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保护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保护
中国环境出版社
环境保护

中国环境出版社

半月刊

0253-9705

enprmag@126.com

010-67114404

100062

北京市崇文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楼环境大厦

环境保护/Journ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环保科技刊物。宣传我国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法制与管理,报道环境保护领域的科技成果,内容涉及污染防治技术、监测与评价、环境标准、环境经济、环境与健康等方面,介绍国内外环保的新技术,交流各地环保先进工作经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编者按

    姚义兰
    5页

    资讯

    6-7页

    携手出发 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

    黄润秋
    8-9页

    法治建设推进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

    10页

    基于《生态保护补偿条例》持续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

    董战峰郝春旭璩爱玉于尊...
    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4年6月1日施行的《生态保护补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国际上首部针对生态保护补偿开展的专项综合性立法,标志着我国生态保护补偿法治化进程取得重大突破。本文分析了《条例》出台实施的重要意义;总结了《条例》的五大突出亮点,即首次立法界定生态保护补偿的内涵、明确生态保护补偿各利益相关方权责关系、完善财政纵向补偿、规范与引导横向补偿、为市场化多元化补偿提供方法路径;从调整完善财政纵向补偿、着力推进横向补偿、加快形成市场驱动的多元化补偿模式、持续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技术支撑体系、广泛开展典型案例与有效举措的总结推广等方面对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提出了建议,为持续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提供支撑。

    生态保护补偿《生态保护补偿条例》法治建设多元化补偿

    《生态保护补偿条例》:创设中国特色的生态系统服务付费制度

    李晓慧汪劲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已在森林、草原、湿地、荒漠、耕地等领域,重点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地,以及长江、黄河等重要流域建立了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目前,已有20多部环境和资源保护法律规定了生态保护补偿相关条款。但是各领域生态保护补偿所涉补偿范围、补偿原则、受偿主体、资金投入、补偿标准、补偿方式、绩效考评以及责任追究机制等要求不一,在实践中存在着生态保护补偿领域、范围和补偿标准不平衡的现象。《生态保护补偿条例》对生态保护补偿的共通性事项和一般规则作出全方位、一体化的规定,明确了政府主导生态保护补偿工作的体制机制,确立了生态保护补偿的基本原则、主体范围和补偿方式,规定了财政纵向补偿、地区间横向补偿、市场机制补偿3类补偿机制,完善了生态保护补偿运行保障和监督管理体制。《生态保护补偿条例》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系统服务付费制度,是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基础性、综合性行政法规。

    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财政纵向补偿地区间横向补偿市场机制补偿

    生态保护补偿主体多元化的挑战、经验与路径

    冯丹阳张惠远周美华
    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主体多元化是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多元化、市场化完善发展的迫切要求。针对我国目前生态保护补偿实践中政府占主导、多元主体参与不足的现状,本文选取国际多元参与生态保护补偿的案例,对其市场作用下的多元主体参与机制进行考察分析,围绕加强政府的"元治理"责任、拓展企业和融资机构的市场交易主体作用、提升社会组织和社区公众的社会参与主体作用、鼓励"政府+社会"的监测评估与协同监管作用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生态保护补偿多元主体生态环境治理社会参与协同监管

    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创新研究——以岷江流域为例

    璩爱玉樊瑞娜董战峰郝春旭...
    2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对于明确流域内上下游各方的经济及生态关系、推动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四川省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的实践进展和成效,分析了四川省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岷江为例设计了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框架,包括厘清生态保护补偿主体的利益关系,优化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标准,完善补偿配套措施等,以完善现有的流域补偿机制,并对资金筹集和分配进行了测算,为深化四川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改革提供技术支撑。

    流域生态保护补偿补偿机制岷江流域

    环境科技治理:治理范式创新及其逻辑建构

    周景博肖翠翠薛婕冯相昭...
    3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境科技治理是将科技系统嵌入环境治理体系的环境治理创新模式,是我国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环境治理实践中探索和总结出的环境治理范式创新。本文系统梳理了环境治理范式变迁路径,界定了环境科技治理的概念内涵和主要特征,论证了环境科技治理的理论逻辑,以期为根本解决我国当前重点环境问题、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治理体系、丰富和引领全球环境治理范式提供借鉴。

    环境治理环境科技范式创新

    跨区域碳排放协同治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中的相关内容与推进策略

    王一茹张帆
    3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作为碳排放大国,正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跨区域碳排放协同治理至关重要。《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的实施标志着中国碳市场法律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为跨区域碳排放协同治理提供了统一框架。中国虽已在跨区域碳排放协同治理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面临障碍。为了克服这些障碍,深入推进跨区域碳排放协同治理,仍需完善顶层设计、建立专门的跨区域协调机构、实现数据质量管理和信息共享、建立长效考核机制,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从而确保协同治理的有效执行,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碳交易跨区域碳排放协同治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