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黄河之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黄河之声
黄河之声

刘文科

半月刊

1810-2980

lwk_9913@sina.com;china_9913@china.com.cn

0351-4032548;13520551050

030073

山西省太原市狞泽大街378号

黄河之声/Journal Huang He Zhi Sheng
查看更多>>《黄河之声》杂志1958年创刊,以“关注音乐新闻,挖掘音乐新人,探讨音乐理论,发展音乐事业”为己任,50多年来,为中国和世界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全国音乐艺术界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且得到了众多业界权威专家的首肯。目前,《黄河之声》已成长为中国最具魅力的主流音乐艺术专业期刊。2007年1月起,《黄河之声》杂志由双月刊改为半月刊,128页,国际大16开。读者以音乐艺术从业者为主,发行领域以全国为主,订阅办法以市场订阅和零售为主,经营模式以多元化、合作化为主。《黄河之声》杂志期发行数已超过4万份,拥有音乐业内忠实读者30万人,拥有世界级权威专业学术机构订户4303个,分布26个国家和地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陈其钢作品中的中国元素

    朱敏
    4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探究了陈其钢在其创作中对丰富而多样的中国元素的精妙应用,深入剖析了二十世纪音乐风格、艺术特点以及陈其钢作为作曲家的创作风格.本文详细探讨了古琴元素、京剧、昆曲等戏曲元素以及对中国哲学思想使用的巧妙运用,展现了陈其钢巧妙地融合传统古琴的音韵于其现代作品、对于中国传统戏曲的深刻理解,也揭晓了他以音符表达深沉的文化内涵.本文深度而全面的视角呈现了陈其钢音乐作品中对中国元素的丰富运用,为理解其音乐创作提供了有益的洞察.

    陈其钢古琴戏曲五行

    浪漫的独喁——麦克道威尔钢琴小品《致月光》创作解析

    丁艳
    4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国作曲家麦克道威尔的创作实践和理论探索推动了美国早期专业音乐创作的发展,我国国内对这位作曲家及其作品的研究陆续呈现.他的早期作品常因诗歌引发创作,纯然体现出作者的艺术思维和情趣,且数量较多,对这部分作品进行研究是必要的.《致月光》选自其钢琴小品《六首歌德的田园诗》.乐曲是再现三部性结构,材料运用单纯质朴,作品并不靠材料的多手段变形与和声功能的推动进行发展,而是通过歌唱性的长线条旋律、色彩性的和声进行、泛化多变的调性铺延开来,在古典音乐创作逻辑中体现出明显的浪漫主义和朦胧的印象主义特征.

    麦克道威尔《致月光》创作技法浪漫主义

    孙以强钢琴作品《春舞》的曲式结构分析及演奏诠释

    康国威
    5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春舞》是孙以强先生于1978年创作的一首钢琴曲,充满了浓郁的新疆风味.作曲家在这首曲子中巧妙地结合了西方作曲技法和民族音乐的特征元素,将西方艺术与中国民族文化相融合,同时将抽象音乐与唯美实景相结合.这首曲子对演奏者的表达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无论是在听觉还是在视觉上都展现了新疆劳动人民在果园里兴高采烈地摘果子、载歌载舞、辛勤劳作之后散去的场景.本文以《春舞》的创作背景为切入点,结合这首曲子的创作特征,探究其演奏技巧,旨在为创作和演奏钢琴作品提供思路与方法.

    《春舞》曲式结构演奏诠释

    中国钢琴组曲《南国印象》创作与演奏分析

    陆艳彦
    5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组曲是钢琴作品大家族的重要组成形式.自二十世纪初钢琴传入中国后,中国钢琴组曲创作也一直走在蓬勃发展的路上,先后涌现出了诸多佳作.由著名作曲家朱践耳创作于二十世纪90年代的《南国印象》便是其中优秀的代表,并呈现出了鲜明的民族化、地域化和时代化风格.对此本文从这部佳作的创作背景谈起,对作品进行了音乐分析,并就其演奏要点进行了总结,获得对其人其作更加深刻的认识,使这首佳作得到更加广泛的认可与传播.

    中国钢琴组曲《南国印象》创作特点演奏要点

    钢琴作品《努玛阿美》的创作特征及演奏释义

    杨坤
    6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努玛阿美》是张朝于2017年创作的一部钢琴作品,将现代西方创作技巧与中国民族音乐元素相融合,展现出全新而独特的音乐风格和独特的个性,彰显着丰富的民族情韵.作曲家以当地哈尼族方言命名这首作品.张朝巧妙地将复杂的音乐构思渗透到作品的调式、调性、织体、和声等创作技巧中.通过这首作品,他以音乐为媒介向观众传达了民间音乐元素,传递了深沉的民族文化情感.本文将从创作特征和演奏的角度对张朝钢琴作品《努玛阿美》进行分析,以便更深入地领略彝族和哈尼族的音乐文化,使更多人了解中国民族钢琴作品的创作方式.

    《努玛阿美》创作特征演奏释义

    《黄河大合唱》艺术风格及时代精神

    杨立
    6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在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音乐代表作之一,是抗日战争时期鼓舞中华民族的优秀艺术作品之一.黄河作为孕育中华民族的重要河流,通过冼星海的演绎,可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以及坚强品质表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时代发展如何,只要《黄河大合唱》的旋律一响,便能够燃起每个人的热血,激励每个时代的中华民族砥砺前行.由此可见,《黄河大合唱》具有极强的艺术风格,并且具备一定的时代精神,本文将重点对这部作品具备的艺术风格以及反映的时代精神进行研究分析,以期为当代人对该作品演奏、激励当代人奋发图强提供指引.

    《黄河大合唱》冼星海艺术风格时代精神

    柴可夫斯基钢琴作品《杜姆卡》的创作特点与演奏探究

    张晓蕴
    7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杜姆卡"为一类叙事类歌曲,在乌克兰地区的受欢迎程度非常高,当地民众多为斯拉夫人,对正义、美德的追求深入骨髓,造就了其特有的文化形态."杜姆卡"的主题及歌词内容多为对英雄事迹的阐述及赞扬,音乐听起来总带有一丝忧郁,仿佛是在对过去或是未来进行的思考.柴可夫斯基受斯拉夫民歌的影响,从中提取了素材并以之为基础进行钢琴音乐创作,《杜姆卡》由此而来,兼具民族性、悲情性等特点,壮美的音乐风格、动人的旋律线条、精心的结构设计,将作者的创作水平、审美倾向展现得淋漓尽致,也使我们更了解斯拉夫这个民族.

    柴可夫斯基《杜姆卡》创作特点演奏要点

    贝多芬《#C小调奏鸣曲"月光"》的演奏版本比较

    韩媛媛
    74-77,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德国人,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被誉为钢琴音乐的"新约全书",显示了古典奏鸣曲的最高成就.在这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中,《#C小调奏鸣曲"月光"(OP.27 NO.2)》(简称《月光》)是他早期作品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它打破了古典奏鸣曲快-慢-快的传统曲式结构,以一种全新的结构展示在大家面前.本文以《月光》奏鸣曲为例,通过比较和研究德奥乐派以及近现代六位演奏家的演奏技巧和演奏风格的共性及差异性,帮助和指导我们更好地诠释作品.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月光》奏鸣曲音响版本

    音乐中的斐波那契数列——美学与和谐之源

    许莘童
    7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斐波那契数列以其所具有的黄金分割属性,为音乐带来了独特的韵律感和结构美.本文研究音乐中的斐波那契数列现象,揭示其作为美学与和谐之源的奥秘,进一步阐述音乐与自然、宇宙之间的紧密联系,让我们不仅能更深入的理解音乐的美学本质,还能为音乐创作提供新的灵感与思路.

    音乐黄金分割点美学和谐斐波那契数列

    阳春白雪、音韵相融——中国古诗词歌曲阶段性发展与特点

    顾文雯
    8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古代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与传承,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相结合的方式随着朝代的变迁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本文主要研究中国古诗词歌曲阶段性发展,以及风格特点.本文从"古""今"两个阶段中国古诗词歌曲发展与特色进行浅析,中国古代的诗词的创作大多从"声诗"开始,而声诗大部分是"声出于言".随着朝代的变迁,后期的诗词的演唱则更多偏向于"言出于声",古诗词也逐渐地变得"世俗化".本文着重研究现阶段中国古诗词歌曲发展与特点,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复兴,发扬中国民族文化自信.

    古诗词发展特点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