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黄河之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黄河之声
黄河之声

刘文科

半月刊

1810-2980

lwk_9913@sina.com;china_9913@china.com.cn

0351-4032548;13520551050

030073

山西省太原市狞泽大街378号

黄河之声/Journal Huang He Zhi Sheng
查看更多>>《黄河之声》杂志1958年创刊,以“关注音乐新闻,挖掘音乐新人,探讨音乐理论,发展音乐事业”为己任,50多年来,为中国和世界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全国音乐艺术界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且得到了众多业界权威专家的首肯。目前,《黄河之声》已成长为中国最具魅力的主流音乐艺术专业期刊。2007年1月起,《黄河之声》杂志由双月刊改为半月刊,128页,国际大16开。读者以音乐艺术从业者为主,发行领域以全国为主,订阅办法以市场订阅和零售为主,经营模式以多元化、合作化为主。《黄河之声》杂志期发行数已超过4万份,拥有音乐业内忠实读者30万人,拥有世界级权威专业学术机构订户4303个,分布26个国家和地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浅谈姜之国与斯波索宾小组《和声学教程》的比较与学习建议

    徐悦栋
    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姜之国教授的最新著作《和声学教程》是基于斯波索宾小组《和声学教程》的一次重大改进,其上编的主要内容是传统功能和声,有着与"小组"《教程》共同的理论基础与知识体系.本文试从教学顺序与篇章布局、和弦标记的呈现与具体写作技术内容等方面,对姜之国《和声学教程》(上编)与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上下册)进行比较,浅评两者的优劣之处,并试图提供一定的学习建议.笔者认为,"小组"《教程》在教学顺序上更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而姜之国《教程》本着作者对历史上的和声现象追根溯源的学术态度,体现出较高的学术价值,只有同时吸收两本教程的精华,才能更好地从理论与实践层面掌握传统功能和声.

    姜之国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功能和声和声教材

    格林卡浪漫曲的创作研究

    蔡萧
    4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格林卡作为俄罗斯民族乐派大师,在俄罗斯音乐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不仅在歌剧方面颇有造诣,在浪漫曲的创作上也颇有成就.和其他俄罗斯作曲家在音乐的创作上有所不同,格林卡更为注重从本民族素材中寻找创作灵感,推崇俄罗斯民族音乐旋律的运用.其浪漫曲的音乐作品不仅很好地展现出格林卡的创作理念和艺术追求,也极大地促进了俄罗斯声乐艺术的发展,并对后世作曲家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基于此对格林卡浪漫曲的创作进行研究和探索.

    格林卡浪漫曲研究

    钢琴曲《夕阳箫鼓》创作中的民族音乐元素及演奏技法分析

    常丽岩
    5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钢琴曲《夕阳箫鼓》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黎英海先生创作的,曲调及旋律的改编源于古曲《春江花月夜》,这部作品饱含中国传统音乐的民族元素,同时在创作技法方面加以创新,其成功之处在于用钢琴的音色模仿了多种民族乐器,为作品增添更多的民族韵味,使得作品内涵及情感的表达更为完整,也实现了中西方音乐艺术的完美融合,成为中国民族钢琴音乐作品的经典曲目之一.本文从创作背景入手,对作品创作中的民族音乐元素、演奏技法进行分析,进一步挖掘音乐作品赋予的音乐价值及文化意义.

    钢琴曲《夕阳箫鼓》创作背景民族音乐元素演奏技法

    咏叹调《爱情的微风》的音乐分析

    吴雨阳
    5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研究通过对《爱情的微风》的音乐分析,揭示了这首曲目的曲式结构、和声特点、旋律和节奏表现、音乐形象以及情感表达和音乐效果等方面的内容.曲式结构分析包括引子与主题的呈现、发展与转折的展开以及高潮与回旋的构建.和声分析涉及和声体系和调性特点、和弦进行和变化以及调性转换和层次感.旋律和节奏分析则关注旋律的特点和表现手法,以及节奏元素的运用和变化,同时探讨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音乐形象和表现手法部分包括音色和乐器运用、音乐的动态和音量变化,以及音乐的速度和节奏感.最后,通过情感表达和音乐效果的分析,揭示了音乐中情感的表达方式,并探讨了音乐对听众情感的影响以及带来的视觉和情境效果.

    咏叹调《爱情的微风》音乐分析曲式结构情感表达

    梁雷室内乐《五季》的创作理念及作曲技法探析

    林汐
    60-6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梁雷是当代著名优秀旅美华裔青年作曲家之一,他在文化上的深厚积淀和广征博览的经历,使其能够全面并深层次地把握中国文化传统的精髓,促使他突破和创新了音乐理念.本文以《五季》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对其创作技术的分析,归纳《五季》深层的结构逻辑与音乐观念,展示其音乐风采及艺术价值,说明作曲家在当今中国现代音乐创作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也希望能给现代音乐创作和理论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梁雷《五季》创作理念多元文化

    舒曼《克莱斯勒偶记》中复调技法探析

    叶洪劼
    6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浪漫主义"在欧洲兴起,随后逐步占据主体地位,影响着人们的思想、生活及艺术创作的各个领域.钢琴套曲《克莱斯勒偶记》为浪漫主义时期德国著名作曲家舒曼的作品,该作品展现了作曲家的内心世界,反映了作曲家本人充满幻想的一面以及对音乐与文学结合的另一种思考.本文主要分析浪漫主义时期复调技法的地位,从主题线条、对比复调、模仿复调入手探析舒曼在《克莱斯勒偶记》中复调技法的运用及其作品的复调意义,以更好地认识和把握作品蕴含的艺术思想及艺术特色.

    浪漫主义时期复调技法舒曼《克莱斯勒偶记》

    试论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新音乐"观念嬗变与探微

    仇红玲
    6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初,伴随着中国历史的动荡与社会的变革,以改变国家命运、民族独立的革命宗旨开始风起云涌.一次次的文化思想的挣扎与古今中外音乐的碰撞为中国的音乐发展提供了土壤与契机.新音乐经历不同的时期,受思想观念的影响,音乐的发展方向也跟随着时代变迁而改变.本文主要从不同的历史时期下中国近代新音乐的发展过程,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新音乐的产生与变化带给民族和大众的感受和认知是不同的,尽管所发生的音乐形式与内容不同,但重要的是反映了20世纪上半叶的新音乐的宗旨是救亡图存的民族革命斗争下以力求学习西乐改进旧乐,改变衰落的社会教育体制,为民族大众而呐喊的新音乐艺术在书写着中国近代音乐的历史变迁,也终将成为中国近代音乐史上最华丽的篇章.

    20世纪新音乐启民性民族性大众性

    卫国战争时期乌兹别克斯坦的音乐创作及发展

    马茜
    7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乌兹别克斯坦的音乐家积极投身抗战宣传工作,创作了大量反战爱国主义作品.群众性的抗战歌曲及带有浪漫色彩的艺术歌曲,宣扬英雄主义及家国情怀的民族戏剧创作是社会音乐文化的主流.乌兹别克斯坦社会艺术团体组织的各种慰问演出极大鼓舞了军民的战斗士气和生产热情,为抗战胜利发挥了巨大的精神力量.这一时期,乌兹别克斯坦的音乐文化艺术进一步提升发展.

    卫国战争乌兹别克斯坦音乐创作

    抗战时期中国专业合唱音乐发展概述

    滕梓杉魏艳
    7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战时期是中国合唱音乐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抗战时代背景下,随着专业音乐文化的发展和群众性歌咏运动的极大推动,催生了大量的专业合唱音乐及其多样化的体裁,从小型合唱、混声四部合唱,发展到对作曲技法要求较高的大合唱套曲.这些合唱音乐作品充分借鉴西方多声合唱音乐体裁和音乐技法,以抗战救亡鲜明的时代精神,独特的民族风格,对我国现代专业合唱音乐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合唱黄自贺绿汀《黄河大合唱》

    论朱载堉乐律理论中的阳明心学思想特征

    张恒源
    80-8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朱载堉作为晚明一位划时代的乐律学家,其乐律理论成果十分丰硕.受时代思潮和传统思想的影响,这些乐律理论背后有着复杂、多层次的思想体系.本文聚焦于其中的阳明心学思想,探讨"中声""音数关系"两个乐律问题中体现出的心学思想特征,以期进一步挖掘朱载堉伟大乐律理论背后的思想精华.

    朱载堉乐律思想阳明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