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黄河之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黄河之声
黄河之声

刘文科

半月刊

1810-2980

lwk_9913@sina.com;china_9913@china.com.cn

0351-4032548;13520551050

030073

山西省太原市狞泽大街378号

黄河之声/Journal Huang He Zhi Sheng
查看更多>>《黄河之声》杂志1958年创刊,以“关注音乐新闻,挖掘音乐新人,探讨音乐理论,发展音乐事业”为己任,50多年来,为中国和世界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全国音乐艺术界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且得到了众多业界权威专家的首肯。目前,《黄河之声》已成长为中国最具魅力的主流音乐艺术专业期刊。2007年1月起,《黄河之声》杂志由双月刊改为半月刊,128页,国际大16开。读者以音乐艺术从业者为主,发行领域以全国为主,订阅办法以市场订阅和零售为主,经营模式以多元化、合作化为主。《黄河之声》杂志期发行数已超过4万份,拥有音乐业内忠实读者30万人,拥有世界级权威专业学术机构订户4303个,分布26个国家和地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德彪西钢琴曲《木偶的步态舞》音乐形象与演奏探析

    段雪
    7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德彪西是世纪之交法国印象主义代表作曲家,他的音乐作品与印象主义绘画一样,不追求明晰的线条轮廓,而是强调给欣赏者留下一种朦胧的印象,营造意境氛围.《木偶的步态舞》则是德彪西1906年至1908年为女儿练习钢琴而作的钢琴曲集《儿童乐园》(又译为《孩子们的角落》)中的一首,从女儿最爱的玩具和玩耍场景中获得灵感,听上去童趣诙谐,音响新颖奇特,运用印象派作曲手法,并从美国爵士乐中吸取养分,生动地展现出了木偶玩具翩翩起舞的形象.本文将以《木偶步态舞》中的音乐形象为重点,从作品创作背景入手,多方位分析音乐本体的形象建构,再从演奏技巧和处理上探析"木偶"的音乐形象.

    德彪西《木偶的步态舞》《儿童乐园》音乐形象

    声乐表演艺术中的情感诠释提升研究

    郭日斌
    8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声乐表演艺术中的情感诠释是音乐艺术的核心之一,它承载着表演者对作品情感内涵的理解和表达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艺术表达的需求不断提高,对声乐歌手情感诠释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研究提升声乐表演艺术中的情感诠释是当今音乐艺术研究领域的关键.本文旨在探讨声乐表演艺术中情感诠释提升的相关研究,分析情感诠释在声乐表演中的意义,并提出一些提升情感诠释的方法与策略.

    声乐表演艺术情感诠释意义提升措施

    不同音乐风格表现下流行演唱技巧训练研究

    李泽政
    8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流行歌曲中所涉及的几种不同音乐风格的演唱技巧训练要点,其中包括音乐剧风格、民族风格、网络风格,以及欧美风格.分别针对这四种风格,探讨了在发声技巧、情感表达、舞台表现力及个性化风格等方面的培养方法.综合各种音乐风格的独特技巧训练,有助于歌手拓宽音乐视野、提升演唱能力、个性化风格塑造.

    流行演唱音乐风格技巧训练情感表达

    管弦乐《星辰大海》的音乐分析与演唱分析

    任远
    90-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管弦乐《星辰大海》是作曲家关峡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所创作,作品以"星辰大海"为主题,象征岁月征程和人民至上,融合主调和复调音乐,展现丰富的内涵.作品在音乐分析上,呈现出独特的调性特点、复调运用、和声创新、旋律演变、节奏拍子运用、动态氛围营造以及结构形式安排.演唱分析上,涵盖演唱者的要求、歌词意义表达、旋律演唱技巧处理、音乐情感传达、与其他音乐形式的融合、演唱过程中的即兴与创新演唱与听众的互动反馈.本研究旨在对《星辰大海》进行全面的分析,展示其音乐和演唱的独特魅力.

    管弦乐《星辰大海》音乐分析演唱分析

    咏叹调《为艺术,为爱情》的人物塑造和演唱处理

    许新新
    94-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19世纪的意大利,歌剧十分盛行,并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歌剧作曲家,普契尼就是其中之一,他的一生中创作了许多非常优秀的作品,其中《托斯卡》可以说是普契尼第一部带有写实主义色彩的作品,这是一部三幕歌剧,作品讲述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悲剧,其中有很多精彩的唱段.本文将以咏叹调《为艺术,为爱情》为研究对象,对其人物塑造以及演唱处理进行简要的分析,从而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为艺术,为爱情》这首作品.

    普契尼咏叹调人物塑造演唱处理

    韦伯音乐剧《猫》对艾略特诗集的跨媒介改编研究

    杨偲琦
    98-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跨媒介改编是当代艺术创作中常见的现象,它将不同媒介的艺术形式相互融合,创造出全新的艺术体验.韦伯音乐剧《猫》便是基于T.S.艾略特诗集《老负鼠的猫经》改编而成的成功案例.本文分析著名音乐剧《猫》的创作梗概,揭示艺术改编如何在保持原作精神的基础上实现文学的再度创造,以及这一改编过程中所呈现的现代艺术伦理观念.

    韦伯音乐剧《猫》艾略特诗集跨媒介改编伦理意蕴

    民族歌剧男中音角色形象特点与演唱研究

    张大伟
    102-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歌剧传入中国后,在民族歌剧的发展进程中,男中音声部始终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存在.诸多作品中也均有着经典的男中音角色,而演唱者则对这些角色予以了完美的塑造,通过创作和表演的共同努力,在民族歌剧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鉴于此,本文简要回顾了民族歌剧男中音角色的创演历程,并结合多部名作对其形象特点和演唱要点进行了总结,由此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并给更多民族歌剧欣赏者和演唱者以启示和借鉴.

    民族歌剧男中音形象特点演唱要点

    论律制对合唱音响美的影响

    张宇航
    106-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合唱音乐艺术是起源于欧洲的一种多声部、多人演唱的声乐体裁,可以通过纵向的和声以及横向的复调来演唱,与独唱相比增加了人声的表现力以及音乐审美的感受.本文将分析合唱历史上不同的律制与合唱之间的关系,能够使合唱在音响效果上展现不同的美感,同时与实际的应用相结合,以此与合唱训练完美结合.

    合唱艺术毕达哥拉斯律纯律中庸全音律纯律

    中国艺术歌曲《忆秦峨·恒山月》的作品特点及演唱分析

    朱佳宝
    110-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艺术歌曲《忆秦娥·恒山月》是"范曾诗词艺术歌曲——《风雅颂》"中的一首,究其为何能成为一部经典作品,与其高度的艺术价值是分不开的.不仅是因为词、曲和演唱都为各专业领域的名家,更是因其诗词与音乐的高度融合,使作品具有集诗、书、画、乐多角度的审美空间.

    中国艺术歌曲《忆秦峨·恒山月》范曾诗词歌曲

    声乐表演中运用情感表达的策略分析

    左代楠
    114-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声乐表演是一门"声情并茂"的艺术,它不仅讲究扎实的演唱技巧,还注重作品情感的完美展现,通过带动观众自身的情感体验,激发受众内心的情感,引起共鸣,从而打动观众.这就需要表演者注重声乐表演中的情感表达,准确掌握情感表达在声乐表演中的特性,运用多样化策略淋漓尽致地演绎声乐作品.本文首先对声乐表演中情感表达的特征进行了介绍,然后分析了情感表达在声乐表演中的重要性,最后探析了声乐表演中情感表达的提升策略.

    声乐表演课程思政情感表达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