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部环境发展中心(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 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部环境发展中心(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 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

夏光

双月刊

1673-288X

hjykcxfz@126.com, hjykcxfz@sina.com

010-84634241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育慧南路1号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Journal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CSSCI
查看更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原《环境科学动态》)杂志1976年创刊,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主管,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国家环保总局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办,是环境科学综合性科技期刊。《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办刊宗旨为宣传党和国家的环境方针、政策、法规,介绍国内外环境科研成果、环保工作经验;介绍各类环境污染物处理、处置技术及污染源治理经验;介绍国内外有关环境科学的信息与动态。宏观与微观、环境社会科学与环境自然科学、提高与普及相结合。全面报道国内外环境科学的发展及研究动态,促进作者及读者之间的交流。 主要栏目:政策研究,综述报告,调查与考察,应用技术,新知识介绍。 主要内容:1.国内外环境政策、环境管理、环境法学、环境经济学、环境医学、环境毒理学、环境教育学等综述及研究报告。2.国内外环境生态、农村环境保护、环保产业、清洁生产、水、气、渣、噪声污染防治新技术、先进工艺研究和案例分析等综述及研究报告。3.环境规划、环境分析与监测技术、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综合防治等方法研究以及典型的调查、考察报告。4.环境政策、环保科学研究、治理技术等的发展趋势,保护环境生态、保护人体健康的居住、生活等环境科学、法律知识介绍,社会环保热点,重要学术活动及环保产业市场的信息等。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大16开,48页,每双月末12日出版发行 。每期定价10元,全年共计60元。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003-2347,国内统一刊号为CN11-1955/X,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0208号。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82-78。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全面加强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高水平支撑赋能美丽中国建设

    王志斌
    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技支撑是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对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准确把握新形势新需求,充分认识新时代生态环境科技工作进展与成效,正确处理"五个关系"、稳步推进"五个重构重塑",全面加强党对生态环境科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强化美丽中国建设的基础科学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积极打造人才队伍、平台基地等科技支撑力量,以高水平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赋能美丽中国建设,推动实现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

    生态环境领域科技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美丽中国

    《中欧环境与气候合作:进展与展望》智库报告发布

    新华社
    7页

    锚定重大敏感突发环境事件应对需求全面深入推动环境应急科技创新变革

    李天威
    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环境安全形势依然严峻,重大敏感突发环境事件时有发生.环境应急技术是应对重大敏感突发环境事件的重要保障条件,本文结合我国环境应急实践,全面阐述近年来环境应急科技支撑现状,分析环境应急科技支撑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以环境应急实战需求为目标指向,全面深入推动环境应急科技创新变革的政策建议.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风险防控科技创新

    中国生态环境科技政策演进分析与政策建议

    胡军张媌姮杨小明单晓雨...
    1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环境科技是推动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利器.本文结合我国生态环境战略转型和国家科技体制改革,通过回顾生态环境科技发展历程,分析梳理生态环境科技政策演进特征,并针对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在支撑美丽中国建设中的问题和挑战提出政策建议.

    生态环境战略环境科技科技政策政策演进

    新时期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发展思路与举措

    吴季友
    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遥感技术发展推动了国家生态环境监测能力的显著提升,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作为新质生产力,已成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和重要支撑.本文系统阐述了我国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的发展现状、面临的形势与需求,分析了现有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时期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的发展思路,认为今后需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立体遥感监测网络,对标美丽中国建设要求构建遥感监测业务体系,创新运用卫星、无人机、塔基、巡航车船和地面监测设备等构成的"天空地海一体化"协同监测手段,推动形成监测精准、支撑全面、央地联动、智慧高效的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协同工作机制.

    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新质生产力发展举措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绿色贸易与投资专业委员会获评2023年度优秀分支机构

    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
    26,39页

    中国气候风险领域的科技创新进展与展望

    韩钦梅李婧华巢清尘
    2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气候变暖背景下,高频高强高影响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产生了可观测的明显影响,识别和定量评估气候变化风险、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是学界和决策者高度重视的研究方向.本文从自然生态系统、社会经济系统、气候风险管理等角度梳理了气候变化风险领域科技创新的发展历程,分析当前研究的不足,结合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提出了未来创新发展方向.气候变化风险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需要进一步完善气候变化风险评估体系,形成综合风险评估体系;加强影响机理和综合风险研究,充分认识构成风险的关键要素,明晰重点领域气候风险阈值,减少气候变化风险预估的不确定性,为因地制宜实施气候变化适应技术提供科学支撑.

    气候变化气候风险科技创新发展

    面向双碳目标的绿色低碳科技创新需求与政策选择

    苏利阳许金华王晓明
    3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经济社会的系统性变革,其中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及其驱动的产业革命至关重要.本文展望了我国重点领域绿色低碳技术创新需求,综合研判了我国绿色低碳技术在技术成熟度和商业可行性等方面的挑战,分析了绿色低碳技术的全球竞争态势,最后从创新战略引领、关键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政策支持四方面提出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先进技术发展的对策建议.

    绿色低碳技术科技创新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支持

    北方超大城市三水协同科技支撑路径研究

    温娟周滨张超
    4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针对北方超大城市在推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统筹协同治理过程中存在的科技和管理支撑短板,从理论科研、技术科研和决策科研三个维度,深度探讨了北方超大城市实现三水协同的科技支撑路径,以期为我国北方城市单元和城市群三水问题的科学统筹提供破题思路和借鉴.

    超大城市三水协同防控技术管理政策

    生态环境科技创新赋能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同并进

    刘伟京
    4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环境科技创新是江苏协同推进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利器,在推动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服务高质量发展和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贯彻落实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生态环境科技创新面临诸多挑战,既要为传统污染减排和环境质量改善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又要为解决新问题提供技术支撑,更要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因此,文章重点从构建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发挥绿色低碳技术的动能优势、发展环保产业新质生产力等方面,提出生态环境科技创新赋能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同并进对策建议.

    生态环境科技创新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