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监控与预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监控与预警
环境监控与预警

张宁红

双月刊

1674-6732

hjjkyyj@163.com

025-86575218

210036

南京市凤凰西街241号

环境监控与预警/Journ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Forewarning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VOCs在线监测远程质量控制可行性研究

    薛京洲李勇杨任何仁江...
    4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要求对主要监测指标具备远程质量控制功能,而对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线监测没有明确要求.采用自行设计的标准溶液储存装置和一套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电子捕获检测器(P&C-GC-FID/ECD)在线监测系统对水中19种VOCs组分开展了远程标准溶液测试.结果表明,19种VOCs组分在线加标回收率为88.8%~103.8%,在线多点线性测试相关系数为0.995 9~0.999 7,连续16 d标准溶液测试的示值误差范围为-18.91%~21.91%;VOCs在线监测系统远程质量控制是可行的,可实时监控仪器性能,有效预警预报水质状况.

    挥发性有机物气相色谱自动监测远程质控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体中11种三嗪类除草剂

    陈冠焱张兆年宋环宇金德周...
    54-58,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体中11种三嗪类除草剂的方法.通过全自动固相萃取和浓缩增加环境样品的富集倍数,将定容好的样品经过液相色谱分离,采用质谱检测离子对,以保留时间定性,离子对定量.对方法条件进行优化,并检测了长江支流的实际水样.结果表明,样品冷藏避光可保存7 d,不用调节pH值,用HLB固相萃取柱萃取,用乙腈作为洗脱溶剂,11种三嗪类除草剂的相关系数为0.997~0.999,检出限为0.010~0.021 ng/L,加标回收率为61.3%~106%,相对标准偏差为3.91%~9.37%.宜昌境内长江支流的水样有莠去津等7种三嗪类除草剂被检出,其余4种未检出.该方法具有较低的检出限,较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适用于地表水中三嗪类除草剂的检测.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水体三嗪类除草剂

    离子色谱法检测污水处理厂污泥中可吸附有机卤素

    邵莉
    5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使用振荡吸附-压滤模式,通过优化样品前处理方法中活性炭的用量、活性炭污泥混合物的洗涤方式和卤化氢气体的吸收方式,建立了一种离子色谱法测定污泥中可吸附有机氟化物(AOF)、可吸附有机氯化物(AOCl)、可吸附有机溴化物(AOBr)和可吸附有机碘化物(AOI)的分析方法.污泥中AOF(以F计)、AOCl(以Cl计)、AOBr(以Br计)和AOI(以I计)的检出限分别为0.7,0.6,0.5和7.0 mg/kg.AOF、AOCl、AOBr和AOI的加标回收率为79.9%~119%,相对标准偏差均<10%.使用该方法检测上海市嘉定区4座污水处理厂污泥样品中的可吸附有机卤素.AOF、AOCl和AOI在4座污水处理厂污泥中均有检出,其中AOI的质量分数最高,为178~336 mg/kg,AOCl次之,为68.8~123 mg/kg,AOF的质量分数为58.3~142 mg/kg,只有一种污泥中检测出AOBr,质量分数为86.1 mg/kg.该方法线性范围良好,精密度和正确度好,适用于检测污泥中4种可吸附有机卤素.

    离子色谱可吸附有机卤素污泥污水处理厂

    煤制气遗留场地修复后再开发安全利用评估

    刘翠翠唐卫杰王栋王水...
    65-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加快,原有土地使用性质发生改变,其中工业遗留场地的污染物可能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但由于修复技术的局限性以及水文地质的复杂性,修复后场地仍然可能存在不利于安全利用的物质残留或异味等风险隐患.为了进一步完善污染地块修复后再利用评价方法,对可能存在的污染风险进行识别,现选取了一块经原位化学氧化和原位热脱附修复后的煤制气遗留场地,从感官可接受度、工程安全性和环境质量3个方面系统全面地评估场地修复后再开发安全利用的适宜性.评估结果表明,在感官可接受度方面,硫化氢的质量浓度是其嗅阈值的1.6~4.8倍,氨、甲苯和三氯甲烷质量浓度均低于其嗅阈值,臭气浓度低于检出限,感官可接受程度高;在工程安全性方面,地块经原位热脱附和原位化学氧化修复后,基本土性参数、压缩系数和渗透系数未发生明显改变,但是原位化学氧化区MH2点位浅层土壤硫酸盐残留浓度达到中腐蚀等级;在环境质量方面,修复后场地土壤中和地下水中污染物的质量浓度均低于相应评价标准限值.在场地后期开发建设中,应进一步对土壤中硫化氢气体和土壤硫酸盐腐蚀性进行监测,确保地块安全开发利用.研究结果可为其他污染地块修复后的再利用提供有效、科学的指导.

    煤制气遗留场地原位化学氧化原位热脱附安全利用评估

    汕头市2020-2022年臭氧污染特征及大气环流客观分型

    陈婷婷
    7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2020-2022年汕头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数据和气象数据,分析汕头市出现污染天气过程中臭氧污染的变化特征.采用自组织神经网络(self-organizing feature mapping,SOM模型)智能天气分型算法对汕头市2020-2022年的天气形势的再分析资料进行客观分型,总结出汕头市容易出现臭氧污染的天气环流分型,分别为东海气旋低压槽型(秋季)、高压后部与南海低压型(春季)、弱高压底部型(秋季)、槽后脊前型(春季)和副高控制型(秋季).对应的臭氧污染站次分别为125站次(16%),12 0站次(15%),115站次(14%),101站次(13%)和78站次(10%).汕头市春、秋季较易发生臭氧污染,从近3年(2020-2022年)气团传输轨迹来看,臭氧污染的主要气团来源为东北沿海、西南沿海以及偏北内陆.

    客观天气分型臭氧污染环流类型自组织神经网络模型

    广西环境空气中醛酮类化合物污染特征研究

    和凌红陈颂潘润西陈蓓...
    79-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广西醛酮类化合物的污染状况,选择2022年9-10月和2023年5-6月臭氧质量浓度较高时段,分别对广西臭氧质量浓度较高的典型城市如南宁、桂林、北海、贵港、百色、贺州和来宾等城市的环境空气中醛酮类化合物进行监测,分析不同城市醛酮类化合物的季节特征、浓度水平、组分特征以及臭氧生成潜势(OFP),并利用比值法对醛酮类化合物的来源进行初判.研究结果表明,南宁、桂林和来宾等典型城市醛酮类化合物质量浓度季节特征与臭氧一致,均表现为秋季(2022年9-10月)高于春夏季(2023年5-6月);监测期间,广西醛酮类物质平均质量浓度为23.64μg/m3,其中贺州最高,为31.30 μg/m3,北海最低,为13.58 μg/m3,与其他城市相比,广西各市醛酮类化合物质量浓度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各城市的醛酮类化合物化学组分中甲醛占比最高,占比为43.8%(贺州)~58.2%(贵港);各城市OFP值为77.32 μg/m3(北海)~159.35 μg/m3(贵港),其中甲醛对OFP贡献最大,贡献占比为52.1%(北海)~70.1%(贵港).各城市甲醛和乙醛的质量浓度比值(C1/C2)为2.55~3.22,醛酮类化合物主要以机动车尾气排放以及人为源碳氢化合物氧化为主,其中北海和百色的C1/C2均在2.6左右,受机动车尾气等人为源影响更明显,在臭氧污染期间须加强机动车尾气等人为源管控.

    环境空气醛酮类化合物污染特征臭氧前体物

    降水和风对苏州地区PM2.5浓度影响分析

    吴玥林惠娟曾晨曹舒娅...
    8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降水和风对苏州地区细颗粒物(PM2.5)质量浓度的影响,利用2018-2022年逐日降水量、风向风速和环境空气质量数据,分析苏州市降水和ρ(PM2.5)的月变化特征及日降水强度、降水时长和风向风速对ρ(PM2.5)变化的作用.结果表明,降水对PM2.5存在一定湿清除作用,全年雨日ρ(PM2.5)平均值较非雨日低21%,1-2月和11-12月最为显著.降水的湿清除效率受日降水量级和日降水时长等因素的影响,当日降水量达到中雨及以上量级时,ρ(PM2.5)下降样本数超过总样本数的60%,降水的湿清除效率随着降水量级的增加而显著提高;当日降水时长>6 h时,降水对污染物浓度的改善作用明显,ρ(PM2.5)下降样本数超过总样本数的50%.不同风向、风速的清除作用也有差异,静风或微风状态下,高温高湿的西南风最易造成苏州地区的霾污染;当西北风速>4m/s时,受到冷锋前的污染气团南下扩散影响,ρ(PM2.5)升高;对于东北风、西南风和东南风这3个风向,当风速达到5 m/s时,对污染物具有有效的干清除作用.

    细颗粒物降水苏州

    盐都区PM2.5污染特征的城郊差异及成因初探

    马陈熀王建成张翔陈荣...
    9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城郊细颗粒物(PM2.5)污染特征的差异及其成因,利用2022年盐都区城区和郊区ρ(PM2.5)数据,分析了城郊站点ρ(PM2.5)水平和日变化特征的差异,并从污染来源和传输影响两方面进行了成因初探.结果显示:2022年盐都郊区ρ(PM2.5)年均值较城区高23.1%;郊区站点ρ(PM2.5)日变化峰值更突出,春、夏、秋三季早晨峰值出现在06:00左右,明显早于城区站点.PM2.5特征组分质量浓度比值和化学质量平衡(CMB)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城郊站点PM2.5的主要贡献源为移动源、燃煤源等,城区的餐饮源和郊区的生物质燃烧源也有贡献;此外,郊区站点受二次生成的影响要远大于城区站点.ρ(PM2.5)与城市热岛效应强度(UHII)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郊区受热岛效应影响的程度相对城区更强;各季节郊区ρ(PM2.5)与UHII均呈负响应,UHII越强,郊区PM2.5的水平扩散能力越强,城郊PM2.5的垂直扩散能力差别越明显.后向气流轨迹分析结果表明:郊区受到来自西南(安徽中部、江苏中部)方向、东部(黄海、东海)方向以及高空下沉污染气团的影响明显强于城区,外来污染气团的输送也是郊区ρ(PM2.5)高于城区的重要原因.

    细颗粒物城郊差异来源解析城市热岛效应后向气流轨迹盐都区

    欢迎订阅2024年《环境科技》

    《环境科技》编辑部
    98页

    微塑料污染防治国际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

    侯聪邵红琪毕艳孟李维翠...
    99-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塑料作为一类新污染物,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环境问题.欧美国家微塑料污染防治工作启动较早,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对完善我国微塑料污染防治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从制度建设、国际合作、监测评估、科学研究等方面梳理了国际社会微塑料污染防治的先进做法和实践经验,对比我国开展微塑料污染防治的相关政策和举措,分析了存在问题和短板;在此基础上,从强化顶层设计、健全协调机制、完善监测体系、重视科技支撑和加大宣传教育5个方面提出了对我国微塑料污染防治的启示.

    微塑料政策科技支撑国际经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