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黄河之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黄河之声
黄河之声

刘文科

半月刊

1810-2980

lwk_9913@sina.com;china_9913@china.com.cn

0351-4032548;13520551050

030073

山西省太原市狞泽大街378号

黄河之声/Journal Huang He Zhi Sheng
查看更多>>《黄河之声》杂志1958年创刊,以“关注音乐新闻,挖掘音乐新人,探讨音乐理论,发展音乐事业”为己任,50多年来,为中国和世界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全国音乐艺术界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且得到了众多业界权威专家的首肯。目前,《黄河之声》已成长为中国最具魅力的主流音乐艺术专业期刊。2007年1月起,《黄河之声》杂志由双月刊改为半月刊,128页,国际大16开。读者以音乐艺术从业者为主,发行领域以全国为主,订阅办法以市场订阅和零售为主,经营模式以多元化、合作化为主。《黄河之声》杂志期发行数已超过4万份,拥有音乐业内忠实读者30万人,拥有世界级权威专业学术机构订户4303个,分布26个国家和地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指向教学改革的"扬州清曲"课堂创新实践研究

    卞丽娟鞠培媛
    110-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学改革,旨在促进教育进步,提高教学质量而进行的教学内容、方法、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音乐课程每周安排一课时,基本围绕教材设计教学内容,无多余课时用来弘扬与传承地方音乐,所以校本课程便是很好的载体,本文就扬州清曲教学来谈谈课堂创新实践.每一位教师必须有现代教育的观念和意识,在课堂中必须体现素质教育理念,把更多时间留给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索,培养其创新能力,学生才能真正有所收获.

    教学改革扬州清曲课堂创新实践

    节奏训练在钢琴集体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

    刘炫蔚
    114-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笔者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探究节奏训练在钢琴集体课教学中的应用,以此提升学生音乐学习的效果.文章第一部分先介绍了音乐节奏及节奏训练的基本概念,第二部分对节奏训练在钢琴集体课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包括设计合适的节奏训练内容、创设多样化的节奏训练、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性表达、与其他课程内容的结合与反馈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最后,从提高学生弹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促进学生音乐听觉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记忆力和专注力的发展,提高学生对身体的协调性和控制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等几个方面总结了节奏训练在集体课教学中的意义.

    节奏训练音乐教学

    美声唱法中气息控制探究

    陈庆庆
    118-121,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声唱法更加关注对人声的艺术化表现,借助于嗓音来诠释美声作品的意蕴情感.因此,美声对发声要求更严谨,更科学,尤其是气息的调节与控制,更是考验美声唱法专业性、表现力的关键点."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文章讨论美声唱法中气息控制的内涵、特点和作用,分别从呼吸器官、气息支点、气息与发声的综合训练入手,阐述美声唱法中气息控制的训练技巧.最后,对气息的运用方法进行重点介绍,要保持气息的平稳性,调控好气息的节奏,注重情感的有效融入.

    美声唱法气息控制气息运用

    哈恰图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中的重音及演奏方法

    崔琳婧
    12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阿拉姆·哈恰图良的《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是一部充满激情与民族特色的作品,其独特的重音运用在音乐表现力、结构支撑和风格体现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哈恰图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进行了概述,还详细分析了重音在乐章中的分布与变化,不同段落的表现特点,以及演奏者如何准确把握和技巧性地演奏重音.此外还探讨了演奏方法,包括运弓、按弦、力度控制、速度把握以及与乐队的配合.并针对实际演奏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了分析,提供了具体的建议.

    哈恰图良小提琴协奏曲重音处理演奏方法

    莫扎特《D大调钢琴奏鸣曲K576》的艺术特征与演奏技巧分析

    樊永晔
    126-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莫扎特的《D大调钢琴奏鸣曲K576》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和演奏技巧.作品中融合了丰富的音乐元素,包括清晰明亮的旋律、丰富多彩的和声变化以及动感强烈的节奏.演奏技巧上,需要演奏者具备出色的手指灵活性、速度控制和节奏感,以表现作品中的快速音符、连贯的音色转换和丰富的表现要求.这部作品既具有音乐形式上的复杂性和完整性,又展现了莫扎特作为作曲家的独特风格和深厚功力.

    莫扎特奏鸣曲K576艺术特征演奏技巧

    声乐作品《康定情歌》的地域文化表达与声乐演绎

    康慧敏
    130-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康定情歌》是流传于四川甘孜藏区的一首民歌,以其优美的旋律、朴实的歌词和浓郁的地域特色而广受欢迎.本文从地域文化表达与声乐演绎两个角度入手,深入剖析了这一作品的艺术魅力.文章首先探讨了《康定情歌》的历史渊源,阐明了其产生与流传的文化背景;接着从歌词内容与旋律特点两方面解读了歌曲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然后总结了该作品在民族性、地域性和通俗性等方面所体现出的艺术特色;最后就演唱技巧提出了若干建议,以期为声乐表演者提供参考.通过本文的分析与阐述,可以加深人们对《康定情歌》的理解和欣赏,促进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康定情歌地域文化声乐演绎艺术特色

    潘行紫旻的创作风格及合唱作品《云中》的指挥艺术处理

    刘思欣
    134-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潘行紫旻是中国新一代年轻作曲家的杰出代表之一,创作了一批体裁丰富且在国内传唱度非常高的作品.本文将以《云中》的创作技法为研究重点,从现代作曲技法中的调式调性、平行和弦、点状织体、带状织体、复合和声等方面进行分析.试图通过《云中》探讨潘行紫旻独特的个人创作风格,研究潘行紫旻是如何富有创造性地运用非传统的现代作曲技法,使音乐作品既优美动听又具有现代性.本文还将对该作品的作者及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行介绍,通过对作品和声材料的分析来描述作品中和声色彩的碰撞带来的"画面感",最后探索关于该作品的二次创作及指挥语言.

    个人创作风格色彩化和声画面感指挥语言

    民族歌剧《江姐》的形象塑造和演唱风格比较分析——以铁金和王莉的演唱为例

    马克实
    138-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民族歌剧发展历史上,《江姐》无疑是一部举足轻重的作品.作品自推出后,不仅在当时广受认可,而且后期曾多次复排,展示出了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在该剧主角"江姐"的扮演中,曾先后有多位演唱名家,塑造出了真实可感的江姐形象.对此本文简要介绍了这部作品,并就第四代扮演者铁金和第五代扮演者王丽的演唱进行了对比分析,继而获得对这部重要作品更加深刻的认识,并给更多演唱者以相应的启示和借鉴.

    江姐民族歌剧演唱风格形象塑造

    混声合唱《忆秦娥·娄山关》的创作特征及情感处理

    马元华
    142-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忆秦娥·娄山关》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1935年.当年,以毛泽东同志为领袖的红军战士们在娄山关一带经过无数日夜的激烈斗争,最终取得了长征的第一个胜利果实.而后毛泽东同志有感于此,便作下了这首词.而作曲家田丰于1971年把这首词收进《为毛泽东诗词谱曲五首》之中,并创作成大型合唱作品,《忆秦娥·娄山关》便是其中极具特色的一首.这部作品真正意义上做到了词曲交融,浑然一体.它借鉴了京剧音乐,并与西方的调式和作曲技法相结合,鲜明地展示出原词的特色和气势.如今,这部作品问世已将近半个世纪,依旧传唱于各类舞台中,是中国合唱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本文主要从作品介绍、曲式与作品分析、艺术特征,以及指挥技巧方面来阐述,并通过这些分析让读者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这首作品,学习指挥技巧,从而更好地将合唱指挥技巧与有血有肉的作品融合起来.

    《忆秦娥·娄山关》作品分析创作特征情感处理

    音乐想象在声乐演唱中的运用——以张瑞艺术歌曲《歌》为例

    徐娟张一敏
    146-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声乐作品的形成,或多或少习惯了想象,如果表演者没有更高的想象,对作品的情感表达就会受到影响.情感影响演唱者的音色和演唱效果,想象影响整个声乐表演的内容和形式.[1]音乐想象直接影响的是作品的情感表达,它是声乐创作和演唱的关键.基于此,本篇文章就以张瑞艺术歌曲《歌》为例,旨在探讨音乐想象在声乐演唱中是如何体现的,总结提升音乐想象的方法,以供声乐演唱者学习和参考.

    音乐想象声乐演唱张瑞艺术歌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