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

白云

双月刊

1000-8942

hjgctg@163.com

010-82227638;82227678

100088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33号

环境工程/Journal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家科技部批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工程分会和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共同主办的综合性环保技术刊物.读者对象是从事环境保护科研、设计、生产、教学的广大科技人员、院校师生、技术和管理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纤维素模板改性钙基CO2吸附剂的蒸汽水合活化

    吴岩荣鼐韩龙刘开伟...
    163-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了改性钙基吸附剂颗粒,基于双固定床反应系统测试了吸附剂CO2循环捕集性能.添加质量分数5%的水泥和10%纤维素模板的吸附剂20个循环后,CO2吸附量最高为0.19 g/g.为再生其CO2捕获性能,采用不同蒸汽体积分数和温度对改性钙基吸附剂进行煅烧后单独水合活化.结果表明:体积分数30%蒸汽、300 ℃为最佳活化再生工况,20个循环后改性吸附剂的CO2吸附量为0.59 g/g.为探究水合处理对吸附剂碳酸化阶段的反应动力学影响,基于热天平进行了水合活化后吸附剂的第1、10、20次碳酸化,发现蒸汽水合活化可提升吸附剂碳酸化过程产物扩散控制阶段的反应速率.水合活化前后吸附剂颗粒的微观形貌、孔隙结构和机械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活化后吸附剂表面出现裂隙,破碎力和抗磨性能显著下降.

    CO2捕集钙基吸附剂纤维素模板蒸汽水合机械性能

    双碳战略背景下的钢渣固碳技术研究进展

    刘文昊陈庆彩徐腾飞
    172-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推进,人类的生活水平得到巨大提升,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大量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被排放到大气中,加剧了全球变暖.目前,对于减少工业生产中CO2的排放,发展CO2捕集和封存技术(CCS)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由于钢渣巨大的固碳潜力及较低的经济成本,从经济和环境角度考虑,钢渣固碳技术前景广阔.针对钢渣固碳技术的研究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进行了综述,包括钢渣的组成性质和资源化利用方式,并重点介绍了钢渣固碳技术反应机理、现存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钢渣固碳碳酸化二氧化碳技术进展

    基于"两网融合"窥探中国全时空生活垃圾分类减碳潜力

    邱博然夏乙嘉毕菁然喻陶...
    183-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置作为城市固废资源化、减量化的重要举措,是助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关键一环.经过上海的试点摸索,有效结合再生资源利用网络和城市环卫网络的"两网融合"回收模式显现出减碳优势.但目前有关生活垃圾碳排放的研究仅局限于地区范围,全国时空框架下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体系较少,缺乏精确性与统一性,大多研究的核算指标和参数亟待更新.由此构建了"1+4+8"的城市调研脉络,结合实地考察、政策和文献调研,建立中国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过程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体系.通过数据分析探究了"十三五"期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生活垃圾的碳排放情况,并进一步预测"十四五"期间应用"两网融合"的减碳潜力.结果表明:"两网融合"前后垃圾处理的减碳效应(碳排放系数)由0.71 kg CO2-eq/t转变为1.56 kg CO2-eq/t;当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两网融合"覆盖率达到10%时,预期2025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所能贡献的减碳潜力将达到1310万t.依据总结出的"上海经验"为不同层级城市群给出了针对性的导向建议,以期助力全国生活垃圾处置全生态流程中的节能减排和协同增效.

    两网融合生活垃圾垃圾分类处置温室气体排放减碳潜力

    基于LiDAR点云的大型垃圾填埋场数字高程模型建模方法研究

    张效刚胡良军宋树祥吴建良...
    192-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无人机巡检应用于生活垃圾填埋场堆体稳定性监测的技术难点,以国内华南地区最大的兴丰垃圾填埋场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点云数据采集,采用径向基函数、最近邻域、不规则三角网、反距离加权方法4种方法建立数字高程模型,并通过对堆体阴影图、地形相关性、等高线图、最大排水长度图的模型参数分析,比选适宜于垃圾填埋场的点云采集与建模方法.结果表明:垃圾填埋场表面覆盖有反射方向性强的树脂类覆膜,对激光雷达射线的反射有明显的方向性,对无人机的可测试范围有较强的抑制作用.50 m航线高度下,需要航线间隔≤60 m才可保障高于100点/m2的数据采集量.在覆膜坡度较大区域,需布置单独的航线.比对建模及应用效果可知:不规则三角网方法综合性能最佳,地形高程精度偏差≤2cm,可以较好地应对地形等高线绘制、流水流迹模拟等任务.

    无人机航空激光雷达点云数字高程模型不规则三角网

    基于数字孪生的生活垃圾转运体系调度优化研究

    王一行冯晓楠王宗平袁建伟...
    199-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生活垃圾转运体系的动态调度,提出了 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生活垃圾转运体系的调度优化方法,构建了包含物理转运体系、虚拟转运体系、转运体系孪生数据中心和生活垃圾转运体系调度管控系统4个主体的调度框架.通过遗传算法搭建了相应的虚拟转运体系模型,借助虚实交互实现生活垃圾以天为单位的动态调度,并以武汉市武昌区垃圾分类后的转运体系调度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数字孪生垃圾转运遗传算法动态调度

    基于Aspen Plus的水泥窑协同处置市政污泥烟气排放特性分析及工艺优化

    李星吾袁书珊叶瀚王忠义...
    206-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Aspen Plus软件建立了水泥窑协同处置市政污泥的工艺模型,定量分析污泥进料量和含水率对 日产万吨熟料的生产线中烟气排放规律、分解炉炉温及煤耗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水率60%的污泥,进料量由1 t/h增加至20 t/h,出口烟气中NO、SO2浓度分别由205.5,26.5 mg/m3变化至56.7,26.8 mg/m3;进料量10 t/h的污泥,含水率由10%提高至90%,烟气中NO由136.5 mg/m3降低到133.1 mg/m3,后又提高至134.6 mg/m3,SO2从27.4 mg/m3降低到26.2 mg/m3.以50%含水率为分界线,高含水率污泥会降低分解炉温度并增加煤耗,低含水率污泥情况则相反.结合模拟结果提出,在维持分解炉温度880~905 ℃条件下,污泥含水率控制在45%~63%,可保证污泥进料量达到20t/h.该研究结果可为现行工艺优化方向提供参考.

    AspenPlus水泥窑协同处置市政污泥烟气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