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黄河之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黄河之声
黄河之声

刘文科

半月刊

1810-2980

lwk_9913@sina.com;china_9913@china.com.cn

0351-4032548;13520551050

030073

山西省太原市狞泽大街378号

黄河之声/Journal Huang He Zhi Sheng
查看更多>>《黄河之声》杂志1958年创刊,以“关注音乐新闻,挖掘音乐新人,探讨音乐理论,发展音乐事业”为己任,50多年来,为中国和世界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全国音乐艺术界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且得到了众多业界权威专家的首肯。目前,《黄河之声》已成长为中国最具魅力的主流音乐艺术专业期刊。2007年1月起,《黄河之声》杂志由双月刊改为半月刊,128页,国际大16开。读者以音乐艺术从业者为主,发行领域以全国为主,订阅办法以市场订阅和零售为主,经营模式以多元化、合作化为主。《黄河之声》杂志期发行数已超过4万份,拥有音乐业内忠实读者30万人,拥有世界级权威专业学术机构订户4303个,分布26个国家和地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舒曼《维也纳狂欢节》(op.26)第一乐章的音乐特征与演奏实践初探

    何敏之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维也纳狂欢节》(op.26)是舒曼的一首浪漫主义风格的钢琴作品,演奏时注重作品的风格特点和表现力的要求.需要准确地把握作品的音乐性和表现力,通过强烈的情感表达和个性化的演绎,展现作品中丰富多彩的情感和意境.演奏时还需要注重作品的细节和音乐性的表现,通过准确的演奏技巧和表现力,使作品的音乐旋律和情感得到自然而流畅地表达.

    舒曼钢琴作品维也纳狂欢节音乐特征演奏实践

    《马林巴第一协奏曲》第四乐章音乐分析

    刘畅
    4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林巴第一协奏曲》第四乐章是由巴西作曲家Ney Rosauro所作,是《马林巴第一协奏曲》中的末乐章,Ney Rosauro的代表作之一.该作品以固定低音为基础进行变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笔者将对乐曲的创作背景进行简单介绍,并从乐曲音乐分析、乐曲的演奏两个方面对《马林巴第一协奏曲第四乐章》进行探究.

    马林巴第一协奏曲第四乐章音乐分析演奏技法

    探究合唱曲《唱支山歌给党听》作品与演唱的分析

    麻娟
    5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1年7月1日是共产党100周年的生日,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人们都会通过唱红歌和讲红色的故事为祖国母亲庆祝,作为大学生也不例外,在庆祝党的100周年的活动中大学生用合唱红歌的方式来为祖国庆祝,合唱作为一种最能体现音乐特征的集体艺术形式,他们把《唱支山歌给党听》选定为必唱曲目,这首合唱作品自诞生以来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它以质朴的语言和民歌曲调,将人民翻身做主的劳苦大众和对党的感激之情诠释得淋漓尽致.

    合唱《唱支山歌给党听》演唱

    黄自艺术歌曲《思乡》的音乐特点及歌唱处理研究

    聂堂英李成龙
    5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乡》是黄自先生创作的一首短小精悍、带有浓厚情感色彩的艺术歌曲,词曲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和家国情怀.本文通过对旋律、歌词、结构、和声等方面的分析,总结歌曲的风格特点和蕴含的思想,探讨了歌唱作品时如何通过歌唱技巧的运用、音乐的情感表现、声音特点等进行有效的歌唱处理,以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同时对不同歌唱家关于该作品的演唱进行了简要对比分析.此外,也提出了歌唱处理的建设性意见,为更好的诠释该作品及其他艺术歌曲提供参考.

    艺术歌曲思乡中国味歌唱处理

    俄罗斯声乐浪漫曲"音·诗·画"的技艺融合与民族魅力诠释

    王许竞怡
    6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探索俄罗斯文化深邃脉络的过程中,声乐浪漫曲以其独特的艺术形态显著地凸显出来.这一音乐流派深刻融合了复杂的音乐结构、富有象征意义的诗歌,以及近似绘画的视觉意境,从而在俄罗斯文化的宽广背景中占据了重要位置.这种音乐形式的发展受到历史脉络的深刻影响,其风格特点及与文学作品的互文关系揭示了音乐艺术与俄罗斯民族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经典作曲家如柴可夫斯基和拉赫玛尼诺夫通过其作品不仅展现了俄罗斯民族精神的音乐化表达,也成功地将个人艺术风格与民族情感相融合.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俄罗斯声乐浪漫曲传统的传承和演变,也为深入理解俄罗斯音乐文化提供了关键视角.综合分析这些作品,可以更准确地把握俄罗斯声乐浪漫曲在结合"音·诗·画"意境方面的独特技艺,及其在传达丰富的民族情感和历史文化内涵上的卓越能力.

    俄罗斯声乐音·诗·画技艺融合

    柏辽兹音乐创作的文化语境研究

    詹林平和春花
    6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曲家柏辽兹所创作的各种音乐作品,以带有浓厚文学意味的构思和标题,充满了强烈的音乐听觉审美体验意图,众多的作品均体现出自由而又庞大的音乐结构,气势恢宏而又表现出音乐色彩丰富、斑斓的音响,从而体现出极富个性的音乐创作特征.与此同时,在作曲家柏辽兹的音乐创作生涯中,还不失时机地通过音乐评论,全面、详细地阐述自己的音乐艺术创作思想.作曲家柏辽兹在《配器法与管弦乐队研究》一书中,就充分地引用了乐圣贝多芬、韦伯和瓦格纳等著名作曲家和自己所创作的作品片段.

    柏辽兹作曲家综合艺术音乐内涵

    调性布局之发散关系研究——以斯美塔那弦乐四重奏《我的一生》为例

    张东升
    6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室内乐作为一种小型器乐合奏形式,很少进入标题音乐的领域.而弦乐四重奏是最重要和最具代表性的重奏形式,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却别出心裁,用弦乐四重奏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本文从套曲整体的调性布局与乐章内的调关系安排中,层层递进,深入探究在标题《我的一生》的框架下,作曲家在调性布局上有何精妙构思,从中体现出对于一生的回顾脉络.另一方面探究在这种布局之下,存在着怎样的逻辑关系,体现出作为一部回顾一生的自传性作品的独特性.

    我的一生调性布局发散关系

    浅析拉威尔《小奏鸣曲》第三乐章的音乐风格与演奏诠释

    张语嫣
    7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钢琴作品《小奏鸣曲》是法国作曲家拉威尔于1905年作成的三乐章奏鸣曲,它是拉威尔创作格调趋于成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拉威尔早期创作的重要作品.《小奏鸣曲》风格虽然偏向古典主义,但已有印象主义的萌芽,所以此作可以称为承上启下的作品.拉威尔的作品风格表面看来有印象主义的影子,但内在风格变幻莫测.拉威尔也曾坦言,尽管其作品格调受到了新思潮的影响,但并未摒弃古典主义的和声作曲风格,恰恰相反,他钟爱从古典主义大家的作品中寻找灵感.

    拉威尔小奏鸣曲新古典主义曲式分析演奏手法

    浅析音乐中的均衡与配合——以加拿大铜管五重奏改编曲《Viva la vida》为例

    赵帅渤
    7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加拿大铜管五重奏所改编的《Viva la vida》为例,对铜管五重奏及作品进行分析,进一步来探索音乐的均衡与配合,为此笔者将在论文中,从加拿大铜管五重奏改编曲《Viva la vida》入手,通过分析音乐三要素、节奏、力度等了解铜管五重奏之间的均衡,以及通过《Viva la vida》谱例分析并结合自身排练中的问题,进一步解释铜管五重奏在训练中的一些问题.

    铜管五重奏《Vivalavida》音乐的均衡声部配合

    舒伯特《d小调第十四弦乐四重奏》分析

    赵晓涵
    80-83页
    查看更多>>摘要:《d小调弦乐四重奏》是一部颇具内涵的作品,是舒伯特创作弦乐四重奏的精品.这部作品不仅具有双重性特点还与艺术歌曲《死神与少女》有着密切联系,也体现了舒伯特对于弦乐四重奏创作的成熟风格.

    舒伯特d小调第十四弦乐四重奏死神与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