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化工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化工学报
中国化工学会 化学工业出版社
化工学报

中国化工学会 化学工业出版社

李静海

月刊

0438-1157

hgxb@cip.com.cn

010-64519485/86/89/90

100011

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化工学报/Journal CIESC Jorunal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化工学报》以促进国内外化工科技发展和学术交流为宗旨,主要刊载化工及相关领域的原创性研究论文,报道有价值的基础数据,扼要报道阶段性研究成果和重要研究工作的最新进展,选载对学科发展起指导作用的综述与专论。栏目包括:热力学;流体力学与传递现象;催化、动力学与反应器;分离工程;过程系统工程;表面与界面工程;生物化学工程与技术;能源和环境工程;材料化学工程与纳米技术;现代化工技术。《化工学报》是我国创刊较早的科技期刊之一,多年来本刊一直保持严谨求实的优良传统,严把稿件质量关。由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的学术实力强大的编委会,严格的审稿制度和编校程序,保证了刊物的内容质量和出版质量,保持了国内化工界权威性学术期刊地位。发表文章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项目的文章达83%,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以及各种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项目所属的文章占有较大比例。《化工学报》是很多国际重要检索系统的源期刊,如美国的《CA》、《EI》,俄罗斯的《文摘杂志》,日本的《科学技术文献速报》等,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综合评价指标在同类期刊中位于前列。在期刊评比中多次获奖,2006年以来主要获如下奖项:2006 年获第六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期刊一等奖2006-2010 年连续入选“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06-2010 年连续入选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示范项目B类2007 年论文“用石蜡-CO2超临界流体快速膨胀在流化床中进行细颗粒包覆”获第五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 2008 年被评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08 年论文“高固气比状态下的粉煤气力输送”被评为“2007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优秀国内学术论文”2008 年论文“固体碱法制备生物柴油及其性能”获第六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2010 年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黏度烷基苊基础油的合成及润滑性能研究

    崔敬泽汤琼陈晨刘宇婕...
    3659-3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润滑基础油主要来源于石油资源,基于我国富煤贫油的现状,开发煤基原料合成润滑基础油的工艺路线具有重要意义.以煤化工过程产生的多环芳烃(苊)和烯烃为原料,以离子液体([Et3NH][Al2Cl7])为催化剂通过烷基化反应探索了高黏度润滑基础油的合成.通过调控烯烃(己烯或辛烯)和苊的反应比例,合成了四种不同组成和结构的多烷基苊基础油,通过GC和GC-MS对其成分进行了分析.对不同油品的物化性能指标进行表征,揭示了产物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烷基苊基础油具有高的黏度(10.1~19.5 mm2·s-1,100℃)、苯胺点(<63℃)和起始氧化温度(>190℃);同时,烷基苊作为润滑基础油表现出优良的摩擦学性能,且随着苊环侧链烷基化程度的增加,其抗载荷能力会增强.

    离子液体润滑基础油烯烃烷基化

    利用分子机器的组装与分解构建pH敏感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人工酶

    安绍杰许洪峰李思许远航...
    3669-3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是体内一种重要的抗氧化酶,对GPx的人工模拟能够拓展其体外应用,利用生命体内天然pH差异实现响应的pH敏感性GPx人工酶更是有着广泛的潜在应用.然而目前制备的pH敏感性GPx人工酶普遍存在活性较低的缺点,本文设计合成了同时含有高活性GPx催化中心和两个伯胺基团的乙胺单碲醚分子,酶促反应动力学的分析结果表明其二级反应速率常数高达101 L·mol-1·min-1数量级.pH=6时,乙胺单碲醚分子能够与葫芦[6]脲分子(CB[6])组装形成分子机器,此时活性中心被包埋于CB[6]的疏水空腔之中,仅能展现出(0.04±0.02)μmol·min-1·μmol-1的活性;pH=7时,分子机器部分分解,能够展现出高达(0.35±0.06)μmol·min-1·μmol-1的活性.因此,通过调控体系pH在6和7之间变化,借助分子机器的组装及部分分解调控人工酶活性的关闭与开启,从而构建了高活性的pH敏感性GPx人工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催化生物催化分子机器pH敏感性

    菱镁矿浮选尾矿直接合成同时制备镁橄榄石和镁砂研究

    李亚芾付亮亮白浩隆白丁荣...
    3679-3687,封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有效利用菱镁矿浮选尾矿废弃物,提出以其为原料,在不添加任何物质、不经过高压压制成型的条件下直接烧制同时制备优质镁橄榄石和烧结镁砂的技术路线,并在高温管式炉中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对不同反应温度和时间条件下制备的样品进行XRD和SEM-EDS表征和分析,确认新技术路线不仅可行,并且还具有反应速度快、产品质量优等优势.当反应温度为1400℃及以上时,原料中的SiO2在数分钟之内全部转化,产物镁橄榄石和烧结镁砂晶体发育良好.研究结果对进一步开发菱镁矿浮选尾矿废弃物高效利用新技术提供有力支持.

    菱镁矿浮选尾矿镁橄榄石烧结镁砂细颗粒高温固相反应

    中空硫球-MoS2/rGO材料的制备及其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

    彭琳牛明鑫白羽孙克宁...
    3688-3698页
    查看更多>>摘要:锂硫电池凭借高理论能量密度和高理论比容量的优势成为极具发展前景的储能设备.然而,单质硫和硫化锂的绝缘性、放电过程中产生的体积膨胀及多硫化物溶解导致的"穿梭效应"等问题,限制其商业化发展.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低温液相法合成中空硫球(HS),通过水热法制备纳米花状MoS2/还原氧化石墨烯(MoS2/rGO),随后将MoS2/rGO包覆在HS表面获得HS-MoS2/rGO复合正极材料.利用XRD、SEM、TEM、XPS等对该材料的晶体结构、形貌等性质进行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交流阻抗法以及恒流充放电对复合正极进行电化学测试.研究表明,MoS2/rGO对多硫化物具有强吸附能力和高催化活性,能够有效限制多硫化物的穿梭;同时硫球的中空结构能够缓解体积膨胀,保持正极结构稳定.HS-MoS2/rGO正极展现出优异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

    纳米材料吸附催化中空硫球二硫化钼正极锂硫电池

    不同气氛下流化床菱镁矿轻烧产物特性研究

    王刚夏志豪李希艳张虹...
    3699-37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实验室小型流化床装置,通过改变CO2、H2O浓度得到不同品位菱镁矿的轻烧产物,通过分解率、吸碘值、XRD、BET、SEM对轻烧产物的理化性质进行表征,研究了轻烧气氛中CO2、H2O含量对产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原料分解完全时,产物的活性由微观结构决定;增大CO2浓度,轻烧产物的吸碘值逐渐降低,晶粒尺寸由小逐渐变大,表面结构由多孔变为少孔,说明CO2的存在降低了产物活性;增大H2O浓度,轻烧产物的吸碘值会逐渐降低,比表面积由大变小,表面结构由疏松多孔变得致密光滑,H2O通过促进氧化镁的烧结来抑制产物的活性;相同工况下,高品位的菱镁矿轻烧产物活性高于低品位.

    流化床菱镁矿气氛活性轻烧

    原位析出纳米合金的PrBaFe2O6-δ基阳极构筑及其在固体碳燃料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艾承燚乔金硕王振华孙旺...
    3708-3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发高性能阳极材料对于固体碳为燃料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s,SOFCs)的发展意义重大.本文研究了原位析出Fe以及FeNi合金的PrBaFe2O6-δ(PBF)基层状双钙钛矿材料在SOFCs中的应用.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Ni掺杂的(PrBa)0.95Fe1.7Ti0.2Ni0.1O6-δ(PBFTN)阳极材料.XRD表明合成的材料呈现钙钛矿结构且在阳极还原性气氛下保持稳定.XRD、SEM、TEM、XPS结果表明在还原性气氛下材料表面析出大量均匀分布的纳米金属颗粒.当采用纯的纳米活性炭为燃料时,电解质支撑型的以PBFTN为阳极的单电池在800℃下实现了698 mW·cm-2的最大功率密度,性能十分优异,表明其是一种具有潜力的SOFCs阳极材料.

    电化学燃料电池原位析出纳米颗粒阳极材料钙钛矿

    水蒸气/氧流化床两段煤气化制备低焦油合成气工艺实验

    朱莲峰王超张梦娟刘方正...
    3720-3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下行床热解和提升管(或输送床)气化组合形成的流化床两段气化将煤气化反应过程解耦为煤热解和半焦气化两个反应阶段,热解产物完全进入气化反应器,利用其中的高温环境和输送的半焦催化作用分别实现焦油的热裂解与催化裂解,完成低焦油气化.利用该流化床两段气化的10 kg/h级实验室工艺实验装置,以榆林烟煤为原料、水蒸气/氧气作为气化剂,变化过量氧气系数ER、蒸汽炭比S/C、热解及气化温度等参数,研究水蒸气/氧流化床两段煤气化制备低焦油合成气的特性.结果表明,流化床两段气化系统可实现稳定运行(实验3h以上),在ER=0.36和S/C=0.15时,热解和气化的代表温度分别稳定在735℃和877℃,合成气的CO、CO2、H2、CH4、CnHm和N2含量分别为14.33%、10.07%、18.39%、9.89%、1.82%和45.50%,相应的合成气产量达到1.8 m3/kg,低位热值8.99 MJ/m3,焦油含量0.437 g/m3,展示了制备低焦油合成气的技术特征.对于实际的长时间连续运行,更高的气化温度将使流化床两段气化具有更好的低焦油特性.

    两段低焦油气化循环流化床气化反应解耦合成气

    生物质锅炉对流受热面积灰冷态模拟实验研究

    张东旺杨海瑞周托黄中...
    3731-37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燃用生物质的CFB锅炉的尾部受热面上容易出现严重的积灰问题,严重影响换热并可能导致停炉等问题.惯性碰撞是引起生物质锅炉积灰的主要机理,而温度通过影响灰中熔融质所占的比例,进而影响积灰程度.采用加热熔融的石蜡与循环灰的混合物来模拟真实的高黏性飞灰,并搭建了冷态积灰实验台.发现石蜡与循环灰的熔融物可以快速地黏附在受热面上,大大缩短了实验时间.通过图像处理得到沉积厚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沉积过程的生长趋势与真实生物质积灰实验一致.在冷态下实验发现,随着熔融质比例、烟气速度、颗粒粒径的增加,积灰程度呈上升趋势,为生物质锅炉的设计和运行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积灰冷态生物质循环流化床惯性碰撞

    含哌啶阳离子侧长链型一/二价阴离子选择性分离膜的制备

    杨宏欣李兴亚葛亮徐铜文...
    3739-37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超酸催化聚合机理制备了含咔唑片段的聚合物主链结构,并通过调控季铵化反应中N-甲基哌啶单体的用量,得到了不同哌啶离子含量的阴离子选择性分离膜.通过核磁共振氢谱证明了聚合反应和季铵化反应顺利进行.热重和动态机械分析的测试结果表明膜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通过电渗析(ED)测试膜的阴离子分离性能,结果显示离子通量和选择性均优于商业膜Neosepta ACS.在NaCl/Na2SO4体系中,QPC-Pip-60的Cl-通量可达3.24 mol·m-2·h-1,选择性可达11.6.在NaOH/Na2WO4碱回收体系下,良好的微相分离结构使得OH-通量可达3.59 mol·m-2·h-1,选择性最高为70.长时间稳定性测试和碱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系列膜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耐碱性能.

    离子交换选择性电渗析超酸催化聚合碱性稳定性

    微撞击流反应器制备镍钴复合氢氧化物超级电容器材料及其性能研究

    顾仁杰张加威靳雪阳文利雄...
    3749-37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镍基复合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如镍钴复合氢氧化物,由于其比电容大、循环性能好等优点受到了电化学界的广泛关注.相比于纯Ni(OH)2,镍钴复合氢氧化物材料由于过渡金属元素之间的协同作用,其电化学性能一般会更佳.但是镍钴复合氢氧化物材料的性能与其颗粒内部的组分分布均匀性有很大关联,而组分分布又依赖于沉淀反应时反应器内的微观混合均匀程度.将微观混合性能优良的微撞击流反应器(MISR)应用于镍钴复合氢氧化物材料的共沉淀制备,结果表明MISR能够显著改善镍钴复合氢氧化物材料的颗粒粒径、尺寸分布、团聚程度以及电化学性能:三电极体系测试下,所制备材料的初始比电容为1548.0 F/g,1000圈充放电循环后电容保持率为106.0%;二电极体系测试下,器件的初始比电容为30.6 F/g,1000圈循环后电容保持率为75.6%.

    微反应器沉淀复合材料超级电容器粒度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