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黄河之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黄河之声
黄河之声

刘文科

半月刊

1810-2980

lwk_9913@sina.com;china_9913@china.com.cn

0351-4032548;13520551050

030073

山西省太原市狞泽大街378号

黄河之声/Journal Huang He Zhi Sheng
查看更多>>《黄河之声》杂志1958年创刊,以“关注音乐新闻,挖掘音乐新人,探讨音乐理论,发展音乐事业”为己任,50多年来,为中国和世界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全国音乐艺术界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且得到了众多业界权威专家的首肯。目前,《黄河之声》已成长为中国最具魅力的主流音乐艺术专业期刊。2007年1月起,《黄河之声》杂志由双月刊改为半月刊,128页,国际大16开。读者以音乐艺术从业者为主,发行领域以全国为主,订阅办法以市场订阅和零售为主,经营模式以多元化、合作化为主。《黄河之声》杂志期发行数已超过4万份,拥有音乐业内忠实读者30万人,拥有世界级权威专业学术机构订户4303个,分布26个国家和地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巴渠民歌腔词节奏关系探析

    陈娟
    42-4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节奏是乐曲的骨干和基本因素,在巴渠民歌的腔词结合中,节奏是重要的研究问题之一,民歌音乐和语言的节奏构成因素主要表现在唱腔和唱词之间,唱词和唱腔有着轻重缓急与强弱响度的关系,并且唱词顿逗与唱腔乐逗之间也存在着内在的联系,腔词节奏关系如果把握不好、处理不当,会直接影响观众对作品内涵和情感表达的理解,本文以巴渠民歌的唱腔与唱词在节奏上的关系结合为研究对象,探析腔词在节奏轻重和节奏段落关系的相顺,总结腔词节奏在巴渠民歌中对于创腔者的一些启发,为传统音乐的发展做一点微薄的贡献.

    巴渠民歌腔词节奏

    琴曲《酒狂》中的音乐意象

    谭瑞琦
    4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琴曲《酒狂》为魏晋竹林七贤之一阮籍所作,此曲刻画了一位醉汉步履不稳,狂放豪爽之态,以表达阮籍在政治斗争中以醉酒避事,对时事不满,但又无可奈何的心情.本文运用中国独有的美学范畴——意象美学,来研究并分析琴曲《酒狂》,并根据阮籍的音乐思想、曲目创作背景等影响因素,以及古琴音乐所独具的意象,剖析琴曲《酒狂》中的音乐意象.

    音乐意象阮籍《酒狂》

    江西采茶戏音乐的语音体系与唱腔旋律形态研究

    文雅
    5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江西采茶戏作为赣地民间音乐的产物,其音乐形态的生成源于赣地传统文化语境中的史态、地态、语态、心态和乐态.其中的语态(方言语音)是音乐风格生成的基础,尤其是音乐中唱腔、念词都是使用地方方言演唱和念道,因此在唱腔旋律发展、旋法特征以及节奏形成等方面必然与剧种分布的地区方言语音体系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首先就江西采茶音乐文化片区方言语音特征作相关介绍.随后,文章将从"字调对腔格的制约""语调和腔句旋法的关联""腔词对唱腔节奏的影响"三个方面分述赣地方言语言体系与江西采茶戏唱腔旋律形态的关联,并以此论证语言音调在我国传统民族音乐形态构建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采茶戏语音音调唱腔旋律

    《武装的人》定旋律在文艺复兴时期复调音乐创作中的运用

    刘姝含
    57-6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艺复兴时期,世俗歌曲《武装的人》在民间广泛流传,众多著名作曲家用其作为定旋律写作弥撒曲.而处于文艺复兴时期不同阶段的作曲家们,创作风格也迥然不同.本文以迪费、奥克冈、若斯坎、奥布雷赫特、帕勒斯特里那的弥撒曲为研究对象,结合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特点,概括他们在定旋律与对位声部上的运用特点,分析定旋律与对位声部之间的关系.

    《武装的人》弥撒曲复调音乐文艺复兴

    斯特拉文斯基《敦巴顿橡树园协奏曲》第三乐章作曲技法浅析

    郝劲林
    6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伊戈尔·菲德洛维奇·斯特拉文斯基(Igor Fedorovitch Stravinsky,1882-1971)是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在他的早期作品中,力图主张复兴古典主义及古典主义之前的艺术风格和音乐特征.斯特拉文斯基的一生共出版过26首室内乐作品,本文通过对《敦巴顿橡树园协奏曲》第三乐章的分析和归纳,试图探索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中运用的技术特点和风格特征.

    特拉文斯基《敦巴顿橡树园协奏曲》第三乐章作曲技法曲式和声配器

    基于群众歌曲创作背景分析的路径探索

    洪丽华
    6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群众歌曲的产生与我国近现代革命斗争有着密切的关系,是词曲作家思想觉悟、认知水平、创作技能的综合体现,它的创作背景与歌曲内涵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研究、鉴赏和演唱群众歌曲时,只有对创作背景进行全面分析,才能真正理解作品的内涵.通过对贺绿汀、肖华、冼星海等词曲作家及代表作品的不同角度分析,可以有效论证创作背景与歌曲内涵的内在关系,展示群众歌曲创作背景分析的不同实践路径.分步骤对歌曲《南泥湾》展开创作背景分析路径的探索和思考,有助于更好地演唱,也有助于实现思想的引领,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群众歌曲创作背景分析路径

    王建中民族钢琴作品《浏阳河》音乐特色及演奏分析

    李雨佳
    7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浏阳河》作为王建中的代表作之一,其选材具有深刻的文化和历史意义.这部作品以湖南省著名的浏阳河为灵感来源,通过钢琴这一西方乐器,展现了中国南方水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浏阳河》不仅展示了作者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深刻理解和创新性转化,也体现了其对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和发展的独到见解.研究《浏阳河》的选材意义和演奏特色,不仅有助于深化我们对王建中民族钢琴音乐创作手法的理解,更是对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交流融合历程的一次探索.本文通过对《浏阳河》的演奏分析,揭示作品中蕴含的民族音乐美学特征,以及演奏者如何通过技术和情感的精准把握,向听众传达作品深邃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民族钢琴音乐浏阳河演奏分析中西音乐融合情感表达与技巧

    绿色生机——《春声赋》技法表达路径分析

    刘嘉俊
    7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熊小玉教授创作的音乐作品《春声赋》是一首带有浓郁的江西地域风格的室内乐作品,通过多调性的引入、运用展衍式与模进等创作技法,以及器乐的编配表达,将绿色音乐元素传达出来,形成独有的音乐表达方式.

    熊小玉绿色《春声赋》多调性配器

    李斯特《黎恩济主题幻想曲》音乐分析

    王静茹
    7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黎恩济主题幻想曲》是李斯特由瓦格纳的同名歌剧《黎恩济》改编而来,该曲构思大胆,结构清晰,肢体线条清楚,和声运用巧妙,是一首非常优秀的作品.本文通过对其音乐结构,和声风格等进行分析,以探究该乐曲的创作特征.

    黎恩济李斯特瓦格纳创作特征

    析琵琶曲《兵马俑遐想》

    杨君
    8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琵琶曲《兵马俑遐想》是一首运用不同节奏型,旋律多级进上行或下行的乐曲.本文从曲式特点、乐曲风格、演奏特点、创作特点四部分分析乐曲,了解作曲家的创作风格,创作目的,以全面的角度分析乐谱,帮助演奏者更好地了解作曲家、理解作品内容,从而更好地演奏乐曲.

    费承铿《兵马俑遐想》乐曲风格创作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