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化工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化工学报
中国化工学会 化学工业出版社
化工学报

中国化工学会 化学工业出版社

李静海

月刊

0438-1157

hgxb@cip.com.cn

010-64519485/86/89/90

100011

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化工学报/Journal CIESC Jorunal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化工学报》以促进国内外化工科技发展和学术交流为宗旨,主要刊载化工及相关领域的原创性研究论文,报道有价值的基础数据,扼要报道阶段性研究成果和重要研究工作的最新进展,选载对学科发展起指导作用的综述与专论。栏目包括:热力学;流体力学与传递现象;催化、动力学与反应器;分离工程;过程系统工程;表面与界面工程;生物化学工程与技术;能源和环境工程;材料化学工程与纳米技术;现代化工技术。《化工学报》是我国创刊较早的科技期刊之一,多年来本刊一直保持严谨求实的优良传统,严把稿件质量关。由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的学术实力强大的编委会,严格的审稿制度和编校程序,保证了刊物的内容质量和出版质量,保持了国内化工界权威性学术期刊地位。发表文章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项目的文章达83%,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以及各种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项目所属的文章占有较大比例。《化工学报》是很多国际重要检索系统的源期刊,如美国的《CA》、《EI》,俄罗斯的《文摘杂志》,日本的《科学技术文献速报》等,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综合评价指标在同类期刊中位于前列。在期刊评比中多次获奖,2006年以来主要获如下奖项:2006 年获第六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期刊一等奖2006-2010 年连续入选“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06-2010 年连续入选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示范项目B类2007 年论文“用石蜡-CO2超临界流体快速膨胀在流化床中进行细颗粒包覆”获第五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 2008 年被评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08 年论文“高固气比状态下的粉煤气力输送”被评为“2007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优秀国内学术论文”2008 年论文“固体碱法制备生物柴油及其性能”获第六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2010 年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固体氧化物电池空气电极铬中毒机理及抗铬性能研究进展

    王天闻闫肃赵梦园杨天让...
    2091-2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固体氧化物电池(SOC)具有能源利用率高、污染排放量低、燃料灵活性高等优势,将在未来的能源供应和储存中发挥关键作用.当前,其长期稳定性尚不能满足大规模商业化的需求,电池堆中用于串联电池的金属连接体所导致的空气电极"铬中毒"是电堆性能衰减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空气电极在发电模式(SOFC)下的铬中毒机理已较为明晰.然而,随着电解模式(SOEC)下应用的不断攀升,基于传统电极材料的毒化机理不适用于该运行模式下的电极体系.对典型空气电极材料在SOFC模式和SOEC模式下铬中毒机理进行对比分析,并且对提高SOC空气电极抗铬性能的研究进行总结和展望.

    燃料电池电化学电解催化剂固体氧化物电池空气电极铬中毒抗铬性能

    气粉两相体系爆炸动力学特性及机理研究进展

    苏彬董浩伟罗振敏邓军...
    2109-2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可燃性粉尘与易燃易爆气体广泛存在于工贸行业的各个环节之中,即使当粉尘和气体浓度都低于爆炸下限时,混合体系仍有发生爆炸的可能性,所以与单一粉尘或气体相比,气粉两相体系具有更高的爆炸危险性.主要从气粉两相体系的爆炸条件、爆炸效应以及爆炸机理三方面分析总结了两相体系爆炸敏感度参数、爆炸强度参数、火焰传播特性变化规律及其爆炸反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气粉两相体系的爆炸特性主要是受粉体粒径、粉体浓度、粉体物理化学特性、可燃气体浓度等多因素的共同影响,且不同体系之间具有较大差异性.此外,依据粉体热稳定性将两相体系分为两大类别,并分别探讨了其爆炸机理.基于此,对气粉两相体系爆炸防控亟待解决的方向和今后研究重点进行展望,为工矿气粉涉爆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安全爆炸混合物爆炸敏感度爆炸特性爆炸机理两相体系

    锂钠镁共存硫酸盐体系多温相图及其应用

    赵志星姚智豪于雪峰杨游胜...
    2123-2133,封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硫酸钠亚型盐湖卤水钠锂比高、镁锂比高带来的锂分离难题,通过开展锂钠镁共存硫酸盐体系多温相图研究,获取锂钠镁硫酸盐之间的作用关系和结晶析出规律,并应用于指导降低卤水中钠镁含量工艺设计.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获取了四元体系Li+,Na+,Mg2+//SO2-4-H2O 303.2、318.2 K固液相平衡数据,采用X射线粉晶衍射法(XRD)测定了共饱点的平衡固相类型.复盐分析:采用XRD、扫描电镜(SEM)和热重分析法(TG-DSC)进行了各复盐的晶体结构分析、晶体形貌表征和热分析.研究发现,四元体系Li+,Na+,Mg2+//SO2-4-H2O 303.2、318.2 K下均为复杂体系,相图均包含4个四元共饱点、9条单变量曲线和6个结晶区.303.2 K时,该体系相图结晶区为:Na2SO4、Na2SO4·10H2O、Li2SO4·H2O、MgSO4·7H2O、Na2SO4·MgSO4·4H2O、Li2SO4·3Na2SO4·12H2O;318.2 K时,该体系相图结晶区为:Na2SO4、MgSO4·7H2O、Li2SO4·H2O、Na2SO4·MgSO4·4H2O、Li2SO4·Na2SO4、Li2SO4·3Na2SO4·12H2O.对比该四元体系288.2、298.2、303.2、318.2、323.2 K多温相图发现,温度对体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水合盐和含锂复盐的结晶形式及各盐类结晶区面积的变化.根据四元体系多温相图中含锂复盐(Li2SO4·Na2SO4、Li2SO4·3Na2SO4·12H2O)、白钠镁矾(Na2SO4·MgSO4·4H2O)和三元体系Na+,Mg2+//SO2-4-H2O多温相图中盐类的结晶规律,给出了硫酸钠亚型盐湖脱钠镁及白钠镁矾的分离加工建议.

    相平衡溶液溶解性白钠镁矾含锂复盐

    液氨喷射泵热力性能的计算分析

    杨艳郭亚丽于硕文潘泊年...
    2134-2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保证带有降膜蒸发器的制冷系统正常运行,采用液氨喷射泵作为蒸发器中液氨的循环设备.基于动力学理论,编制了喷射泵的性能计算程序,分析了制冷系统中喷射泵的热力学性能,研究了操作参数对喷射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持引射压力与出口压力不变,工作流体压力越高,喷射系数越大;工作流体温度越低,喷射系数越小.保持工作压力与出口压力不变,饱和引射压力越高,喷射系数越大,引射压力值越接近于出口压力值,喷射系数变化越显著.饱和引射液氨压力不变,出口压力越接近于引射液氨压力,喷射系数随工作液氨压力的升高增加程度越明显.

    喷射泵动力学理论热力学性能喷射系数

    再压缩S-CO2布雷顿循环性能分析及多目标优化

    李子扬郑楠方嘉宾魏进家...
    2143-2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储热的太阳能热发电技术输出稳定、调峰能力强,引入超临界二氧化碳(S-CO2)布雷顿循环可进一步提升热电转换效率.既有研究大多采用单一指标对S-CO2循环进行性能评估,结果相对片面,因而有必要开展多指标综合性能评价以客观反映循环性能状况.建立了35 MW再压缩式S-CO2循环的热力学和经济性模型,考察了关键参数对循环性能的影响.构建了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结合遗传算法的优化方法(BP-GA),对循环性能进行多目标优化.结果表明,回热器总热导率的增加可提升循环效率,但存在上限;透平入口温度、循环最低和最高压力、分流比与循环性能分别存在显著的非单调作用关系,优化后的设计值依次为639.14℃、8.10 MPa、29.74 MPa和0.70.与初始设计值下的循环性能相比,优化后的循环系统度电成本降低了11.1%,循环热效率和比功分别提高了5.1%和27.6%.

    超临界二氧化碳再压缩布雷顿循环遗传算法整体优化热力学

    液相法合成三聚氰酸体系热力学分析

    晁惠雨白振敏侯汉青田立志...
    2157-2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二元醇为循环剂液相法合成三聚氰酸是一个由醇解、消去和环加成反应构成的连串反应体系.采用基团贡献法计算了该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热力学数据以及各步反应的焓变、Gibbs自由能变和平衡常数,依据热力学计算结果并结合已有文献实验数据分析反应路径的可行性及难易程度.结果表明:醇解和消去反应为吸热反应,升温有利于反应,但反应平衡常数小;环加成反应为放热反应且进行较为完全,适当强化条件下三步连串反应可顺利进行.计算及分析结果可为该体系的工业放大工艺过程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三聚氰酸尿素双氨基甲酸酯热解热力学基团贡献法

    非球形湿颗粒导向管喷动流化床流动特性

    战德康孙腾王香竹吴明周...
    2166-2179,前插1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际工业生产中颗粒多为非球形颗粒,对颗粒形状效应和液相作用机制的研究不足,是导向管喷动流化床在颗粒涂层改性、包膜等工业应用的关键限制因素.选取粒径、密度相似的球形和圆柱形非球形颗粒为实验物料,对比两种颗粒在不同气速和雾滴引入量下的压力脉动信号频谱分析、信息熵分析,并结合床内气固流动对流型进行划分,绘制非球形湿颗粒流动相图,进而探究喷动流化过程中颗粒形状效应及液相作用机制.相比于球形颗粒,粒径、密度相似的非球形颗粒有较小的最小喷动速度,在喷动过程中有两个及以上较低的主频峰且信息熵较大,显示出非球形颗粒在系统内较高的混乱程度,颗粒之间摩擦、碰撞等降低了导向管内颗粒的固体循环速率.液体的引入增大了环形区颗粒间液桥力,使最小流化速度变大,但液体挥发引起喷动气量增大,使最小喷动速度与最小喷动流化速度减小.在喷动流化流型下引入液体,球形颗粒导向管两端压降ΔpDT的脉动主频降低,而非球形颗粒ΔpDT的主频升高.而且非球形颗粒黏附液体后频谱分析结果显示幅值较大的单一主频峰,表明非球形湿颗粒压力脉动规律性的增强.

    喷动流化床导向管非球形湿颗粒液相效应

    高黏体系中纳米颗粒稳定气泡的形变及破裂行为

    赵赫费滢洁朱春英付涛涛...
    2180-2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高速摄像机研究了微通道内高黏流体中纳米颗粒稳定的气泡在流动过程中的形态及其对下游对称Y型分岔口处气泡破裂的影响.在直通道内运动气泡呈现出弹状、哑铃状和手榴弹状3种形态,气泡的形态主要受分散相流率影响.Y型分岔口处气泡的破裂流型主要为部分阻塞破裂,吸附有纳米颗粒的气泡的破裂周期较常规气泡更大,其破裂周期之差ΔTb随毛细管数Ca变化呈现出3种不同的规律:当Ca>0.042时,ΔTb为正且与Ca呈正相关;当Ca<0.042时,存在ΔTb为正且与Ca呈负相关和ΔTb为负且与Ca呈正相关两种情况.此外,变形气泡在Y型分岔口处呈现非对称破裂行为,其破裂的非对称性与气泡的变形程度相关,当Ca大于临界毛细管数CaCr时气泡尾部直径减小的速度加快,从而加剧气泡的变形,气泡破裂的非对称性显著增大.研究表明,吸附纳米颗粒的气泡的CaCr值与无颗粒体系中气泡相同,但吸附有纳米颗粒的手榴弹状气泡的形变程度更大,破裂的非对称性也更明显.

    微通道气泡纳米颗粒破裂高黏流体

    喷嘴参数对超临界水热燃烧特性影响的模拟

    王芝安兰忠马学虎
    2190-2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反应器喷嘴的作用是维持水热火焰在复杂流场中保持稳定.建立内预热式蒸腾壁反应器(IPTWR)内甲醇超临界水热燃烧过程计算流体力学模型,分析了喷嘴的材料热物性和结构参数对进料混合特性及火焰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喷嘴材料传热特性的提高使水热火焰朝高温和广域的方向发展;氧气-辅热混合段直径由18 mm减小到14 mm,反应器轴向温度峰值由954.84 K升高到981.60 K,火焰位置向远端移动;随着喷嘴缩进深度减小,水热火焰逐渐向喷嘴出口聚拢,表现为火焰收缩现象.在此喷嘴结构参数范围内小直径的短氧气-辅热混合流道有助于水热火焰的温度升高和聚拢稳定.结果可为内预热式蒸腾壁反应器的喷嘴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喷嘴反应器超临界水水热火焰计算流体力学

    气固微型流化床反应分析仪的理想流型判据分析

    卢飞鲁波娜许光文
    2201-2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型流化床因具有气体返混小和可操作性强等优点,在反应动力学测量等领域备受关注.获得流型随操作参数的变化规律,才能实现微型流化床理想流型的有效调控.采用双流体模型耦合考虑结构的相间曳力(又称多尺度CFD)模拟了一系列A类和B类颗粒在不同操作条件下的流化行为,结合颗粒浓度和气体停留时间分布(RTD)特征考察气速、床径和初始床高对气体返混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微型流化床在初始鼓泡到湍动流态化之间操作时,才逼近颗粒全混流和气体近似平推流的运动状态.进一步分析气体RTD曲线形状特征(如拖尾、多峰等),提出采用斜度S<0.6作为微型流化床平推流判据,弥补了原判据[满足方差σt2<0.25且峰高E(t)h>1]的不足,为微型反应分析仪的流型调控奠定了基础.

    气固微型流化床平推流停留时间分布气体返混多尺度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