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黄河之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黄河之声
黄河之声

刘文科

半月刊

1810-2980

lwk_9913@sina.com;china_9913@china.com.cn

0351-4032548;13520551050

030073

山西省太原市狞泽大街378号

黄河之声/Journal Huang He Zhi Sheng
查看更多>>《黄河之声》杂志1958年创刊,以“关注音乐新闻,挖掘音乐新人,探讨音乐理论,发展音乐事业”为己任,50多年来,为中国和世界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全国音乐艺术界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且得到了众多业界权威专家的首肯。目前,《黄河之声》已成长为中国最具魅力的主流音乐艺术专业期刊。2007年1月起,《黄河之声》杂志由双月刊改为半月刊,128页,国际大16开。读者以音乐艺术从业者为主,发行领域以全国为主,订阅办法以市场订阅和零售为主,经营模式以多元化、合作化为主。《黄河之声》杂志期发行数已超过4万份,拥有音乐业内忠实读者30万人,拥有世界级权威专业学术机构订户4303个,分布26个国家和地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黄河之声》约稿函

    1页

    情感表达在山西民歌《樱桃好吃树难栽》中的应用

    白钰
    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樱桃好吃树难栽》作为一首深受欢迎的山西民歌,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和民俗情感,还通过其朴实无华的语言和质朴深情的旋律,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情感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文章分析了歌曲的情感主题、表达手法以及歌词和旋律在情感表达中的作用,进而探讨了歌曲的传承与创新对当代民歌的影响,展示了如何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和跨界合作,使传统民歌在新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山西民歌《樱桃好吃树难栽》情感表达传承与创新当代民歌

    钢琴民歌改编作品的演绎风格与艺术特征——以山西民歌为例

    樊永晔
    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钢琴山西民歌改编作品展现出独特的演绎风格与艺术特点.这些作品在旋律处理上保留了原始民歌的特色,同时融合了钢琴独有的表现手法,如华彩演奏和情感诠释,呈现出温柔悠扬的旋律和深情浓郁的情感.在和声处理与节奏变化方面,作品注重音乐结构的优美和节奏层叠的巧妙运用,体现出音乐艺术审美的高度.同时,这些作品也是对山西民歌传统的传承与创新,通过钢琴演绎,弘扬了山西民歌的地域文化和音乐魅力,增进了人们对山西民歌及其文化的认同与欣赏.

    钢琴改编山西民歌艺术呈现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影响因素研究

    韩媛媛
    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影响因素.通过分析不同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情况,发现技术、社会、文化等因素对传承起着重要作用.技术因素涉及录音技术、传播技术的发展;社会因素包括政策支持、教育培训等;文化因素涉及传统价值观、文化教育等.研究认为,要促进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需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加强政策支持、技术创新、教育培训等工作,以推动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音乐非遗传承传承影响

    论汉传佛乐的内核、外延与分层依据

    胡炜光
    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传佛乐融合各类传统音乐精髓,成为宗教性与世俗性、地域性与超地域性等多种风格的复合体.文章根据汉传佛乐风格差异进行分层,初步认为汉传佛乐由内核与外延共同构成,其中十方腔乃内核,集中体现宗教性与超地域性特征,乃汉传佛乐之本质,而外延则包括十方腔变体、地方腔及民间佛教音乐,体现出宗教性与世俗性相融合的特征,不同层次的佛乐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差异,共同构成当代汉传佛乐的整体面貌.

    汉传佛乐内核外延风格特征

    二人台音乐在竹笛作品中的发展

    刘栓清
    2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人台音乐与竹笛的融合呈现出多样化的音乐表达,成为中国北方地区音乐文化的亮点.这一融合在音乐作品中具有显著的创造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竹笛的独特音色与二人台音乐的旋律相互交织,创造出丰富多彩的音乐效果.具体作品展示了竹笛在二人台音乐中的多重角色,从音乐表达到情感传达,都有着独特的贡献.这种融合不仅丰富了传统音乐,还传承了古老的音乐传统,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二人台音乐与竹笛的合作为中国音乐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为传统音乐的现代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持.未来,这一融合将继续推动中国音乐领域的发展,为世界音乐舞台上展现中国音乐的魅力贡献更多精彩的篇章.

    二人台音乐竹笛传统音乐现代转型

    "八音"分类法从宏观到微观的流变

    刘心宇
    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乐器分类法不论处于音乐学领域或是民族音乐学领域而言都是其中重要的研究,一般情况下,学者将乐器分类法分为"微观分类法"与"宏观分类法"两种."八音"分法隶属于微观分类法,再将其细化即为传统分法中的局内人分类法.随之时间流变,"八音"一词出现了学术分化的不同定义,在时代的发展与其时的文化语境下分类的性质也在发生改变.本文意旨对"八音"分类法在处于不同语境下的衍变做以阐述.

    微观分类法八音溯源语境流变

    京韵大鼓表演自执乐器研究

    牛雨奇
    2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京韵大鼓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曲艺音乐的重要曲种分支,其本身具有独特的艺术形态特征、创演方式、审美意趣等诸多文化价值特点.有着如此深厚沃土与生命力的曲种在研究方面与其真实生存状况不成正比,尤其是曲艺表演的唱奏角度仍有广阔的研究空间.本文以音乐学研究与唱奏实践双视角出发,梳理京韵大鼓鼓板基本打法与节奏规律、书鼓击鼓法与随腔伴奏应用,意在体认中国传统音乐的自身规律以及曲艺音乐传承中独特的思维模式.

    曲艺音乐京韵大鼓自执乐器形制功能随腔伴奏应用

    中国传统舞蹈审美形态视域下文物活化艺术精品"六个维度"的理论探索

    王春艳
    3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论文通过对中国传统舞蹈视域下文物活化艺术精品的六个维度理论探索,深入探讨了文物活化作品在审美形态、审美价值和审美特征方面的独特魅力和意义.从文物的真实性、完整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角度展开分析,揭示了文物活化艺术精品的深厚内涵和价值体现,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启示和借鉴.该论文在探讨文物活化艺术的观赏性方面具有独特的贡献,但在实践探索和普适性验证方面还有待加强.

    中国传统舞蹈文物活化艺术精品六个维度

    从南阳大调曲曲牌"诗篇"看曲牌体旋律的丰富性

    王磊
    3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诗篇"是南阳大调曲的常用曲牌,是唱腔的核心唱段,因为其句式变化多,旋律十分丰富.适合抒情、叙事、述说等.在演唱时,往往通过诗篇来把唱腔的喜、怒、哀、乐表现出来,以揭示唱段的内涵、引领情节的起伏变化、推动故事的发展.

    大调曲诗篇曲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