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黄河之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黄河之声
黄河之声

刘文科

半月刊

1810-2980

lwk_9913@sina.com;china_9913@china.com.cn

0351-4032548;13520551050

030073

山西省太原市狞泽大街378号

黄河之声/Journal Huang He Zhi Sheng
查看更多>>《黄河之声》杂志1958年创刊,以“关注音乐新闻,挖掘音乐新人,探讨音乐理论,发展音乐事业”为己任,50多年来,为中国和世界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全国音乐艺术界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且得到了众多业界权威专家的首肯。目前,《黄河之声》已成长为中国最具魅力的主流音乐艺术专业期刊。2007年1月起,《黄河之声》杂志由双月刊改为半月刊,128页,国际大16开。读者以音乐艺术从业者为主,发行领域以全国为主,订阅办法以市场订阅和零售为主,经营模式以多元化、合作化为主。《黄河之声》杂志期发行数已超过4万份,拥有音乐业内忠实读者30万人,拥有世界级权威专业学术机构订户4303个,分布26个国家和地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浅谈排箫的演奏技法

    吴双
    3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排箫是我国的传统乐器,在欧美多国受到了广泛关注与发展.在国内,大多数排箫演奏家都具备竹笛专业演奏基础,其排箫演奏法也大体上借鉴于竹笛的演奏方法.但归根结底,由于乐器形制、构造等致使的演奏差异,排箫与竹笛在演奏技法上还是存在着很大一部分的不同之处.笔者以自我的学习、研究及演奏经验,由排箫的历史入手,再分别从发音方式、气震音、姿势、半音、移管、吐音、转调、训练方法、调修与维护几个方面与竹笛作对比分析,借此契机抛砖引玉,希望能与所有热爱排箫这件乐器的乐友及专家同仁们共同探讨,为中国排箫事业的发展与推动尽到一份绵薄之力.

    排箫竹笛异同演奏技法

    谭盾钢琴组曲《忆》的音乐探究

    陈秀莉
    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对谭盾钢琴组曲《忆》进行深入探究,通过分析其结构、乐曲风格等方面,探讨这部作品在钢琴音乐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影响.首先介绍了谭盾及其音乐创作背景,概述了《忆》组曲的曲目,然后分析了乐曲的风格和演奏特点,并探讨了其在钢琴音乐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以期通过这方面介绍,可以深化人们对谭盾钢琴组曲《忆》的理解,提高人们的音乐审美.

    谭盾《忆》音乐风格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青玉案·元夕》同词异曲的对比

    陈瑶鹞何雨婷
    4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艺术歌曲是西方浪漫主义音乐时期流行的一种音乐体裁,通常以文学家的词或诗人的诗作为歌词,并精心编配钢琴伴奏,且伴奏在歌曲中占据重要位置.时至今日,中国艺术歌曲蓬勃发展,百花齐放.当代作曲家对艺术歌曲的创作更加多元化,甚至同一首词可以创作出不同版本的艺术歌曲.本文以辛弃疾《青玉案·元夕》的两个不同版本为例,以钢琴伴奏部分为切入点,结合曲式结构、和声编配、织体编配及艺术表现手法等不同角度,通过对《青玉案·元夕》同词异曲的比较研究,来探索中国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的运用,并感知当代中国艺术歌曲发展的多元化.

    艺术歌曲《青玉案·元夕》钢琴伴奏

    从对称性的角度浅析管弦乐《春节序曲》

    李静禾
    5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音乐的欣赏者,尤其是在听旋律性较强的音乐时,我们会不由自主地产生音乐期待,会从主观上构思音乐的下一步发展,这是音乐美育功能的体现.而这种期待很多时候是期待一种平衡,这种平衡恰恰可以通过音乐的"对称性"来体现.本文将以管弦乐《春节序曲》为例,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乐曲中的"对称性".

    《春节序曲》管弦乐队音乐对称性

    合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作品分析及指挥处理

    马元华
    5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伴奏混声合唱作品《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是一首蒙古民歌,创作于1977年,词作者为火华,经由阿拉腾奥勒作曲,孟卫东编配合唱,是中国民歌合唱中极具感染力的作品之一,描绘草原人民愉快惬意的生活场景,展现了草原儿女对游牧生活的热爱与眷恋.本文从合唱指挥者的角度出发,分析该作品的曲式结构以及情感特征,将其融入指挥中去,为作品的排演提供支撑.

    声部结构作品分析情感处理指挥设计

    舒曼《g小调第二号钢琴奏鸣曲op.22》第一乐章创作特征及演奏技巧分析

    牛泽林
    5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罗伯特·舒曼是浪漫主义时期德国最具有代表性的钢琴家、作曲家、音乐评论家之一,他的乐曲以钢琴音乐为主,其中有钢琴套曲,钢琴奏鸣曲,钢琴小品等.他的众多作品都具有他特有的风格,所有作品大量使用个性化的技巧,极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舒曼一生共创作了三首钢琴奏鸣曲,以这首《g小调第二号钢琴奏鸣曲op.22》为例,我们可以看到舒曼在曲式、调性、和声等方面都有古典和浪漫两种风格的碰撞,在他的作品中,这两种风格既矛盾共存,又和谐统一,这便是舒曼音乐的魅力所在.

    舒曼奏鸣曲浪漫主义音乐演奏技法

    87版电视剧《红楼梦》插曲的悲剧性表达探究

    徐娟李希媛
    6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影视剧是一门有着丰富的文化含金量的综合艺术,它不仅拥有广大的观众和听众,还为许多世界级的著名作曲家所青睐.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中的音乐堪称是整部剧的点睛之笔,至今广泛流传.而这段音乐的创作经历也可以说是王立平先生音乐人生当中浓墨重彩的一笔,王立平也被誉为"用音乐写红楼梦的人".本文意在从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插曲出发,并结合声乐艺术美学,从宏观的视野去阐明其的本质特征,探讨其悲剧美的构成规律及其美学意蕴,以微观的触角分别深入其各构成系列,剖析它文学的、曲调的、演唱的本体美的特质与从属体的依存性特征.

    《红楼梦》王立平影视音乐悲剧性

    "以乐写情":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暴风雨》创作特征及情感表现探究

    张雨龙
    6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贝多芬第十七号钢琴奏鸣曲又名《暴风雨》,此曲音乐形象鲜明、情感丰富,将古典形式与浪漫主义风格结合在一起,是最能体现贝多芬个性的钢琴作品之一.本文通过对《暴风雨奏鸣曲》的创作特征及情感表现进行分析,总结步入19世纪的贝多芬在18世纪古典主义音乐创作基础上的创新性,以及他是如何通过音乐方式来表达情感、体现作品的浪漫主义因素的,旨在使读者深刻感受到"乐圣"贝多芬独特的创作手法和丰富的情感体验.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创作特征情感表现

    拉威尔《序奏与快板》创作技法初探

    吴倩然
    7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品《序奏与快板》该作品是由法国作曲家莫里斯·拉威尔所做的为数不多的室内乐作品之一,为长笛、单簧管、竖琴以及弦乐四重奏而作,该作品属于拉威尔创作中期作品,作品中半音化、调性游移、中古调式的运用体现了拉威尔创作中印象主义与古典主义风格的交融.拉威尔擅长运用色彩性的配器,也大量运用西班牙、阿拉伯、中古调式等具有民族特色的调式与元素,以及全音阶、平行进行等印象主义创作技法,但他作品中主题性的明确,三度叠置的和弦结构,均映射出了他的古典创作思维,也展现了拉威尔工整的框架与精美的笔触.整首作品描绘出朦胧带有一丝诙谐的色彩,体现出丰富的配器技巧与对织体的运用.

    拉威尔《序奏与快板》印象主义创作技法

    声乐技巧与歌唱者表现中的音乐表达

    白布和
    7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声乐技巧和歌唱者的音乐表现力是声乐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声乐技巧和歌唱者音乐表现力两个角度入手,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提高声乐技巧来增强歌唱者的音乐表现力.文章阐述了声乐技巧的内涵,包括发声、呼吸、共鸣、语言表达等方面;分析了音乐表现力的内涵,包括音乐风格把握、情感表达、音乐处理等方面;文章重点探讨了声乐技巧与歌唱者音乐表现力之间的关系,包括声乐技巧是音乐表现力的基础、声乐技巧服务于音乐表现、声乐技巧与音乐表现力相辅相成等内容;最后,文章提出了提高声乐技巧、增强音乐表现力的策略和方法.本文认为,只有不断提高声乐技巧,才能真正增强歌唱者的音乐表现力,二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声乐艺术的核心要素.

    声乐技巧音乐表现力声乐艺术歌唱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