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孟伟

双月刊

1674-991X

hjgcjsxb@vip.163.com

010-84915126

100012

北京安外大羊坊8号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1号楼617室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25年京津冀陆地生态系统碳氧平衡分析

    贾刚李大瑞孔翠霞周志峰...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 2020 年的京津冀地区数据为基准,测算出 2020 年释碳耗氧量、固碳释氧量,对 2025 年释碳耗氧量、固碳释氧量、生态用地需求面积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20 年京津冀地区释碳量和耗氧量分别为 125 576.1 万和 143 533.7 万t.预测出2025 年京津冀地区释碳量和耗氧量分别为 135 957.0 万和 163 392.0 万t.从 2025 年京津冀地区总体来看,维持碳平衡所需标准生态用地面积小于现有标准生态用地面积,说明不需要再另外增加面积.但分省(市)来看,北京、河北的生态用地面积均能够满足碳氧平衡需要,而天津还应增加标准生态用地,方能满足市内维持碳氧平衡的需要.在实际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生态用地面积会略有调整,而且生态用地结构和质量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在实际生产和科研中,应根据每年生态用地的实际变化量来逐步修正.

    生态系统碳氧平衡生态用地京津冀

    昆明市高速公路机动车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及时空性分布特征

    陈振瑜何超李加强付明亮...
    8-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昆明市高速公路机动车的CO、CO2、N2O、CH4 温室气体排放清单,使用 2021 年昆明市高速公路客车交通流量数据、机动车GPS信息数据获得了高速公路网上的车型构成、车流量等基础数据,应用本土化修正后MOVES模型计算了昆明市高速公路的机动车CO、CO2、N2O、CH4 排放因子.基于实际交通流量数据、温室气体排放因子和昆明市高速公路实际道路信息,构建了昆明市高速公路机动车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并对其排放特征以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昆明市 2021 年高速公路机动车CO、CO2、N2O和CH4 的排放量分别为 20 337.1、2 575 677.1、33.8 和 72.9 t,总计CO2 当量为 2 626 212.5 t.按排放标准划分,国Ⅳ排放标准的机动车是 4 种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贡献车型;按车辆类型划分,小型客车是CO、CO2、N2O排放的主要贡献车型,大型客车是CH4 排放的主要贡献车型;按燃料类型划分,汽油车是CO、CO2、N2O的主要贡献车型,柴油车是CH4 排放的主要贡献车型.昆明市高速公路机动车温室气体排放时间分布特征为排放强度与不同时间段的交通流量呈正相关,在 24 h内呈现双高峰变化;空间分布特征为排放强度与路网密度和区域交通流量密切相关,路网密度较高和交通流量较高的区域排放强度较高.

    MOVES模型温室气体排放排放清单时空性特征高速公路

    远洋船舶尾气碳捕集技术及发展趋势研究

    屈紫懿孔存金印洪浩张德荣...
    17-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氧化碳(CO2)作为主要的温室气体,减排的迫切性日益凸显,一系列国际航运碳减排措施已逐步进入强制执行阶段.碳捕集技术被认为是最直接有效的碳减排技术.然而,船舶尾气碳捕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亟需大量深入的针对性研究.因此,针对远洋船舶的尾气碳捕集技术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首先,介绍船舶尾气碳捕集技术的背景及现状,对当前工业源尾气处理方案及主流的碳捕集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其次,量化国际海事组织对航运业的碳排放要求,对比各种碳减排技术在船舶领域中的可行性和适用性,详细研究了远洋船舶使用碳捕集技术的影响因素与面临的挑战,包括技术要求、技术成本、设备可靠性、能源消耗、二次污染等.最后,结合历史数据和未来趋势预测,对远洋船舶尾气碳捕集技术的发展趋势做出展望,并提出改进方法,以帮助减少船舶排放的碳足迹.

    船舶尾气二氧化碳(CO2)航运减排远洋船舶碳捕集

    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温室气体减排量评估方法

    朱志成钟民正侯磊田玉聪...
    2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实施前后粪污处置环节温室气体排放量变化,参考IPCC气候指南对X市新建粪污处置工程各环节进行核算评估.结果表明:净碳排放量方面,按实施方案推进后的净碳排放量为 479.31 t(以二氧化碳当量计,下同),相较于项目实施前减少了 21 172.81 t;单位牲畜粪污处置碳排放量方面,项目实施后单位牲畜粪污处置碳排放降低513.48 kg,降低了 97.79%;不同处理工艺单位牲畜粪污处理碳排放方面,好氧堆肥相较于粪便露天堆放降低了 50%,密闭式厌氧发酵相较于厌氧氧化塘碳排放降低了 83.04%.基于以上评估结果,建议应用固体粪便覆膜好氧堆肥、液体粪污密闭贮存发酵和粪肥全量还田模式,推进县域粪污处置温室气体排放进一步降低.

    温室气体排放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

    炼铁工序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技术评估方法研究

    银洲况悦刘丹丹赵亚洲...
    33-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推广减污降碳协同控制技术,以炼铁工序为研究对象,从协同度、成本收益和环境影响 3 个维度评价炼铁工序源头、过程节能技术、末端治理技术和低碳技术的协同控制效益.从污染物和碳排放协同度分析来看,源头、过程节能技术能有效推动炼铁工序污染物和碳排放的协同减排,而末端控制技术对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减排不具有协同性.绿氢冶炼技术和熔剂性球团制备技术污碳减排协同度较高,此外高炉喷吹焦炉煤气技术、高炉煤气回收技术和高炉热风炉双预热能协同减少VOCs和碳排放.在当前我国碳交易价格条件下,从成本收益分析来看节能技术和污染物末端治理技术具有可推广性.随着碳交易价格的上涨,绿氢冶炼和碳捕集(CCS)技术减排成本呈下降趋势.绿氢冶炼技术、污染物末端治理技术最能有效地减少环境影响,其他节能技术也能相应减少环境影响,而现有条件下CCS技术的实施会增加对环境的影响.综合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协同减排的协同度、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评估,炼铁工序中源头防治和节能技术可作为我国现阶段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技术进行推广,随着未来碳交易价格的增长和能源的转型,绿氢冶炼技术和CCS技术具有较大应用前景.

    炼铁工序减污降碳技术协同评估

    京杭运河上游河段磷污染时空分布特征及污染源解析

    金梦兰亚琼丁淼嵇春红...
    43-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京杭运河上游桐乡段总磷浓度不能稳定达到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的原因,在桐乡段干流布设 24 个采样点,入河支流布设 18 个采样点,开展水质加密监测,研究磷污染发生的时空变化规律;基于水质常规指标的主成分分析,以及各主成分因子中强载荷指标与三维荧光组分的相关性分析,对重点河段磷的主要污染源进行解析;并基于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定量评价主要磷污染源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京杭运河上游桐乡段干流入境水总磷浓度为0.14~0.20 mg/L,沿程监测点 5~7、9 和 21~24 有明显变差趋势,最高浓度达 0.40 mg/L;部分入河支流水质较差,总磷浓度达到0.44 mg/L.2)主成分分析得到 3 个主因子,因子 1 以氨氮、溶解态磷为主要载荷,与类蛋白质组分显著相关,代表生产生活污染;因子 2 以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态磷、颗粒态氮为主要载荷,与类腐殖质组分显著相关,代表农业源;因子 3 以颗粒态磷、颗粒态氮为主要载荷,与浊度显著相关,代表码头污染与底泥源.3)运河上游河段的磷污染主要发生在干流监测点 5~7 和 9,主要为码头污染与底泥源,其在丰水期和平水期的贡献率分别为 65.9%和 31.8%;监测点 21~24 主要为农业源,其在丰水期和平水期的贡献率分别为 34.0%和 32.1%;此外,生产生活污染在丰水期也有较大影响,其对监测点 5~7 和 9、21~24 的贡献率分别为42.6%、31.8%.

    磷污染主成分分析(PCA)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APCS-MLR)污染源解析平原河网

    潮白河北京段着生藻类群落结构及其优势种生态位特征

    盛祥锐罗遵兰孙光肖能文...
    5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北京市潮白河流域浮游植物群落变化特征,于 2021 年 5 月和 9 月对潮白河 17 个样点的着生藻类进行调查.应用着生藻类种类数和细胞密度对群落结构进行分析,计算优势种的优势度指数(Y)、优势种更替率(R),运用生态位宽度(Bi)、生态位重叠指数(Oik)、总体相关性分析优势种的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2 次调查共鉴定着生藻类 109 种,隶属 4 门 41 属,着生藻类优势种(Y>0.2)共 8 种,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为 0.140 6~0.420 9,优势种的生态位重叠指数为 0.055 1~0.897 1,总体关联性测度结果均为显著正关联,优势种受季节更替的影响较大,优势种间对资源的利用共性较小,着生藻类群落结构趋于稳定,整体朝正向演替发展.研究表明,着生藻类作为一项生物指标对环境条件的变动能够进行较为敏感的响应,基于着生藻类优势种生态位特征,能够对着生藻类群落结构及其演替特征进行描述.

    潮白河着生藻类群落结构生态位

    内蒙古高原达里诺尔湖氟化物分布特征及成因

    陈如汤宇烽杨军李滔...
    60-70页
    查看更多>>摘要:达里诺尔湖位于内蒙古高原,是典型的原生高氟区.为揭示湖泊氟化物的分布特征及成因,采集达里诺尔湖上覆水和表层沉积物,对氟化物的空间分布及其赋存形态进行了详细调查,并探讨了达里诺尔湖氟化物的来源及环境因素对水体氟化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达里诺尔湖水体中氟化物浓度为 3.91~4.61 mg/L,平均值为 4.41 mg/L,显著高于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Ⅴ类阈值(1.5 mg/L).表层沉积物中氟化物浓度变化范围为 252.69~940.14 mg/kg,平均值为 643.07 mg/kg,高值主要分布在湖泊西南部和湖心区.从形态上看,各形态氟含量整体表现为残余态>有机结合态>水溶态>铁锰结合态>可交换态,其中水溶态氟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易向水体释放,成为达里诺尔湖水体中氟化物的主要内源.稳定度风险评估表明,达里诺尔湖沉积物中氟化物整体处于中等风险水平.达里诺尔湖的高氟水是在地层岩性引起的高自然本底值下,寒旱气候、特殊水化学条件、入湖河流及内流湖蒸发浓缩特征等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所致.研究结果可为达里诺尔湖及其他高氟湖泊的生态环境安全评估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依据.

    氟化物达里诺尔湖形态分析分布特征环境因素潜在风险分析

    基于环境DNA的长江中华鲟分布特征探究

    周权杜浩王洁邵芸...
    7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是我国长江流域的旗舰物种,在长江十年禁渔的大背景下,研究中华鲟无损化检测技术具有重要意义.环境DNA(eDNA)技术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生物监测技术,可以在不直接观察或捕获生物体的情况下对物种进行检测.从文献中筛选出可以用于检测中华鲟eDNA的特异性引物,于 2020 年 9 月在长江中下游选取 4 个中华鲟常出现的区域,进行各断面立体式采样;提取 16 个点位的eDNA,使用筛选得到的引物对中华鲟进行eDNA的检测,以探究中华鲟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成功筛选到 1 组可以检测中华鲟eDNA的引物,使用该引物成功检测到包括中华鲟在内的长江 4 种鲟类的eDNA,共计测得约 300 万条鲟类序列.依据测序结果分析不同断面检测到的中华鲟eDNA的差异,发现宜昌江段断面的中华鲟eDNA最多,洞庭湖口断面最少,且表层和底层水体的中华鲟eDNA检出也有显著差异.筛选得到的引物可以用于中华鲟eDNA的检测,中华鲟eDNA的检测结果与中华鲟的历史调查和洄游特征较为吻合.不同水深条件中华鲟eDNA的检出量有显著差异,表明在今后的调查中采用混合或者立体采样可以更加全面地进行中华鲟eDNA的检测.

    中华鲟特异性引物环境DNA操作分类单元长江

    铁基颗粒吸附剂固定床处理含砷地下水的中试研究

    吴霄龙黄政宇李昂臻段常慧...
    79-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农村地区的As污染地下水为处理对象,研发了同步去除水中As(Ⅲ)和As(Ⅴ)的铁基颗粒吸附剂(FMGA),设计并建立了以吸附固定床为核心单元的中试除As装置,对As污染地下水的处理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 33 d的连续运行过程中,除As装置出水As浓度始终低于GB 5749-202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限值(10 μg/L),吸附固定床首次运行的穿透时间达到 786 h;使用 0.2 mol/L的NaOH溶液对吸附剂进行原位再生后,吸附固定床再次运行的穿透时间仍可达到 750 h,其除As性能的恢复率接近 91%;除As装置的出水浊度接近于 0,Fe、Mn离子浓度均低于GB 5749-2022 的限值(Fe浓度为 0.3 mg/L,Mn浓度为 0.1 mg/L),FMGA可高效再生回用且无二次污染.吸附动力学表明,FMGA吸附As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As通过化学吸附被去除;吸附等温线表明,FMGA对As的理论最大吸附容量为 74.94 mg/g(pH为 7.0).通过表征研究可知,FMGA最大荷载为 89.39 N,具有出色的机械强度.

    砷(As)地下水固定床铁锰复合氧化物颗粒吸附剂中试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