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黄河之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黄河之声
黄河之声

刘文科

半月刊

1810-2980

lwk_9913@sina.com;china_9913@china.com.cn

0351-4032548;13520551050

030073

山西省太原市狞泽大街378号

黄河之声/Journal Huang He Zhi Sheng
查看更多>>《黄河之声》杂志1958年创刊,以“关注音乐新闻,挖掘音乐新人,探讨音乐理论,发展音乐事业”为己任,50多年来,为中国和世界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全国音乐艺术界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且得到了众多业界权威专家的首肯。目前,《黄河之声》已成长为中国最具魅力的主流音乐艺术专业期刊。2007年1月起,《黄河之声》杂志由双月刊改为半月刊,128页,国际大16开。读者以音乐艺术从业者为主,发行领域以全国为主,订阅办法以市场订阅和零售为主,经营模式以多元化、合作化为主。《黄河之声》杂志期发行数已超过4万份,拥有音乐业内忠实读者30万人,拥有世界级权威专业学术机构订户4303个,分布26个国家和地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西方音乐剧与中国传统音乐融合研究

    苏凡博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项研究对西方音乐剧与中国传统音乐融合的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其目的在于分析这两种音乐在音乐风格、创作手法、表演形式等方面的交流和碰撞.为了得出这一研究结果,我们进行了系统的文献回顾,案例分析以及专家访谈.通过这些方式,我们揭示了西方音乐剧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影响,以及中国传统音乐在西方音乐剧中的创新应用.我们详细地分析了西方音乐剧如何影响中国传统音乐,包括在音乐风格、创作手法、表演形式等方面的影响.同时,我们也探讨了中国传统音乐如何在西方音乐剧中被创新应用,包括在音乐风格、创作手法、表演形式等方面的应用.此外,我们还从专家访谈中获取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见解,这些观点和见解对我们理解和分析西方音乐剧与中国传统音乐的融合现象起到了重要的帮助.本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到了西方音乐剧与中国传统音乐之间的交流与碰撞,以及这两种音乐如何相互影响、相互创新.

    音乐剧传统音乐文化交流文化融合

    新时代红色流行音乐的自信表达与发展建议

    谭辰妍王旭
    4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新时代中国崛起为背景,探讨了在文化自信的当下,流行音乐如何成为表达红色主题的重要载体.通过对红色主旋律流行歌曲作品的分析,探讨红色音乐的守正创新及传播发展新方式.

    文化自信流行音乐红色

    非遗视域下——广元吟诵及其"润腔"研究

    吴青青
    5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广元吟诵和广元吟诵中的"润腔",文章将通过对广元吟诵中的"润腔"与民歌、声乐作品、声乐教学中"润腔"之间的对比研究,探究它们之间的关联.文章主要研究的内容有三点:其一,广元吟诵的发展现状、主要流传的地区以及广元吟诵传承人在吟诵时的特点;其二,研究吟诵曲目中润腔的使用情况,探究广元吟诵中包含了哪些润腔方法,使用后的效果如何;其三,研究润腔在民歌和民族声乐以及高校声乐教学中的使用,探究是否有相同之处,推进广元吟诵和吟诵中"润腔"的传承.

    广元吟诵润腔对比研究融合研究

    聆听老北京的声音:以叫卖调为例的城市民族音乐学研究

    武墨子毛雪
    5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叫卖,也被称为"吆喝""货声",是穿梭在古旧胡同街巷间、由商贩们自发唱作的一种商业活动.作为一种老北京独特的城市胡同声音文化,叫卖调是老北京百姓日常生活的缩影,也是北京历史和文化的载体,具有鲜明的文化特点和历史地位.本文深入探讨了叫卖调这一独特的音乐形式,通过分析叫卖调的音调、唱词和表演特点,以及其与老北京城市文化、社会生活、胡同街市和商业活动的关系,讨论它如何打破作为一种商业宣传手段的局限性,而不断演变、与其他音乐形式融合,逐步形成老北京市井文化中的标志性声音以及具有身份认同和文化符号意义的集体记忆.最后,文章总结了叫卖调在城市民族音乐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和意义,并为其未来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叫卖调老北京胡同文化文化符号民族音乐学

    文化自信视域下侗族大歌传承策略探析

    向少华
    6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侗族大歌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多重挑战.本文深入分析了侗族大歌的发展困境,提出了一系列对策,旨在有效推动侗族大歌的传承与创新,为侗族文化的长久传承注入新的动力,同时也为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重要支撑.

    文化自信侗族大歌传承策略

    创作、表演与传播:红色流行歌曲的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

    袁蓁杉
    6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流行歌曲是改革开放后,传统红色歌曲守正创新、新旧融合演出的新音乐形态.本文以改革开放至今的红色流行歌曲作为研究对象,从红色流行歌曲的创作、表演和传播三个关键环节为研究框架,探究发现其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创作上中西融合、表演上抒情为主、新媒体传播中被边缘化的现状特征,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从内容创作、形式表演和创新传播三个方面为红色流行歌曲未来发展提出新思路、新策略.

    红色流行歌曲音乐创演新媒体传播

    山西寿阳傩舞"爱社"的新时代艺术转化和传承发展研究

    原文婷
    6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也为新时期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丰富的路径遵循.山西寿阳傩舞"爱社"作为地方优秀的传统舞蹈文化,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前新的时代背景下面临着创新传承的新挑战.因而,结合当前山西寿阳傩舞"爱社"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本文以二十大文化精神为指引,就山西寿阳傩舞"爱社"在新时代的艺术转化和传承发展进行了系统性研究,旨在为这项古老的传统艺术注入新的生机活力,使之在与时代的融合碰撞中实现高质量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寿阳傩舞"爱社"艺术转化传承发展

    当前时代背景下湘西鼓舞的创新发展研究

    刘安然
    7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民族传统文化发展工作,站在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高度,提出了推进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并多次强调文化认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中的基础和前提作用,为新时期少数民族舞蹈艺术建设发展提供了重要方向.湘西鼓舞作为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了特定区域内卓越多彩、灿烂多姿的苗族舞蹈魅力,以生动的载体展现了民间舞蹈的风姿.在本文的研究中,结合新时代背景,多角度分析了湘西鼓舞创新发展的可行路径,以期能够为湘西鼓舞的传承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思考和建议,以此推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助力湘西鼓舞多渠道发展,焕发出夺目的艺术生机.

    湘西鼓舞苗族文化创新发展

    邓建栋江南风格二胡作品演奏分析研究——以《姑苏春晓》为例

    王芳
    7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江南风格二胡作品演奏艺术的研究与江南地域特色、江南经济状况、江南文化背景密不可分.江南作为二胡发展的起源地,对二胡艺术的发展、传播和弘扬做出了重要贡献.文章从江南地域文化风格特征着手,论述了江南二胡作品的特点及演奏手法,以《姑苏春晓》为例,分析了邓建栋江南风格二胡作品的演奏特点和邓建栋江南二胡作品演奏艺术的启发.

    江南风格二胡邓建栋

    《太阳鸟的无穷动》:东西方音乐艺术文化融合

    李齐张婉卿
    79-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太阳鸟的无穷动》是郭元为中音萨克斯管与管弦乐团创作的协奏曲.文章通过研究作品中东西方音乐艺术文化相互交融的特点;分析东西方艺术文化对于此部作品的意象、作曲及风格选择的影响;揭示现代演奏技巧在协奏曲中的具体应用以及新作曲技法的特征要素.

    郭元太阳鸟的无穷动协奏曲萨克斯管音响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