CO2转化率为32.72%,低碳烯烃选择性最高达到37.14%.

    催化剂载体烯烃二氧化碳加氢铁物种

    三甲基膦和金属氧化物复合改性ZSM-5分子筛及其裂解性能研究

    忻睦迪邢恩会
    2657-2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三甲基膦(TMP)为前体对ZSM-5分子筛进行磷改性,以提升其水热稳定性,然后再分别通过等体积浸渍法引入Ga2O3或ZnO,制备得到磷和金属氧化物复合改性的ZSM-5分子筛.利用X射线衍射(XRD)、固体核磁(MAS NMR)、氨程序升温脱附(NH3-TPD)以及吡啶吸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Py-FTIR)等表征手段系统地研究了磷和金属氧化物复合改性对ZSM-5分子筛的物化性质、P和Al相互作用以及酸性的影响.并以正十四烷裂解为探针反应,研究磷和金属氧化物复合改性对ZSM-5分子筛催化裂解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三甲基膦为前体对ZSM-5分子筛改性,再引入金属氧化物的复合改性方式制备的催化裂解催化剂不仅具有较高的酸性保留度,具有较高的催化裂解活性,也同时保留了金属氧化物中心的脱氢作用,从而提升了C2=~C4=收率及选择性,同时降低了积炭的生成.

    催化裂解ZSM-5水热稳定性磷改性三甲基膦复合改性

    高压工况对天然气滤芯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刘震杜华东胡旭姬忠礼...
    2669-2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高压工况下天然气滤芯的过滤性能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选取了四种规格的滤芯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现场实验和实验室性能测试.发现在现场运行410 d后,四种滤芯的压差平均增长约20%,在相同气固过滤实验条件下压差增长速率更大,而四种滤芯的过滤效率和品质因子的差异相对缩小.高压工况下过滤材料压缩了7%~31%,大量颗粒嵌入过滤材料或沉积在表面,各过滤层的透气度普遍下降,而抗拉强度均有所上升.结果表明,选用孔径分布均匀的纤维材料、过滤精度梯级设计的复合材料,对过滤层打褶以及采用导流式骨架,均有助于滤芯在高压运行工况下长周期稳定可靠运行.

    天然气过滤多孔介质压差孔径

    气固界面吸附团簇分布及相变机制研究

    宋本南吴春梅李友荣
    2680-26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深入探讨气固界面吸附过程中团簇分布及其演化规律,结合实验测量和理论分析研究了水蒸气在二氧化硅和石墨表面的吸附特征,获取了不同压比下的团簇分布,确定了吸附相变及润湿转变的临界条件.结果表明,实验测量结果和Zeta吸附理论预测吸附曲线吻合很好,明确了气体分子以团簇形式吸附在固体表面,在低压比区,小分子团簇和零吸附单元占主导地位,随着压比的增加,吸附团簇类型增多,当压比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吸附熵达到极大值,界面发生吸附相变.确定了零吸附情况下石墨和二氧化硅表面张力及界面润湿临界条件,润湿压比下,性质均一的大分子团簇聚集,形成类液膜润湿界面.

    气固界面吸附相变团簇分布吸附熵界面张力

    锆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分离放射性气体Rn的计算筛选研究

    王莹郑柏树王刘盛汪冠宇...
    2688-26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存在于建筑材料中的氡(Rn)已成为污染室内空气的一种重要放射性气体,对人体的健康可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开发对其具有高效分离性能的新型多孔材料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巨正则系综的Monte Carlo模拟方法,系统地研究了163种锆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Zr-MOF)在常温常压下对Rn/N2和Rn/O2混合气体的吸附分离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材料的孔径在5.6~8Å (1Å=0.1 nm)、可接触比表面积在140~870 m2/g范围内,材料对Rn的分离效果最佳,并发现在材料骨架上引入强极性功能基团如羧基(—COOH)和硫磺基(—SO3H)等,有利于强化材料对Rn的分离性能.研究结果可为今后理性设计与可控合成相关高性能MOF分离材料提供理论参考.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高通量筛选分子模拟吸附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