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黄河之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黄河之声
黄河之声

刘文科

半月刊

1810-2980

lwk_9913@sina.com;china_9913@china.com.cn

0351-4032548;13520551050

030073

山西省太原市狞泽大街378号

黄河之声/Journal Huang He Zhi Sheng
查看更多>>《黄河之声》杂志1958年创刊,以“关注音乐新闻,挖掘音乐新人,探讨音乐理论,发展音乐事业”为己任,50多年来,为中国和世界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全国音乐艺术界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且得到了众多业界权威专家的首肯。目前,《黄河之声》已成长为中国最具魅力的主流音乐艺术专业期刊。2007年1月起,《黄河之声》杂志由双月刊改为半月刊,128页,国际大16开。读者以音乐艺术从业者为主,发行领域以全国为主,订阅办法以市场订阅和零售为主,经营模式以多元化、合作化为主。《黄河之声》杂志期发行数已超过4万份,拥有音乐业内忠实读者30万人,拥有世界级权威专业学术机构订户4303个,分布26个国家和地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黄河之声》约稿函

    1页

    张朝钢琴作品中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研究

    郝鹤
    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作曲家通过对钢琴音乐的创造和学习,将中西音乐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了一大批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作品.张朝是当代著名的钢琴作曲家,在他的钢琴作品中,大量使用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元素,将其巧妙地与钢琴演奏相结合,改编后的钢琴作品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呈现给观众.本文以分析张朝钢琴作品中所使用的民族音乐元素为切入点,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研究,以发掘其中蕴涵的民族特色与内涵价值,希望以此可以促使更多的人关注和学习中国钢琴作品.

    张朝中国钢琴作品民族音乐元素

    白族音乐融入电影《五朵金花》的多元化呈现

    李雨洁
    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少数民族本土化音乐能够揭示出该民族特别的历史、习俗和文化传承,始终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揭示出少数民族独特的精神气质,成为人们艺术财富的一部分.当前阶段,不同种族和地区的电影作品不仅是国际文化交流的关键媒介,同时也为本民族提供情感慰藉.因此,优秀的影视作品常常具有鲜明的民族审美特点.白族本土音乐元素通过民歌、歌舞乐、器乐等呈现在电影中,其文化价值引起了深刻的社会效应,为电影艺术带来突破与创新.

    白族本土音乐五朵金花电影音乐

    民族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赏析

    陆安媛
    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受到自然地理和社会人文的影响,我国各地均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各地区的艺术特色和审美特点.我国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艺术风格和作品让国家艺术宝库更加丰盈.云南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的主要地区,傣族是云南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该民族的"载歌载舞"给世界各国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歌舞、音乐是云南地区的重要名片.《月光下的凤尾竹》是傣族的典型音乐,其以优美缠绵的音乐,展现了傣族地区的人物风景,将傣族少男少女相互倾慕的真挚的、纯洁的情感表现出来,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鉴赏价值、审美价值,还拥有深刻的内涵和民族精神.本文将结合笔者对《月光下的凤尾竹》这首音乐作品的理解,从作者及创作、音乐艺术特征、音乐演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展现《月光下的凤尾竹》这一经典的云南傣族音乐的艺术价值,希望能为各位音乐鉴赏者、演绎者提供一定参考.

    民族音乐傣族《月光下的凤尾竹》音乐赏析

    民族音乐学视野下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与创新——以基诺族音乐为例

    王珮
    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民族音乐学的视野,探讨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基诺族音乐为例,分析了基诺族音乐的特点、传承体系、面临的挑战与问题,以及在数字化时代和商业化过程中的创新与适应.本文认为,基诺族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多元性,是基诺族人的生活、信仰、习俗和情感的表达.基诺族音乐在传承和保护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创新和适应,利用现代技术和市场的机会,拓展其传播和保存的渠道和范围,增加其社会影响力和认同感,同时也注意保持其原始和真实的特质,维护其社区和仪式的功能和意义.本文希望通过对基诺族音乐的研究,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民族音乐学中国传统音乐基诺族音乐传承与创新

    丝绸之路上的柯尔克孜族民间乐器——库姆孜的回顾与展望

    蒋若贤
    2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库姆孜是柯尔克孜族最重要的弹拨乐器.研究库姆孜的历史渊源、艺术表现形式、社会功能对保护库姆孜的传承有着重要意义.在分析库姆孜的回顾与展望的过程中,本文从库姆孜的历史渊源、库姆孜的艺术表现形式、风格特征、表现形式、库姆孜的社会功能、库姆孜的传承过程中遇见的问题、找到传承保护的方式等多方面进行探究,实现对库姆孜历史渊源的探索,同时找到传承和保护库姆孜发展的方向,让中国民族音乐更好地被传承,推广民族音乐发展.

    柯尔克孜族库姆孜艺术形式传承

    中国歌曲即兴伴奏的民族特色及其创新研究

    辛永姝
    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中国歌曲即兴伴奏中的民族特色与创新进行深入剖析,揭示了两者的内在关联与互动.强调民族特色在即兴伴奏艺术中的基础性地位,认为这是创新的起点和根基.详细探讨即兴伴奏中创新实践的多个层面,包括创作思维、技巧应用和风格呈现等,并阐述了这些创新如何推动即兴伴奏艺术的进步.提出民族特色与创新应相互促进、和谐共生的观点,强调在传承和发扬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勇于创新是实现即兴伴奏艺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中国歌曲即兴伴奏民族特色创新发展

    论当代中国钢琴艺术中"民族性"的表达——以张朝三首钢琴作品为例

    王欣
    2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作曲家张朝在21世纪之初创作的三首钢琴作品《皮黄》(1995/2007)《音诗》(2007)《我的祖国》(2009)为例,立足当代中国钢琴艺术中"民族性"的表达,从音乐创作(一度创作)与音乐表演(二度创作)两个角度展开分析,说明当代中国钢琴艺术中"民族性"表达的典型技术手段和一般特征.

    中国钢琴艺术民族性张朝演奏分析

    安徽民歌"慢赶牛"音乐特征分析

    张心瑜
    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赶牛"是流传于安徽省大别山一带的山歌歌种,也是我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原为大别山山区的农民在赶牛时即兴演唱的曲调,按其分布地区以及音乐风格特征,可以分为中路、南路、北路三个流传区域,具有浓烈的地域性特征.本文将从"慢赶牛"的题材内容、歌词辙韵、文本结构、流传区域以及音乐形态的角度出发,试图说明安徽民歌"慢赶牛"的音乐特征.

    安徽民歌慢赶牛音乐特征地域性特征

    罗奇伯格《第三弦乐四重奏》音高组织技法探究

    傅文重
    39-4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罗奇伯格是近代新浪漫主义代表作曲家之一,在早期主要创作风格多以序列主义风格音乐为主.60年代初,他感受到序列主义风格对他的束缚越来越多,认为调性音乐能够更自由地发展他的乐思.在重新接受调性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吸收和融合各时期、各流派的各种音乐风格,罗奇伯格在创作中融合吸收各类作曲技法,使其得以将各类风格的有机结合,从而形成一种同时包含调性与非调性元素的新的极具个人特征的音乐风格.

    罗奇伯格音高组织调性和非调性第三弦乐四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