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黄河之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黄河之声
黄河之声

刘文科

半月刊

1810-2980

lwk_9913@sina.com;china_9913@china.com.cn

0351-4032548;13520551050

030073

山西省太原市狞泽大街378号

黄河之声/Journal Huang He Zhi Sheng
查看更多>>《黄河之声》杂志1958年创刊,以“关注音乐新闻,挖掘音乐新人,探讨音乐理论,发展音乐事业”为己任,50多年来,为中国和世界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全国音乐艺术界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且得到了众多业界权威专家的首肯。目前,《黄河之声》已成长为中国最具魅力的主流音乐艺术专业期刊。2007年1月起,《黄河之声》杂志由双月刊改为半月刊,128页,国际大16开。读者以音乐艺术从业者为主,发行领域以全国为主,订阅办法以市场订阅和零售为主,经营模式以多元化、合作化为主。《黄河之声》杂志期发行数已超过4万份,拥有音乐业内忠实读者30万人,拥有世界级权威专业学术机构订户4303个,分布26个国家和地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舒伯特《冬之旅》中声乐演唱的叙事性与情感体验分析

    林锐
    126-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舒伯特的《冬之旅》是一部经典的艺术歌曲作品,其在声乐演唱中独特融合了深刻的叙事性和丰富的情感体验.本文旨在分析《冬之旅》中的声乐演唱技巧,探讨如何通过声乐表现手法来传达作品的叙事和情感内涵.首先,介绍《冬之旅》的音乐和文学背景,阐释其叙事性和情感特点.接着,分析声乐演唱中的气息控制、咬字清晰度和腔体控制等关键技巧在表达叙事性和情感体验中的应用.最后,总结声乐演唱在传达叙事和情感方面的重要性,并为声乐演唱者提供演绎《冬之旅》的有效方法.

    舒伯特《冬之旅》声乐演唱叙事性情感体验

    钢琴伴奏对声乐演唱者表现力的应用探究

    柳君君
    130-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声乐作品舞台由演唱者和伴奏共同展示,若想呈现极致感染力的声乐作品,便需要声乐演唱者具有良好的艺术表现力以及扎实的声乐技巧.在声乐演唱中,钢琴伴奏尤为关键.声乐演唱过程中,选择适宜的钢琴伴奏,能切实增强声乐演唱的整体感染力、表现力.然而,在现实声音演唱中,有关钢琴伴奏的作用仍有待进一步开发.文章结合钢琴伴奏和声乐演唱的关系展开研究,进一步探讨钢琴伴奏对声乐演唱者表现力的应用,仅供参考.

    表现力钢琴伴奏声乐演唱应用关系

    黔剧《天渠》经典曲目唱腔分析

    孙丹丹
    134-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研究黔剧艺术的唱腔特点过程中,选取了黔剧《天渠》中的两首经典曲目《天上一条河》和《一句话犹如惊雷闪电》,分析其唱腔结构连接的特点.通过具体的唱腔特点分析,有利于借鉴、吸收传统黔剧艺术的优秀之处,以进行符合当代艺术审美形式的音乐表演改编与创作.

    黔剧唱腔结构唱腔节奏情感变化

    民歌改编《青春舞曲》艺术风格与演唱艺术实践探究

    项晓
    138-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国内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声乐作品,众多经过改编后的民歌作品,使民族声乐艺术在国际舞台上产生了巨大影响力.多元化的民族声乐艺术凭借特有的民族特色和艺术特色,与听众们的审美产生激烈碰撞,吸引了一大批人的目光.《青春舞曲》是我国著名作曲家王洛宾创作优秀传统民歌,后经胡廷江在原曲基础上用到部分西方创作技法,在尊重原曲和民族特色的基础上,改编成了同名歌曲《青春舞曲》,极大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不过大量优秀要素的整合,也使作品的演唱难度上升.本文为更深入地了解民歌改编《青春舞曲》,推动作品发展与推广,发挥其在传统民族声乐艺术中的作用,围绕胡廷江改编的《青春舞曲》的艺术风格与演唱艺术展开探究,以供参考.

    民歌改编《青春舞曲》艺术风格演唱艺术

    陈文杰中阮作品《幽远的歌声》的音乐分析与演奏技术

    徐小驰
    142-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幽远的歌声》是一首经典的中阮作品,此曲自20世纪80年代问世以来,因其有着鲜明的地域风格、全面的演奏技术以及深邃的情感内涵而受到了业内的关注.虽然该曲在创作上运用了新疆少数民族音乐元素,但却是一首"无标题"作品,至于如何能够准确地诠释音乐,仍然依赖于演奏者的艺术想象.所以,在音乐的表现以及演奏技术的运用上,演奏者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对作品进行细入的分析,先从创作的角度理解音乐符号与音乐表现的关系,然后才能思考如何运用演奏技巧.

    中阮《悠远的歌声》音乐分析演奏技术

    莫扎特音乐会咏叹调《我去向何方》演唱分析

    张思寒
    146-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莫扎特音乐会咏叹调在世界声乐艺术界有"瑰宝"的著称,具有独特的艺术形式、精彩巧妙的故事情节、优美悦耳的旋律,是值得探索和深入研究的领域.该文在阐述莫扎特音乐会咏叹调的特征的基础上,以《我去向何方》为研究对象,通过全方面对莫扎特的生平经历及创作概况进行了解后,先以作品谱面为切入点对《我去向何方》进行详细的音乐分析,再从音色的控制、速度力度的变化、音乐与情感的融合表达等方面谈谈自身的演唱心得,并结合笔者以往的学习及演唱经验,着重分析音乐会咏叹调演唱特点与作品本身衔接的桥梁该如何搭建.

    莫扎特音乐会咏叹调《我去向何方》演唱分析

    受众审美视界中舞美技术的变革呈现——以民族歌剧《雁翎队》为例

    田洁
    150-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起步较晚,进入21世纪后发展较为迅速,尤其是中国抗战题材的歌剧作品,因题材的民族化符合大众的审美心理,备受群众喜爱.民族歌剧《雁领队》以其独特的舞美技术在舞台营造出亦幻亦真的观感效果,在不打破中国戏曲"简约"原则的基础上,恰当地展示出符合中国气质的民族歌剧的舞美样式.本文从受众审美视界呈现中探寻《雁翎队》舞美技术变革,力求从舞美技术角度探寻民族歌剧创新之处.

    舞美技术审美视界民族歌剧《雁翎队》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华音乐行为跨文化交流与传承发展

    赵天奇
    153-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周边国家增强了政治、经济交流,文化交流也取得重大进展,中华音乐行为跨文化交流与传承通过"一带一路"逐渐走向国际舞台.本文从"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华音乐行为跨文化交流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出发,阐述了正确认识跨文化交流的局限性与独立性之间的矛盾,分析了中华音乐行为跨文化交流等主要内容,进而提出"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华音乐行为跨文化交流与传承发展策略.

    "一带一路"中华音乐行为跨文化交流主题

    活态传承视域下鲁西南唢呐音乐实践的意义与路径

    杜杰
    156-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鲁西南唢呐音乐是我国唢呐音乐的代表乐种,尤其是其丰富的曲目、多样化的演奏技巧、浓郁的地域风格而受到了人们的关注.鲁西南唢呐音乐在民间有着十分重要的功能意义,它既是民间艺人的生存之道,也是鲁西南民间风俗仪式的符号和精神生活的表现方式.在活态传承视域下,特别是在民间音乐创新式发展和创造性转化的时代背景下,鲁西南唢呐音乐的发展需要在保持其传统意义的基础上探索新的实践路径,从而起到传播和推广的作用.

    活态传承鲁西南唢呐音乐实践意义路径

    论女性主义音乐研究的"三次挑战"——从《阴性终止》到《音乐学与差异》

    贾海艇
    160-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十世纪80年代后期,"他者意识"作为一种研究思路进入女性主义音乐研究领域.基于这一研究范式,女性主义学者苏珊·麦克拉瑞完成了对音乐作品中"疯狂现象(Madness、Mad scene and Madwoman)"的论证与解读,由此拉开女性主义音乐研究的帷幕.直至今日,新音乐学发展势头更猛,女性主义音乐研究论调深入人心.本文欲以他者研究为切入点,探究当下社会性别研究与女性主义音乐发展的多元化路径.

    女性主义他者意识社会性别性别建构文化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