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化工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化工学报
中国化工学会 化学工业出版社
化工学报

中国化工学会 化学工业出版社

李静海

月刊

0438-1157

hgxb@cip.com.cn

010-64519485/86/89/90

100011

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化工学报/Journal CIESC Jorunal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化工学报》以促进国内外化工科技发展和学术交流为宗旨,主要刊载化工及相关领域的原创性研究论文,报道有价值的基础数据,扼要报道阶段性研究成果和重要研究工作的最新进展,选载对学科发展起指导作用的综述与专论。栏目包括:热力学;流体力学与传递现象;催化、动力学与反应器;分离工程;过程系统工程;表面与界面工程;生物化学工程与技术;能源和环境工程;材料化学工程与纳米技术;现代化工技术。《化工学报》是我国创刊较早的科技期刊之一,多年来本刊一直保持严谨求实的优良传统,严把稿件质量关。由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的学术实力强大的编委会,严格的审稿制度和编校程序,保证了刊物的内容质量和出版质量,保持了国内化工界权威性学术期刊地位。发表文章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项目的文章达83%,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以及各种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项目所属的文章占有较大比例。《化工学报》是很多国际重要检索系统的源期刊,如美国的《CA》、《EI》,俄罗斯的《文摘杂志》,日本的《科学技术文献速报》等,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综合评价指标在同类期刊中位于前列。在期刊评比中多次获奖,2006年以来主要获如下奖项:2006 年获第六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期刊一等奖2006-2010 年连续入选“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06-2010 年连续入选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示范项目B类2007 年论文“用石蜡-CO2超临界流体快速膨胀在流化床中进行细颗粒包覆”获第五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 2008 年被评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08 年论文“高固气比状态下的粉煤气力输送”被评为“2007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优秀国内学术论文”2008 年论文“固体碱法制备生物柴油及其性能”获第六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2010 年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能量集成的秸秆生物质快速热解生命周期评价

    张溪张立龙李瑞吴玉龙...
    2792-28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物质的流态化快速热解技术具有设备结构简单、液相产物得率高等优点,但反应过程中大量的循环流化气体需要加热至反应温度,因而存在能耗高的问题.针对我国农村秸秆分布广和集中处理运输消耗大等特点,在已有1000 t/a处理规模的中试基础上,提出了具有能量回收效率高、秸秆处理集约化的流态化快速热解系统.系统通过高温气相换热、冷凝与提馏相结合等方法,回收了占总需求66.02%的热量,得到含水率小于3%的热解原油及富水木醋液产品,并通过烟气燃烧供热实现了系统热量自给.通过生命周期评价表明,整个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为-428.42 kg CO2 eq,与秸秆直接焚烧相比大幅度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

    秸秆流态化快速热解生命周期评价

    乙醇浓度和应变率对扩散火焰特性的数值分析

    石敦峰甘云华罗燕来江政纬...
    2801-28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液体燃料乙醇对冲燃烧的火焰特性是理解扩散火焰形成和指导乙醇对冲燃烧器设计的关键.采用对冲扩散火焰模型,结合光学薄辐射模型,模拟空气与氮气稀释下乙醇形成的扩散火焰,探讨了乙醇浓度和应变率对扩散火焰的火焰结构、温度分布和温度峰值处的温度敏感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乙醇浓度的增加,CO和H2反应区域向燃料侧移动,火焰区域变宽,火焰温度峰值逐渐升高,升高趋势渐缓,中间产物和CO对温度敏感性的影响减弱;随着应变率的增加,自由基和CO增多,中间产物减少,组分的分布区域和火焰区域变窄,火焰温度峰值逐渐降低,中间产物和CO对温度敏感性的影响逐渐增强.

    燃料乙醇对冲火焰火焰特性应变率数值分析

    对甲基苯磺酸在Ti/PbO2电极上的电氧化反应信息

    叶志平周丹飞刘梓锋周青青...
    2810-28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原位红外光谱法系统地研究了对甲基苯磺酸(p-TSA)在钛基二氧化铅(Ti/PbO2)电极上的电氧化反应信息.循环伏安曲线显示,Ti/PbO2对p-TSA有良好的电氧化活性,直接氧化电位区间为0.55~0.9 V.多步电位阶跃FTIRS(MSFTIRS)和时间分辨FTIRS(TRFTIRS)分析显示,电压小于1000 mV时,p-TSA主要发生了磺酸基的脱落和苯环侧链甲基的氧化;电压大于1000 mV时,p-TSA的苯环骨架被破坏,同时生成了酸、醇、酮.反应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p-TSA电氧化表观速率常数K与电流密度j呈线性关系,化学需氧量(COD)去除量随比电荷增大而增加,平均电流效率则呈下降趋势.

    对甲基苯磺酸原位红外光谱钛基二氧化铅电化学氧化反应动力学

    Al2O3/AC正极选择性电容吸附水中氟离子

    蒋雯雯聂鹏飞胡彬李菁菁...
    2817-28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氟是人类生命活动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但人体摄入过多的氟元素会引发氟斑牙、骨骼变形等氟中毒现象.本文以活性炭(AC)为载体,在多孔Al2O3纳米分散液中采用简单超声处理,得到Al2O3/AC复合材料.场发射扫描电镜证明Al2O3成功负载在AC表面,5%Al2O3在AC表面分布均匀.N2吸-脱附测试结果表明Al2O3/AC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比AC有明显增加.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及电化学阻抗测试结果表明Al2O3的掺杂可以改善AC的离子导电性,提高比电容;5%Al2O3/AC导电性最佳,比电容最高,在7 mmol·L-1 NaF溶液中为92 F·g-1,是AC比电容(62 F·g-1)的1.5倍.以Al2O3/AC为正极的电容去离子(CDI)脱氟测试,结果表明5%Al2O3/AC电极脱氟量最大,达234μmol·g-1,远高于纯AC的脱氟量(115μmol·g-1).此外,5%Al2O3/AC电极对F-的选择性吸附性能良好,在含F-、Cl-和SO42-的模拟高氟地下水中采用5%Al2O3/AC电极对应的三组CDI池串联,可脱除80%的F-、25%的Cl-和56%的SO42-,同时经过十次F-吸脱附循环后,氟去除率仍可保持81%,证明5%Al2O3/AC电极对F-具有良好的选择吸附性和循环稳定性.该电极材料制备简单,脱氟选择性好,在CDI过程中有望用于高氟地区地下水的净化脱氟.

    活性炭Al2O3电容去离子选择性脱氟地下水

    一步法制备富氧木质素活性炭及其亚甲基蓝吸附性能

    王晶韩巧宁雷以廷唐曼...
    2826-28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硫酸盐造纸黑液木质素为原料,分别采用磷酸活化和磷酸、硫酸混合酸活化制备了两类不同结构的木质素活性炭,对其进行了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氮气吸附脱附、元素分析和Boehm酸值滴定等表征分析,并将制备的活性炭应用于模拟亚甲基蓝(MB)染料废水的吸附.结果表明,混合酸活化制备的木质素活性炭比单独磷酸活化的木质素活性炭的比表面积、总孔体积、介孔体积、氧含量分别增加了27.9%、26.4%、29.3%和29.2%,并且孔径分布更趋集中.混合酸活化活性炭在pH为2~9的范围内对亚甲基蓝均有优异的吸附性能,最大饱和吸附量达到1118.90 mg·g-1,比磷酸活化木质素活性炭的吸附量增加了20.3%,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性能.吸附速率快,吸附过程遵循Langmuir等温线和伪二级动力学方程,颗粒内扩散不是唯一的决速步骤.

    木质素活性炭磷酸硫酸亚甲基蓝吸附

    多羟基Bola有机硅季铵盐的合成、表征及其应用性能

    程文静余林程高钟远红...
    2837-28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1,3-二(3-缩水甘油醚丙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EDH)和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为原料合成了端环氧硅油(ETSO),以ETSO为原料与葡甲胺胺化得到中间体有机硅嵌段硅油(PTSO),然后用γ-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CPTSO)季铵化改性制备了Bola有机硅季铵盐(BPTSO).BPTSO的季铵化过程最优合成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为80℃,物料摩尔比为n(PTSO):n(CPTSO)=1:1.2,反应时间为3 h,PTSO转化率达98.60%.通过FT-IR、1H NMR、TGA、TEM对BPTSO的结构及BPTSO乳液整理后织物的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BPTSO乳液的表面张力γ为29.4 mN/m,临界胶束浓度CMC为0.036 mmol/L,具有囊泡结构和优越的稳定性,经BPTSO乳液整理后的棉织物具有优异的柔软度、白度及亲水性,当BPTSO乳液的用量为60 g/L时,对棉织物的增深率可达到46.5%.

    Bola有机硅表面活性剂乳液粒度分布稳定性柔软性

    核壳结构米粒状FeS2/C纳米材料制备及储锂性能研究

    夏青徐宇兴周运成纪雪倩...
    2849-28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阴离子置换反应制备出具有核壳结构的米粒状FeS2/C纳米材料.所制备材料具有较高的离子和电子电导,优异的电解液浸润特性,以及缓冲材料体积变化的能力.在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FeS2/C电极具有较高的可逆比容量以及优秀的倍率性能,100 mA·g-1电流密度下可逆比容量高达1100 mA·h·g-1,在2 A·g-1的大电流密度下,依然有866 mA·h·g-1可逆比容量.研究结果为其他核壳材料的制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锂离子电池二硫化铁核壳结构纳米材料复合材料电化学

    制备方法对纳米熔盐储热性能及形成机理的影响

    熊亚选钱向瑶李烁孙明远...
    2857-28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纳米材料能够改善高温熔盐的传热储热性能,提升大规模储热系统的储热和热交换效率,但目前仍未找到纳米熔盐的高效大规模制备方法.为优选纳米熔盐的高效大规模制备方法,以二元混合盐为基盐,采用高温熔融法和水溶液法分别制备纳米熔盐,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热重分析法和微观形貌分析法,研究制备方法对纳米熔盐显热和储热性能提升、微观结构的影响,探索纳米熔盐形成机理.结果表明,两种制备方法均在搅拌90 min时制备的纳米熔盐性能达到最优,且高温熔融法制备纳米熔盐的熔化潜热和比热容分别比水溶液法高2.6%和28.18%;两种方法制备纳米熔盐的熔点较小,但对纳米熔盐的微观形貌存在明显影响,云核的形成与结构影响着纳米熔盐的储热性能.相比水溶液法,高温熔融法工艺简单,过程能耗低,纳米熔盐储热性能更好,适用于纳米熔盐的大规模生产和工程应用.

    纳米熔盐大规模生产高温熔融法水溶液法云核储热

    混合盐模板法制备超级电容器用氮掺杂分级多孔碳纳米片

    焦帅杨磊武婷婷李宏强...
    2869-28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级多孔碳在电化学储能方面展现了巨大的潜力.模板与活化法相耦合是制备分级多孔碳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然而,该方法使用强酸和强碱,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开发一种无酸无碱制备分级多孔碳的方法迫在眉睫.以氯化钠和碳酸钠混合盐为模板,煤沥青为碳前体,碳酸钾为活化剂,合成了氮掺杂分级多孔碳纳米片(NHCNs).模板与活化剂可以通过水洗除去,无需使用强酸和强碱,该工作为合成分级多孔碳纳米片提供了一种无酸无碱的技术.合成的NHCNs具有大的比表面积(1597 m2·g-1)、丰富的微/中孔、适量的氧和氮杂原子.这些独特结构赋予NHCNs电极优异的超级电容性能.在KOH电解液中,NHCNs电极显示了高的比电容和好的循环稳定性.

    超级电容器无酸无碱的技术活性炭活化电化学

    气固射流扩散火焰形态研究

    聂璇周魁斌吴月琼黄梦源...
    2878-28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文丘里效应,自行设计气固射流扩散火焰(气固喷射火)实验装置,分别采用147μm和178μm两种粒径均匀的白色石英砂以近似恒定速率卷吸入火焰中,来研究固体颗粒对火焰形态的影响,特别地,通过关闭侧面进砂口所形成的气态射流扩散火焰(气态喷射火)与之相比较.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砂子进入火焰中会降低火焰温度,并且粒径为147μm的砂子进入火焰的质量大于178μm砂子,导致小粒径气固喷射火具有更低的火焰温度,从而具有更低的层流燃烧速度和更大的火焰Froude数,最终使其具有更高的推举高度和火焰高度.对比分析气固喷射火和气态喷射火实验结果,也表明固体颗粒对火焰温度的冷却作用导致气固喷射火更容易产生推举现象并具有更高的火焰高度.

    气固混合物喷射火火焰温度火焰高度推举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