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化工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化工学报
中国化工学会 化学工业出版社
化工学报

中国化工学会 化学工业出版社

李静海

月刊

0438-1157

hgxb@cip.com.cn

010-64519485/86/89/90

100011

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化工学报/Journal CIESC Jorunal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化工学报》以促进国内外化工科技发展和学术交流为宗旨,主要刊载化工及相关领域的原创性研究论文,报道有价值的基础数据,扼要报道阶段性研究成果和重要研究工作的最新进展,选载对学科发展起指导作用的综述与专论。栏目包括:热力学;流体力学与传递现象;催化、动力学与反应器;分离工程;过程系统工程;表面与界面工程;生物化学工程与技术;能源和环境工程;材料化学工程与纳米技术;现代化工技术。《化工学报》是我国创刊较早的科技期刊之一,多年来本刊一直保持严谨求实的优良传统,严把稿件质量关。由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的学术实力强大的编委会,严格的审稿制度和编校程序,保证了刊物的内容质量和出版质量,保持了国内化工界权威性学术期刊地位。发表文章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项目的文章达83%,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以及各种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项目所属的文章占有较大比例。《化工学报》是很多国际重要检索系统的源期刊,如美国的《CA》、《EI》,俄罗斯的《文摘杂志》,日本的《科学技术文献速报》等,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综合评价指标在同类期刊中位于前列。在期刊评比中多次获奖,2006年以来主要获如下奖项:2006 年获第六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期刊一等奖2006-2010 年连续入选“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06-2010 年连续入选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示范项目B类2007 年论文“用石蜡-CO2超临界流体快速膨胀在流化床中进行细颗粒包覆”获第五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 2008 年被评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08 年论文“高固气比状态下的粉煤气力输送”被评为“2007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优秀国内学术论文”2008 年论文“固体碱法制备生物柴油及其性能”获第六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2010 年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金霉素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与应用

    韩双张楠王慧张璇...
    3758-3767,封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霉素(CTC)的滥用给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建立了一种简便、经济、高效的CTC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该传感器的分子印迹膜由邻苯二胺在还原型氧化石墨烯-聚乙烯亚胺复合物(RGO-PEI)修饰的玻碳电极上电聚合而成.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吸收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RGO-PEI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RGO-PEI复合材料的高比表面积和丰富的氨基基团提高了该传感器检测的灵敏度和稳定性.在优化条件下,该传感器对CTC浓度响应的线性范围为(5.0×10-7)~(1.0×10-4)mol/L,检测限为1.67×10-7 mol/L(信噪比,S/N=3).此外,该传感器对卡那霉素、土霉素和盐酸多西环素等干扰物质的响应很小,可用于实际样品中CTC的检测,回收率为102.7%~104.7%,是一种简单、高效的电化学方法.

    金霉素分子印迹石墨烯电化学邻苯二胺

    织构PNN-PZT陶瓷的光固化成型制备及其电学性能研究

    陆遥董杰孙大为谢乐天...
    3768-37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高效制备织构压电陶瓷,以球状Pb(Ni1/3Nb2/3)O3-PbZrO3-PbTiO3(PNN-PZT)为基体粉体,片状BaTiO3(BT)为模板粉体,采用光固化成型技术代替传统流延技术制备织构压电陶瓷.研究了粉体形貌对打印浆料流动性的影响、浆料的光敏参数以及不同BT含量织构陶瓷的晶体结构和电学性能.结果表明,球状粉体浆料具有低黏度的特性,能够有效提高打印浆料的固含量,最大固含量可达86%(质量).此时陶瓷浆料的临界曝光量与透射深度分别为127.5 mJ/cm2和21.1μm.打印后的PNN-PZT-BT陶瓷沿[00l]c方向生长,BT模板粉体含量从1%增长到5%,陶瓷的织构度由42%增到92%.当BT含量为3%时,样品具有最高的压电常数d33=1047 pC/N.与传统的流延法相比,SLA技术的工艺优势在于制备周期短,稳定性高,能够有效降低织构陶瓷的制备难度.

    织构陶瓷光固化高固含浆料压电陶瓷

    百年"黄海"的科技贡献和人文精神

    冯占军胥维昌安笑南许光文...
    3776-37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是中国近代第一家化学研究机构.从1922年到1952年的30年发展历程中,协助我国最早的民族化工企业久大、永利解决了大量生产技术上的难题,在发酵与菌学,水溶性盐类、肥料、有色金属的生产技术等若干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编印了多份学术期刊,为国家培养了一批骨干科研人才,并逐渐形成了矢志不移、坚韧不拔、竭诚奉献、大胆创新等"黄海精神".回溯百年"黄海"的不平凡历程、科技贡献和人文精神,对于激发当代科技工作者自觉承担民族兴旺、国家昌盛的历史责任,意义深远.

    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科技贡献黄海精神范旭东孙学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