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宏观质量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宏观质量研究
宏观质量研究

双月刊

宏观质量研究/Journal Journal of Macro-Quality ResearchCHSSCDCSSCI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老企业如何打造新品牌?——来自国窖1573的创新实践

    程虹郭超然叶眉
    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老企业如何打造新品牌需要理论指导.本文以国窖1573的品牌塑造为案例,结合品牌故事理论,构建了"讲故事打造新品牌"的分析框架,分析了老企业通过品牌故事塑造新品牌的动态过程和一般经验.研究发现:(1)老企业打造新品牌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构建好的品牌故事内容,二是选择合适的品牌故事传播方式;(2)国窖1573品牌故事的构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确立"国窖"的故事主题来表明"你能品味的历史"的价值主张,二是通过450年历史传承、名酒基因和老窖酿好酒三大故事要素结构化表达故事主题;(3)国窖1573品牌故事的传播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从原址酿造生态和七百年古法技艺的时空维度来传播"稀缺性"原则,二是聚焦中产阶层关注的领域进行文化和体育营销,三是基于与消费者价值共创的理念创新消费体验场景.这一研究结论为国内其他老企业打造新品牌提供了管理借鉴.

    品牌故事国窖1573品牌传播

    政府、企业研发投入对短长期创新质量影响机制研究

    俞立平杜维金珍珍
    1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于创新质量缺乏短期创新质量与长期创新质量的分析视角,研究政府研发投入与企业研发经费对短期创新质量与长期创新质量的作用机制、规律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模型、面板门槛模型和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应区分短期创新质量与长期创新质量开展相关研究;企业研发经费对创新质量的作用大于政府研发投入;企业研发经费、政府研发投入更有利于长期创新质量的提升;企业研发经费与政府研发投入对创新质量协调水平有待提高;政府研发投入对短期创新质量的绩效有待提高,对长期创新质量绩效较好;政府研发投入在企业研发经费对短期和长期创新质量中发挥递增的调节作用;企业研发经费在政府研发投入对短期和长期创新质量中发挥递增的调节作用;当企业研发经费中等时对短期创新质量贡献最低,对长期创新质量其作用是递增的.

    长期创新质量短期创新质量企业研发经费政府研发投入

    高校关键共性技术研发补贴的专利数量和质量效应

    胡凯谢芬吕碧君
    2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是中国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的主力军,政府对高校的财政补贴是突破关键共性技术瓶颈的重要手段.本研究运用专利文献挖掘法识别关键共性技术专利,基于教育部直属高校面板数据,从专利数量和质量两方面来分析关键共性技术研发补贴的有效性.研究发现,政府补贴显著提升高校关键共性技术专利数量,但对专利质量没有显著影响甚至产生抑制效应.这一结论通过了多重稳健性检验.进一步分析发现,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财政补贴产生的专利申请更少,但专利授权更多;具有行业背景的高校财政补贴形成的专利质量更高.为改善研发补贴的专利质量效应,要优化以市场应用为导向的补贴分配机制、构建以质量为核心的补贴考核机制.

    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高校财政补贴专利数量专利质量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创新优势提升与协同创新质量

    许晨曦刘肖楠赵文静
    4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有企业协同创新质量的提高不仅对企业自身发展至关重要,还会对整个国家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产生深远影响.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国企改革的重要方面,在国有企业协同创新质量提高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基于沪深A股2008-2021年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国企混改对协同创新质量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国企混改有助于提高企业协同创新质量;机制检验表明,国企混改可以提高企业的创新优势,体现在企业市场竞争优势提升和创新资源增加,从而提高了协同创新质量.进一步研究表明,在分析师关注度更高、股权集中度更高、规模更大和审计质量更高的企业中,国企混改对其协同创新质量的影响更加明显.以上研究发现为我国如何利用混改来提高国企协同创新质量提供了启示.

    混合所有制改革国企协同创新竞争优势创新资源

    公共数据开放何以提高企业发展质量——来自准自然实验的证据

    马永军黄睿轩
    57-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时代,公共数据开放已成为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促进企业发展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利用2010-2020年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系统考察了公共数据开放对企业发展质量的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公共数据开放可以显著提升以全要素生产率为衡量指标的企业发展质量,并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上述结果依然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公共数据开放通过企业资本配置效率和企业创新等机制,促进企业发展质量.异质性分析表明,公共数据开放对国有企业、二三产业企业、东部地区企业和高人力资本水平企业的影响更为显著.研究结果对于加快推进公共数据开放水平和提升数据开放质量,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公共数据开放企业发展质量全要素生产率资本配置效率企业创新

    入驻国家高新区提升了科技型企业发展质量吗?

    罗利华王玥钱龙
    7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以企业发展质量予以支撑,文章以南京市为例,基于2015-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火炬统计数据,探讨了入驻国家高新区对科技型企业发展质量水平有何影响.研究表明:入驻国家高新区能够显著提升科技型企业的发展质量.进行替代变量和使用PSM模型的稳健性检验,证实这一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入驻国家高新区对不同类型企业的影响呈现异质性,入驻国家高新区主要提升了较小规模企业、初创期企业的发展质量.但从所有制来看,入驻国家高新区对集体控股、国有控股企业发展质量的促进效果更好.入驻国家高新区是提升科技型企业发展质量的助推剂,应积极发挥国家高新区对企业发展质量水平的促进效应.

    国家高新区企业发展质量全要素生产率SFA模型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背景下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的区域差异及分布动态演进

    牛文涛褚珺祎董安洞
    86-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标准农田建设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构建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10-2021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及Markov链,识别2010-2021年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的区域差异及分布动态.结果表明: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均值从2010年的0.219上升到2021年的0.319,年均增长率达3.47%,呈逐年上升态势.四大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呈现东部>东北部>中部>西部的分异特征,并且东部和东北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高于全国均值.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总体基尼系数逐年下降,从2010年的0.129下降至2021年的0.114,降幅达11.43%,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的地区差异逐渐缩小."区域间差异"是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差异的主要来源,其贡献率在69.00%~75.64%之间波动,平均贡献率达到71.78%.从分布动态来看,东部、中部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的绝对差异逐渐缩小,西部和东北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的绝对差异呈现扩大趋势,东部呈现多极分化,东北地区从两极分化转向相对均衡状态,中部和西部地区不存在极化现象.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等级状态较稳定,存在"俱乐部趋同"现象,并且建设质量受到空间效应影响.

    高标准农田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空间Markov链

    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的影响——基于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的实证分析

    李道和熊云陈江华
    10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提升是农产品竞争力增强的体现,也是推进乡村产业兴旺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49个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①数字乡村建设显著促进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提升.②机制分析表明,产业集群、金融发展水平和技术进步是数字乡村建设促进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提升的三个重要作用机制.③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乡村建设对规模经营度较小地区、公用品牌年龄较小和较发达地区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促进效应更显著.为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增强区域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应高标准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并将数字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切实发挥数字技术赋能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数字乡村作用机制茶叶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生态圈成长路径及形成机理——基于涪陵榨菜的纵向案例研究

    李佛关黄玲丹张燚
    115-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和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本文以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生态圈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涪陵榨菜的纵向案例,运用扎根理论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生态圈成长路径及形成机理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涪陵榨菜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生态圈的成长历程可分为品牌培育(2000年以前)、品牌注册与成长(2000-2009年)、品牌生态圈(2010年至今)三个阶段.研究发现:在品牌培育阶段,受实业救国思潮、改革开放、市场需求等因素的促进,核心主体政府协同企业、科研机构、合作组织、农户等相关主体,在榨菜种植加工技术探索、优良品种培育、加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涪陵榨菜得以孕育和发展;在品牌注册与成长阶段,在产业布局分散、加工技术落后、品牌少而弱等发展压力下,通过发挥政府的核心主体作用,龙头企业、合作社、科研机构、农户等的重要主体作用,涪陵榨菜得以注册和成长;在品牌生态圈阶段,在消费升级、利润率下降、产品同质化严重等发展压力下,通过发挥企业的核心主体作用,政府的重要(或边缘)主体作用,龙头企业、合作社、科研机构、农户等的重要主体作用,涪陵榨菜品牌生态圈得以形成和继续发展.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生态圈涪陵榨菜成长路径机理

    "区域公用品牌案例""中国企业质量案例"专栏征文启事

    《宏观质量研究》编辑部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