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化工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化工学报
中国化工学会 化学工业出版社
化工学报

中国化工学会 化学工业出版社

李静海

月刊

0438-1157

hgxb@cip.com.cn

010-64519485/86/89/90

100011

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化工学报/Journal CIESC Jorunal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化工学报》以促进国内外化工科技发展和学术交流为宗旨,主要刊载化工及相关领域的原创性研究论文,报道有价值的基础数据,扼要报道阶段性研究成果和重要研究工作的最新进展,选载对学科发展起指导作用的综述与专论。栏目包括:热力学;流体力学与传递现象;催化、动力学与反应器;分离工程;过程系统工程;表面与界面工程;生物化学工程与技术;能源和环境工程;材料化学工程与纳米技术;现代化工技术。《化工学报》是我国创刊较早的科技期刊之一,多年来本刊一直保持严谨求实的优良传统,严把稿件质量关。由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的学术实力强大的编委会,严格的审稿制度和编校程序,保证了刊物的内容质量和出版质量,保持了国内化工界权威性学术期刊地位。发表文章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项目的文章达83%,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以及各种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项目所属的文章占有较大比例。《化工学报》是很多国际重要检索系统的源期刊,如美国的《CA》、《EI》,俄罗斯的《文摘杂志》,日本的《科学技术文献速报》等,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综合评价指标在同类期刊中位于前列。在期刊评比中多次获奖,2006年以来主要获如下奖项:2006 年获第六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期刊一等奖2006-2010 年连续入选“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06-2010 年连续入选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示范项目B类2007 年论文“用石蜡-CO2超临界流体快速膨胀在流化床中进行细颗粒包覆”获第五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 2008 年被评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08 年论文“高固气比状态下的粉煤气力输送”被评为“2007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优秀国内学术论文”2008 年论文“固体碱法制备生物柴油及其性能”获第六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2010 年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锂金属负极界面热量分布演化机理

    李润龙徐童陈飞马成伟...
    2322-2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锂金属电池由于极高的理论比容量而被认为是高能量密度电池的有利选择.然而界面不稳定性一直是锂金属电池商业化发展的最大挑战,热场演化机制是锂金属界面演化过程中影响电池循环寿命的关键因素.通过固体电解质界面(SEI)热分布演化模型揭示并量化了锂金属负极界面热量分布演化机制,3个影响因素是SEI与电解液扩散能力的比率、电解液性能和赋予SEI各向异性.结果表明,在适当的比例下界面处最大温度梯度相对较小;电解液浓度影响电解液的性能,进而影响锂金属负极界面的热量分布;赋予SEI各向异性可以诱导锂枝晶横向生长,有利于界面热量的均匀分布.这项工作可为锂金属电池的界面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锂金属负极热分布SEI锂枝晶

    ZSM-5分子筛对典型涂装VOCs的吸附性能及机理研究

    冀钟赵彦玲陈雨濛高林霞...
    2332-2343,封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水热法成功合成了一系列宽硅铝比(50、100、150、300、500、800、1500、3000)的ZSM-5分子筛,旨在研究其对涂装行业典型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吸附规律.同时,结合分子筛表面的酸性位点,以解析硅铝比对分子筛吸附性能的影响机制.实验结果表明,丙酮的吸附能力主要受自身极性、支链结构和分子筛表面酸位点的影响.而乙酸丁酯、苯乙烯、对二甲苯、苯、甲苯的吸附性能会同时受到自身的分子量、分子直径、极性、分子结构和官能团的影响,分子量和分子直径大、极性强且具有支链结构的VOCs更容易被ZSM-5分子筛吸附.这6种VOCs中,ZSM-5分子筛对丙酮的吸附效果最好,硅铝比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也最大.这是因为丙酮比其他VOCs更容易吸附在Lewis酸位点上,硅铝比的改变会影响酸位点的数量.低硅铝比的分子筛由于具有较多的酸位点,更适用于丙酮的吸附.

    ZSM-5分子筛吸附剂硅铝比吸附涂装挥发性有机物Lewis酸位点

    高炉喷吹重整焦炉气工艺分析及减碳潜力研究

    常成功宋皓楠雷飞霞狄子琛...
    2344-23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钢铁行业碳排放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的14%~18%,是工业领域排放量最高的部门.高炉-转炉工艺钢铁产量占我国钢铁总产量的89%,工艺流程长,吨钢碳排放达2 t.基于高炉-转炉工艺的碳减排是钢铁行业实现脱碳目标的关键.基于能质平衡模型,分析焦炉气及重整焦炉气用于高炉喷吹对高炉直接还原度、理论焦比值等工艺参数的影响,系统评估该工艺有望产生的高炉二氧化碳减排效益.结果表明,提高富氢气喷吹量和温度可有效降低焦比;而相同喷吹量条件下提高氢纯度,由于热补偿原因,焦比会有所上升.当焦炉气被重整为97.9%的富氢气体时,可实现高炉减碳34.62%,相比直接喷吹焦炉气,减碳潜力提升17.76%.碳减排主要得益于焦比降低和喷吹气碳质元素减少.高炉气发电也是减碳的关键环节,当喷吹气氢纯度由59.0%提升至97.9%时,该环节碳减排量由9.04%提升至10.85%.通过将焦炉气重整有望突破高炉喷吹富氢气体减碳潜力上限,具有潜在推广价值.

    模型焦炉气二氧化碳碳减排

    废旧磷酸铁锂粉料综合回收中试研究

    江洋彭长宏陈伟周豪...
    2353-23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废旧磷酸铁锂粉料(LFP/C)经高温煅烧-中和沉淀除杂后实现电池级磷酸铁和碳酸锂综合回收的效能,以氟/铝含量较高的废旧LFP/C为对象,构建了年处理规模为500 t的中试平台,从工艺稳定性、产品性能表征、初步经济评估及二次废渣再利用等角度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通过此法可实现高于85.63%铝去除和94.70%钛去除,除铝液中铁铝质量比由203增加至1077,为废旧LFP/C综合回收奠定基础.所制备的FePO4及Li2CO3符合电池级标准,再生的LFP/C正极材料在0.1 C条件下首次充放电库仑效率可达95.2%,1 C条件下经过250圈循环后容量保持率达97.1%,展现出较好的电化学性能.此外,经济评估进一步凸显了该工艺在经济和环境效益方面的优越性.

    废旧磷酸铁锂前体电化学性能中试规模经济分析

    碱催化过氧化氢体系降解四环素的作用规律与机制解析

    寇梦瑶郑芳菲胥雯郭娜...
    2362-23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碱催化过氧化氢降解污染物时,不同的碱催化剂催化过氧化氢降解污染物的作用机制有所不同.选取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磷酸氢二钠作为不同的碱催化剂,以四环素作为目标污染物,探究碱催化过氧化氢体系降解四环素的作用规律与机制,考察了pH、四环素浓度、H2O2浓度、缓冲物质投加量、缓冲物质种类、预反应时间对四环素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H对四环素降解效果影响最为显著,在pH为10.00~10.50时效果最佳,其余影响因素在本研究梯度范围内未产生显著影响.同时发现不同碱催化过氧化氢体系的pH在反应过程中的变化趋势不同,在其他体系中随反应进行pH不断降低,而在NaHCO3-H2O2体系降解四环素过程中pH不断升高,经过碳转换机制分析推测该现象是由HCO-4 产生过程造成的.四环素的降解分为脱色与矿化两个过程,自由基淬灭实验证明其对四环素脱色过程贡献度不高.CO2通入实验证实HCO-4 不氧化四环素,四环素脱色的主要作用物质是HO-2.对NaOH-H2O2体系与NaHCO3-H2O2体系的TOC检测结果对比发现,NaOH-H2O2体系的矿化度高于NaHCO3-H2O2体系.EPR电子顺磁共振实验发现,NaOH-H2O2体系中HO·与O·-2 信号高于NaHCO3-H2O2体系,矿化过程中自由基是主要氧化物.

    四环素碳酸氢盐过氧化氢碱催化作用机制

    流程工业一体化安全管控探讨

    张建文赵挺生万平玉王倩琳...
    2375-23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化工、冶金、石化、钢铁、造纸、电力等流程工业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其安全高效生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流程工业生产过程工艺繁多、流程长、工序关联耦合,从原料到产品涉及诸多物理化学变化、物质转移转化和能量转换转移等多源、多尺度与多时空因素的交互作用,影响生产安全、物效能效与生态环境.如何实现流程工业一体化安全管控,是一个长期存在又不断变化的问题.一体化安全管控困难的本质在于物质流能量流到数字流的映射、数字流到高质量信息流的转化、信息流到控制流的转换等问题.探讨如何突破物质流、能量流到数字流映射过程的数字化鸿沟,突破数字流到高质量信息流转变的数智化壁垒、信息流到控制流转换的数滞化障碍,保障物质流能量流不失控、数字流信息流不失真、控制流不失误,提出了流程工业一体化安全管控的"五流三化三不"新思路,以期为流程工业一体化安全管控提供新的框架体系基础,促进流程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流程工业生产安全过程控制五流三化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