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黄河之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黄河之声
黄河之声

刘文科

半月刊

1810-2980

lwk_9913@sina.com;china_9913@china.com.cn

0351-4032548;13520551050

030073

山西省太原市狞泽大街378号

黄河之声/Journal Huang He Zhi Sheng
查看更多>>《黄河之声》杂志1958年创刊,以“关注音乐新闻,挖掘音乐新人,探讨音乐理论,发展音乐事业”为己任,50多年来,为中国和世界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全国音乐艺术界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且得到了众多业界权威专家的首肯。目前,《黄河之声》已成长为中国最具魅力的主流音乐艺术专业期刊。2007年1月起,《黄河之声》杂志由双月刊改为半月刊,128页,国际大16开。读者以音乐艺术从业者为主,发行领域以全国为主,订阅办法以市场订阅和零售为主,经营模式以多元化、合作化为主。《黄河之声》杂志期发行数已超过4万份,拥有音乐业内忠实读者30万人,拥有世界级权威专业学术机构订户4303个,分布26个国家和地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黄河之声》约稿函

    1页

    民族音乐学视角下的音阶理论研究

    贾俊
    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深入探讨了中国传统民族音乐中的五声音阶与印度古典音乐中的萨拉姆音阶在共性和差异方面的表现.通过分析两种音阶在各自音乐体系中的角色、对旋律和和声的影响以及塑造音乐风格的方式,得出了它们在音乐中的核心地位和不同韵味的结论.文章进一步强调了音阶研究在民族音乐和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提出了深入探索各民族音乐音阶特征以促进文化多样性和音乐创新发展的建议.旨在通过揭示不同音乐传统间的联系与规律,增进对音乐艺术全球多样性的理解和欣赏.

    民族音乐学音阶音乐体系音乐风格《高山流水》《拉格·马拉》

    中国民乐语汇在现代音乐创作中的创造性转化

    孙文慧
    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现代音乐创作广泛汲取民间音乐元素,将传统民歌、器乐、戏曲的结构、音高、旋律、音色等元素汇于一体,使用变形、衍展等手法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在钢琴、交响等西乐及二胡、古筝等国乐的各类体裁中得到创新性发展,极力保护了民间音乐的乡土生态和音声话语权,又完善了民间音乐在传承、传播意义上的生生遗续.此种表现一方面反映出中国传统音乐的博大精深和枝繁叶茂,另一方面又体现出其生长的韧性和可塑性之高.民乐语汇的丰富性为现代音乐创作提供了多元的内容和充足的养分.

    民乐音乐创作创造性转化

    民族化视角探究"中国风格"钢琴音乐的艺术特征

    王昕
    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钢琴是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发展繁荣的乐器,在扎根本土百年发展历程中与民族音乐相互融合吸收,不断汲取民族音乐文化的精髓,已形成相对完善且具有民族特点的演奏体系.基于此,从与传统音乐元素相关的创编性、营造审美情境的渲染性、套用固定创作模式的固化性、融合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四个方面来分析"中国风格"钢琴音乐艺术特征,并列举代表作品进行表现手法分析,以为有关钢琴音乐创作活动提供借鉴.

    民族化中国风格钢琴音乐艺术特征表现手法

    浅析同宗民歌中的红色基因——以《东方红》为例

    周婷婷
    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东方红》自诞生以来经人民世代传唱而历久弥新,究极源流其与陕北、晋西北的《芝麻油》属同宗民歌.同时,《东方红》与我国近现代革命史密切相关,其经历了四个流变阶段,各个变体形成"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特色,故本文以《东方红》为例探究同宗民歌中红色基因形成的过程,并对其中红色基因的特征进行分析.

    同宗民歌《东方红》红色基因

    扬琴与当代音乐融合创新的审美与文化解读

    刘洋
    2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扬琴与当代音乐的融合创新,可以促进音乐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演变和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多元文化认同和传承,在审美和文化层面上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主要探讨了扬琴在当代音乐中的应用和表现形式,以及融合创新的演奏技巧和表现手法.同时,通过对扬琴与当代音乐的融合创新进行建设性的审美与文化解读,不断发掘扬琴与当代音乐融合发展中审美观和价值观的对话与碰撞,以全方位体验融合创新所带来的审美效果和文化感受.

    扬琴当代音乐融合创新审美解读文化解读

    古韵新声的交响探索——"南丰县"傩舞的音乐衍生态发展

    张子竞
    2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丰傩舞作为中国傩文化的典型代表,具有丰富的历史底蕴、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其中,南丰傩音乐文化作为其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寄托着淳朴刚正和乐悦人神的内涵与期盼.本文通过对南丰傩音乐文化衍生态发展的研究,试图探寻南丰傩舞的音乐特点,与其对现代音乐创作的启示作用,以期为今后的研究与创作提供参考,让南丰傩音乐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南丰县傩舞音乐文化衍生态

    李斯特与钢琴改编曲《弄臣》

    李妍槿
    29-3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弗朗兹.李斯特(Franz Liszt,1811-1886)是浪漫主义时期欧洲最著名音乐家之一,在钢琴作品的创作以及演奏方面都有着巨大的成就.李斯特在追求钢琴作品演奏中的璀璨炫技的同时,李斯特将变奏的手法融入曲式结构中,运用调性的张力来打破常规构架,这种全新的音乐语汇,使演奏技巧与音乐本身的艺术性在作品中达到一个极致的展现.李斯特的钢琴作品主要分为原创作品与改编作品两大类,改编作品包含的种类极多,创作了歌剧、交响乐、室内乐、幻想曲、变奏曲、练习曲等700多首改编曲.《弄臣》这首改编曲作品在李斯特的众多作品中非常引人注目.本文主要针对李斯特的生平、《弄臣》的创作背景、音乐风格及创作手法展开研究.

    李斯特《弄臣》改编曲音乐风格

    深度解析格里格钢琴小品《摇篮曲》Op.38 No.1

    黄子俊
    3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爱德华.格里格作为挪威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创作了无数首经典作品,而《摇篮曲》op.38 no.1正是其中一首为人耳熟能详的作品.本文将从作曲技术理论的视角出发,从动机、和声、调式、转调手法、曲式结构等多个角度,详细剖析作品《摇篮曲》op.38 no.1,并通过对这一作品的深度挖掘,管窥作曲家格里格在创作上对于时代的突破.

    格里格民族乐派摇篮曲音乐分析

    李斯特交响诗《塔索:哀诉与凯旋》(Tasso:Lament and Triumph)结构力探究

    柴甜甜
    4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塔索:哀诉与凯旋》为一首交响诗作品,是李斯特十三首交响诗的第二首,是为描述塔索悲惨的人生经历及歌颂他的英雄生涯而作.结构力探究是本文的关键所在,论文第二部分将用结构主义分析方法对该曲进行分析,包括戏剧脚本对作品整体叙事结构的影响、整体速度布局对作品情绪的影响、主题变形成为作品内部粘黏的结构要素及丰富的调式调性布局与作品内在情感表达的暗合四个板块进行详细分析,从而进一步窥探作品中所呈现的结构逻辑.

    李斯特《塔索:哀诉与凯旋》结构主义结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