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监控与预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监控与预警
环境监控与预警

张宁红

双月刊

1674-6732

hjjkyyj@163.com

025-86575218

210036

南京市凤凰西街241号

环境监控与预警/Journ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Forewarning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OCO-2卫星重构的中国地区高覆盖XCO2时空分布特征

    陆婋泉李波方凯杰周雨奇...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卫星遥感技术是深入了解大气二氧化碳(CO2)时空分布特征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探测技术的限制,目前基于卫星遥感观测数据反演的CO2产品的空间覆盖度较低,数据缺失严重,不足以反映CO2浓度的空间分布情况.现基于轨道碳观测卫星-2(OCO-2)、哨兵5P(Sentinel-5P)、美国CO2同化模拟系统(Carbon Tracker)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5代(ERA-5)气象再分析数据,结合时间序列拟合估算模型和随机森林算法,重构了 2019-2022年中国地区高精度(0.05 °× 0.05 °)大气CO2平均干空气混合比(XCO2),分析了中国地区CO2时空变化特征.与OCO-2和Carbon Tracker对比结果显示,重构得到的XCO2与OCO-2的观测结果一致性更高,均方根误差为1.05 ×10-6,决定系数高达0.96,可以在较高空间分辨率上体现中国地区XCO2的时空分布情况.基于重构的XCO2数据得知,中国地区XCO2呈现明显的季节性波动,XCO2呈冬春高、夏秋低的特征;2019-2022年,中国地区XCO2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增长率达到(2.41±0.01)× 10-6/a,但近年来增长速率有所降低;从空间分布来看,中国东部、北部、中部地区的XCO2显著高于其他地区,且增长率也较高;进一步分析中国典型经济区的XCO2发现,杭州、天津、成都的XCO2在各经济区内的增长最为迅速.研究成果可为碳监测研究、碳排放清单验证、碳排放管理、温室气体减排等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二氧化碳平均干空气混合比重构分布特征随机森林

    欢迎订阅2024年《中国环境监测》

    《中国环境监测》编辑部
    11页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法的条斑紫菜养殖加工产业碳足迹分析

    邵魁双郑江鹏魏爱泓彭模...
    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应用生命周期评价法(LCA)对条斑紫菜养殖加工行业进行了全周期的碳足迹分析,明确了各环节中碳排放源的种类和数量.结果表明,100亩条斑紫菜养殖加工过程中碳排放总量为1.25×105~2.47×105 kg CO2,远高于条斑紫菜100亩养殖形成的可移出碳汇量(9.43×103 kg CO2).基于全产业链的分析,条斑紫菜产业尚不是一个碳汇产业.养殖阶段碳排放量最大,排放源主要来自石油化工材料的大量使用.二次加工阶段碳排放量仅次于养殖阶段,排放源主要来自纸壳包装和塑料包装的大量使用.在一次加工阶段,热源的使用是影响该阶段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生物质燃料是碳排放量最低的热源形式.

    条斑紫菜碳足迹全生命周期生命周期评价法

    声明

    17页

    南京市城区和郊区PM2.5中碳质组分特征差异及来源分析

    李洁董晶晶孙思思陈新星...
    18-23,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比较南京市城区和郊区细颗粒物(PM2.5)中碳质组分特征及来源差异,利用碳组分在线监测仪器对2022年城区和郊区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进行连续监测.研究结果表明:(1)2022年南京市城区OC、EC质量浓度分别为(5.24± 2.39),(1.27±0.62)μg/m3,郊区 OC、EC 质量浓度分别为(5.67±2.45),(1.32±0.70)μg/m3.2022 年 OC 和 EC 质量浓度水平分别较2014-2018年均显著下降.城区和郊区的OC、EC质量浓度均呈现冬季高、夏季低的特点.从日变化特征看,城区和郊区OC和EC质量浓度均呈现白天低、夜间高的特点,并且具有明显的峰谷值.(2)城区和郊区OC、EC均在冬季呈现良好的相关性,显著高于春季和夏季.根据碳质组分与气态污染物的关系以及ρ(OC)/ρ(EC)分析结果,城区和郊区均存在二次污染,机动车和燃煤是城、郊区的主要污染源,机动车源对城区影响大于郊区,燃煤源对郊区影响大于城区.(3)污染源的直接排放对南京市OC的质量浓度水平影响较大,郊区二次有机碳(SOC)质量浓度高于城区.城区需要重点关注机动车排放,郊区需要与周边区域协同治理燃煤、生物质燃烧等方面的污染排放.

    碳质组分城区郊区二次有机碳来源分析南京

    基于Sentinel-2数据的苏州消夏湾生态安全缓冲区植被生长状况遥感监测评估

    单阳钱晓瑾姜晟王甜甜...
    2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2021-2022年Sentinel-2卫星搭载的多光谱成像仪(MSI)遥感数据,通过SNAP遥感软件提供的植被生物物理参数处理模块(Biophysical Processor),反演了苏州消夏湾生态安全缓冲区的5种植被生物物理参数,包括植被吸收光合有效辐射比例(FAPAR)、植被覆盖度(FVC)、叶面积指数(LAI)、冠层叶绿素含量(CCC)和冠层含水量(CWC),开展植被生态环境监测评估研究.结果表明,该生态安全缓冲区2021年建成并投入运行后,植被覆盖度和生物量有所增加,区域植被冠层结构有所改善,植被生物物理参数从一定的角度反映了消夏湾生态安全缓冲区发挥了生态涵养成效.该研究方法能在大尺度上快捷、高效地反演植被生物物理参数,可为通过植被遥感动态监测评估生态安全缓冲区的生态功能提供有益的借鉴.

    生态安全缓冲区Sentinel-2植被生物物理量遥感反演苏州消夏湾

    基于实验模拟的广州市餐饮油烟VOCs排放特征及风险评估

    张琤陈蓉向运荣叶锦新...
    3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餐饮行业的快速发展,餐饮源已逐渐成为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主要来源之一.为深入了解广州市餐饮油烟的排放特征,科学制定广州市餐饮源的减排对策,在实验室搭建烹饪平台模拟烹饪过程,探讨不同油温、食用油种类和菜系类型对烹饪油烟排放VOCs组分的影响,并采集广州市典型商圈川菜馆、湘菜馆、粤菜馆、越南菜馆4家餐馆排放的餐饮油烟废气,利用气相色谱质谱仪分析研究4家餐馆油烟废气VOCs组分特征.结果表明:不同食用油、不同油温和不同菜系下所产生的VOCs浓度及组分特征存在较大差异.烹饪油烟VOCs的排放质量浓度与温度呈正相关.东南亚和川菜烹饪方式产生的油烟VOCs均以羰基化合物为主,而油炸类烹饪方式(炸薯条)则以羰基化合物和烷烃类同为主导.炸薯条、东南亚菜和川菜烹饪油烟VOCs的羰基化合物中,乙醛占比突出.乙醛在猪油油烟中占比最高(60.4%),其次是花生油(53%).对比环境空气样品,部分醛类物质(丁烯醛、甲基丙烯醛、苯甲醛、戊醛和己醛)在餐饮油烟VOCs中均有检出.结合实验模拟和外场监测结果表明,静电式的油烟净化器可以有效去除乙醛.苯系物在餐饮油烟废气中检出浓度的最小值均高于周边环境样品.4家餐馆中仅湘菜馆的油烟废气中苯的致癌风险>10-4,有显著致致癌风险.建议应依据餐饮油烟VOCs关键组分和污染类型,对餐饮行业进行规范科学的管理.

    餐饮油烟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征风险评估

    欢迎订阅2024年《环境科技》

    《环境科技》编辑部
    40页

    2016-2021年四川省地表水体中铀的放射性水平及健康风险评价

    刘佩谷洪王纲李元东...
    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调查四川省地表水体中放射性物质铀(U)的含量,评价居民摄入地表水体中U导致的健康风险,在四川省主要地表水系中共设置23个监测断面,于2016-2021年检测了 U的放射性水平,并根据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居民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四川省地表水体中U的质量浓度为0.16~3.6μg/L,参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均合格;不同年份、不同地表水体中U的放射性水平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水期U的放射性水平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通过饮水、水体浸没途径摄入U所致总年均待积有效剂量均<0.1 mSv;对各年龄段居民的总致癌风险为4.18×10-9~2.24×10-8,均低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发布的最严格控制限值.全省主要地表水体中U对各年龄组都是安全的.

    地表水体放射性水平健康风险四川

    三重四极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水中痕量磷的方法建立及在新安江水库的应用

    张宝锋陈健松金蓉陈皓...
    46-50,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了三重四极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MS)测定地表水中痕量总磷、溶解态磷、颗粒态磷的方法,确定了 ICP-MS/MS测定水中磷的仪器参数及氧气流量.研究了该方法检测水中磷元素的检出限、精密度、正确度,探索了浊度、色度及砷、铬、硫的存在对ICP-MS/MS测磷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高纯氧气反应ICP-MS/MS法可对地表水中的各形态痕量磷进行质量浓度检测,该方法的检出限可达0.24 μg/L,磷元素在1.00~1 000 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5,加标回收率为92%~103%.该方法检测速度快,抗浊度、色度及共存元素(砷、铬、硫)干扰的能力强.对新安江水库4个季度的总磷、溶解态磷、颗粒态磷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水库总磷平均质量浓度为10~20 μg/L,ρ(溶解态磷)/ρ(总磷)为42.4%~50.9%.该方法可以满足地表水中痕量磷的快速测定及形态分析.

    地表水总磷溶解态磷颗粒态磷三重四极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