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黄河之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黄河之声
黄河之声

刘文科

半月刊

1810-2980

lwk_9913@sina.com;china_9913@china.com.cn

0351-4032548;13520551050

030073

山西省太原市狞泽大街378号

黄河之声/Journal Huang He Zhi Sheng
查看更多>>《黄河之声》杂志1958年创刊,以“关注音乐新闻,挖掘音乐新人,探讨音乐理论,发展音乐事业”为己任,50多年来,为中国和世界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全国音乐艺术界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且得到了众多业界权威专家的首肯。目前,《黄河之声》已成长为中国最具魅力的主流音乐艺术专业期刊。2007年1月起,《黄河之声》杂志由双月刊改为半月刊,128页,国际大16开。读者以音乐艺术从业者为主,发行领域以全国为主,订阅办法以市场订阅和零售为主,经营模式以多元化、合作化为主。《黄河之声》杂志期发行数已超过4万份,拥有音乐业内忠实读者30万人,拥有世界级权威专业学术机构订户4303个,分布26个国家和地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风"流行音乐的价值意境与提升思路——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

    徐梦婷
    160-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风"流行音乐是我国文艺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深受影响、获得机遇,又以自身的特殊力量参与和推动这一历史发展进程.作为一种特色鲜明的大众化文艺实践形式,其在精神内核上既要承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古典底蕴,还需主动寻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提升,以此在文艺观念层面不断丰富和提升其文化意涵、艺术意境和价值意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塑并指引优秀"中国风"流行音乐的精神内核,后者可在内在精神、丰富内涵、历史文脉等层面与前者形质互补、协同共进,进一步推进新时代文艺现代化发展.

    "中国风"流行音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性

    中国古典诗词与音乐相融合的创新传播策略研究

    袁浩鑫丁雪郭琼梅
    164-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古典诗词是历代文人政治、文化、思想的结晶,传递了中国古代的民风民俗、政治理念.文章针对中国古典诗词在传承与发扬中显现出的低迷状态,基于融媒体时代的大背景,探讨了中国古典诗词与音乐相融合的内在动因和传播策略.研究发现,中国古典诗词与音乐存在起源、形式及功能等方面的共通之处;二者相融合的创新传播策略包括融媒体资源开发利用、主流媒体创造传播氛围和打造多元化古诗词音乐.这些策略迎合了中国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自信力及融媒体背景下的教育宗旨.中国古典诗词与音乐的融合能够推动中国古典古诗词的传承与发扬,实现古诗词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助力古典诗词文化的复兴.

    中国古典诗词音乐融合传播策略

    信息化视域下苏北大鼓的传承创新探究

    张媛媛
    168-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苏北大鼓通过数字控制技术、新的媒体形态、互联网等核心关键技术的结合,实现了苏北大鼓传承、发展与信息技术交叉研究的突破.根据本文的探究,得出三个主要结论:第一,推动苏北大鼓全面信息化是实现苏北大鼓传承、发展的必然选择;第二,推广苏北大鼓信息化传承、发展势在必行.第三,推动"互联网+戏曲"的研究和规划应成为国家文化战略.本文中,"云保护、云存储、云共享、云传播"的理论和设计体系是实现苏北大鼓共同信息化传承、发展的重要支撑,开拓了"互联网+苏北大鼓"的创新转型和创新发展之路,提供跨学科综合研究的实例和参考,全面推动了中国戏剧文化的信息传承和发展.

    互联网+戏曲苏北大鼓云保护云共享云传播

    从非遗文化角度看四川省绵竹九顶山歌的传承与保护

    田岗
    172-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聚焦于绵竹九顶山山歌的历史渊源、表演特色及其传承路径,通过对非物质遗传文化传承机制的建立、山歌文化教育、培养传承人、利用现代媒体宣传,让绵竹九顶山歌在艺术传统与环境变迁融合发展中找到传承和保护的平衡点.因此,探讨九顶山歌的保护与传承策略,不仅有助于九顶山歌的推广和发展,也对于整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绵竹九顶山山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

    人生没什么不可放下

    李叔同黄家靖黄剑敏
    175页

    开花调

    维娥林王作成
    176-177页

    心中的家乡

    马波
    178页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

    张建中马波
    179页

    转身

    施建罗茜
    180页

    孙晶琦
    18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