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严忠民

双月刊

1000-1980

xb@hhu.edu.cn

025-83786343

210098

南京市西康路一号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Hohai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以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为重点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本校在水资源、水文、地质、测量、水利工程、水电工程、水运工程、海洋及海岸工程、水工结构、工程力学、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岩土工程、计算机科学、电力工程、电子技术及自动化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管理工程、水利经济、环境工程、机械工程等学科方面的科研成果、学术论文、学术讨论、研究动态等学术性文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水文模型模拟预报的多源数据同化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

    刘永伟王文刘元波凌哲...
    483-4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介绍了水文遥感数据同化中常用的数据同化方法,总结了变分和顺序两类数据同化常用方法的优势与不足;以土壤湿度与径流两个水文变量的数据同化研究为重点,探讨了土壤湿度、径流、降水、蒸散发、积雪等多源数据在水文模型模拟预报中的同化研究进展及其在同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数据同化方法、多源数据同化应用方面总结了水文遥感数据同化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遥感、地面等多源数据的同化在改进水文模型模拟预报方面的应用潜力将会随着遥感观测技术与反演方法的改进、水文模型结构的完善以及数据同化方法的优化而不断增大,多源数据在水文模型模拟预报中的综合应用将是水文遥感数据同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水文模型模拟预报多源数据同化遥感观测土壤湿度径流降水

    变化环境下洪峰-洪量组合设计值计算方法研究

    胡义明梁忠民姚轶罗序义...
    492-49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平稳性条件下洪峰-洪量组合设计值计算方法不适用于变化环境下非平稳性情形这一难题,基于时变Copula函数,构建了可综合考虑洪峰-洪量边缘分布非平稳性和变量间相关结构非平稳性的时变动态Copula多维联合分布模型,分析了洪峰-洪量联合分布规律随时间的非平稳性演变特征;基于等可靠度法和条件期望组合法,提出了变化环境下非平稳性洪峰-洪量组合设计值计算方法,实现了变化环境下指定重现期对应洪峰-洪量期望组合设计值的推求.以黄龙滩站洪峰和年最大7d洪量系列为例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洪峰-洪量联合分布规律随时间变化显著,指定重现期对应洪峰-洪量设计值的期望组合受工程使用年限影响,随使用年限的增加呈减小趋势.

    变化环境洪水设计值时变动态Copula模型条件期望法等可靠度法

    基于SWMM的山丘城区防洪排涝能力分析

    马勇顾正华王庭辉黄培...
    499-5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科学分析山丘城区防洪排涝能力及其提升措施,以江阴市敔山湾地区为例,运用SWMM建立了可考虑山洪和管网排水的山丘城区水文水动力模型,通过调查溢流点和综合径流系数法实现了无资料地区模型校准.将截洪沟离散化为10m一段的计算单元,以泰森多边形法对截洪沟控制区域进行划分,实现对沿程变断面和多出水口的截洪沟模拟,计算的最大lh洪峰流量平均值处于规范值建议范围内.采用整治后的截洪沟尺寸对下游核心规划区的防洪排涝能力进行了复核,提出了适当增加金井河泵站抽水能力并适当降低敔山湖控制水位来增加调蓄库容排涝能力的提升方案.

    山洪防洪排涝截洪沟SWMM山丘城区

    太湖流域平原水文试验区降雨产流过程特征研究

    杨海姜月华周权平刘鹏...
    506-5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太湖流域平原地区降雨产流特征,选取金坛水文试验区开展降雨产流过程观测,提取影响次降雨产流的特征要素,剖析典型蓄满、超渗产流案例中的产汇流过程.结果表明:试验区以蓄满产流机制为主,超渗产流现象较少.长历时小雨强条件下试验区产流过程可分为补给土壤水、填洼和排水沟出流、全面出流、雨止消退4个阶段.排水沟出流阶段径流系数小,以排水沟面积承接雨水出流为主;全面出流阶段为蓄满条件下的超渗产流,雨强阈值约0.1mm/min,径流系数大.前两个产流阶段在短历时强降雨中同时发生.若全面出流阶段土壤尚未蓄满,则仍有较大比例雨水入渗,属传统意义上的超渗产流;若土壤已蓄满,则为蓄满条件下的超渗产流.

    平原水文试验区降雨产流蓄满产流超渗产流排水沟太湖流域

    三江源区多尺度水文干旱特征及植被的响应

    肖祖香朱双罗显刚娄连惠...
    515-520,5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遥感植被指数(NDVI、EVI)量化1961-2018年三江源区的生长季植被和水文干旱的演化特性,基于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分析了三江源区1961-2018年干旱与植被的时空演变趋势,并基于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进行了不同干旱变量与植被指数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三江源区季度干旱事件发生于1963年、1966年、1984年、1992年、2000年和2017年;春季有显著湿润化现象(平均趋势特征值Z=2.28),秋季澜沧江源和长江源中部有不显著干旱威胁;5月黄河源以北地区有显著植被增加趋势,9月长江源中部与澜沧江源有不显著植被退化趋势,2000-2018年植被变化趋势是北部强于南部、西部强于东部;21世纪以来,干旱事件与植被有一定的响应关系,SPI3与植被指数显著正相关.

    水文干旱SPI植被指数Mann-Kendall趋势检验三江源区

    小型浅水湖泊氨氧化细菌分布特征及其对氮素垂向分布的响应

    燕文明温茂增麻林聂小保...
    521-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淮河流域里下河地区小型浅水湖泊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和细菌反硝化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氨氧化细菌(AOB)的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特征,探究不同类型的污染物对AOB丰度和群落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得胜湖AOB的生物多样性和丰度最高,而大纵湖北部最低,究其原因,认为是得胜湖较为复杂的污染来源和周围环境以及大纵湖湖心密集的水生植物造成的.amoA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研究区内丰度最高的是亚硝化单胞菌属,占92.3%,亚硝化螺菌属占7.7%;硝氮含量与AOB丰度具有一致性,AOB丰度高的采样点上覆水中硝氮较高.同位素溯源分析表明污染物的来源差异导致了 δ15N的不同,长期的围网养殖会导致δ15N降低,而腐烂植物的长期过度累积则会导致δ15N增大.

    浅水湖泊氨氧化细菌群落组成多样性丰度指数同位素淮河流域

    邻苯二甲酸酯对电活性生物膜性能潜在影响机制

    董跃蒋奕颖隋明锐彭飞...
    528-535,5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进一步了解邻苯二甲酸酯(PAEs)类物质对电活性生物膜(EABs)的毒性作用,在总结目前自然水体和废水处理系统中PAEs浓度分布的基础上,分析了 PAEs等毒害物质对生物膜的影响机制,指出PAEs对EABs性能的潜在影响机制主要包括影响电活性微生物的定殖、EABs的演替及EABs的功能三方面.

    废水处理电活性生物膜邻苯二甲酸酯影响机制

    不同方法改性柚皮制备的活性炭吸附亚甲基蓝试验

    孙晓旭徐进储智强
    536-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不同方法对柚子皮改性后制备活性炭,考察溶液pH值、活性炭投加量、亚甲基蓝初始质量浓度、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对吸附动力学和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未改性和采用氯化铝、硫化钠、氢氧化钾改性柚子皮制备的4种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脱色率分别为84.5%、87.3%、91.1%和95.5%.分析不同活性炭平衡吸附量的值可以得出结论:经过氯化铝和氢氧化钾改性的柚子皮制备的活性炭吸附亚甲基蓝的能力明显提高;4种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过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氯化铝和氢氧化钾改性柚子皮制备的活性炭表面包含更多的有机官能团,这与活性炭对应较高的亚甲基蓝废水初始质量浓度和高的平衡吸附量是一致的.

    柚子皮活性炭亚甲基蓝改性吸附动力学

    考虑级配空间随机特性的堆石坝变形应力分析

    朱晟卢知是
    543-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坝壳料填筑级配的空间变异性及其对土石坝变形、应力的影响,以两河口心墙堆石坝最大断面坝段为例,选取分形分布作为级配模型,引入地质统计学方法,以指数模型、高斯模型为变异函数模型,分析级配分形维数的空间变异结构,采用克里金估计方法模拟堆石料、过渡料级配的空间随机分布;将随机模拟与有限元方法相结合,对大坝进行500次随机应力、变形计算后得到收敛结果,并与确定性有限元法作比较.结果表明:考虑级配空间分布的随机性时,坝体水平向位移、最大沉降量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大;若不考虑随机性,有超出50%的概率低估坝体应力、变形;考虑级配随机特性的计算方法对于高堆石坝设计及变形控制问题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堆石坝级配分形理论空间变异结构克里金方法随机性有限元

    二次受力下钢筋RPC外包型钢梁的受弯性能

    卜良桃杨丁辉
    550-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新型材料对钢结构性能的增强效果,通过外包钢筋活性粉末混凝土(RPC)对受荷状态下的型钢梁进行加固并分析其受弯性能.通过二次受力下的抗弯试验,分析了钢筋RPC外包型钢梁的破坏过程和初始荷载、RPC强度、型钢强度对梁抗弯承载力的影响,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有限元模拟验证.结果表明:在不同参数影响下,外包钢筋RPC增强后的型钢梁与纯钢梁相比抗弯承载力提高1.7~2倍,破坏过程表现出良好的延性;受力过程中型钢与RPC界面未发生黏结破坏,两者能够共同工作;钢筋RPC外包型钢梁的极限承载力随初始荷载的增大而减小,随RPC强度和型钢强度增大而增大.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二次受力下钢筋RPC外包型钢梁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以及RPC强度折减公式,试验值、计算值和模拟值三者吻合良好.

    钢梁二次受力活性粉末混凝土抗弯承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