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黄河之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黄河之声
黄河之声

刘文科

半月刊

1810-2980

lwk_9913@sina.com;china_9913@china.com.cn

0351-4032548;13520551050

030073

山西省太原市狞泽大街378号

黄河之声/Journal Huang He Zhi Sheng
查看更多>>《黄河之声》杂志1958年创刊,以“关注音乐新闻,挖掘音乐新人,探讨音乐理论,发展音乐事业”为己任,50多年来,为中国和世界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全国音乐艺术界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且得到了众多业界权威专家的首肯。目前,《黄河之声》已成长为中国最具魅力的主流音乐艺术专业期刊。2007年1月起,《黄河之声》杂志由双月刊改为半月刊,128页,国际大16开。读者以音乐艺术从业者为主,发行领域以全国为主,订阅办法以市场订阅和零售为主,经营模式以多元化、合作化为主。《黄河之声》杂志期发行数已超过4万份,拥有音乐业内忠实读者30万人,拥有世界级权威专业学术机构订户4303个,分布26个国家和地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黄河之声》约稿函

    1页

    长沙花鼓戏的艺术特征及其传承与发展

    丁慧琳
    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湖南花鼓戏有着悠久的历史底蕴,并包含宝贵的艺术文化研究价值,而长沙花鼓戏在湖南花鼓戏中最具代表性.现今,时代飞速发展,在各种信息、因素的冲击下,依赖口传身教的湖南花鼓戏已经不见其繁荣时期的模样,本文将通过对长沙花鼓戏的历史轨迹、艺术特点、现状问题、传承发展进行讲解与分析,希望能以此为长沙花鼓戏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帮助,也希望大家看到后能更加重视我们国家这个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湖南花鼓戏艺术价值传承与发展现状问题

    新时期民族民间音乐与流行音乐的融合性研究

    郭志云
    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民族民间音乐与流行音乐的风格结合起来,能够给公众带来一种全新的听觉和视觉体验.伴随着我国流行音乐的快速发展,多数音乐家都在不断地进行革新,将民族民间音乐与流行音乐相结合,能够创造出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作品.在新时期背景下,从原生态民歌、民族调式、戏曲元素、中国风歌曲的角度出发,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融合路径,为进一步推动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和流行音乐的融合发展提供借鉴.

    新时期民族民间音乐流行音乐

    《牧笛》的艺术特征与艺术处理分析

    黄华敏
    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牧笛》是一首哈萨克族风格的音画式作品,其融合了西方音乐的元素,结合了少数民族生活中常见的意象,展现了牧民真实的生活场景,是中国现代音乐的一首经典作品,具有明显的西北民族风格,蕴藏着极大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简析《牧笛》相关理论概述,分析《牧笛》的艺术特征与艺术处理策略,以帮助演唱者深刻认识花腔艺术歌曲特点、感受民族音乐风格,能够在演唱过程中更准确地把握和运用作品的演唱技巧,淋漓尽致地展示牧笛声的欢快,更好地诠释作品内涵与作者情感,歌颂牧民美好幸福的生活.

    《牧笛》艺术特征艺术处理策略

    新时代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发展途径的研究——以琵琶为例

    杨梓莘
    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上也是独树一帜的文化瑰宝.在灿烂的中国文化历史长卷中,琵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有着浓墨重彩、璀璨光芒的一笔.作为中国古典乐器的主要代表之一,琵琶在我国的文化发展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进入新时代,以琵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应发挥属于它的独特风采,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特色,让中华民族音乐文化"走出去",贡献中国文化力量.

    新时代民族音乐传承发展琵琶

    由舒曼第二钢琴奏鸣曲的创作思想看古典乐派与浪漫乐派钢琴奏鸣曲演奏的异同

    岳阅
    20-2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对舒曼《第二钢琴协奏曲》和古典乐派几位代表人物作品的比较分析研究,从音乐史,作曲技术,感性理解等几方面看不同时期(主要是古典乐派与浪漫乐派时期)钢琴奏鸣曲演奏的特点和异同,主要不是从技术上切入,而是从多学科知识的研究学习所带来的音乐思想对在演奏中所取得的作用入手去探讨该课题的重要性.

    奏鸣曲多学科演奏意识

    探究《月满西楼》音乐作品的音乐风格与演唱

    吴华
    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经千年的沉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是一首描写离别之情的经典词作,词中的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苏越以其深厚的音乐才华,将这首词作改编成了一首经典的歌曲《月满西楼》.《月满西楼》的音乐风格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和现代音乐元素,旋律优美动听,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歌曲的编曲方面,运用了大量的中国传统乐器,如琵琶、二胡等,营造出一种浓郁的中国古典氛围.同时,现代音乐元素的加入,使得歌曲更加具有时代感和现代感.安雯作为《月满西楼》的演唱者,以其甜美、柔情的嗓音,将这首歌曲的情感和意境诠释得淋漓尽致.在演唱技巧方面,安雯运用了气声、滑音等细腻的处理方式,使得歌曲的情感表达更加深刻、感人.同时,安雯对中国文化有着深厚的了解和热爱,这使得其在演唱这首歌曲时更加能够把握住歌曲的情感和内涵.

    《月满西楼》音乐作品音乐风格演唱

    肖邦《c小调夜曲(op.48,no.1)》音乐形态与音乐风格研究

    陈冲
    31-3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肖邦于1841年创作《c小调夜曲(op.48,no.1)》标志着肖邦达到了创作的成熟期.此篇文章对《c小调夜曲(op.48,no.1)》的音乐形态和风格特征进行分析.第一部分是对作品进行介绍第二部分是对作品进行曲式形态结构分析;第三部分笔者从音乐风格角度出发,拆解乐器与体裁、演奏风格、旋律及调性、和声四个角度.

    肖邦《c小调夜曲》音乐形态风格特征

    筝曲《姜女泪》的音乐与演奏分析

    张怡帆
    3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陕西筝曲的形成受到秦腔、碗碗腔、眉户等陕西地方戏曲剧种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筝曲流派,《姜女泪》由周延甲先生根据陕西戏曲迷胡(眉户)调创作而成,本文从筝曲背景、音乐及乐曲演奏技法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对筝曲《姜女泪》进行深层次的、多方面的探讨.

    姜女泪创作背景结构分析演奏技法

    李斯特钢琴曲《夜莺》的创作及演奏分析

    沈红
    4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李斯特钢琴曲《夜莺》的创作及演奏,立足李斯特的生平简介,分析了《夜莺》的创作过程,以及演奏方式.分析结果表明,《夜莺》调性为升c小调,采用了并列单三部曲式的结构,表现了夜莺在夜晚的歌唱和美丽的景象.这首曲子被认为是李斯特最著名的钢琴曲之一,也是浪漫主义钢琴曲的代表之一.李斯特在创作这部作品时,大量融入了他在音乐创作方面的鲜明个性与创新手法.他运用了炫技性技巧和华彩性旋律,生动地描绘了夜莺婉转优美的啼鸣以及它们活泼的嬉戏场面.这部作品流露出安静优雅的旋律,动人的夜莺形象,让人仿佛置身于清新自然之中.研究分析《夜莺》的创作过程和演奏方式,对《夜莺》的推广,以及后期钢琴曲的创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李斯特钢琴曲《夜莺》长做创作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