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黄河之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黄河之声
黄河之声

刘文科

半月刊

1810-2980

lwk_9913@sina.com;china_9913@china.com.cn

0351-4032548;13520551050

030073

山西省太原市狞泽大街378号

黄河之声/Journal Huang He Zhi Sheng
查看更多>>《黄河之声》杂志1958年创刊,以“关注音乐新闻,挖掘音乐新人,探讨音乐理论,发展音乐事业”为己任,50多年来,为中国和世界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全国音乐艺术界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且得到了众多业界权威专家的首肯。目前,《黄河之声》已成长为中国最具魅力的主流音乐艺术专业期刊。2007年1月起,《黄河之声》杂志由双月刊改为半月刊,128页,国际大16开。读者以音乐艺术从业者为主,发行领域以全国为主,订阅办法以市场订阅和零售为主,经营模式以多元化、合作化为主。《黄河之声》杂志期发行数已超过4万份,拥有音乐业内忠实读者30万人,拥有世界级权威专业学术机构订户4303个,分布26个国家和地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黄河之声》约稿函

    1页

    以民族器乐剧《玄奘西行》为例浅谈民族器乐的传承与创新

    鲍西雨
    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族器乐剧是一种以传统民族乐器进行演出并且吸收多种艺术形式进行跨界融合的新表演方式.近年来,国内民族器乐剧主要以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历史故事为题材,从多种视角对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阐释,这也是我国民族器乐剧的特色所在.然而,民族音乐的发展却并未就此止步,面对当代艺术不断争锋创新的浪潮,我们国家的民族器乐艺术在当代的发展中,应该进行不断的思考与探索.本文从民族乐器的传承与创新两个层面,结合相关的研究与整理以及理论归纳,以世界首部民族器乐剧《玄奘西行》为例,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现代音乐创作的新途径,并从不同的层面来探索现代器乐艺术的发展道路.

    民族器乐剧《玄奘西行》传承创新

    川北灯戏艺术特点分析及传承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蔡川吴静
    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川北灯戏的起源和发展现状为依托,从它的文化、音乐、舞蹈、表演形式、服饰、化妆等艺术特点进行分析,对其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提出建议,为后续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推动川北地区戏曲文化的繁荣发展,使川北灯戏在国内外戏曲艺术领域中独树一帜.

    川北灯戏艺术特点创新发展

    曲艺音乐戏曲化——北京曲剧音乐形式及现存问题

    刘晓婷
    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京曲剧是北京这座千年文化名城孕育而生的唯一属于北京的地方剧种,经过长期艺术实践,北京曲剧在单弦牌子曲的基础上,完成了剧种的新生.北京曲剧音乐也在以单弦牌子曲为主要来源的曲牌基础上,通过融入板腔化因素以及改革伴奏乐队等方式,基本完成了由曲艺音乐向戏曲音乐的转换.本文主要从北京曲剧音乐戏曲化的过程入手,概括北京曲剧所用曲牌的板式变化特征以及乐队形式的变化,并探讨其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戏曲音乐北京曲剧地方戏曲艺音乐

    互联网背景下非遗民间曲艺资源的教育转化与传承——以永新小鼓为例

    涂玉莹兰洋
    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今时代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进入了信息化时代,近些年,移动互联网得到了深度普及,"互联网+"使得互联网与各行各业互相渗透共同发展.非遗民间曲艺面临在传承中面临着巨大挑战,如何利用好互联网技术,加强非遗民间曲艺的教育转化与传承是一项值得探究的话题.

    互联网非遗民间曲艺永新小鼓

    潮汕佛乐文化与声音技巧的创新应用研究

    吴樱子
    2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潮汕佛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本文通过对潮汕佛乐文化特征的深入研究,探讨了其独特的声音技巧及其在现代音乐创新中的应用.首先,本文分析了潮汕佛乐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揭示了其在宗教、社会和艺术方面的重要地位.潮汕佛乐以其清新婉转、悠扬动人的旋律和独特的表演形式而闻名,是潮汕地区民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潮汕佛乐的声音技巧独具特色,通过对声音的细腻处理和情感的表达,能够深深触动人心,引发听众共鸣.其次,本文重点探讨了潮汕佛乐中的声音技巧,包括音色的运用、音高的控制以及演唱技巧等方面.潮汕佛乐的声音技巧独具特色,通过对声音的细腻处理和情感的表达,能够深深触动人心,引发听众共鸣.总的来说,本文通过对潮汕佛乐文化特征与声音技巧的研究,旨在探讨传统音乐在当代的发展路径,为潮汕佛乐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希望通过这一研究,能够更好地传播和弘扬潮汕佛乐这一珍贵的音乐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独特的音乐形式.

    潮汕佛乐传统音乐声音技巧创新应用文化特征

    流行音乐中民族音乐、器乐元素的传承与融合

    吴玉辉
    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快推动我国流行音乐创新与发展速度,应当充分融合民族音乐、器乐元素等.论文在掌握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的联系与发展基础上,分析了民族音乐元素在流行音乐制作中的融合、流行音乐与诗词题材的融合、民族戏剧曲艺与流行音乐的融合、原有民族音乐改编进流行音乐中四个传承与融合路径,同时,强调了让流行音乐与社会人群的审美相一致、让流行音乐的演唱形式更加多样、让流行音乐的织体更加丰富化的民族音乐元素对流行音乐的影响,通过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深化音乐教育与传承等,能够转变传统流行音乐表演方式,加快推动民族音乐创新发展速度,助力我国音乐事业可持续发展.

    流行音乐民族音乐器乐元素传承融合

    民族唱法的危机及其化解路径——以《杏花天影》为例

    谢雨涵
    2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族声乐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结晶,通过植根于中国文化,不断地自我完善,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表达形式和艺术特色.然而自近代西方音乐体系传入中国后,传统民族声乐因缺少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而受到冲击,民族声乐在后期发展中迷失了方向,出现了唱腔咬字西化的情况.本文以姜夔的自度曲《杏花天影》为例进行音乐研究,从危机论主要观点出发,通过对作品的创作背景、调式调性进行本体解读,结合民族声乐的特点,探讨如何在保留中国传统音乐美感的前提下进行世界化发展.

    民族声乐《杏花天影》危机论唱法

    钢琴伴奏艺术探析——以四川民歌《康定情歌》为例

    薛洁
    32-3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音乐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国民歌的伴奏形式也在不断创新.现代中国民歌已不再仅仅依赖中国传统乐器进行伴奏编写,而是广泛吸纳了包括钢琴在内的多种现代乐器.钢琴伴奏在歌曲演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能够强化主旋律,还能深刻地塑造出独特的音乐意境,从而更加淋漓尽致地表达中国民歌的丰富情感.本文以江定仙改编的《康定情歌》为例,深入探索了钢琴伴奏在中国民歌中的运用及其艺术效果,旨在为中国民歌与钢琴伴奏的结合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通过详细分析《康定情歌》的钢琴伴奏特点,本文揭示了钢琴伴奏如何与民歌主旋律相得益彰,共同构建出深邃而动人的音乐世界.

    民歌钢琴伴奏音乐意境情感表达康定情歌

    文化自信视阈下新疆民族声乐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探究

    马丹丹孟媛媛
    3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疆民族声乐艺术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和民族特色.在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效继承和发展新疆民族声乐艺术,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从文化自信的视阈出发,探究新疆民族声乐艺术的继承和发展策略,以期为推动新疆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文化自信新疆民族声乐艺术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