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黄河之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黄河之声
黄河之声

刘文科

半月刊

1810-2980

lwk_9913@sina.com;china_9913@china.com.cn

0351-4032548;13520551050

030073

山西省太原市狞泽大街378号

黄河之声/Journal Huang He Zhi Sheng
查看更多>>《黄河之声》杂志1958年创刊,以“关注音乐新闻,挖掘音乐新人,探讨音乐理论,发展音乐事业”为己任,50多年来,为中国和世界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全国音乐艺术界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且得到了众多业界权威专家的首肯。目前,《黄河之声》已成长为中国最具魅力的主流音乐艺术专业期刊。2007年1月起,《黄河之声》杂志由双月刊改为半月刊,128页,国际大16开。读者以音乐艺术从业者为主,发行领域以全国为主,订阅办法以市场订阅和零售为主,经营模式以多元化、合作化为主。《黄河之声》杂志期发行数已超过4万份,拥有音乐业内忠实读者30万人,拥有世界级权威专业学术机构订户4303个,分布26个国家和地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媒体时代下多元化偏苗山歌表演文本探析

    何淑梅
    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媒体时代下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广西隆林偏苗山歌表演文本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偏苗山歌在新媒体技术影响下,其传承语境和表演文本发生了重要改变,其中由原生态偏苗演唱文本、高校舞台化偏苗音乐表演文本以及网络自媒体表演文本等组成的多元化的表演文本共同建构了偏苗山歌表演文本新型景观,这些多元化的表演文本在网络化时代有着重要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新媒体时代民族音乐学表演文本

    浅谈《夕阳箫鼓》音乐风格及特征

    宋爽聂娜
    4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夕阳箫鼓》最开始是一首广为流传的琵琶曲,它的旋律动听、风格灵活、音响效果丰富,被多次改编为不同名称的器乐曲,其中以江南丝竹合奏《春江花月夜》最具代表性、最广为熟知.1972年,著名作曲家黎英海先生把《夕阳箫鼓》这首琵琶古曲改编成了钢琴独奏曲《夕阳箫鼓》,该曲保留了原曲的精华之处,并着力挖掘钢琴音色的表现力和技巧的多样性,又通过模仿乐器音色的方式,将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的音响如琵琶、箫、鼓、筝等融会贯通于这首古曲中,从而赋予这首清雅琴曲以全新的意境和民族性的韵味.本文主要对钢琴曲《夕阳箫鼓》进行了艺术特征和演奏技巧的全面分析.目标一是通过分析钢琴曲《夕阳箫鼓》来深入了解这首古曲具有特色的民族化风格和特点.目标二是对钢琴曲《夕阳箫鼓》的演奏技巧进行分析,从而更加深入地体会到准确地在钢琴这件西洋乐器上演奏中国传统乐曲的要领.

    夕阳箫鼓艺术特征演奏技巧

    苗族芦笙文化的起源、制作与表演形态研究

    谢维江
    5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苗族芦笙文化的起源、制作技艺及多种表演形态.芦笙作为苗族文化的音乐之魂,不仅渗透在苗族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更是他们表达情感、传承历史的重要载体.文章详细描述了芦笙的制作过程,展现了工匠们的智慧与匠心.同时,通过对贵州贵定县的鼓龙鼓虎一长衫龙和纳雍县的"滚山珠"等芦笙表演形态的研究,揭示了苗族芦笙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然而,这些古老的文化表现形式正面临濒危状态,亟待加强保护与传承.为此,文章提出了加强传承人培养、开展技艺传承活动以及数字化保护等有效措施,以期让苗族芦笙文化得以永久留存并继续繁荣发展.

    苗族芦笙文化芦笙制作技艺传承与保护

    从《黄河》协奏曲中追寻钢琴创作的中国化

    陈贝
    54-6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的器乐民族化创作历史悠久,但是在钢琴领域和交响乐队方面的创作时间尚短,在近百年的时间中,我国的音乐家、作曲家不断地尝试探索,运用西方的作曲技术结合中国的民族文化进行融合发展,将独特的民族精神和时代变迁融于作品当中.在建国之后,《黄河大合唱》是革命抗战时期的有感而发,也是一次成功的经典之作;协奏曲《黄河》是将这一大型的声乐套曲改编为钢琴与乐队协奏的大型器乐套曲形式,在创作实践中,体现了我国作曲技术的进步,反映了中国化的探索印记,也是一部成功的经典之作,为今后的钢琴中国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黄河协奏曲钢琴创作中国化

    拉赫玛尼诺夫前奏曲Op.32No.10音乐分析和演奏技法探究

    杨子萱
    6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拉赫玛尼诺夫是浪漫主义末期的作曲家,同时也承接着近代音乐的发展,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不仅有传统音乐的结构,也有一些新潮的近现代技法的加入,他对传统技法进行创新得到了新的音响效果.笔者从中选出了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前奏曲(op32no10)从它的创作背景入手,对创作特征与曲式结构,演奏方法进行详细分析.国内对拉赫玛尼诺夫前奏曲音乐特征的分析多是一套完整的前奏曲,对此首作品的详细分析较少.这是拉赫玛尼诺夫前奏曲意境美的代表作,具有拉赫玛尼诺夫独特的色彩性和声语言,深刻的抒情性,鲜明的画面性,浓厚的悲剧性.这首曲子被称为回乡之路,全曲处处弥漫着作曲家离乡之后浓郁的乡愁情怀.

    拉赫玛尼诺夫前奏曲音乐分析

    贝多芬《奏鸣曲No.31 Op.110》第一乐章作品分析

    刘中阳
    68-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他在其充满痛苦的一生中为世人留下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其中许多著名的经典作品更是被大家所熟知.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世俗生活的真实情感,也将其与自己的灵魂紧紧相连,无论是创作技法还是音乐表现都对浪漫主义时期的诸多音乐家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不仅如此,他对钢琴音乐的发展也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培养的学生车尔尼不仅创作出如今作为钢琴技法练习的重要教材,更是将"钢琴之王"李斯特培养成迄今为止仍受人膜拜的传奇.在他的晚期作品中,贝多芬《奏鸣曲No.31 Op.110》第一乐章则是贝多芬为数不多的表述内心独白的作品.此作品曾被许多国际钢琴大师演奏和研究,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这部作品中,贝多芬用优美细腻的动人旋律来倾诉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对美好未来的渴望,在作品中尤其是高音区以明亮的旋律快速地跑动就像在寂静的夜空中闪烁的流星,全曲也表达了作曲家在经历了现实生活的不公后在愤慨和忧愁的状态下以谱写动听舒畅的旋律来倾诉自己的苦楚.在这首作品中我们认识到的并不是带着愤怒和时常与不幸命运斗争的贝多芬,而是在经历了世态炎凉、病痛折磨和硝烟炮火后内心无比失落但又无比倔强的贝多芬.为了能更好地了解这部作品的音乐特点,笔者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和议论等方法对本文进行了研究,从贝多芬《奏鸣曲No.31 Op.110》第一乐章创作者的创作背景入手,对这部作品的钢琴技巧和风格与演奏特点等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希望能让更多人对欧洲古典主义时期音乐家的风格特点有所了解,为世界优秀音乐艺术的普及做出贡献.

    《奏鸣曲》音乐特点演奏技巧

    关于斯克里亚宾音诗《Op.32》的音乐技巧探究

    程乾
    7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品Op32是斯克里亚宾创作的第一部音诗体裁作品.Op.32中包含两首风格截然不同的曲目,其中Op.32,no1以抒情为主,呈现出浪漫主义音乐特质.而Op.32,no2则以明快节奏和强烈动机为特点,充满激情与张力.本文对音乐主题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结合相关音乐文献对两首曲目在技巧与表现表达方面的核心要素,如节奏、音色、动机等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对其中包含的冷僻术语进行了考据与分析.通过对斯克里亚宾早期代表作Op.32的深入剖析,揭示了其独特音乐风格和创作理念,为学习演绎该作品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对研究斯克里亚宾音乐艺术发展历程具有参考价值.

    斯克里亚宾演奏解读表现技巧

    法国艺术歌曲《梦后》中的音乐语汇与情感要素研究

    康晋源唐凯瑞
    7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作于1878年的《梦后》是福列早期创作中的佳作,其音乐语言与表现技法集中展现了他将浪漫主义情感与印象主义技巧相融合的特色风格.本文以19世纪下半叶法国作曲家加布里埃尔·福列的艺术歌曲《梦后》为研究对象,采纳音乐分析、历史文献调查以及文化研究等方法论途径,通过广泛的文献回顾与深入的文学作品解析,对该音乐进行全面细致考察.同时,运用精细的音乐本体分析,深入探讨福列如何在该作品中运用和声革新、旋律构思、节奏安排及钢琴伴奏布局等元素,以达到模糊诗歌中梦境与现实之间界限的目的.

    加布里埃尔·福列《梦后》艺术歌曲浪漫主义与印象主义

    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密接和应技法的运用与历史价值研究

    刘文龙
    8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平均律钢琴曲集》是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键盘音乐中最伟大的作品,被人们称为"旧约圣经",其密接和应技法的运用不拘于泥,别出心裁.本文主要以《曲集》48首赋格曲为例,从其密接和应时的调性处理、形态变化、段落位置布局等方面展开论述,旨在探索《曲集》中密接和应技法对后世作曲家的影响.

    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密集和应

    艺术歌曲《黄河渔娘》的创作特征与钢琴伴奏分析

    刘英周昌印
    8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渔娘是一个群体代表,也是一个历史阶段、社会阶层的代表.本文重点对甲丁作词、徐沛东作曲的艺术歌曲《黄河渔娘》创作特征和刘聪编配的钢琴伴奏特点进行解析.对其研究的基本信息进行确认,然后对这首歌曲的音乐本体,包含曲式结构、旋律特点、调式调性以及钢琴伴奏特点等层面分析基础上,揭示这首歌曲的深层人文信息.

    《黄河渔娘》创作特征钢琴伴奏河南豫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