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孟伟

双月刊

1674-991X

hjgcjsxb@vip.163.com

010-84915126

100012

北京安外大羊坊8号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1号楼617室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填埋场及周边地下水中氯代有机物组成与风险研究

    郑敬潘琦王玉欣沙浩群...
    89-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氯代有机物降解难、毒性大,填埋场是氯代有机物的重要汇集地.针对填埋场渗滤液泄漏进入地下水中氯代有机物风险不明现状,采集了一个非正规填埋场的地下水样品,并结合收集的中国、德国、美国、西班牙、波兰、挪威共 6 个国家 13 个填埋场附近地下水氯代有机物组成与浓度数据,采用风险评价模型对其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所研究填埋场地下水总共检出 10 类 41 种氯代有机物,这些氯代有机物中,氯代环烷烃类的致癌风险最大,均超过了 10-4,远超人体可接受的水平,具有明确风险;氯代多氟烷基醚磺酸盐的F-53B的致癌风险最低,为 10-6~10-4,具有可能致癌风险.氯代烷烃类的非致癌风险最大,其中α-六氯环己烷的非致癌风险值均超过 1,超过人类可接受水平;而氯代有机农药类如丙环唑和氯菊酯的非致癌风险最低,其非致癌风险值未超过人体可接受的水平.需要加强关注γ-六氯环己烷、氯苯、1,2-二氯苯等氯代有机物风险管控,可采用氧化脱氯、还原脱氯及共代谢脱氯等途径,加速其脱氯和降解,消除其风险.

    氯代有机物地下水填埋场健康风险评估

    典型有机化工厂污染地块氯代烃分布特征及基于蒙特卡洛模拟的风险评估

    周礼洋
    98-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长三角某典型有机化工地块为研究对象,采集 651 个土壤样品和 30 个地下水样品,研究氯代烃(CAHs)在环境中的污染程度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合蒙特卡洛模拟方法分析土壤和地下水中CAHs的健康风险概率.结果表明:大部分CAHs浓度呈偏正态分布,浓度随着深度增加整体逐渐降低,土壤和地下水中三氯乙烯的污染程度最严重,污染羽主要集中在地块西南部和西北部.三氯乙烯和氯仿是造成健康风险的主要污染物,土壤中三氯乙烯致癌风险大于 10-6 的概率为 87.2%,危害商大于 1 的概率为 71.76%,氯仿危害商大于 1 的概率为 81.28%.每日土壤摄入量对土壤致癌风险的敏感性最大(31.9%),皮肤表面黏性系数对地下水致癌风险和危害商的敏感度最大,分别为 16.9 和 23%.吸入室内空气中来自下层土壤的气态污染物是造成土壤致癌和非致癌风险的主要暴露途径,吸入室内来自地下的气态污染物途径是造成地下水致癌和非致癌风险的主要暴露途径.

    氯代烃污染特征健康风险概率蒙特卡洛模拟

    冶炼厂周边农用地土壤重金属非致癌健康风险评估及修正

    吴健芳王红梅
    112-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科学量化重金属复合暴露产生的非致癌健康风险,引入靶器官毒性剂量(TTD)模型和证据权重分析模型(WOE)对传统评估模型(HRA)的非致癌健康风险进行修正,并以华中某冶炼厂周边农用地土壤重金属为例,探究 3 种模型对非致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镉(Cd)、铅(Pb)、铬(Cr)和砷(As)的浓度均值分别为 0.37、36.65、69.06 和 7.66 mg/kg,其中 Cd、Pb和 Cr不同程度超出研究区土壤背景值,4 种重金属传统非致癌健康风险值(HIHRA)为 2.27×10-3~3.35×10-1.经 TTD模型和 WOE模型修正后 4 种重金属 HITTD和 HIWOE分别为 1.64×10-2~5.50×10-1 和 1.08×10-2~6.09×10-1,其中HITTD、HIWOE均值分别为HIHRA均值的 1.88 倍和 1.17 倍.研究显示,对多种重金属复合污染的农用地开展人体非致癌健康风险评估时,需考虑多靶器官效应及重金属间的交互作用,避免传统风险评估方法低估或高估土壤污染对暴露人群产生的实际健康损害.

    土壤重金属健康风险靶器官毒性剂量模型证据权重模型

    热脱附对多环芳烃和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影响

    吴秉泽张文文刘昭玥马福俊...
    121-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热脱附技术被广泛用于污染场地修复,但其对多环芳烃(PAHs)与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综合影响仍不清楚.选用PAHs和重金属复合污染模拟土壤,探究热脱附温度(220~400℃)和停留时间(5~60 min)对土壤中PAHs的影响,分析空气与氮气气氛下热脱附温度(310、340 和 370℃)对土壤中重金属Cu、Pb、As和Cd形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热脱附温度和停留时间的增加,土壤中PAHs去除率显著增加;低环PAHs占比逐渐减少,而高环PAHs占比逐渐增加.在 2 种气氛热脱附后,Cu、Pb和As弱酸提取态占比略有增加,而Cd弱酸提取态占比显著降低;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的转化趋势具有差异性.随着热脱附温度的升高,Cu、Pb、As和Cd 4 种重金属的残渣态占比均逐渐增加,说明热脱附有利于 4 种重金属的固定.相较于空气,氮气条件下 4 种重金属可氧化态和残渣态占比均增加;Cu和Pb可还原态占比显著降低,而As可还原态占比有所降低,Cd可还原态占比变化不大.氮气更有利于Cu、Pb和Cd的稳定;相反,空气更有利于As的稳定.

    热脱附多环芳烃(PAHs)重金属形态转化

    污染地块土壤砷修复目标值确定方法研究

    刘虎鹏杜平袁贝张云慧...
    130-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修复目标值的确定是污染地块环境监管的重要环节,通常基于风险评估方法计算风险控制值来确定.而对于砷污染地块,采用HJ 25.3-2019《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技术导则》推荐模型和参数推算得到的修复目标值往往低于土壤砷环境背景值,难以满足监管需求.系统梳理了国内外污染地块土壤砷修复目标值确定方法,探讨了基于土壤环境标准值、传统风险评估、层次化风险评估、等效风险评估及土壤砷环境背景值修正方法的实现路径与实践应用.结合我国污染地块监管策略和砷污染地块开发再利用现状,提出了基于土壤环境背景值、层次化风险评估和生物可给性相关参数修正的土壤砷修复目标值确定方法,旨在为我国砷污染地块的修复和再利用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案.

    污染地块修复目标值风险评估背景值生物可给性

    "土壤健康与土壤碳汇研究专刊"征稿

    138页

    煤矿矿区土壤重金属及多环芳烃污染治理修复技术综述

    花洁王健媛陈运帷王健...
    139-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壤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是当前许多煤矿矿区及周边地区面临的严重问题,威胁居民健康,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在对煤矿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和多环芳烃(PAHs)来源及危害分析的基础上,发现重金属元素在自然条件下难以降解,导致其在生物体中累积,并且PAHs具有致癌性、致畸性和诱变性.通过比较物理化学修复、植物修复和生物修复等方法在治理重金属及PAHs污染土壤的优缺点,发现植物修复和生物修复对气候和环境的依赖程度高,物理修复成本和能耗较高,因此提出矿区周边土壤污染的修复技术需要进一步创新,实现多领域、多学科协作发展的观点.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多种修复方法的联合应用,达到有效治理煤矿矿区及周边重金属和PAHs污染的目的,实现土壤的重新利用,进而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良性互动.

    土壤污染煤矿矿区重金属多环芳烃(PAHs)土壤治理修复

    活性污泥萃取液施用对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童彤纪荣婷许秋瑾王建国...
    148-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根箱试验,从土壤根际微生物角度揭示活性污泥萃取液(简称萃取液)调控水稻苗期生长和改良土壤理化性质的机理.试验设计不同萃取液配施减氮处理(T1,空白对照;T2,常规施肥对照;T3,减氮 30%配施 0.2 g/kg萃取液;T4,减氮 30%配施 0.4 g/kg萃取液;T5,施用 8 g/kg萃取液全量替代化肥氮,即减氮 75%),研究萃取液配合氮肥减施对水稻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施萃取液可显著增加水稻幼苗的叶面积、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与常规施肥相比,配施萃取液可以显著提高土壤pH,降低土壤电导率,增加可溶性有机碳含量,降低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β多样性结果显示,萃取液对土壤微生物性质的影响主要作用在根际及近根际土壤中,不同萃取液处理组与空白及常规施肥对照组间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萃取液的施用可增加有机污染物降解和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微生物的相对丰度,如黄色土源菌、Candidatus_Udaeobacter、鞘氨醇单胞菌属,相对丰度分别增加 151%~541%、26%~320%和 55%~364%.采用FAPROTAX土壤功能预测分析发现,施用萃取液后土壤菌群主要增加的功能为化能异养、有氧化能异养、硝酸盐还原、固氮作用、硝化作用和芳香化合物降解等,这类功能与土壤碳源物质代谢、氮循环及有机污染物降解等行为相关.萃取液施用可通过改善土壤根际及近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增加相关菌群丰度,调控土壤根际及近根际碳、氮循环,进而达到促进水稻幼苗生长和土壤改良的效果.研究结果可为活性污泥的资源化提供新路径.

    活性污泥萃取液根际微生物β多样性微生物丰度微生物功能预测

    填埋场渗漏磁法检测的噪声来源与剔噪方法综述

    能昌信贾兆志刘宽孙新宇...
    158-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填埋是固体废物集中处置的主要手段,填埋场则是固体废物对地下水环境影响集中发生的场所.通过防渗层HDPE膜漏洞的渗漏是导致地下水污染的主要途径和方式,开展防渗层渗漏快速检测和精准定位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电学渗漏检测难以检测双层衬垫或多层衬垫系统的下层衬垫破损,基于传统电法改进的电磁方法展现出下层衬垫检测的潜力,但迫切需要解决填埋场复杂服役人文环境和地球磁场环境下的电磁噪声干扰问题.为此,通过对磁法检测原理和信号特征的深入分析,以及对背景磁噪声类型、来源、特征和电磁噪声去噪方法的综述,得出如下结论:在特定条件下,漏洞越近,其磁场信号越强;填埋场噪声主要来源于地磁和人文磁场,且不同噪声有不同特征,需不同处理;去噪过程先预处理排除干扰,其次在检测中选择适宜的滤波或测量法去除噪声.

    填埋场防渗层渗漏检测磁法电磁噪声噪声来源去噪

    焚烧飞灰水热合成托贝莫来石过程中重金属的固化特性

    李潇鼎田书磊吴宗儒吴骞...
    164-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的环境安全利用处置已成为当前环境管理部门和行业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为降低焚烧飞灰中重金属对环境的潜在风险,以水洗飞灰为原料水热合成托贝莫来石,探讨Ca与(Si+Al)的摩尔比[以Ca/(Si+Al)表示]对水热产物的晶相组成、微观形貌和表面官能团的影响,研究水热过程中重金属(Hg、Ni、Pb、Zn和Cr)的浸出浓度、浸出率、液相迁移率、形态分布和环境风险的变化.结果表明:Ca/(Si+Al)对水热产物的类型具有重要影响,Ca/(Si+Al)的增加有利于抑制沸石类结构的生成,促进托贝莫来石的形成.随着托贝莫来石的形成,水热产物中 5 种重金属的毒性浸出浓度和浸出率逐渐降低,相较于水洗飞灰,在最佳比例为 1.10 的条件下水热产物中重金属的浸出浓度分别下降 99.5%、99.0%、99.4%、88.9%和 63.7%,浸出率低至 0.25%、0.08%、0.01%、0.01%和 2.73%,同时重金属向液相的迁移率仅为 1.41%、4.28%、0.29%、0.05%和 0%,表明大部分重金属均稳定地存在于固相产物中,而不是迁移至水热液中.这归因于托贝莫来石的形成增加了 5 种重金属残渣态的占比,降低了重金属的迁移性.风险评价指数(risk assesssment code,RAC)结果显示,最佳比例条件下水热产物中 5 种重金属的RAC均低于 10%,达到环境低风险水平.综上,水热合成托贝莫来石是一种稳定焚烧飞灰中重金属很有前景的方法,为富含重金属的危险废物的安全处置和回收利用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替代方案.

    垃圾焚烧飞灰托贝莫来石无害化水热处理浸出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