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黄河之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黄河之声
黄河之声

刘文科

半月刊

1810-2980

lwk_9913@sina.com;china_9913@china.com.cn

0351-4032548;13520551050

030073

山西省太原市狞泽大街378号

黄河之声/Journal Huang He Zhi Sheng
查看更多>>《黄河之声》杂志1958年创刊,以“关注音乐新闻,挖掘音乐新人,探讨音乐理论,发展音乐事业”为己任,50多年来,为中国和世界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全国音乐艺术界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且得到了众多业界权威专家的首肯。目前,《黄河之声》已成长为中国最具魅力的主流音乐艺术专业期刊。2007年1月起,《黄河之声》杂志由双月刊改为半月刊,128页,国际大16开。读者以音乐艺术从业者为主,发行领域以全国为主,订阅办法以市场订阅和零售为主,经营模式以多元化、合作化为主。《黄河之声》杂志期发行数已超过4万份,拥有音乐业内忠实读者30万人,拥有世界级权威专业学术机构订户4303个,分布26个国家和地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事林广记》《神奇秘谱》《梧冈琴谱》《风宣玄品》四谱五音调调意概述

    邱桐王尚影周天姮
    4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琴作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给我们留下了大量宝贵的资料,其中包括三千多首古琴曲.对于古琴曲名,我们可以看到古谱中有一类以体裁作为命名方式的琴谱,如"春晓吟""良宵引""神人畅""古风操"等,这类曲名的最后一个字皆为琴曲的体裁,在众多体裁中,最小的当属"调意".

    古琴调意五音调非物质文化遗产

    利用红色歌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研究

    仙云莉
    4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歌曲作为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一种有效的文化载体,增强民族认同感,促进社会文化建设,助力构建和谐社会.通过分析红色歌曲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联系,揭示红色歌曲在强化共同体意识中的重要作用与价值.探讨红色歌曲的传播途径与方式,在不同社会群体中的接受度与影响力.红色歌曲通过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思想内涵,有效地传达革命精神与民族情感,在民众中培育并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红色歌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对塑造民族精神和促进社会和谐具有积极影响.

    红色歌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研究社会文化建设

    古诗词艺术歌曲《长相思》的创作特征及演唱技巧分析

    陈来霞
    4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相思》是由音乐人刘卓创作的古诗词艺术歌曲,他将李白的诗句与现代作曲技法巧妙结合,使这首作品成为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一次创新尝试.本文将对作品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创作背景、唱词解析、曲式结构、旋律特点、伴奏织体等方面的特点,以及演唱技巧的运用,以展现其独特的"声腔之美"和"民族之韵".

    《长相思》创作特征演唱技巧

    古筝曲《行者》的音乐特色及演奏技巧

    丁文圆
    5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筝曲《行者》是一部具有异域情调的古筝作品,本文分别从曲目简介、音乐特色、演奏技巧分析以及情感表达四个方面分析这首作品.其主要目的是探析作曲家在创作这首作品时所想表达的音乐情感.该乐曲目前的研究文献较少,大多文献都是从音乐以及技法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笔者站在前人的基础之上,对该乐曲提出个人理解.通过分析这首作品从而达到更准确地理解作品,在演奏这首作品时更好地演奏其内部的技法,对乐曲的情感表达有更深刻地理解,为古筝演奏者提供更好的理论帮助.

    古筝曲《行者》音乐特色

    当代民族音乐创作中的作曲技法探究

    冯豆
    5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族音乐是历史长期发展中不断更新并传承的民族文化精华,不仅思想内涵独特丰富,同时音乐元素贴合民族特点,在创作时对民族性和文化性要求较高.民族音乐创作中作曲技法的合理运用可以彰显音乐内涵,让民族音乐在当代更好地传播和发展.基于此,分析民族音乐发展基本概况以及现代作曲相关理论,指出民族音乐创作中作曲技法应用的要点,并从音响优化、和声复调、民族文化等多个角度探讨作曲技法应用途径,以为其他音乐创作提供指导.

    民族音乐作曲技法创作编排

    浅谈歌曲《渔光曲》的创作赏析与演唱处理

    黄雨婷郜锋
    6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歌曲《渔光曲》创作于1934年,是同年上映的影片《渔光曲》的主题歌.该曲由安娥作词,任光作曲.朴实无华的歌词搭配上舒缓婉转的旋律形象地描绘出在20世纪初新中国还未成立时,渔民们的悲惨生活.歌曲与影片的配合,让听众及观众仿佛身临其境地处在那个被压迫被剥削的年代,有着强烈的艺术共鸣.也为音乐爱好者提供了学习和欣赏的绝佳范例.本文将从歌曲的创作背景、音乐风格、创作构思及歌曲的演唱处理方面入手剖析.通过较深层次的分析梳理,从而进一步地了解、感悟作品,以便提升作品的演唱效果,同时为后人的研究做出些许贡献.

    《渔光曲》创作背景音乐构思演唱处理

    法国艺术歌曲《在草地上》中的陌生化现象

    刘婉莹
    6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文体研究中,语言的"陌生化"和"前景化"是两个极为重要的概念.英国语言学家Leech认为,评述作品的感性特征时,时常会评论颜色、音调等,而文学作品的评述首先应该是从非感性的语言方面.因此,笔者将借用文体学研究的相关知识将音乐与文学结合,尝试从词汇音韵、语句逻辑、语篇结构、诗词内涵等方面对比分析,将感性的内容与理性的形式融合,从词与乐的关系出发,探寻歌曲中的意境韵味,从听觉"偏见"中解放出来,分析法国艺术歌曲广受喜爱的原因,感受拉威尔艺术歌曲的风格.

    法国艺术歌曲"陌生化"拉威尔音乐分析

    浅析拉威尔的印象主义——以《水之嬉戏》为例

    宋丹洋
    6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钢琴的整体发展历史,包括该乐器外形等的演变,钢琴曲的发展过程,通过深入探索了在悠悠历史中很多优秀的音乐家,作曲家,这对于钢琴专业的我们来说受益颇深,使我们在今后的钢琴演奏中,能够结合曲目的背景与风格,使演奏更加准确,拥有灵魂.在课上通过对作曲家们的生平,成就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不同时期的不同风格的乐曲,他们每个人虽有着不同的家庭,性格,经历与机遇,也正是这些不同使得音乐家们的作品风格迥异,各有千秋,共同组成了伟大的钢琴史.在其中,印象主义在钢琴史甚至整个艺术史中都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而讲到这一时期,我们就不得不提到拉威尔,他是印象主义的代表人物,本文将从拉威尔的钢琴作品之一《水之嬉戏》的分析来探究拉威尔的音乐特点,进而对印象主义的整体音乐风格进行浅析.

    印象主义拉威尔水之嬉戏曲式分析音乐风格分析

    古诗词艺术歌曲《春花秋月何时了》的作品分析与演唱处理探析

    万文博
    7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诗词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众多作曲家深耕中国传统诗词这片深厚的文化沃土,他们积极投身于古诗词的现代化作曲工作,力求将传统诗词与现代音乐元素相结合,创作出优秀的古诗词音乐作品.这些作品不仅传承了传统文化的精髓,更赋予了古典诗词以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选取王龙创作的古诗词艺术歌曲《春花秋月何时了》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其歌词及音乐风格进行了全面概述,随后分析其对音乐本体的曲式结构.最后结合笔者个人演唱实践,从声乐演唱技巧层面入手,对气息运用、咬字发音、音色处理、情感把握等要点进行详细分析.本文旨在为广大声乐演唱者及学习爱好者提供有益的参考,以期为其今后的舞台表演或教学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春花秋月何时了》古诗词艺术歌曲音乐结构演唱处理

    肖邦《第一叙事曲》音乐风格与演奏技巧探究

    王浩然骞舟
    7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肖邦是欧洲浪漫主义时期的伟大作曲家,以钢琴作品闻名于世.肖邦也是钢琴叙事曲的首创者,一生共创作了四首钢琴叙事曲.这些作品具有鲜明的波兰民族风格,充满了民间音乐的即兴与变奏,同时也深刻反映了19世纪中叶波兰人民的生活、斗争和愿望.本文以肖邦的《第一叙事曲》为例,分析作为演奏者在演奏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演奏技巧以及如何更好地演绎这首作品,从而使作品的情感与音乐风格得到最大程度上的体现.

    肖邦《第一叙事曲》演奏技巧音乐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