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化工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化工学报
中国化工学会 化学工业出版社
化工学报

中国化工学会 化学工业出版社

李静海

月刊

0438-1157

hgxb@cip.com.cn

010-64519485/86/89/90

100011

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化工学报/Journal CIESC Jorunal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化工学报》以促进国内外化工科技发展和学术交流为宗旨,主要刊载化工及相关领域的原创性研究论文,报道有价值的基础数据,扼要报道阶段性研究成果和重要研究工作的最新进展,选载对学科发展起指导作用的综述与专论。栏目包括:热力学;流体力学与传递现象;催化、动力学与反应器;分离工程;过程系统工程;表面与界面工程;生物化学工程与技术;能源和环境工程;材料化学工程与纳米技术;现代化工技术。《化工学报》是我国创刊较早的科技期刊之一,多年来本刊一直保持严谨求实的优良传统,严把稿件质量关。由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的学术实力强大的编委会,严格的审稿制度和编校程序,保证了刊物的内容质量和出版质量,保持了国内化工界权威性学术期刊地位。发表文章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项目的文章达83%,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以及各种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项目所属的文章占有较大比例。《化工学报》是很多国际重要检索系统的源期刊,如美国的《CA》、《EI》,俄罗斯的《文摘杂志》,日本的《科学技术文献速报》等,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综合评价指标在同类期刊中位于前列。在期刊评比中多次获奖,2006年以来主要获如下奖项:2006 年获第六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期刊一等奖2006-2010 年连续入选“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06-2010 年连续入选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示范项目B类2007 年论文“用石蜡-CO2超临界流体快速膨胀在流化床中进行细颗粒包覆”获第五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 2008 年被评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08 年论文“高固气比状态下的粉煤气力输送”被评为“2007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优秀国内学术论文”2008 年论文“固体碱法制备生物柴油及其性能”获第六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2010 年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纳米材料介导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过程的研究进展

    刘姝睿吴雪娥王远鹏
    3576-3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EET)过程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并且在能源利用和环境修复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低效的电子传递一直是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关键瓶颈.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表面效应、体积效应、量子尺寸及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性质,引入纳米材料与电活性微生物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可以缩短电荷转移路径,从而提高EET效率.本文综述了EET方式,以及纳米材料的电子转移能力、氧化还原电势、表面结构与性质、生物相容性及纳米材料-微生物的界面构筑对EET过程的影响,重点阐述了纳米材料与电活性微生物界面构筑的各种策略,并讨论了这些策略的适用性和局限性,最后展望了纳米材料强化电活性微生物EET的未来研究方向.

    电活性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纳米材料界面生物催化

    酶工程:从人工设计到人工智能

    王雅丽付友思陈俊宏黄佳城...
    3590-3600页
    查看更多>>摘要:计算机在酶工程中的应用使得酶的序列空间探索度不断被扩大.随着不同分子力场参数的建立,涌现出诸多以计算分子能量为基础的算法,并被用于酶的催化活性、稳定性、底物特异性等的改造与筛选.伴随计算机硬件的提升与算法的优化,从头设计全新功能的人工酶取得成功并得以发展.近年来,人工智能在蛋白质结构预测上不断获得突破,同时也被应用到酶的设计中.介绍了分子力场基础和酶设计与筛选的算法,重点阐述了从头设计的方法和成功案例,以及机器学习设计酶的流程和最新的研究进展,展望了人工智能在酶工程领域的未来发展,为酶的改造与全新功能的生物催化剂的设计助力.

    酶工程从头设计人工智能机理能量函数

    磺酸功能化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催化制备生物柴油应用

    蔡东仁詹国武肖静冉邱挺...
    3601-3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4-甲基噻唑,采用两步法合成4种不同阴离子的磺酸功能化离子液体用于催化无患子油与甲醇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傅里叶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热重分析结果表明,离子液体被成功制备并且具备高热稳定性.其中,3-(3-磺酸基)丙基-4-甲基噻唑三氟甲烷磺酸盐([Ps-MTH][CF3SO3])在所制备的离子液体中表现出最高的催化活性.以[Ps-MTH][CF3SO3]为催化剂,无患子油与甲醇酯交换反应的最佳操作条件为反应温度128℃、醇油摩尔比28.10:1、催化剂用量0.62 mmol/g(基于油的质量)、反应时间8 h,生物柴油收率高达92.78%±0.47%.此外,[Ps-MTH][CF3SO3]具备良好的重复使用性,在不同酯交换反应中也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该研究为离子液体催化无患子油制备生物柴油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基础数据.

    生物柴油4-甲基噻唑离子液体无患子油酯交换

    表面改性未焙烧TS-1固载金催化丙烯氢氧环氧化反应性能研究

    张志华杜威段学志周兴贵...
    3613-36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四丙基氢氧化铵(TPAOH)溶液对未焙烧钛硅分子筛TS-1(TS-1-B)进行二次晶化改性,以尿素为沉淀剂通过沉积-沉淀法制备改性和非改性的TS-1-B固载Au纳米催化剂,对比研究这两种催化剂丙烯氢氧环氧化反应性能的差异,阐明二次晶化改性对TS-1-B表面结构及催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次晶化改性提高了TS-1-B结晶度,降低了缺陷位硅羟基数量;改性的TS-1-B表面疏水性的提高有助于抑制产物环氧丙烷(PO)在羟基位点上吸附,其固载的金催化剂表现出显著提高的稳定性和活性.此外,对该催化剂的动力学行为也进行了研究,并计算了主/副产物生成活化能.

    催化环氧丙烷丙烯环氧化稳定性改性动力学

    TiO2平板微反应器设计优化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谢钦崟黄晓连李元李玲...
    3626-36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光流体学可以将光催化反应与微流控技术结合,大幅提高光利用率和反应速率,实现对光催化水处理的高效强化,其中微反应器结构的设计与优化是研究重点之一.首先利用流体力学模拟分析优化通道级数,设计了5级树状通道平板反应器.进而,通过调控通道高度,研究不同高度的微通道对其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50μm微反应器的降解性能及连续操作性能均优于100μm.同时以亚甲基蓝为模拟废水对微反应器及釜式反应器的反应动力学、微反应器污染问题、连续操作性能等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微反应器在不同流速下对亚甲基蓝均能实现连续高效降解,降解率远高于釜式反应器.当流速为55μl/min时对5×10-5 mol/L亚甲基蓝可达到95%的降解率并保持较好的连续操作性能及重复使用性能.

    微反应器微通道光催化降解稳定性

    氮修饰炭黑负载PdCu合金催化甲酸分解制氢性能研究

    陈小芬郭敏学贾立山
    3637-36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氮修饰的炭黑为载体制备负载型PdCu/N-CB系列催化剂,相比较于未经氮修饰的催化剂,其催化性能显著提高,其中Pd8Cu2/N-CB催化剂活性最高,TOF为718.56 h-1,并呈现良好稳定性.通过XRD、TEM、FTIR和XPS等表征分析,结果表明,经APTMS处理所制得的氮修饰载体N-CB促进了所负载的PdCu合金纳米颗粒变得细小并呈现良好的分散性,活性相PdCu合金与氮修饰的载体N-CB之间存在强相互作用,调变合金颗粒表面化学态,提高了催化剂催化甲酸分解制氢性能.通过引入过渡金属和氮修饰载体来改善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催化性能的方法有助于低成本高性能制氢催化剂开发.

    甲酸多相催化制氢纳米材料

    合成气费托合成制重质烃Ru-Co/SiC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

    陈康伟熊文婷符继乐陈秉辉...
    3648-3657页
    查看更多>>摘要:费托合成是以合成气生产清洁燃料和其他化学品的重要途径.传统费托合成产物遵循A-S-F分布,只有甲烷和重质烃的选择性没有极限值.因此,费托合成研究以最大程度地合成重质烃,提高合成产物中重质烃的选择性为目标.基于此,首先详细探究了Al2O3、SiO2和SiC载体对费托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o/SiC催化剂具有最高的CO转化率(83.5%)和C5+选择性(80.3%).与浸渍法相比,原位还原法更为有效地引入Ru到Co/SiC催化剂,将C5+选择性提高至90.1%.Ru助剂能在保持较高催化活性不变的前提下,有效提高Co/SiC催化剂C5+选择性.催化剂表征(XRD、H2-TPR、XPS、H2-化学吸附和TEM)结果表明,Ru能与Co发生相互作用,提高了催化剂的可还原性和活性组分的分散性,进而改善了Co/SiC催化剂重质烃的选择性.

    费托合成钴基催化剂原位还原重质烃

    乙烷与苯经接力催化路线制备乙苯

    程挥戈牛韦汤兴蕾岳亮旭...
    3658-3667页
    查看更多>>摘要:设计乙烷经氯氧化制备乙烯再与苯烷基化一步法制备乙苯的接力催化路线.研制铈基氧化物作为活化乙烷生成中间产物乙烯的催化剂,并耦合H-ZSM-5沸石分子筛与苯进一步烷基化生成乙苯.在Mn/CeO2氧化物与H-ZSM-5沸石分子筛以研磨混合形成的双功能催化剂上,实现了乙烷与苯催化制备乙苯的可控接力催化.考察了氧化物的组成、氧化物与沸石分子筛的耦合方式与最适质量配比、沸石分子筛的硅铝比对接力催化反应的影响,并进行了催化剂稳定性研究.结合X射线衍射(XRD)、NH3程序升温脱附(NH3-TP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等表征手段分析了催化剂结构及其与催化性能的构效关系.提出后续催化剂研究的关键在于分子筛烷基化能力以及抗流失能力的提高.

    乙苯乙烷接力催化分子筛氧化铈

    基于生物模板制备二氧化碳加氢反应的Cu/ZnO催化剂

    蔡中杰田盼黄忠亮黄猛...
    3668-3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油菜花粉作为生物模板制备了具有多层次孔结构的ZnO,再通过浸渍还原法将Cu负载于ZnO上制备了具有不同结构的Cu/ZnO负载型催化剂(bio-CZ-500),研究发现在500℃条件下焙烧制备的bio-CZ-500催化剂在CO2加氢反应中经过100 h测试活性几乎不变,同时甲醇选择性高达81%.相比之下,无生物模板制备的Cu/ZnO催化剂显示出较低甲醇选择性(50%),且催化剂在12 h内快速失活.通过透射电镜、扫描电镜、氮气吸脱附、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接触角测试、程序升温等表征技术揭示了bio-CZ-500催化剂具有多级孔碳结构、丰富的Cu-ZnO活性界面和较高的水接触角.催化剂的弱亲水性加快了副产物水的扩散,促进了中间体分解制甲醇,同时抑制了铜颗粒的烧结失活,从而提高甲醇的选择性与催化剂的稳定性.该工作为制备高效稳定的Cu基工业催化剂提供了新方法.

    生物模板CO2加氢Cu/ZnO催化剂Cu-ZnO界面稳定性

    超临界二氧化碳介入的α-松油醇催化合成1,8-桉叶素

    洪燕珍王笛李卓昱徐亚南...
    3680-36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超临界二氧化碳介入α-松油醇异构合成1,8-桉叶素的方法,并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测量超临界二氧化碳下α-松油醇/环己烷体系的最大吸收波长研究二氧化碳加入量与极性的关系.考察了溶剂体系极性、溶剂量和二氧化碳压力对磷钨酸/聚离子液体(PW/PIL)催化剂催化α-松油醇异构合成1,8-桉叶素的影响,并探讨了超临界二氧化碳介质中,PW/PIL催化剂催化α-松油醇异构合成1,8-桉叶素可能的反应机理.开发了一种绿色高效的1,8-桉叶素合成工艺,当环己烷/α-松油醇的质量比10:1,PW/PIL催化剂/α-松油醇的摩尔比0.0163:1,CO2压力19.0 MPa,50℃反应8 h时,α-松油醇的转化率为89.3%,1,8-桉叶素的选择性为54.6%.研究表明,超临界二氧化碳起到共溶剂、膨胀溶剂、降低溶剂体系极性的三重作用,从而改善了催化剂的团聚现象,提高了1,8-桉叶素的选择性.

    α-松油醇1,8-桉叶素超临界二氧化碳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