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化工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化工学报
中国化工学会 化学工业出版社
化工学报

中国化工学会 化学工业出版社

李静海

月刊

0438-1157

hgxb@cip.com.cn

010-64519485/86/89/90

100011

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化工学报/Journal CIESC Jorunal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化工学报》以促进国内外化工科技发展和学术交流为宗旨,主要刊载化工及相关领域的原创性研究论文,报道有价值的基础数据,扼要报道阶段性研究成果和重要研究工作的最新进展,选载对学科发展起指导作用的综述与专论。栏目包括:热力学;流体力学与传递现象;催化、动力学与反应器;分离工程;过程系统工程;表面与界面工程;生物化学工程与技术;能源和环境工程;材料化学工程与纳米技术;现代化工技术。《化工学报》是我国创刊较早的科技期刊之一,多年来本刊一直保持严谨求实的优良传统,严把稿件质量关。由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的学术实力强大的编委会,严格的审稿制度和编校程序,保证了刊物的内容质量和出版质量,保持了国内化工界权威性学术期刊地位。发表文章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项目的文章达83%,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以及各种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项目所属的文章占有较大比例。《化工学报》是很多国际重要检索系统的源期刊,如美国的《CA》、《EI》,俄罗斯的《文摘杂志》,日本的《科学技术文献速报》等,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综合评价指标在同类期刊中位于前列。在期刊评比中多次获奖,2006年以来主要获如下奖项:2006 年获第六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期刊一等奖2006-2010 年连续入选“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06-2010 年连续入选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示范项目B类2007 年论文“用石蜡-CO2超临界流体快速膨胀在流化床中进行细颗粒包覆”获第五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 2008 年被评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08 年论文“高固气比状态下的粉煤气力输送”被评为“2007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优秀国内学术论文”2008 年论文“固体碱法制备生物柴油及其性能”获第六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2010 年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物质三组分二元混合热解特性研究

    范洪刚赵丹丹顾菁王亚琢...
    3788-380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TG-FTIR-MS研究了生物质三组分二元混合热解过程的失重特性和小分子气体逸出规律.结果表明二元混合组分热解过程降低了热解反应开始温度.纤维素与半纤维素混合热解过程热解反应受到抑制,热解失重率降低,H2、CH4和H2O产量减小,CO和CO2产量增加.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在混合热解过程中存在协同效应,促进热解反应进行,H2产量增加,然而其他小分子气体产物的生成被抑制,协同效应的效果更有利于可冷凝挥发分产物生成,这种效应随着半纤维素比例增大而减弱.半纤维素和纤维素在整个热解过程表现出相互抑制的效果,其小分子气体产物产量减小,但随着纤维素比例增大,影响减弱.

    生物质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热解二元混合物协同效应

    生物甲烷系统的组分分析与综合评价

    柯蓝婷王远鹏郑艳梅李清彪...
    3801-3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确生物甲烷过程中原料、沼液和沼渣的组成与系统的综合评价,在优化生物甲烷系统、减少污染物排放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了牛粪、猪粪、秸秆、餐厨垃圾和鸡粪等五种典型原料的生物甲烷系统,分析原料、沼气、沼液和沼渣的组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包含绿色度、甲烷产率、沼液沼渣的重金属污染度和潜在生态风险四个方面的生物甲烷系统综合评价体系.研究结果表明:猪粪原料的生物甲烷系统绿色度和甲烷产率最高,分别达到0.222和212 ml·g-1,但其沼渣的重金属污染度最高;牛粪原料的生物甲烷系统绿色度较高,达到0.200,沼渣的重金属污染度最低,但甲烷产率仅有116 ml·g-1;秸秆原料的生物甲烷系统沼渣的潜在生态风险最低,沼液的重金属污染度和潜在生态风险较低,但绿色度和甲烷产率偏低;鸡粪原料的生物甲烷系统甲烷产率较高,达到183 ml·g-1,但沼液的重金属污染度和潜在生态风险都最高,且绿色度较低;餐厨垃圾原料的生物甲烷系统性能最差,绿色度和甲烷产率最低,并且沼渣的潜在生态风险最高.

    生物甲烷系统原料沼液和沼渣组分分析评价

    管道内多巴胺超疏水涂层的制备

    周通陈晶晶涂春朝吉晓燕...
    3814-3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疏水涂层在表面自清洁、流体减阻、防雾防冰冻和微流控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而工程应用中圆管内表面超疏水涂层微结构的调控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利用电化学沉积法,在不同的剪切应力下将聚多巴胺(PDA)涂层制备到不锈钢圆筒内壁,并将正十二硫醇(NDM)修饰到PDA表面,进而制备出PDA/NDM超疏水涂层.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SEM)、接触角测试仪(CA)、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测试仪(XRD)进行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PDA沉积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溶液中的PDA颗粒在不锈钢基底上面团聚;第二阶段以PDA颗粒团聚体为基础,PDA进行原位生长,并且生长过程受到剪切应力的控制.不同剪切应力最终生长的形貌有所不同,当剪切应力为1.85 mPa时,涂层表面呈"珊瑚状"小球,粒径大小约15~24µm;而当剪切应力为7.41 mPa时,涂层表面呈"片状"结构,粒径大小约1~4µm.所制备出PDA/NDM涂层润湿角均大于150°,属于超疏水,且涂层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耐热性、耐磨性以及耐腐蚀性.本工作对圆管内表面涂层的制备和表面纳微结构的调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多巴胺超疏水涂层剪切应力接触角管道

    金纳米颗粒的微反应连续合成

    董晓锐王凯骆广生
    3823-3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纳米颗粒具有特征性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在分析检测领域被广泛应用.为了突破间歇搅拌反应制备金纳米颗粒的技术局限,提出了一种连续流微反应方法.该方法在酸性条件下借助螺纹管实施HAuCl4和Na3Ct水溶液的快速均匀混合,引入惰性溶剂避免颗粒在反应器内沉积,利用膜分相装置完成油水在线相分离,实现了金纳米颗粒的连续稳定制备.探索了反应物摩尔比、浓度、停留时间、水油体积比、pH等因素对于颗粒粒径分布和吸收光谱的影响规律,成功制备了平均粒径20~24 nm、分散因子小于10%的窄分布金纳米颗粒.

    微反应器混合纳米粒子连续合成流动化学

    潜伏型环氧固化剂甲基异丁基酮二亚胺的合成及工艺优化

    韩维辰王佳铭贺曼罗贺高红...
    3832-38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间苯二甲胺(MXDA)与甲基异丁基酮(MIBK)合成的甲基异丁基酮二亚胺(MIBKDI),是单组分环氧胶常用的潜伏型固化剂.反应残余的MXDA,可直接与环氧树脂发生交联,显著降低储存稳定性.工业生产通过超高酮胺比使MXDA充分转化,但MIBK损失大、回收能耗高.本研究首先采用正交实验对反应温度、时间和酮胺比进行权重分析和因素效应分析,然后通过单因素实验系统研究反应时间、酮胺比对MXDA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酮胺摩尔比超过5:1(反应温度170℃、时间4 h)制备的固化剂,储存稳定性满足市场需求.在典型条件下,环氧树脂完全固化后剪切强度12.9 MPa,拉伸强度19.2 MPa,达到国家标准GB/T 2567—2008要求.与工业方案相比,酮胺比优化为5:1以后,能耗大大降低,同时MIBK消耗有效节约,总成本得到客观降低.

    甲基异丁基酮间苯二甲胺潜伏型固化剂环氧树脂储存稳定性优化

    水热法制备三维导电石墨烯气凝胶及其焦耳热性能研究

    夏东黄朋李恒
    3839-38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水热法将氧化石墨烯(GO)组装成三维圆柱状结构,通过冷冻干燥和高温热还原法成功制备三维导电的还原氧化石墨烯气凝胶.该气凝胶内部的高度交联和多孔道网状结构为电子传输提供有效路径,利于系统的焦耳热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其进行电流加热,石墨烯气凝胶表现出高功率-温度线性相关性、高电热转换效率、超快升温和降温速率、长时间且稳定的循环加热能力.通过不同模型验证了气凝胶内部可进行焦耳热传导,其高电导率主要由材料自身较低的活化能所决定.石墨烯气凝胶超高的热导率赋予其超快的自然降温速率(456 K·min−1),远高于传统的热传导加热装置.此外,所制备的气凝胶还可被广泛应用于焦耳热辅助的催化剂温度可控的载体.

    水热法制备氧化石墨烯气凝胶多孔材料焦耳热电热响应

    富勒烯交联季铵化聚苯醚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

    刘璇马溢昌张秋根刘庆林...
    3849-3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富勒烯C60与乙二胺合成立体纳米分子C60(EDA)8,并以此为交联剂与三阳离子功能化聚苯醚制备了一系列交联型阴离子交换膜.C60(EDA)8中立体纳米结构有效地支撑了高分子链段,构建了更发达的离子通道,有效地提升了电导率.实验结果表明,随着C60(EDA)8加入量增加,交联膜的离子交换容量减小,而电导率却逐渐增加.当交联剂C60(EDA)8加入量为5%时,电导率提高了34%.此外,所制备的离子交换膜均表现出良好的抗溶胀能力、力学性能与耐碱性.

    燃料电池阴离子交换膜富勒烯聚苯醚交联膜

    有机磷/硼杂化小分子阻燃改性环氧树脂

    纪荣彬陈婷彭超华夏龙...
    3856-38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二苯基次膦酰氯和苯基磷酰二氯出发,分别合成了含单个苯硼酸基团和含两个苯硼酸基团的两种有机磷/硼杂化小分子(缩写为:DPC-1B和PDS-2B).两种杂化小分子与环氧树脂有着良好的相容性并可参与环氧固化,在比较低的添加量下便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优异的阻燃性能,且保持环氧的透明度.DPC-1B和PDS-2B添加量为2%(质量)时,复合材料氧指数从25.7%分别提高到了31.8%和31.5%,热释放速率峰值分别降低了26.5%与21.8%,UL-94阻燃等级均达到了V-0级.改性环氧树脂燃烧后的残炭分析表明,炭层外部连续紧密,内部多蓬松,硼磷共同作用形成致密炭层,隔绝热质传递,从而达到阻燃效果.

    有机化合物聚合物阻燃力学性能透明度

    氧化石墨烯与剩余活性污泥聚合制备多孔碳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

    肖弦徐文昊沈亮王远鹏...
    3869-38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石墨烯是导电性良好的二维材料,但易重新堆叠而导致导电率和电容量下降.氧化石墨烯(GO)的生物相容性和细菌的胶体特性可使二者在水溶液中聚集为三维石墨烯基材料.将剩余活性污泥与GO悬浮液共培养形成活性污泥石墨烯水凝胶(SGH),剩余活性污泥中的细菌可将GO还原为导电的rGO.SGH经冻干可得到具有良好亲水性和导电性的O、N自掺杂多孔材料,即活性污泥石墨烯气凝胶(SGA).在氩气中高温退火可进一步提高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经700℃、2 h退火后的改性SGA(ANSGA)具有174 F/g的比电容值(2 A/g),以及优异的倍率性能、离子传输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具有进一步加工制备电极材料的应用潜力,为石墨烯基材料绿色制备和剩余活性污泥资源化利用提供方向.

    剩余活性污泥石墨烯水凝胶细菌电化学

    椰衣基聚氨酯包装缓冲泡沫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赖英萍陈应赵佳佳吐松...
    3880-38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多元醇溶剂催化液化技术将椰衣直接液化得到生物基多元醇,用于制备聚氨酯缓冲包装泡沫材料.首先分析液化条件对液化过程及液化产物的影响,确定了较优的液化反应条件为:2%浓硫酸催化剂,液固比6:1(液化试剂与椰衣质量比),160℃常压反应80 min.然后将此条件下获得的液化产物(BP)替代部分石油基多元醇,制得聚氨酯泡沫(BPUF),通过力学性能测试、热重、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等分析方法,研究BP含量对BPUF的影响.结果显示,35%BP替代量下获得的泡沫材料综合性能较好,泡孔平均直径为427μm,密度为20.3 kg/m3,压缩强度为40.2 kPa,压缩模量为766 kPa,最小缓冲系数为2.27.通过本文获得综合性能较佳的聚氨酯缓冲包装泡沫材料,为椰衣资源综合利用提供新方法.

    液化产物聚氨酯泡沫缓冲包装椰衣多元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