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黄河之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黄河之声
黄河之声

刘文科

半月刊

1810-2980

lwk_9913@sina.com;china_9913@china.com.cn

0351-4032548;13520551050

030073

山西省太原市狞泽大街378号

黄河之声/Journal Huang He Zhi Sheng
查看更多>>《黄河之声》杂志1958年创刊,以“关注音乐新闻,挖掘音乐新人,探讨音乐理论,发展音乐事业”为己任,50多年来,为中国和世界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全国音乐艺术界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且得到了众多业界权威专家的首肯。目前,《黄河之声》已成长为中国最具魅力的主流音乐艺术专业期刊。2007年1月起,《黄河之声》杂志由双月刊改为半月刊,128页,国际大16开。读者以音乐艺术从业者为主,发行领域以全国为主,订阅办法以市场订阅和零售为主,经营模式以多元化、合作化为主。《黄河之声》杂志期发行数已超过4万份,拥有音乐业内忠实读者30万人,拥有世界级权威专业学术机构订户4303个,分布26个国家和地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德沃夏克《幽默曲Op.101 No.7》的创作风格与演奏诠释

    费昕舟
    130-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安东·利奥波德·德沃夏克作为19世纪捷克民族乐派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受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继承西方传统作曲理念的同时,融入捷克民族元素,其音乐创作风格独特又不失抒情性与戏剧性.《幽默曲Op.101 No.7》是德沃夏克最具代表性的音乐作品之一,很大程度地提升了幽默曲这一类型在钢琴创作中的地位.本文从德沃夏克以及相关幽默曲的创作理念为研究基础,同时以《幽默曲Op.101 No.7》的创作背景与风格特征为理论依据,研究该钢琴作品的创作手法与审美风格,包括和声配法以及曲式结构等,进而分析该作品的演奏方法.结合德沃夏克幽默曲这一题材的创作理念,探讨捷克民族乐派与浪漫主义流派碰撞结合的音乐表演艺术,从而挖掘该作品背后更深层次的审美价值.

    德沃夏克幽默曲民族乐派音乐创作演奏技法

    筝曲《墨戏》的演奏技法分析及艺术表现

    林梓奕
    134-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墨戏》是一首立足书法艺术进行创作的筝曲作品,作者罗小慈将自己书法写作时的感悟与见解与古筝演奏的特点融会贯通而作,其中加入了古琴音乐的元素,表现了书法意境的酣畅淋漓.本文通过对《墨戏》的曲式结构、演奏技法、艺术表现三个方面的分析,探究乐曲所内涵的传统文化意蕴及唯美的书法意境,了解乐曲表达的"墨戏"这一书画艺术创作的意涵旨趣,以便更好地演奏该乐曲及同类现代筝曲,领略书法艺术与古筝相融合的魅力.

    《墨戏》演奏技法艺术表现古琴书法

    艺术歌曲《敕勒歌》的音乐分析及演唱处理

    刘宇谦
    138-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艺术歌曲《敕勒歌》的音乐分析及演唱处理揭示了其深厚的文化背景与音乐特色,该文对艺术歌曲《敕勒歌》进行了深入的音乐分析和演唱处理研究.首先介绍了《敕勒歌》的创作背景,然后从曲式结构、和声运用、旋律分析和节奏与节拍四个方面对其进行了音乐分析.在演唱处理方面,探讨了呼吸控制与发声技巧、音域运用和转换技巧、共鸣运用与表现技巧、声音的明暗变化、音色的柔韧处理以及情感表达的变化与转换等演唱技巧和音色控制.《敕勒歌》不仅是一首具有民族风情的歌曲,更是对歌手演唱能力的全面考验,要求其在技巧与情感表达上达到高水平的协调与统一.

    《敕勒歌》音乐分析演唱处理

    余惠承《白头吟》的演唱分析

    欧婷
    142-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以古代诗词为基础,结合当代音乐创作手段与"艺术歌曲"的形式,诞生的一种新的音乐类型.《白头吟》便是青年作曲人李砚基于汉代文人卓文君的诗词所创作的艺术歌曲,其描绘了汉代文人司马相如与妻子卓文君之间曲折的爱情故事.本文以《白头吟》的首唱版本——余惠承,从创作背景、文学与音乐性、演唱分析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借助客观的声乐技术与自身积累的演唱经验,提出了相应的观点或措施.

    《白头吟》古诗词艺术歌曲余惠承卓文君李砚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演奏版式比较与评析

    彭蕊
    146-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是音乐史上不朽的经典之作.自1824年首演以来,众多指挥家和乐团对其进行了不同诠释.本文选取了几种广为流传的演奏版本,从指挥风格、乐队编制、演奏技巧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考察不同版本在力度处理、速度把控、乐器平衡等细节方面的异同,揭示其背后对作品思想内涵的独特理解.文章指出,尽管各版本呈现出多元化的艺术特色,但对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所弘扬的崇高理想和人文精神都有深刻体现.这些精彩演绎相互印证,再现了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跨越时空的恒久魅力,引发后人持续的美学探索.本文的比较分析视角,可为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演奏实践提供有益借鉴,并为音乐美学研究开拓新的思路.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交响乐演奏版本比较分析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静夜思》的艺术特征及演唱分析

    桑羽艺
    150-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静夜思》是一首经典的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歌曲旋律婉转动听、歌词耳熟能详,营造出一种淡淡的悲凉之情以及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切,同时彰显了中国古诗词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深受人们喜爱并且广为传唱.本文通过对歌曲《静夜思》的旋律、曲式、歌词等进行分析,来展开探讨和论述这首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艺术特征,使人们可以更进一步认识和了解歌曲《静夜思》的艺术特征和感受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从歌曲《静夜思》的演唱方面出发,对歌曲的语气词、气息、情感表达等进行分析,可以进一步加深演唱者及爱好者对作品的理解和把握,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首作品.

    《静夜思》艺术特征演唱分析

    新疆风格花腔女高音歌曲《雪莲颂》的音乐分析与演唱实践

    汪闻远
    154-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声乐作品的诠释中,演唱者不仅需要从演唱的角度关注作品,同时还需要从创作者的角度出发理解作品的风格和特点,达到音乐分析与演唱实践的逻辑统一.本文以新疆风格女高音歌曲《雪莲颂》作为探讨对象,在分析其创作背景的基础上,从结构、旋律、节奏、调式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在该曲的音乐创作上,作曲家挖掘和融入了新疆塔吉克族民间音乐元素,因而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特征.在演唱实践方面,主要从演唱技术和演唱表现方面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其中,在技术的分析上,应从呼吸与气息、语言与行腔、花腔技术三个方面予以关注.在演唱表现上,演唱者则需要从形象塑造和情感表达方面体现出个性化的处理方式.

    新疆风格花腔女高音《雪莲颂》音乐分析演唱实践

    歌剧《灵媒》中莫妮卡咏叹调Monica's waltz的艺术特征与演唱技巧分析

    谢朝影
    158-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女高音咏叹调"Monica's waltz"是一首需要演唱者一人分饰两角的经典佳作.这首咏叹调对于演唱者有很高的要求,演唱者需要对歌曲做出细微处理,以达到充分表现两个角色内心变化的目的.本文将从梅诺蒂生平经历及其歌剧《灵媒》剧情梗概入手研究,深入探究女高音咏叹调"Monica's waltz"的作品结构、音乐风格,并对女高音咏叹调"Monica's waltz"的演唱技巧,包括气息、语言、情感表达三个方面进行细致分析.

    歌剧Monica'swaltz女高音咏叹调艺术特征演唱技巧

    合唱作品《新·清平乐·村居》的作品分析和演唱分析

    赵巍
    162-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合唱作品《新·清平乐·村居》是国内现当代上演率极高,具有深厚艺术感染力、广泛社会影响力的音乐作品之一.本文以合唱及指挥实践的角度出发,对合唱作品《新·清平乐·村居》进行研究,从该作品的创作背景、作品分析、演唱分析等方面展开深层次的研究.

    合唱音乐《新·清平乐·村居》作品分析演唱分析

    咏叹调《啊,我的虎子哥》音乐分析及演唱技巧

    赵伟
    166-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咏叹调《啊,我的虎子哥》是中国民族歌剧中女主角金子的著名唱段之一,该歌剧一经发布就获得了国内外观众的较高评价,成为我国民族歌剧的代表性作品,咏叹调《啊,我的虎子哥》也已成为各大专业院校以及师范类学校声乐演唱者的必修曲目.本文从声乐演唱者实践的角度出发,对民族歌剧《原野》中的咏叹调《啊,我的虎子哥》进行研究分析,共分为三个部分:咏叹调《啊,我的虎子哥》承担的戏剧作品、咏叹调《啊,我的虎子哥》的音乐分析,以及咏叹调《啊,我的虎子哥》的演唱技巧研究.

    咏叹调《啊,我的虎子哥》音乐分析演唱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