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黄河之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黄河之声
黄河之声

刘文科

半月刊

1810-2980

lwk_9913@sina.com;china_9913@china.com.cn

0351-4032548;13520551050

030073

山西省太原市狞泽大街378号

黄河之声/Journal Huang He Zhi Sheng
查看更多>>《黄河之声》杂志1958年创刊,以“关注音乐新闻,挖掘音乐新人,探讨音乐理论,发展音乐事业”为己任,50多年来,为中国和世界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全国音乐艺术界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且得到了众多业界权威专家的首肯。目前,《黄河之声》已成长为中国最具魅力的主流音乐艺术专业期刊。2007年1月起,《黄河之声》杂志由双月刊改为半月刊,128页,国际大16开。读者以音乐艺术从业者为主,发行领域以全国为主,订阅办法以市场订阅和零售为主,经营模式以多元化、合作化为主。《黄河之声》杂志期发行数已超过4万份,拥有音乐业内忠实读者30万人,拥有世界级权威专业学术机构订户4303个,分布26个国家和地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黄河之声》约稿函

    1页

    音乐承载的地域宝藏——"南丰县"傩舞的音乐要素分析

    张子竞
    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丰傩舞作为中国傩文化的浓缩和典型,是现存傩文化中保存较为完整的一支,于2006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原生姿态和古朴仪式传承千年,亘古不变.本文以南丰傩舞的音乐文化为主体,通过考察南丰傩舞的历史源流与文化承载,对其音乐要素与表现特征进行较细致的研究分析,以期为深入挖掘并创新发展南丰傩音乐文化提供可行性方案与思路.

    南丰县傩舞音乐要素

    刍议二胡演奏艺术的民族性表达

    严园
    10-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胡作为中国传统音乐中的重要乐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音色.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深入,对于如何在二胡演奏艺术中表达民族性的探讨变得越发重要.二胡演奏艺术的民族性表达不仅是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也是丰富多元文化交流、增进国际相互了解与友谊的一种方式.因此,深入研究二胡演奏艺术中的民族性表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二胡演奏艺术的民族性表达为切入点,通过分析曲风调式、乐曲结构和音色特点等方面来探讨二胡演奏艺术中所体现出来的民族性,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其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促进我国音乐文化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其独特魅力.

    二胡演奏艺术民族性特征民族性表达文化传承

    初心与流变——女性视域下的古琴《胡笳曲》的传承探悉

    叶鸿宇
    1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琴这种有特性的艺术门类,是人类社会生活思想感情正常的充分的表现.琴的传承不仅为其弹奏技巧、琴曲、减字谱,更是琴曲的内涵.了解琴曲产生的时代、情境,以及作曲者的心境、文化背景,方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琴曲表达的涵义.本研究探析了古琴曲《胡笳曲》的词曲作者蔡琰的生平与创作机缘,以了解该曲之创作初心.研究还追溯了该琴曲和曲辞自唐宋至明清乃至今朝的词曲传承路径与发展轨迹,在梳理《胡笳曲》之流变的同时指出今之传承当循古之琴心,守初心且在变化中发展与传承.

    琴心胡笳曲流变蔡文姬

    民族歌剧《山海情》的艺术特点及艺术价值探析

    李晓莹
    1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海情》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和艺术价值的民族歌剧,改编自同名电视剧,于2022年创作完毕并在国家大剧院首演.这部歌剧的题材极具现实主义,灵感来源于我国脱贫攻坚事业在黄土高原上的一次次实践,西海固人民群众最终在党的正确领导及国家大力帮扶下,实现了脱贫致富,过上了美好生活.歌剧中出现了大量的宁夏民歌"花儿"元素,通过现代音乐手法进行创作并加以演绎,使得这一歌剧兼具了时代特征及民族特色,旋律是优美的、动听的,语言是丰富的、戏剧的,价值导向是明确的、主流的,作者使用了以线带面的叙事手法以及地方方言与对白,塑造了生动的人物、抒发了真挚的情感、激发了观众的共鸣.

    民族歌剧《山海情》艺术特点艺术价值

    浅析古筝协奏曲《枫桥夜泊》的演奏技巧与美学意境

    贠怡璠
    2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王建民先生创作的古筝协奏曲《枫桥夜泊》是当代古筝曲目里优异的象征作品之一.这首乐曲是由诗人张继的同名诗章为基础而创作出的,采用移诗入乐为其创作手法,将诗中刻画的情境转化为音乐,诠释出古筝乐曲的音乐艺术呈现.作为一首古筝音乐的当代作品,乐曲在创作中采用了很多新鲜表现手法,使得古筝的艺术特色与诗中的情境完美结合起来,把原诗作者心中的情感表现得酣畅淋漓.本论文从这首作品的创作背景出发,对曲式结构和演奏技巧进行剖析,最后对其作品的意境和情感的表达进行了探讨,感受现代筝曲的美.

    枫桥夜泊意境演奏技巧情感表达

    民族音乐元素融入现代音乐审美体系构建探析

    张宏发
    2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入探讨了民族音乐元素如何融入现代音乐审美体系构建,突显了其丰富的文化内涵.首先,通过强化文化自信和实践文化创新,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其次,通过促进艺术多样性,推动了现代音乐的文化多元性,使之在全球范围内展现独特的文化特色.在实践路径方面,通过混搭与融合、情感与体验、多样与多元、创新与实验、个性与包容等途径,展现了融合的多重层面.最后,突出了融入民族音乐元素在当代的价值,包括丰富现代音乐表达方式、塑造个人音乐创作风格以及表达群体文化身份认同等方面.

    民族音乐元素融入现代音乐审美体系构建

    浅论三弦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庄昉
    3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白凤岩是20世纪三弦艺术的一座里程碑,半个多世纪以来,白凤岩的三弦艺术影响了几代三弦演奏家,白凤岩的音乐创作、技术创新、传道授业等方面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推动了三弦器乐化的进步与完善,他对三弦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白凤岩音乐创作传承发展技法创新传艺授业

    民族声乐作品《我的祖国》的时代性传承与发展

    赵子千
    34-36,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的祖国》是一首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经典民族声乐作品,由著名作曲家刘炽创作,乔羽作词.这首歌曲以其深情而宽广的旋律、激昂而富有感染力的词句,深深地打动了人们的心弦,成为民族声乐的代表之作.随着时代的变迁,这首作品也在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内涵,成为不同时代下民族精神的体现.研究《我的祖国》的时代性传承与发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首作品在不同历史时期下的演变,更可以深入挖掘其背后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推动民族声乐的传承与创新,激发人们对于民族文化的热爱与尊重,助力民族声乐作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我的祖国》时代性传承与发展

    单旋律中的多声叙事形态——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创作手法

    包刚胡雪芬
    3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巴赫是西方音乐最伟大的作曲家,他的创作是巴洛克音乐顶峰,对西方音乐发展起到了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被称为"近代音乐之父".本文就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单旋律中的多声化进行探讨六首《大提琴无伴奏组曲》首先对巴赫生平入手、厘定其创作风格的一般特征,然后《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的多个版本进行简要比较通过对组曲进行详尽分析,力求巴赫如何通过单旋律造成一种多声部层、主调和声因素与复调多声因素是如何融合在一起的,力求把握巴赫单旋律中的多声思维,从而为理解和把握组曲中的复合旋律具有主调与复调形态、单线条与多层次结合的无伴奏作品提供理论参照以及创作经验.

    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巴赫版本多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